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7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教育精神与智慧 被引量:67
1
作者 叶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23,共5页
以儒家为主体、儒道释并存的思想格局呈现的价值取向、基本的思维方式及其存在方式构成的中国哲学传统具有存在的独特和意义,它内含着教育精神与智慧,形成了基于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哲学。从天地人相通相生、人应依天道之法而行、人在天... 以儒家为主体、儒道释并存的思想格局呈现的价值取向、基本的思维方式及其存在方式构成的中国哲学传统具有存在的独特和意义,它内含着教育精神与智慧,形成了基于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哲学。从天地人相通相生、人应依天道之法而行、人在天地万物之间的特殊地位与关系的天人关系的三层意义,可见天人合一内含的教育精神。以人生为对象的修习践行,是解决人何以成人、立身、成事这一由天人合一引申出的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由此,"教育"一词的中国式表达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中国哲学传统中重智慧胜于重知识与经验,导致了中国哲学传统中认识事物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独特:重综合思维,着力于整体与关系的认识;形成互通互化的关系思维,并进行关系范型推演;运用时势运转的思维方式,关注转化过程中条件变化和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教育精神 智慧
原文传递
教育情怀: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 被引量:60
2
作者 肖凤翔 张明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教师的教育情怀即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人文情怀是教师对社会、学生和自身的情感态度和包容胸怀,包括师德伦理、人文精神和自我关怀。师德伦理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体现;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全... 教师的教育情怀即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人文情怀是教师对社会、学生和自身的情感态度和包容胸怀,包括师德伦理、人文精神和自我关怀。师德伦理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体现;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爱学生的教育态度、超越传统的教育文化和尊重差异的教育智慧;自我关怀是教育情怀之于教师的主体性、教育理想和教育反思的情感关照。由此,教师的教育情怀体现在社会向度的家国情怀、人格尊严、自由存在、大爱之情,学生向度的人性关怀、品性涵养、个性塑造以及自身向度的主体性、理想追求、反思认知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师德伦理 人文精神 自我关怀
下载PDF
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 被引量:52
3
作者 刘铁芳 刘艳侠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共8页
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关乎持久地期待人们关注的根本性问题。以公共生活来开启学校教育空间,意在凸显教育的本质乃是个体成人,成为服务社会的公民;学校并不只是个体升学的扶手,而是个体灵魂上升的阶梯,不是实现个人私己性欲... 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关乎持久地期待人们关注的根本性问题。以公共生活来开启学校教育空间,意在凸显教育的本质乃是个体成人,成为服务社会的公民;学校并不只是个体升学的扶手,而是个体灵魂上升的阶梯,不是实现个人私己性欲望的工具性场域,而是促进人的公民性生长、发育完整而健全之人性的教化性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 精致的利己主义 公共精神 公民性
原文传递
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 被引量:40
4
作者 蒋凯 郑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文主要以中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研究现状为考察对象,评述了教育研究界对待科学方法的不同态度。将科学方法引入教育研究中,是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和完善之必需,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水准。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研究... 本文主要以中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研究现状为考察对象,评述了教育研究界对待科学方法的不同态度。将科学方法引入教育研究中,是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和完善之必需,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水准。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研究者必须培养的一种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方法论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原文传递
教育研究的境界——论教育学的学术品格与学术精神的追求 被引量:19
5
作者 孙俊三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7,共7页
教育研究是一种成人的研究,一种事理的研究,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对伦理、事理和道理的追问,促进了教育学崇高学术品格的形成。教育研究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明确的理论导向,自觉的学术追求,它的理想境界主要体现在固本归元、兼容并包、出... 教育研究是一种成人的研究,一种事理的研究,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对伦理、事理和道理的追问,促进了教育学崇高学术品格的形成。教育研究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明确的理论导向,自觉的学术追求,它的理想境界主要体现在固本归元、兼容并包、出神入化的学术追求之中。教育研究要勇敢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介入新的场域, 既建设学科,又化解学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学术生命。只有这样,教育研究才会发展,教育学才会得到新生和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学 学术品格 学术精神 学术追求 理论导向 理想境界 兼容并包 学科 事理
原文传递
从基因克隆到表达分析——改革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燕华 郭滨 +3 位作者 娄慧玲 崔玉良 顾惠娟 乔守怡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基因工程实验是一门从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多个层面上进行实验操作的课程。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障基因工程课程质量的前提。以时代发展为向标,文章对传统的基因工程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初步实现了... 基因工程实验是一门从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多个层面上进行实验操作的课程。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障基因工程课程质量的前提。以时代发展为向标,文章对传统的基因工程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初步实现了实验内容前沿化、实验手段多样化、实验项目科研化,让实验课堂成为学生们科学生涯的起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科学研究 创新意识
下载PDF
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地位及养成 被引量:22
7
作者 蔡铁权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93,共15页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教育中实践科学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冀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课程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策略都能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科学技术 科学教育 教育改革 科学精神
原文传递
论教育活力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兆璟 戴莹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45,共9页
作为教育生活的重要现象,教育活力是教育总体发展状况的"显示器",是指引教育改革的"方向标"。教育活力问题的提出,导源于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考察;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这一概念是当代中国发展对教育更高需求的... 作为教育生活的重要现象,教育活力是教育总体发展状况的"显示器",是指引教育改革的"方向标"。教育活力问题的提出,导源于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考察;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这一概念是当代中国发展对教育更高需求的时空显现,是中国教育走向自觉的必需。在中国教育发展合社会、合人、合教育这一视界中,以活力作为研究的视角与逻辑切入点,可以深入探究当代中国教育的实存状态及发展方向,进而通过对教育的改造,建构起充满活力的中国教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活力 教育精神 教育创新
原文传递
论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 被引量:18
9
作者 蒲蕊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9-44,共6页
教育行政是一种追求伦理价值的活动,伦理精神必然贯穿于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教育行政中的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追求公平公正、坚持民主原则以及重视责任与义务等方面,即以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终目的,... 教育行政是一种追求伦理价值的活动,伦理精神必然贯穿于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教育行政中的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追求公平公正、坚持民主原则以及重视责任与义务等方面,即以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终目的,以追求公平公正为价值取向,以民主原则作为价值判断。教育行政是一个权力与责任对等的领域,教育行政伦理精神体现为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能的同时应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追求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需要重视制度的重要作用,重视教育行政人员的道德意识的培养与个人修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行政 伦理精神 公共利益 责任
原文传递
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晨光 谢利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9-156,共8页
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笔者根据不同教育主体教... 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笔者根据不同教育主体教育功能的差异将教育目的划分为教育理想、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等三类,分别剖析其各不相同的教育利益诉求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教育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研究教育目的的根本意义在于坚持和弘扬教育精神,也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的"生活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教育精神 教育理想 教育宗旨 教育目标
下载PDF
关于育人的新文科观 被引量:15
11
作者 樊丽明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期6-10,123,共6页
自“新文科”概念提出以来,相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但围绕“为什么建设新文科,建设什么样的新文科,怎样建设新文科”这一时代命题,以及新文科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人文社科学界的相关研究仍时现歧见.为助推新文科建... 自“新文科”概念提出以来,相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但围绕“为什么建设新文科,建设什么样的新文科,怎样建设新文科”这一时代命题,以及新文科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人文社科学界的相关研究仍时现歧见.为助推新文科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本刊特组织以“新文科纵论”为题的笔谈一组,约请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郁建兴、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就相关重要议题展开多维度的集中研讨.笔谈涉及新文科的育人功能与建设目标,新文科建设的历史逻辑、时代逻辑与未来逻辑,新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新文科建设的制度政策创新,新文科建设的价值理想与实践意义等热门话题.相信该组笔谈会予关注新文科建设的广大读者以深刻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学科融合 教育创新 育人体系 教材体系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教学生活:建构有灵魂的科学世界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广君 张建鲲 徐文彬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2,共5页
教学世界原本脱胎于生活世界,教学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片面追求知识与理性、真理与标准、分数与效率等外在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悄悄地异化为科学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理性对待“教学回归生活”的口号,反思和清理科学世界、教学世界和生... 教学世界原本脱胎于生活世界,教学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片面追求知识与理性、真理与标准、分数与效率等外在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悄悄地异化为科学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理性对待“教学回归生活”的口号,反思和清理科学世界、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科学世界中融入关爱人、发展人的教育灵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学生活,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生活 科学世界 生活世界 教育灵魂 方法体系 社会实践 教学过程
原文传递
趣在求是,学以致用——对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永利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69,共4页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创新教育理念是关键。中国古代的"求是""致用"与西方的"尊学""崇术"的教育理念都揭示出治学的两条道路。回顾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是"与"用"的分离...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创新教育理念是关键。中国古代的"求是""致用"与西方的"尊学""崇术"的教育理念都揭示出治学的两条道路。回顾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是"与"用"的分离和统合贯穿其间。大学的发展既有适应国家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适应科学探究、人才成长、知识传承的自身发展规律。追求真理、服务社会,以自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在历史和现实中体现大学精神,将"趣在求是、学以致用"视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 大学精神 求是 致用
原文传递
从数学证明的二重性看其教育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熊惠民 虞莉娟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学证明是以一些基本概念和公理为基础,使用合乎逻辑的推理去决定判断是否正确.数学证明具有二重性,即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学证明是以一些基本概念和公理为基础,使用合乎逻辑的推理去决定判断是否正确.数学证明具有二重性,即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应该体现在:从文化上,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精神,懂得理性地思考问题;从知识上,证明能加深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并能导致发现;从思维上,证明能训练和培养逻辑和非逻辑的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证明 证明的二重性 教育价值 理性精神 核实
下载PDF
论回到“学校”“教育”本身的学校发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蔡春 张爽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6期32-35,共4页
学校发展不只意味着作为一个组织的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必须以"学校"这一类组织的性质与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与旨趣。目前学校发展中出现了"发展"与"目的"的分离、"好学校"与"好教育"... 学校发展不只意味着作为一个组织的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必须以"学校"这一类组织的性质与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与旨趣。目前学校发展中出现了"发展"与"目的"的分离、"好学校"与"好教育"的分离。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专业精神与教育精神的重建,如此,教师才能不仅成为学校发展与变革的代理人,更是学校变革的自觉发起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教育 学校发展 效率崇拜 教育精神 专业精神
原文传递
大学校园仪式的缺失与重构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礼明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2年第5期116-122,124,共7页
大学校园仪式是在大学文化的规范体系下,为了实现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动目标,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它对于融洽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促使道德行为认同,形成独特大学精神,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校园仪... 大学校园仪式是在大学文化的规范体系下,为了实现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动目标,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它对于融洽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促使道德行为认同,形成独特大学精神,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校园仪式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并未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没能发挥其固有的教育功能。大学应积极呼唤仪式回归,从认知态度、核心要素、具体实施路径等方面加强大学校园仪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仪式 道德行为 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再论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谷嘉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3期69-72,共4页
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享有例外权的官学是行不通和不必要的,或者说被排除在官学之外。在时代的催生下,南宋书院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史无首例的对官学批判的热潮。要革除宋代教育的弊病,其关键是复兴或者说重新确立儒家以德育人的... 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享有例外权的官学是行不通和不必要的,或者说被排除在官学之外。在时代的催生下,南宋书院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史无首例的对官学批判的热潮。要革除宋代教育的弊病,其关键是复兴或者说重新确立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书院历千年而不衰,在古代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究其根由在于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人文精神。这种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更是成为了气势磅礴而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院 以德育人 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 中国 儒家
下载PDF
视觉文化及其教育价值反思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柏昌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3-97,共5页
在语言文字文化之后出现的现代视觉文化以其突出的媒介特性对整个文化的特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字文本的传统优势地位受到影像文本的挤占 ,这一变化促进了教育的向前发展 ,也对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解决这一两难问题的策略就是使... 在语言文字文化之后出现的现代视觉文化以其突出的媒介特性对整个文化的特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字文本的传统优势地位受到影像文本的挤占 ,这一变化促进了教育的向前发展 ,也对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解决这一两难问题的策略就是使视觉文化与传统语言文字文化有机结合 ,各取所长 ,共同推动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而且只有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视觉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才能令视觉文化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推进教育的进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兴趣 视觉文化 教育价值
下载PDF
教育家办学的精神特质论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建朝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2,共4页
教育家办学的内在诉求中首先要求教育者应坚持并践行教育精神。教育精神由于其形而上的特点,是教育家诸多素养中较容易被忽略的。追寻教育理想、求索教育本真、不断超越和创新等是教育精神的基本特质。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教育理想
原文传递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调适路径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池静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7-70,共4页
高职学生在心理上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能很好地分辨事物本质,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易出现消极、困惑、焦虑、迷茫、奋斗精神不足等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调适,很容... 高职学生在心理上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能很好地分辨事物本质,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易出现消极、困惑、焦虑、迷茫、奋斗精神不足等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调适,很容易影响其学业,甚至演化成社会矛盾。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在求学期间不同阶段主要的心理特征,提出了高职学生心理调适的内容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教育心理 工匠精神 积极心态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