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被引量:141
1
作者 伍世代 王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采用东南沿海地区市55个地区市的1995-2005年间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对东南沿海地区总体、局部的空间差异变化、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1995-2005年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时序分布和地区内部&... 采用东南沿海地区市55个地区市的1995-2005年间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对东南沿海地区总体、局部的空间差异变化、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1995-2005年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时序分布和地区内部"极化"态势同向,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存在"两极分化"现象。②东南沿海地区在1995-2003年间地区经济差异不断扩大,这一时期,三大地区内部经济差异水平分布层次不齐,呈现南高北低的渐变趋势,表明这一阶段性的地区差异变动主要是由广东省、福建省内部差异构成;2003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差异呈现收缩趋势,同时期,三大地区经济差异均有收缩态势,与东南沿海地区整体差异变化趋势同向,主要是由于长三角地区均衡发展驱动地区整体差异的缩小;③地区经济空间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波动吻合,相应地在空间上呈现出"极化→扩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东南沿海 差异系数 ESDA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彭颖 陆玉麒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02,共6页
借助ARCGIS软件中ESDA分析模块和统计功能,并与传统统计方法加权变异系数相结合,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和GDP为测度指标,初步探索了1999—2008年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逐... 借助ARCGIS软件中ESDA分析模块和统计功能,并与传统统计方法加权变异系数相结合,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和GDP为测度指标,初步探索了1999—2008年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能力和经济密度的空间特征三者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形成以成都市区和重庆市区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且这种格局在不断的强化;高速公路发展轴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广大地区经济仍处于落后状态;现发展阶段,核心区的极化作用占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成渝经济区
下载PDF
中国海岛县的经济增长与综合实力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耀光 刘桓 +1 位作者 张岩 王圣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4,共7页
我国海域中面积在500m2以上的海岛6500多个,12个海岛县共有海岛1738个,占全国海岛的27%,占全国有人居住海岛(433个)的40.6%。12个海岛县共有岛陆面积4087km2,占全国海岛面积的(包括台湾岛、海南岛)5.1%。海岸线总长4411km,占全国岛屿岸... 我国海域中面积在500m2以上的海岛6500多个,12个海岛县共有海岛1738个,占全国海岛的27%,占全国有人居住海岛(433个)的40.6%。12个海岛县共有岛陆面积4087km2,占全国海岛面积的(包括台湾岛、海南岛)5.1%。海岸线总长4411km,占全国岛屿岸线(14000km)的31.5%。我国12个海岛县分散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中,由于所处的海域位置、海洋与岛陆资源丰度以及受市场机制、社会经济状况、资源开发力度与行政区经济的影响,各海岛县经济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海岛县的区位特点以及资源的开发,海岛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12个海岛县的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为12.05×108元,到2005年达到656.42×108元;人均GDP,1980年为473.5元,2005年为22 325元,分别递增17.3%和16.7%。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从1980年的40.7∶34.9∶24.4,到2005年为19.4∶41.3∶39.3。根据12个海岛县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应用"三轴图方法",绘制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图。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海岛县的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并进行排序,从而为各海岛县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三次产业结构 综合实力 主成分分析 中国海岛县
下载PDF
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36
4
作者 盖美 张丽平 田成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8,共7页
以GDP和人口数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空间中心统计法、地带分离系数法,从时间维度及空间角度对环渤海经济区44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环渤海经济区总体差... 以GDP和人口数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空间中心统计法、地带分离系数法,从时间维度及空间角度对环渤海经济区44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环渤海经济区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第二、三产业收入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加大,产业的地理集中效应大于产业的结构效应;②辽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中心向辽宁方向偏移,而河北及山东经济区合力拉动人口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③地带内发展差异特别是河北经济区的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地带分离系数以2008年为拐点呈现"U"型结构。最后提出促进河北地区的发展是环渤海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区 经济差异 空间中心 地带分离系数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学波 杨成凤 +1 位作者 宋金平 李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0-38,共9页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基于中国835个省际边缘县域1992—2012年多年份人均GDP数据,从全国、地带和省区三个尺度探讨了中国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全国尺度上,省际边缘...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基于中国835个省际边缘县域1992—2012年多年份人均GDP数据,从全国、地带和省区三个尺度探讨了中国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全国尺度上,省际边缘县域经济水平在1992、2002和2012年3个时间节点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有所增强,空间关联类型总体格局稳定,集聚特征明显,空间自关联类型的格局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扩散与经济梯度的空间转移;东、中、西三大地带尺度方面,地带内部省际边缘县域的差异大于省区间的差异且发展趋势一致,地带间的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和演化趋势具有显著的梯度性,地带间省际边缘县域的经济差异大于省区间的差异,三大地带省际边缘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中、西部地带有扩大趋势;省区尺度上,省际边缘县域与省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差异显著增大,绝对差异的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可分为四种类型。在经济差异的形成机理方面,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资源环境、历史基础、人文要素、区域政策等一般因子和空间近邻效应、省际边缘区位等特殊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县域 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探索性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多源灯光数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晁静 赵新正 +1 位作者 李同昇 青雨馨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100,共9页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夜间灯光总量集成序列,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转移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系统比较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大城市群经...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夜间灯光总量集成序列,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转移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系统比较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大城市群经济规模呈东中西梯度递减特征,经济增速呈西中东梯度递减特征。总体差异、群内差异及群间差异均逐年缩小,群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②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均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在期初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经济空间分布均呈西北-东南走向,但呈现出不同的离散趋势。③政府投资、市场水平及对外开放是推动三大城市群之间及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差异的核心因素,人口规模、医疗水平、文教水平及交通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随城市群区域及阶段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经济差异 长三角 成渝城市群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及其内部差异演化和机理分析② 被引量:25
7
作者 汪菲 杨德刚 +1 位作者 张新焕 王长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模型、GIS技术、变异系数、改进的锡尔系数分解等方法,对1980-2011年新疆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内部差异演化及其机理做出定量化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全国和西部12省市区,新疆的经济均量水...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模型、GIS技术、变异系数、改进的锡尔系数分解等方法,对1980-2011年新疆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内部差异演化及其机理做出定量化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全国和西部12省市区,新疆的经济均量水平较低,增量和效益拉动较强;2011年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在均量、增量及效益分量中呈现出各自的空间分异特点;自1980年以来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不断北移,极化中心基本显现。(2)以变异系数测度的县域经济极化态势呈波动减小特征,且差异大致可以分为4期扩张期和4期收缩期;扩大区域差异贡献率大的因子逐渐从增量和均量转化为增量和效益,资源开发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3)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南疆内部差异和县域内部差异对新疆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显著;南疆内部、北疆内部个别年份、县市各自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均同新疆的经济总体差异变化规律一致,南北疆之间和县市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小,变化振幅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变异系数 锡尔系数 新疆
下载PDF
中国区域税收转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金山 王倩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10期31-36,共6页
受现实因素制约,税收与税源存在背离现象,地区间会发生税收转移。1997-2006年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税收转移现象,税收从中、西部地区移入东部地区,而且转移力度逐步加大。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是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但其转... 受现实因素制约,税收与税源存在背离现象,地区间会发生税收转移。1997-2006年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税收转移现象,税收从中、西部地区移入东部地区,而且转移力度逐步加大。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是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但其转移力度更强。区域税收分配存在"劫贫济富"现象,税收没有起到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转移 税收差距 经济差距
下载PDF
二元经济的结构转变与增长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邵宜航 刘雅南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13,共11页
近来国外的许多研究利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相关模型设定不尽符合我国二元经济的现实。本文结合我国实际、通过拓展相关理论模型,构建包含两个代表性个体、考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 近来国外的许多研究利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相关模型设定不尽符合我国二元经济的现实。本文结合我国实际、通过拓展相关理论模型,构建包含两个代表性个体、考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政府投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探讨我国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政府投入对促进结构转变、加快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本文还利用该模型解释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的变动,并探讨缩减经济差距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转变 经济增长 转移成本 经济差距
原文传递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孟召宜 渠爱雪 +2 位作者 车冰清 黄泽虎 刘燕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9-1391,共13页
在文化区划基础上,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以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一阶段分解、二阶段嵌套分解为测度方法,分析了1952~2008年江苏不同文化区、文化亚区之间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江苏文化区间的总体经济差异在波动中缓慢... 在文化区划基础上,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以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一阶段分解、二阶段嵌套分解为测度方法,分析了1952~2008年江苏不同文化区、文化亚区之间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江苏文化区间的总体经济差异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在文化区层面,区间经济差异在波动中扩大并渐为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亚区层面,亚区内、亚区间经济差异均在波动中持续缩小,但亚区内差异为文化区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从演化过程看,不同层面的经济差异变化均大致以1978年为界分为波动反复和非均衡上升2个阶段。分析表明,江苏不同地域文化差导致形成不同的心智模型、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从而形成不同的内在文化动力和外在文化动力是导致经济差异出现的文化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文化区 文化亚区 锡尔系数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衰落的创新地理基础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开忠 范博凯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0-1338,共19页
如何提高创新效率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由相对衰落转向相对兴旺进而带动北方腹地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指出创新相对无效率是京津冀地区经济相对衰落关键的基础上,基于“密... 如何提高创新效率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由相对衰落转向相对兴旺进而带动北方腹地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指出创新相对无效率是京津冀地区经济相对衰落关键的基础上,基于“密度、距离、分割、异质”(“4D”)框架,从经验上论证了京津冀地区创新地理相对无效率是其创新相对无效率的根源,提出了重塑京津冀地区创新地理的战略主张。首先,分析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粤港澳的经济效率、创新竞争力和创新效率演变趋势差异,发现京津冀地区经济效率低且趋于下降、创新缺乏竞争力、创新效率偏低,处于创新相对无效率状态。其次,基于“4D”框架阐释京津冀地区创新相对无效率的经济地理原因是,经济、人口和专利的低密度与高集聚不平衡程度并存、专利转移空间范围广而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本地化水平低、创新分割严峻且空间异质性强、异质优势相对薄弱共同导致的创新地理相对无效率。最后,计量分析表明“4D”因素的相对变动将显著影响创新相对效率变动,证实京津冀地区创新地理相对无效率是创新相对无效率的根源。本文研究表明基于“4D”框架重塑创新经济地理是京津冀地区提高创新效率,进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创新效率 4D 经济差距 专利转移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俊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4,共11页
民族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经济差距是发展的根本差距。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与全国的差距逐步拉大,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但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在民族自治地方展开是根本性原因。... 民族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经济差距是发展的根本差距。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与全国的差距逐步拉大,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但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在民族自治地方展开是根本性原因。缩小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差距必须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使民族自治地方交通面貌发生根本改变;水电、火电、风能、太阳能并举,多渠道解决供电难问题;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同时重视富民项目,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行中小企业与区域城镇"捆绑",采取据点式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经济差距 实证分析
下载PDF
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义民 李文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9,共5页
省级行政区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经济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处于落后状态。省级经济区空间结构符合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省会级中心... 省级行政区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经济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处于落后状态。省级经济区空间结构符合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省会级中心城市多处于极化阶段,形成核心区;边界地区一般是边缘区。缩小省级边界区域与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既要遵循经济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行政-经济区的特殊情况。作者认为:经济区内部优化、经济区外部竞争与合作两种途径结合是边界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边界区 经济差距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基于泰尔指数的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蓝丁丁 韦素琼 熊小刚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7-40,共4页
本文选择1990-2005年连续时间序列为研究时段,选取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后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主要特征.其次,对全省总体差异指数进行了区域分解和产业分解,结果发现:从区... 本文选择1990-2005年连续时间序列为研究时段,选取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后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主要特征.其次,对全省总体差异指数进行了区域分解和产业分解,结果发现:从区域来看,对总体差距贡献最大的是闽东南地区内部差距和闽东南、闽北、闽西三大区域间的差距;从产业来看,构成全省总体经济差距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内部差距和第三产业内部差距.最后,针对造成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区域分解 产业分解 福建省
下载PDF
中国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伟丽 李建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4,共7页
首先界定了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然后从行政区经济联系、经济增长及经济差异等三个方面人手构建了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分析了我国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趋势。结论表明:①我国多数省份仍然处于协调发... 首先界定了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然后从行政区经济联系、经济增长及经济差异等三个方面人手构建了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分析了我国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趋势。结论表明:①我国多数省份仍然处于协调发展度较低的水平,仅有少数沿海发达省份的协调发展度较高。而且,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其所辖各地市之间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而经济较不发达的省份其所辖各地市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也较低。②四大区域协调发展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其中,东部的协调发展度平均值保持在0.6左右,中部的协调发展度处于0.3左右,西部的协调发展度为0.2左右,而东北的协调发展度为0.1左右。③从空间格局的演化来看,向上转移的多为沿海省份,只有少数属于西部,而向下转移的多为西部省份,只有少数属于东部;保持不变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60%以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演化
原文传递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四川省经济差异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淑源 任志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3-909,共7页
通过对1999—2009年四川省21个市域和181个县域的GDP、人均GDP以及人口数据的整理分析,研究了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时空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主要基于标准差及Theil系数的度量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四川... 通过对1999—2009年四川省21个市域和181个县域的GDP、人均GDP以及人口数据的整理分析,研究了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时空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主要基于标准差及Theil系数的度量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原因,旨在为区域协调提供一定的基础。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迅速扩大,呈直线型的变化趋势;县域人均GDP分布显示四川省的经济实力集中在少数地区,人均GDP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区县约占70%,而经济收入最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一带,其他一些以攀枝花为首的地区则借助地区资源及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处在全省前列;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无论从市域还是县域来看,其变化趋势都呈倒"U"型曲线,与威廉姆逊的倒"U"型曲线理论相吻合;根据锡尔系数的一阶分解,经济区间和经济区内的差异对整体差异的影响相当;从锡尔系数的二阶分解来看,市内经济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略高于经济区内及区间的差异,因此在重视各地市发展差异的同时,更应重视各县之间的发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四川省 经济差异 THEIL系数
原文传递
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基于Theil指数的分解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继琼 徐鹏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102,共8页
本文以四川5大经济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测量了1998—2009年间四川5大经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以及总体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5大经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以及总体差异都呈现倒"U"型... 本文以四川5大经济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测量了1998—2009年间四川5大经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以及总体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5大经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以及总体差异都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其中区域内部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不断增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不断减少。从5大区域内部差异看,成都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内部差异较大,其余3大区域的内部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el指数 经济差异 时空演化
原文传递
江苏沿江地区经济差异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倩 崔功豪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2-775,共4页
江苏沿江地区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主要对其区域内南北差异形成、变化的过程和县域间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分析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经济差异 县域 江苏 区域差异 生产力布局 和县 空间差异 区域内 文章 中国
下载PDF
基于GWR地理加权法的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慧强 燕明琪 刘玉鑫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6-815,共10页
利用空间自相关、GWR模型及ArcGIS自然断裂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率、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农业因素、交通条件等方面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其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县域单元经... 利用空间自相关、GWR模型及ArcGIS自然断裂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率、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农业因素、交通条件等方面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其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总体来看,河南省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中部地区较为发达,南部和东南部相对落后;从局部来看,各市所辖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而地级市下辖的各县则普遍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性,高低集聚现象明显。High-High区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及周边(郑-汴-洛),Low-Low区集中分布于河南省南部和东南部区域。在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归因探讨方面,发现投资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强劲,作用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农业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居第2位,作用强度呈北向南递增;消费水平、交通条件、城镇化率对经济的影响度分别位居第3~5位,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明显;产业结构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影响最弱,对经济发展影响相比其他5个因素要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县域经济 经济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差距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8,共8页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发展差距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