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1
作者 蒋元斌 史政康 +2 位作者 徐浩 黄兴锐 晋存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于粗隆...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于粗隆间骨折术后3~7 d按照唑来膦酸使用方法给予唑来膦酸5 mg∶100 m L静脉滴注,1年1次,用药期间充分水化,并予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减轻不良反应;对照组术后仅静脉滴注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患者均长期服用钙尔奇D 600 mg,2次/d;阿法骨化醇0.5μg,1次/d,通过评估患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愈合情况,腰椎骨密度,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等指标评定功能。结果 79例患者中除对照组2例因其他疾病于随访期死亡外,其余77例均获得了12~18个月的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45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髋疼痛缓解明显,治疗组1年后VAS 0.05~3.5分,平均1.45分,VAS明显改善(P<0.05),且骨密度值治疗1年后增加0.06~0.15 g/cm^2,平均0.11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别,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可缓解患髋疼痛,提高骨密度,减少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且依从性好,使用方便,患者接受程度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粗隆间骨折 唑来膦酸 早期应用
下载PDF
急诊早期应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欧阳艳红 严首春 +1 位作者 鲍传裕 白峰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8-20,36,共4页
目的评价急诊早期应用无创机械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34例早期BiPAP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即早期配合使用BiPAP治疗,34例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抗... 目的评价急诊早期应用无创机械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34例早期BiPAP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即早期配合使用BiPAP治疗,34例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治疗无效时再改用BiPAP治疗,比较其对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气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I、CU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ABP、呼吸频率(RR)、心率(HR)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好转(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aO2、RR、HR明显改善(P<0.05)。患者入院至上机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上机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率降低(P<0.05),早期治疗组2 h显效率为88.2%,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6.4%)。结论急诊早期应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可作为抢救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BIPAP 急性左心衰竭 急诊 早期应用
下载PDF
早期应用运动疗法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锌洺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常规治疗及康复疗法;实验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早期应用运动疗法。10周为1个疗程。比...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常规治疗及康复疗法;实验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早期应用运动疗法。10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等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ayer)评分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运动功能Fugl-Mayer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在常规的治疗方式上加用早期应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早期病情,显著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偏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早期应用运动疗法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应用 运动疗法 肢体功能
下载PDF
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清卿 张飞飞 +2 位作者 吕彩霞 李树仁 容春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68例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和所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80例,... 目的探讨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68例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和所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新活素治疗(首先以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5μg·kg^-1·min^-1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72h),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PCI后心肌酶酶峰值低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05%比31.25%,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87.5%比68.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新活素,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早期应用 新活素 效果
下载PDF
踝足矫形器早期应用对卒中患者足踝控制能力的sEMG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润 孙丰 +2 位作者 叶强 钱竞光 张剑 《中国康复》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本文探讨足踝矫形器早期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踝控制能力的作用及价值。方法:诊断明确的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早期支具组(ZJ组)和对照组(D组)各24例,均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ZJ组早期患足加穿定制的硬塑固定踝足矫形器,D组则病... 目的:本文探讨足踝矫形器早期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踝控制能力的作用及价值。方法:诊断明确的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早期支具组(ZJ组)和对照组(D组)各24例,均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ZJ组早期患足加穿定制的硬塑固定踝足矫形器,D组则病程>1个月后开始穿戴或不戴。2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及下降Fugl-Meyer(FMA)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小腿胫前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值)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增加,下肢简化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1)。腓肠肌iEMG值在踝关节背伸等长收缩时小腿肌群的协同收缩率,ZJ组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可有效缓解踝背伸活动时拮抗肌的痉挛、增强胫前肌肌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对促进足下垂的恢复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足矫形器 早期应用 脑卒中 足踝控制能力 SEMG
下载PDF
早期应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谷成锁 孙丽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早期应用对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评价NCPAP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1月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的肺源性新生儿呼吸困难90例为对照组;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NCPAP治...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早期应用对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评价NCPAP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1月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的肺源性新生儿呼吸困难90例为对照组;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NCPAP治疗的110例新生儿为治疗组。治疗组110例采用KD-300 CPAP吸氧仪NCPAP供氧,NCPAP参数初始流量6~8 L/min,吸氧体积分数(FiO2)30%~50%,NCPAP压力0.195~0.488 kPa,根据患儿病情及监测经皮氧饱和度(TcSO2)情况逐渐调整参数。对照组90例鼻导管吸氧不能维持TcSO2波动于85%~93%而采用头罩氧,小号头罩,氧流量6 L/min,露孔数为3孔,平均FiO2达到59%。观察二组患儿治疗后4、24及72 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及其治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CPAP支持后24及72 h后的pa(O2)明显升高(Pa<0.01),治疗4、24及72 h后pa(CO2)明显降低(Pa<0.01),治疗后24及72 h二组RR及O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1)。对照组治愈率60.0%,上机率15.6%,病死率20.0%;治疗组治愈率82.7%,上机率5.5%,病死率4.54%,二组治愈率、上机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a<0.01)。结论NCPAP早期应用可使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肺功能很快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减少、减轻或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是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和潜在性呼吸衰竭并预防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减低上机率同时也尽量避免了在高体积分数、高压力氧疗下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并降低呼吸困难导致的多脏器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 早期应用 肺源性呼吸困难 肺功能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冉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LDL、ET-1和NO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LDL、ET-1和NO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心血管事件比较,治疗组的梗死后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MI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调脂作用,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应用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后早期配合呼吸机用于老年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付伟 毕东祥 +1 位作者 杜文彬 郝魁元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联合早期呼吸机治疗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10例重症颅脑损伤需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以术后常规...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联合早期呼吸机治疗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10例重症颅脑损伤需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以术后常规应用呼吸机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术后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者为观察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生存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间术后1月生存率及3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3月时的GQOLI-74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内,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联合早期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 呼吸机治疗 早期应用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金球 《系统医学》 2017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根据诊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诊治组,各组患者均23例。给予观察组常规处理,...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根据诊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诊治组,各组患者均23例。给予观察组常规处理,例如:镇痛、卧床休息等;诊治组患者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瑞舒伐他汀钙展开诊治。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以及再次心性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诊疗整体有效率为69.57%,诊治组的整体有效率为91.31%,诊治组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间内,诊治组存活患者20例,再次心性事件发生的例数为3例,占16.67%。观察组存活患者18例,再次心性事件发生的例数为8例,占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利用瑞舒伐他汀钙展开诊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进而提升患者的诊治效果以及生存率,同时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再次心性事件的机率,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应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小桥 金雅 +1 位作者 黄磊瑛 赵青 《现代医院》 2015年第11期55-56,58,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早期手足口病病情的影响,寻找阻止早期重症手足口病向危重症发展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4年11月31日期间住院手足口病(重型)患儿1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早期手足口病病情的影响,寻找阻止早期重症手足口病向危重症发展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4年11月31日期间住院手足口病(重型)患儿1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甘露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和治疗结果。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指标(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消失时间,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发展3A期或3B期率、死亡率分别为4%、2%,低于对照组,治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早期使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能促进患儿症状尽早缓解,防止病情向危重方向进展,可于基层医院广泛推广,以提高手足口病抢救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应用 甘露醇 手足口病重症 影响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伏添 王彩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对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月1月-2017年2月诊治的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对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月1月-2017年2月诊治的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 (1)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腹内高压、腹痛腹胀及肠道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腹内高、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早期应用在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助于降低腹内高压水平及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应用 腹内高压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应用培菲康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培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培菲康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静脉点滴乌司他汀,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培菲康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静脉点滴乌司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于入院当日开始给予培菲康散剂口服。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指标和治疗前后的血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生严重并发症、转手术治疗、死亡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L-2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5),但TNFα、IL-2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培菲康治疗SAP可使治疗的效果更佳,能够更显著地改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菲康 急性重症胰腺炎 炎症因子 早期应用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成刚 张荣国 +2 位作者 张俊 刘加丰 杨珩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MA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早期应用 亚急性期偏瘫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不同时间段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靳丽丽 韩雪娟 +3 位作者 贾云朋 马超 任志学 付红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B组患者在发病36 h内、C组发病36~72 h、D组发病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B组患者在发病36 h内、C组发病36~72 h、D组发病72 h后给予瑞舒伐他汀钙,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血脂、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IMT及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后发现A组TG、TC、LDL-C水平低于其他3组,HDL-C水平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均不明显(P>0.05),A组hs-CRP、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并且与C组和D组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发现A组IMT值、斑块面积、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但是4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4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脑卒中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 早期使用
原文传递
早期使用IABP对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玉林 高杰 +6 位作者 安向光 刘岩 顾松 张希涛 颜钧 辛悦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ABP196例。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4例,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B组:92例,术中、术后出现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IABP。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率、IABP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结果术后A、B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7%和27.2%,P〈0.025;IABP使用时间(51.36±31.28)h和(91.08±40.55)h,P=0.016;重症监护室(mu)滞留时间(72.41±39.56)h和(98.66±48.27)h,P=0.036;呼吸机使用时间(28.39±15.73)h和(86.34±30.08)h,P=0.001;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58.65-+30.56)h和(96.53-+32.70)h,P=0.023。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术后死亡率下降,IABP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IABP辅助时间,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改善高危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早期应用 死亡率
下载PDF
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宝昌 刘军 +2 位作者 王帅兵 齐秀恒 邹庆华 《中国肿瘤》 CAS 2014年第10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晚期前列腺癌进展及骨转移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8例,将骨密度T-Score≤-2.5作为双磷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定义为早期使用,归入治疗组(24例);在确诊骨...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晚期前列腺癌进展及骨转移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8例,将骨密度T-Score≤-2.5作为双磷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定义为早期使用,归入治疗组(24例);在确诊骨转移之前未应用双磷酸盐者归入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骨转移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治疗组与照组相比较,中位PFS延长5个月(20个月vs 15个月),有统计学差异(χ2=114.03,P<0.001);中位OS较比对照组无明显延长(38个月vs 39个月,χ2=2.14,P=0.14)。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vs 62.5%,χ2=6.86,P<0.01)。治疗组平均确诊骨转移时间较对照组延迟4个月(21个月vs 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5个月vs 17±1.5个月,t=3.75,P<0.01)。[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明显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推迟骨转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早期应用 双磷酸盐 骨密度
原文传递
拔罐治疗仪在毒蛇咬伤早期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健荣 赵燕华 +2 位作者 梁其生 高鄂 余培南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拔罐治疗仪负压吸引法在毒蛇咬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拔罐治疗仪负压吸引法,观察两组患者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 目的:探讨拔罐治疗仪负压吸引法在毒蛇咬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拔罐治疗仪负压吸引法,观察两组患者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痊愈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起效快,疗程短,较对照组显著。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结论:使用拔罐治疗仪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治疗仪 毒蛇咬伤 早期应用 疗效显著
下载PDF
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介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5期27-28,3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出生后均进行常规初步复苏处理,同时...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出生后均进行常规初步复苏处理,同时给予加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脐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1mL/kg,其中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加纳洛酮0.1mg/kg经脐静脉注入。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纳洛酮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经抢救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5、10min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BNA评分>35分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5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抢救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窒息 新生儿 纳洛酮 早期应用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建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应用 前列地尔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肠内营养乳剂早期应用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支持及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毛妮 胡怀强 +2 位作者 臧丽丽 唐亚男 金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乳剂(EN)早期应用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支持及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92例分为对照组(n=196)和试验组(n=196)。对照组于患者发病24小时...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乳剂(EN)早期应用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支持及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92例分为对照组(n=196)和试验组(n=196)。对照组于患者发病24小时后进行EN支持治疗,试验组在患者发病24小时内给予EN支持治疗。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生存率则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EN早期应用有助于改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乳剂 早期应用 重症脑血管病 营养支持 感染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