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05年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34
1
作者 苏布达 Marco Gemmer +1 位作者 姜彤 任国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208-213,共6页
根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年)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强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量<1.27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 ind... 根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年)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强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量<1.27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 index)序列,分析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岷沱江流域中游、洞庭湖湖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与鄱阳湖东南部支流等地区,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中下游与嘉陵江流域;2)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但离差系数普遍低于观测值;3)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对气候模式和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均证明Wakeby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极值 概率分布 echam5模式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0
2
作者 姜彤 苏布达 MARCO Gemmer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0-655,共6页
依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ECHAM5/MPI-OM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79个格点20世纪实验期(1941-2000年)以及未来3种排放情景(SRES-B1,A1B,A2)下21世纪前50年逐日降水数据,建立年最大强降水和汛期<1.27 mm/d的最长干... 依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ECHAM5/MPI-OM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79个格点20世纪实验期(1941-2000年)以及未来3种排放情景(SRES-B1,A1B,A2)下21世纪前50年逐日降水数据,建立年最大强降水和汛期<1.27 mm/d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序列。运用广义极值分布,广义帕雷托分布,广义逻辑分布与韦克比分布等4种分布函数定量拟合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研究表明:韦克比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在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降水极值的重现期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大部地区,1951-2000年间的50年一遇强降水和干旱事件,在2001-2050年间发展成为25年一遇降水极值事件。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降水极值重现期出现的这种变化趋势,将会对水资源趋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极值 echam5模式 概率分布 长江流域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09/2010年冬季中国气温异常及其对海表温度的遥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岳军 余锦华 +3 位作者 刘征宇 吴燕珠 李芬 李明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38,共13页
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和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 Ni o型和热带大... 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和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 Ni o型和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对2009/2010年冬季中国地区西南暖东北冷的异常型态(简称LN型)影响显著。为了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PI(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气温异常型态对关键海盆SST变化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对热带太平洋El Ni o模态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5°C左右;对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6°C左右,增暖中心的云贵高原一带最大增温幅度达到1°C。对El Ni o模态、热带大西洋"三极型"的强迫,东北绝大部分地区表现出冷的响应,气温异常下降分别在0.6°C和0.45°C左右,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型态是热带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和热带太平洋El Ni o模共同强迫的结果。这两种海温异常型态使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加强,阻挡了来至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方输送,导致西南地区较常年偏暖,而东北偏冷。同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的海平面气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可能削弱了东亚冬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异常 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 echam5模式 SST 遥响应
下载PDF
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余锦华 张婉莹 张岳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0,共10页
基于1961—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26站春季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SSTA)的关系。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降水异常对关键海域SSTA... 基于1961—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26站春季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SSTA)的关系。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降水异常对关键海域SSTA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十分明显,与同期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负相关,与中纬度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正相关。数值模式研究显示,当春季赤道中太平洋处于SSTA冷位相时,局地降水减少,其西北侧产生副热带反气旋和中纬度西太平洋地区的气旋式环流异常的响应,我国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的东北侧受西太平洋异常气旋环流西部的东-东北风影响。赤道西太平洋海洋大陆区域降水增加,其西北侧的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孟加拉湾低槽增强,西南地区南侧的偏南气流加强了向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该异常暖湿气流与从东北侧进入西南地区的异常冷空气相交绥,使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增多。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中纬度太平洋SSTA对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直接影响不明显,这与中纬度太平洋SSTA受赤道中太平洋SSTA的影响有关,其自身可能是对赤道中太平洋SSTA引起的大气异常的一种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春季降水 年际变化 海表温度异常 echam5模式
下载PDF
近20a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丹晖 曾刚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8-365,共8页
基于美国NOAA现代极高分辨率辐射仪(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提供的1993—2012年逐日海表温度(SST)资料,利用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OF)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基于美国NOAA现代极高分辨率辐射仪(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提供的1993—2012年逐日海表温度(SST)资料,利用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OF)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的(6~14°N,85~95°E)海区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具有重要指示意义,该海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存在密切的正相关,通过了0.05信度的显著性检验,即当孟加拉湾海表温度正(负)异常时,南海夏季风晚(早)爆发。应用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的ECHAM5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孟加拉湾关键海区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发现在关键海区降低其5月海表温度02℃的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相应提前5 d左右,而在升高02℃情况下,南海夏季风推后10 d左右爆发。在孟加拉湾5月海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促使80~100°E的越赤道气流增强,南海区域西风分量增强,进而促使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爆发日期 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异常 echam5模式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SSTAS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WEST CHINA DURING SPRING 被引量:1
6
作者 余锦华 陈成 +1 位作者 方珂 张婉颖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7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over southwest China(SWC) during spr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 in the Pacific are analyzed, based on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data 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over southwest China(SWC) during spr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 in the Pacific are analyzed, based on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26 stations in SWC between 1961 and 2010,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Hadley global SST data. Sensitivity tests a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response of precipitation in SWC to SSTAs over two key oceanic domains, using the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model ECHAM5.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rainfall over SWC in spring is very significant.There are strong negative(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anomalous precipitation over SWC and SSTAs over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the mid-latitude Pacific) during sp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local rainfall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is suppressed, and a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circulation anomaly is produced, while a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y in the mid-latitude western Pacific occurs, whe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SSTAs are in a cold phase in spring. Anomalous northerly winds appear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SWC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over the Maritime Continent of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while a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y appear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 trough over the Bay of Bengal enhances the southerly flow in the south of SWC. The trough also enhances the transport of moisture to SWC. The warm moisture intersects with anomalous cold air over the northeast of SWC, and so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during spring. On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 the impacts of the mid-latitude Pacific SSTAs on rainfall in SWC during spring are not significant, because the mid-latitude Pacific SSTAs are affected by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SSTAs; that is,the mid-latitude Pacific SSTAs are a feedback to the circulation anomaly caused by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SST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China spring precipita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SSTAs echam5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