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树脂对印楝素A吸附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秋芬 宋湛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通过比较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印楝素A的吸附率和解吸率,成功地筛选出比较理想的树脂。研究结果表明:XAD-1180树脂对印楝素A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其动态吸附、解吸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较佳的吸附条件为:印楝素A质量浓度2.23mg... 通过比较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印楝素A的吸附率和解吸率,成功地筛选出比较理想的树脂。研究结果表明:XAD-1180树脂对印楝素A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其动态吸附、解吸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较佳的吸附条件为:印楝素A质量浓度2.23mg/mL(溶剂为30%甲醇-水溶液,以下同),流速1BV/h,饱和吸附量4.5—5BV;解吸条件为:以50%、60%、70%的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一次提纯产品的纯度为85.14%,经过二次提纯的纯度可达93.18%。纯化产物经HPLC-MS进一步确认为印楝素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A 大孔吸附树脂 动态吸附
下载PDF
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小叶榕叶水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丹丹 王立升 +2 位作者 刘力恒 龚福忠 李鑫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45-3048,共4页
目的考察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水提物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方法采用树脂柱进行动态吸附和解吸小叶榕叶水提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得出吸附率和解吸率。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水提物黄酮有... 目的考察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水提物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方法采用树脂柱进行动态吸附和解吸小叶榕叶水提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得出吸附率和解吸率。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小叶榕叶水提物黄酮有较高的吸附率和解吸率,能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结论AB-8能有效富集小叶榕叶中黄酮类化合物,适用于分离纯化小叶榕叶浸膏以提高其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榕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动态吸附 动态解吸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资源的有效节约途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辉 张玉坤 《新建筑》 2000年第3期5-7,共3页
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必然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应走一条适度发展大城市 ,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的分散型城镇化道路 ,以人口动态吸收的模式 ,平稳适度、多层次递进的方式转移农村人口。合理城镇化有利于节约土地 ,而节约土地的巨大潜... 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必然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应走一条适度发展大城市 ,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的分散型城镇化道路 ,以人口动态吸收的模式 ,平稳适度、多层次递进的方式转移农村人口。合理城镇化有利于节约土地 ,而节约土地的巨大潜力在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道路 人口动态吸收 节约土地 城镇化 中国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丹参中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妍妍 朱靖博 +1 位作者 李琳 金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考察8种型号大孔树脂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中5种丹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吸附特性。方法:以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静、动态实验中各个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 目的:考察8种型号大孔树脂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中5种丹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吸附特性。方法:以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静、动态实验中各个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8种型号的树脂均对丹参素吸附率低。动态实验中,HP-20型树脂对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动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506 mg.g-1(干树脂),36.996 mg.g-1(干树脂),43.85 mg.g-1(干树脂)。结论:8种大孔树脂均不宜选用丹参素、原儿茶醛作为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 大孔吸附树脂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下载PDF
机车驱动系统弹性架悬的机理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姚远 张开林 +1 位作者 张红军 罗世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9,共7页
机车驱动系统弹性架悬有利于机车的横向动力学性能。为了阐明其机理并据此优化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建立10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弹性架悬机车单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模型,比较不同的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对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动力吸振角度解... 机车驱动系统弹性架悬有利于机车的横向动力学性能。为了阐明其机理并据此优化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建立10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弹性架悬机车单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模型,比较不同的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对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动力吸振角度解释其机理并提出最佳悬挂频率选取的原则;针对两种结构形式驱动系统的机车,对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驱动系统悬挂频率接近于轮对蛇行运动频率时,机车动力学性能最佳,驱动系统相对构架横向和摇头运动吸收了构架的振动能量,减小了构架的蛇行运动幅值,从而提高了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摆杆位于电机侧时,机车动力学性能明显改善,相对驱动系统非弹性悬挂,摆杆位于电机侧和非电机侧对机车最大轮轴横向力分别减小了45%和34%;摆杆长度大于100mm时,驱动系统悬挂频率小于3Hz;理论上驱动系统最佳悬挂阻尼比为0.1~0.3,但为了减小驱动系统相对构架的横向位移,需要提高悬挂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驱动系统 弹性架悬 悬挂频率 动力吸振
下载PDF
TC17和TC4合金锻件的动态响应及绝热剪切行为
6
作者 陈钰浩 闵小华 +2 位作者 张海洋 戴进财 周轶群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9,共11页
利用SHPB装置研究高应变速率下TC17和TC4合金锻件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OM、SEM和EBSD分析两种合金的绝热剪切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两种合金的强度均呈现出升高趋势,表现出应变速率强化效应;与TC17合金相比,TC4合金在相... 利用SHPB装置研究高应变速率下TC17和TC4合金锻件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OM、SEM和EBSD分析两种合金的绝热剪切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两种合金的强度均呈现出升高趋势,表现出应变速率强化效应;与TC17合金相比,TC4合金在相同应变速率下具有更大的塑性应变和动态吸收能;TC17合金经β锻造后获得网篮组织,板条状α相和残余β相形成了大量的相界面,增加了绝热剪切带(ASB)的形成位置,且ASB在扩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叉现象;TC4合金经α+β锻造后具有双态组织,等轴状初生α相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提高了合金的动态塑性变形能力,合金中排列较规则的片层状次生α相导致相界面减少,ASB的数目较少且难以分叉;在动态压缩中断条件下,TC17合金中ASB的萌生时刻早,萌生孕育能低;TC17合金的绝热剪切敏感性高于TC4合金,且两种合金的绝热剪切敏感性均随着应变速率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α+β钛合金 高应变速率 动态吸收能 绝热剪切带
下载PDF
航天器振动试验中的动力吸振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新战 宋燕平 刘明治 《空间电子技术》 2006年第B11期9-12,68,共5页
振动环境试验是考验航天器中各分机力学品质的重要试验,分机适应力学环境的能力在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目前分机的力学环境条件往往是在考虑了一定的安全系数后,以分机安装处界面的加速度包络曲线给出的。然而一般来说,分机振动试验... 振动环境试验是考验航天器中各分机力学品质的重要试验,分机适应力学环境的能力在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目前分机的力学环境条件往往是在考虑了一定的安全系数后,以分机安装处界面的加速度包络曲线给出的。然而一般来说,分机振动试验过程中的边界条件与分机实际工作状态的边界条件是不同的。具体地说就是在振动试验过程中分机通过试验转接托架与振动台面相连,实际工作状态是分机安装在安装件(卫星各舱板)上。由于试验转接托架与安装件的动力学特性不一样,根据多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动力吸振原理,可以推出试验状态分机在固有频率处存在过试验现象。为了减少过试验对分机带来的危害,新的试验方法研究(加速度响应限幅控制、阻抗特性模拟法、限力技术等)已成为国内外航天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文章详细阐述了振动试验中动力吸振的机理及过试验产生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振动试验 动力吸振 过试验
下载PDF
某SUV后主减速器总成共振问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钮微龙 刘彻 武杰 《汽车工程师》 2016年第12期43-45,共3页
某SUV四驱车型开发过程中,样车路试阶段发现在2,3挡(发动机转速为2 500~2 800 r/min)时,车厢中后部传来明显轰鸣声并伴随振动,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运用LMS公司Test.Lab测试软件,采用Signature Testing-Advanced测试模块对整车进行振... 某SUV四驱车型开发过程中,样车路试阶段发现在2,3挡(发动机转速为2 500~2 800 r/min)时,车厢中后部传来明显轰鸣声并伴随振动,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运用LMS公司Test.Lab测试软件,采用Signature Testing-Advanced测试模块对整车进行振动测试,确定此NVH问题是由于在发动机激励下后主减总成产生共振造成的。分别通过增加动力吸振器更改系统模态和优化四驱标定数据实现问题的整改。综合考虑成本及质量的影响,决定采用优化四驱标定数据方案,将速度门限降低到30 km/h,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达到了消除共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V 噪声振动分析 动力吸振器 智能四驱
下载PDF
动力吸振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在鱼雷减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曹银萍 石秀华 《机电一体化》 2009年第2期73-75,79,共4页
详细阐述了无阻尼单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基于反共振的减振原理以及其参数对减振频带的影响,分析了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如何实现质量的优化过程说明了该减振技术在鱼雷上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无阻尼动力减振器 反共振 鱼雷
下载PDF
动力吸振振动筛工作区域与仰振分析
10
作者 王正浩 王中元 张久良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12-315,共4页
应用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动力吸振振动筛的工作点、工作区域和仰振问题 。
关键词 振动筛 动力吸振 随机振动 工作区域 仰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