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诊治 被引量:30
1
作者 许国强 章宏 +5 位作者 厉有名 陈洪潭 季峰 陈春晓 任国平 倪晓莹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方法总结分析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X线钡餐造影、普通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和治疗结果。将部分接受超声内镜检查者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方法总结分析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X线钡餐造影、普通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和治疗结果。将部分接受超声内镜检查者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例患者中有症状和体征者8例,其中伴发溃疡4例(溃疡并发穿孔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例。所有患者血清学检查无异常;接受X线钡餐造影6例,内镜检查13例,诊断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仅2例;超声内镜检查8例,均诊断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15例患者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7例,内镜摘除治疗8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结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治有一定价值,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摘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BRUNNER腺瘤 超声内镜检查术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大黄的泻下作用与肠道5-HT及其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燕玲 张仲海 +1 位作者 王宗仁 夏天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为探讨大黄泻下作用与肠道 5 -HT及其受体的关系 ,将成年SD大鼠 2 0只随机分为灌服大黄组 (A组10只 )和对照组 (B组 10只 )。采用免疫组化和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测定各组大鼠十二指肠 5 -HT细胞的数目、面积、平均灰度、细胞... 为探讨大黄泻下作用与肠道 5 -HT及其受体的关系 ,将成年SD大鼠 2 0只随机分为灌服大黄组 (A组10只 )和对照组 (B组 10只 )。采用免疫组化和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测定各组大鼠十二指肠 5 -HT细胞的数目、面积、平均灰度、细胞内 5 -HT含量及 5 -HT受体的含量。结果发现A组大鼠十二指肠 5 -HT细胞的数目 (10 8 80± 5 2 6 )、面积 (30 18± 2 18) μm2 、5 -HT含量 (0 340 9± 0 0 30 8)AU、5 -HT受体含量 (0 3188± 0 0 312 )AU均高于B组 (P <0 0 1) ,平均灰度 (12 3 38± 3 94 )较B组降低 (P <0 0 1)。结果表明大黄的泻下作用可能与肠道 5 -HT及其受体含量的增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黄 泻下作用 十二指肠 5-羟色胺 受体 5-HT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9
3
作者 宋家琨 王克有 刘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0期617-618,共2页
目的 对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 ,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4~ 1999年经手术证实的十二指肠损伤患者 17例。结果 单纯十二指肠损伤 3例 ,合并伤 14例 ,其中合并 2个以上脏器损伤 8例 ,占 47%。损伤部位以降... 目的 对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 ,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4~ 1999年经手术证实的十二指肠损伤患者 17例。结果 单纯十二指肠损伤 3例 ,合并伤 14例 ,其中合并 2个以上脏器损伤 8例 ,占 47%。损伤部位以降部及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为多 ,有 13例 ,占 76 %。 16例治愈 ,治愈率为 94% ,有术后并发症者 4例 ,发生率为 2 4% ,死亡 1例 ,病死率为5 %。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 ,提高术中探查的确诊率 ,根据伤情选择合理、安全的术式 ,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 ,及时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外科手术 诊断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4
作者 韩志刚 程红岩 +2 位作者 裘美娟 汤菊萍 陆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 5例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利用仿真内镜技术显示憩室。结果:80个十二指肠憩室多层螺旋CT检查出15个,均大于1.0cm ,小于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 5例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利用仿真内镜技术显示憩室。结果:80个十二指肠憩室多层螺旋CT检查出15个,均大于1.0cm ,小于1.0cm的憩室未检出。憩室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半圆形含气体腔影,可有液平,与胰头交界部边缘锐利。仿真内镜技术(CTVE)可显示憩室口及憩室内壁。结论: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查敏感性较低,尽管三维仿真内镜对诊断憩室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憩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花背蟾蜍胃、肠嗜银细胞和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观察 被引量:25
5
作者 韩昭雪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亲银反应,对20只花背蟾蜍的胃、十二指肠、空肠等嗜银和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作初步观察,结果:嗜银和亲银细胞在十二指肠和胃幽门部密度最大,由空肠到(?)肠其密度逐渐减少,在胃腺和肠腺的嗜银和亲银细胞...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亲银反应,对20只花背蟾蜍的胃、十二指肠、空肠等嗜银和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作初步观察,结果:嗜银和亲银细胞在十二指肠和胃幽门部密度最大,由空肠到(?)肠其密度逐渐减少,在胃腺和肠腺的嗜银和亲银细胞密度高,而绒毛则稀少.在结缔组织里发现也有少量的嗜银和亲银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突起.在胞质和突起都充满着嗜银和亲银颗粒.嗜银和亲银颗粒在细胞外有时可见到,故这些细胞可能属于内、外内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 亲银细胞 嗜银细胞
下载PDF
Approach to the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duodenal lesions 被引量:24
6
作者 Jonathan P Gaspar Edward B Stelow Andrew Y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2期600-617,共18页
Duodenal polyps or lesions are uncommonly found on upper endoscopy. Duodenal lesions can be categorized as subepithelial or mucosally-based, and the type of lesion often dictates the work-up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o... Duodenal polyps or lesions are uncommonly found on upper endoscopy. Duodenal lesions can be categorized as subepithelial or mucosally-based, and the type of lesion often dictates the work-up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options. Subepithelial lesions that can arise in the duodenum include lipoma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carcinoid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with fine needle aspiration is useful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diagnosis of subepithelial lesions. Duoden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large or multifocal carcinoids are best managed by surgical resection. Brunner's gland tumors, solitary Peutz-Jeghers polyps, and non-ampullary and ampullary adenomas are mucosally-based duodenal lesions, which can require removal and are typically amenable to endoscopic resection. Several anat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odenum make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duodenal lesions challenging. However, advanced endoscopic techniques exist that enable the resection of large mucosally-based duodenal lesions. Endoscopic papillectomy is not without risk, but this procedure can effectively resect ampullary adenomas and allows patients to avoid surgery, which typically involves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nd its variations(such as cap-assisted, cap-band-assisted, and underwater techniques) enabl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resection of most duodenal adenomas.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s possible but very difficult to safely perform in the duoden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odenum POLYP Subepithelial Lesion AMPULLA Adenoma PAPILLECTOMY 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 Underwa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下载PDF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实用外科血管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韩德恩 孙庆峰 +4 位作者 胡占良 陆朝阳 钟翔宇 李玉兰 王志东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的血管解剖 ,为临床上开展关于十二指肠、胰头以及胆总管末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 30例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和 10例新鲜尸体的十二指肠、胆总管下段及Vater壶腹的血液供应进行解剖研究。结果十二指肠... 目的研究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的血管解剖 ,为临床上开展关于十二指肠、胰头以及胆总管末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 30例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和 10例新鲜尸体的十二指肠、胆总管下段及Vater壶腹的血液供应进行解剖研究。结果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血运由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及分支供应 ;胆总管下段血运主要是由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供应 ;Vater壶腹血运主要是由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发出的乳头动脉供应。结论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是供应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胆总管下段和Vater壶腹的主要动脉。在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前、后动脉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保留 胰头切除术 血管 解剖学 慢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异位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形态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龙 王燕霞 +3 位作者 王大勇 方铁 邢茂青 张金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位置与共同管长度、胆总管扩张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3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患儿行术中胆道造影或ERCP检查 ,了解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位置与共同管长度关系 ,以 12例非胆总管...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位置与共同管长度、胆总管扩张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3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患儿行术中胆道造影或ERCP检查 ,了解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位置与共同管长度关系 ,以 12例非胆总管囊肿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中 ,十二指肠乳头均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的中部 ,而 3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中 11例 (2 8.9% )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 ,共同管平均长度为 (1.2 8+0 .4 6 )cm ;2 7例 2 7例 (71.1% )开口于降段以远 ,共同管平均长度为 (2 .6 4 +0 .78)cm ,后者较前者明显延长 (P =0 .0 38)。表明共同管开口远 ,共同管的长度增加。另外共同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内的患儿中 ,36 .4 % (4/ 11)胆总管为囊状扩张 ,而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较远患儿中 ,囊肿型占 5 5 .6 % (15 / 2 7)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表明共同管开口远 ,胆总管扩张明显。结论 胰胆合流共同管向十二指肠远端开口异位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理改变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病因学 诊断 胆道造影 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异位 ERCP 病因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范燕云 林梦婕 +1 位作者 林振和 刘文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和非PAD组(284例)。分析并比较PAD组与非PAD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包绕型、并列型、边缘型)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效果(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性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边缘型PAD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高于包绕型、并列型(P<0.05)。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与非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的病因之一;PAD对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熟练掌握内镜下操作技巧,注意手术方式,ERCP取石对PAD合并胆总管结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十二指肠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下载PDF
不同基源郁金的比较药理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蒋浩 宋军 +2 位作者 鄢良春 邓居桥 赵军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91-44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源郁金药理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法观察不同基源郁金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抗炎作用;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小鼠黄疸模型观察利胆退黄作用差异及兔离体十二指肠观察对平... 目的:探讨不同基源郁金药理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法观察不同基源郁金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抗炎作用;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小鼠黄疸模型观察利胆退黄作用差异及兔离体十二指肠观察对平滑肌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黄丝郁金、温郁金、桂郁金、绿丝郁金均能明显抑制兔体内血小板聚集(P<0.05),4种郁金对二甲苯急性耳肿胀均无明显抑制作用;桂郁金能明显降低黄疸小鼠血清DBIL、TBIL及AST含量(P<0.05);温郁金兔对离体十二指肠自发运动表现出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而桂郁金为持续的增强作用(P<0.05,P<0.01),黄丝郁金、绿丝郁金在高浓度时对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4种不同基源郁金药理作用谱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血小板聚集 抗炎 黄疸模型 十二指肠 比较药理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及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秀萍 侯晓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粘膜直径1cm以内隆起性病变的性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内镜表现特点 ,对活检标本行HE染色 ,7例疑有胃上皮化生标本行AB -PAS粘液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内镜表现为单个或多个...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粘膜直径1cm以内隆起性病变的性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内镜表现特点 ,对活检标本行HE染色 ,7例疑有胃上皮化生标本行AB -PAS粘液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内镜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广基息肉状隆起 ,病理检查显示慢性十二指肠炎49例 ,其中粘膜内有继发于炎症的不同程度肠腺上皮增生、胃上皮化生及Brun ner腺增生等病变。另有胃粘膜异位5例 ,血吸虫病2例 ,良性淋巴组织增殖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病变 隆起性病变 内窥镜 组织学
原文传递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heterotopic pancreas at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被引量:20
12
作者 Nobutada Fukino Takatsugu Oida +2 位作者 Kenji Mimatsu Youichi Kuboi Kazutoshi Kid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3期4082-4088,共7页
A 62-year-old Japanese man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 history of weight loss of 6 kg in 4 mo. Imaging examinations revealed a tumor located on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ith stenosis. We suspected duoden... A 62-year-old Japanese man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 history of weight loss of 6 kg in 4 mo. Imaging examinations revealed a tumor located on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ith stenosis. We suspected duodenal carcinoma and performed pancreas-preserving segmental duodenectomy.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a heterotopic pancreas at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as finally diagnos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the duodenum arising from a heterotopic pancreas is extremely rare; to our knowledge, only 13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worldwide, including the present case. The most common location of malignancy is the proximal duodenum at the first and descending portion. Herein, we describe the first case of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a heterotopic pancreas,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CARCINOMA HETEROTOPIC PANCREAS duodenum Segme
下载PDF
非洲雏鸵鸟十二指肠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家乡 彭克美 +6 位作者 杜安娜 唐丽 位兰 王岩 李升和 宋卉 靳二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9-1422,共4页
采用大体解剖学、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0~3月龄非洲鸵鸟十二指肠的发育过程。观察了十二指肠的相对质量(相对于体质量),绒毛的高度、宽度、肌层厚度、肠腺隐窝的深度、肠腺的密度、绒毛杯状细胞、肠腺杯状细胞的数量变... 采用大体解剖学、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0~3月龄非洲鸵鸟十二指肠的发育过程。观察了十二指肠的相对质量(相对于体质量),绒毛的高度、宽度、肌层厚度、肠腺隐窝的深度、肠腺的密度、绒毛杯状细胞、肠腺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观察到十二指肠的相对质量在90日龄达到高峰;肠绒毛的高度、肌层厚度、肠腺隐窝的深度、肠腺的密度与日龄呈正相关;肠绒毛和肠腺的宽度在90日龄时达到峰值;绒毛杯状细胞、肠腺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初生至45日龄随日龄增加而增加,45日龄至90日龄随日龄增加而减少,在45日龄达顶峰。结果表明,0~3月龄十二指肠的发育不完善,必须重视此阶段的饲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雏鸵鸟 十二指肠 形态学 发育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谢为天 钟日聪 徐春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7,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由鼠李糖乳杆菌和啤酒酵母共生培养物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由鼠李糖乳杆菌和啤酒酵母共生培养物制备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饲喂含600mg/kg金霉素的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并在饮水中分别添加0.1%、0.5%、1.0%、1.5%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肉仔鸡血清钙、磷、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P<0.05),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白球比(P<0.05),并使十二指肠肠绒毛密度增加,长度显著增长(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血清中某些生化指标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鼠李糖乳杆菌 啤酒酵母 肉仔鸡 生化指标 十二指肠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海凤 郭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4-1539,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2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Ⅱ、Ⅲ、Ⅳ组于5~7日龄分别经口注入3种不同浓度(6、4、2 mg/m L)APS,0.5 ... 本试验研究了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2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Ⅱ、Ⅲ、Ⅳ组于5~7日龄分别经口注入3种不同浓度(6、4、2 mg/m L)APS,0.5 m L/只,1次/d,连用3 d,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7日龄,每只采用鸡新支二联苗2倍量点眼滴鼻免疫。分别于8、15、22日龄取样,测定各组10只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含量、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结果显示:高、中剂量APS可显著提高15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高、中剂量APS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5、2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IL-2含量和上皮内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杯状细胞数量(P〈0.05或P〈0.01)。由此可见,APS可增强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功能,以6、4 mg/m L剂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肉仔鸡 十二指肠 免疫球蛋白 黏膜免疫相关细胞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及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正煊 陈羽 +1 位作者 郑朝旭 卢砺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及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吸取的教训。 方法 对十二指肠损伤早期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造成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2 7例均进行手术治疗 ,治愈 2 3例 ,死亡 4例。死亡率为 14.8%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及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吸取的教训。 方法 对十二指肠损伤早期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造成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2 7例均进行手术治疗 ,治愈 2 3例 ,死亡 4例。死亡率为 14.8%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4 .4% (12 2 7)。 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治疗成败的关键是掌握好早期手术探查指征和选择合适的术式。对损伤严重者修补加空肠贴补及简化的十二肠指肠憩室化联合应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诊和漏诊 ,以及术式选择不当引起肠瘘、感染和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外科手术 死亡原因分析
原文传递
小白鼠十二指肠发育分化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金岗 王士平 邢绥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胚胎(Ed14)至成年十二指肠的发育分化过程。结果如下:1.Ed14~15,肠壁上皮细胞增殖并突向肠腔(原发腔),同时上皮内出现小腔隙(继发腔)。Ed16~17,上皮表面...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胚胎(Ed14)至成年十二指肠的发育分化过程。结果如下:1.Ed14~15,肠壁上皮细胞增殖并突向肠腔(原发腔),同时上皮内出现小腔隙(继发腔)。Ed16~17,上皮表面纹状缘逐渐明显,间充质向上皮基底面突入,继发腔与原发腔相通,形成原始绒毛。Ed19时,原始绒毛发育成指状绒毛。生后2周末,肠壁形态结构接近成年。2.生后1周末,可见潘氏细胞,所含颗粒较小;4周末时,颗粒大小似成年。3.杯状细胞出现于Ed16时。生后4周末,其数量和分布同成年相近。4.Ed15~17,许多酶相继出现阳性反应,生后4周末,酶活性接近成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发育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白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蒋颖 蒋红心 +2 位作者 乔明 杨加凌 苏佩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9期129-132,共4页
消化性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小肠、吻合后的胃肠吻合口以及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等异位胃黏膜。白芨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消化性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小肠、吻合后的胃肠吻合口以及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等异位胃黏膜。白芨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本研究分析白芨的药理作用,对白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白芨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消化性溃疡 药理作用 十二指肠 二氢菲类 联菲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滕晓生 李青松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大切口乳头括约肌(EST)组、EPBD组及SES联合EPBD组,每组各30例.统计术后1周内胰腺炎发生率和术后15个...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大切口乳头括约肌(EST)组、EPBD组及SES联合EPBD组,每组各30例.统计术后1周内胰腺炎发生率和术后15个月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 结果 术后1周内胰腺炎发生率大切口EST组(1/30,3.3%)、SES联合EPBD组(1/30,3.3%),两组均低于EPBD组(6/30,20.0%)(P<0.05),术后15个月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30,3.3%)、SES联合EPBD(1/30,3.3%),两组低于大切口EST组(7/30,23.3%)(P<0.05).结论 SES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既能够降低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也能够降低远期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气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括约肌切开术 经肝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维良 张伟峰 聂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 评价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959年至2001年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42例SMAS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症状为餐后上腹胀痛和频繁呕吐。37例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后,经1... 目的 评价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959年至2001年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42例SMAS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症状为餐后上腹胀痛和频繁呕吐。37例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后,经1~15年随访,效果良好。另有5例曾分别行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1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例)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Billroth Ⅱ式吻合术(1例),但术后呕吐症状未缓解,后改行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经9-10年随访效果亦佳。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若逆蠕动强烈并持久存在,临床上出现频繁呕吐,一旦成为习惯性,逆蠕动就难以消除,即使手术解除十二指肠梗阻,临床症状也不能改善,其治疗关键必须着眼于解决逆蠕动问题。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能解决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引流方向,使呕吐等症状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 手术治疗 肠系膜动脉综合征 临床特点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