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2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建 李雯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临床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FD患者97例,对照组85例、健康医务人员组95例及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112例,检测其HP感染情况,对97例各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临床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FD患者97例,对照组85例、健康医务人员组95例及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112例,检测其HP感染情况,对97例各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分析。结果DU组HP阳性率大于FD组,后者HP阳性率远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医务人员组,均有显著意义,健康医务人员组HP阳性率大于对照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FD组,溃疡型(UD)、运动障碍型(DD)HP阳性率(分别为65%、70%)与返流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是易受HP感染的高危人群。HP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旋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电针“小海”与“下巨虚”穴对十二指肠溃疡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十二指肠高迁移率族蛋白B 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泓 王珍珍 +4 位作者 张雨辰 杨璐佳 邓石峰 艾坤 张志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十二指肠溃疡(DU)模型大鼠的小肠经经合穴"小海"、下合穴"下巨虚"对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十二指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 1(HMGB 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合治内府"中"合&... 目的:观察电针十二指肠溃疡(DU)模型大鼠的小肠经经合穴"小海"、下合穴"下巨虚"对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十二指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 1(HMGB 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合治内府"中"合"穴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海组、下巨虚组,每组10只。于大鼠右臀部皮下注射10%盐酸半胱胺建立DU模型,小海组电针"小海"穴,下巨虚组电针"下巨虚"穴,每次30min,每天1次,治疗10d。肉眼观察大鼠十二指肠溃疡情况并评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HMGB 1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十二指肠溃疡评分较空白组增高(P<0.01),小海组、下巨虚组的评分低于模型组(P<0.01),且下巨虚组低于小海组(P<0.01);模型组的血清TNF-α含量较空白组增高(P<0.01),小海组、下巨虚组的血清TNF-α低于模型组(P<0.01),且下巨虚组低于小海组(P<0.01);模型组十二指肠组织中HMGB 1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下巨虚组十二指肠组织中的HMGB 1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1电针小肠经经合穴、下合穴对十二指肠溃疡均可产生一定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TNF-α或十二指肠组织HMGB 1的表达来发挥抗炎作用的;且较之"小海"穴而言,"下巨虚"穴存在相对特异性。2本结果部分证实"合治内府"中的"合"主要应指下合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评分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高迁移率族蛋白B 1 穴位作用特异性
原文传递
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常见病变大豆凝集素受体分布的研究
3
作者 苏秉忠 高中明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应用ABC酶标记亲合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豆凝集素(SBA)受体在常见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病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正常胃窦粘膜表层上皮SBA阳性;正常十二指肠粘膜表层上皮SBA阳性.当胃窦粘膜发生肠上皮化生时化生区上皮SBA转阴;而当十... 本文应用ABC酶标记亲合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豆凝集素(SBA)受体在常见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病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正常胃窦粘膜表层上皮SBA阳性;正常十二指肠粘膜表层上皮SBA阳性.当胃窦粘膜发生肠上皮化生时化生区上皮SBA转阴;而当十二指肠粘膜发生胃上皮化生(GM)时,化生区SBA变阳性.认为SBA作为研究肠化和胃化的探针是有价值的.本文就部分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并对GM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凝集素受体 胃上皮化生 慢性十二指肠炎 十二指肠溃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8
4
作者 林庚金 萧树东 +8 位作者 张德中 江石湖 袁耀宗 许国铭 李兆申 刘厚钰 王吉耀 王根生 钱立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 (治疗组 ,简称潘组 )和奥美拉唑组 (对照组 ,简称奥组 ) ,其中潘组 6 0例 ,应用潘托拉唑 40mg ,1次 /d ;奥组 5 8例 ,应用奥... 目的 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 (治疗组 ,简称潘组 )和奥美拉唑组 (对照组 ,简称奥组 ) ,其中潘组 6 0例 ,应用潘托拉唑 40mg ,1次 /d ;奥组 5 8例 ,应用奥美拉唑 2 0mg ,1次 /d。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疗程 4周 ,胃溃疡 6周。停药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治疗期间每周随访 1次 ,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两组分别为 91.7%和 94.7% ,胃溃疡的愈合率两组分别为 91.7%和 90 .0 % ,P值均 >0 .0 5。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相仿 (P >0 .0 5 )。治疗期间 ,两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 潘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 ,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 ,其不良反应很少 ,患者耐受性好 ,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质子泵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疗法 治疗 潘托拉唑 疗效 抗溃疡药
原文传递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5
作者 郑青 吴叔明 +7 位作者 柯美云 刘晓红 刘南植 但自力 苌新明 房殿春 肖天力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2年第5期272-276,共5页
背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 背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方法,于2002年1~7月在5家医院进行。109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ylori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试验组(RAC组,53例)和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对照组(OAC组,56例)。两组均先给予三联治疗:雷贝拉唑10mg或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连续7天,然后单独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或奥美拉唑20g,每日1次,连续7天,并于用药结束后第28天复查胃镜并检测H.pylori。于用药后第1、2、3、6和42天对患者的上腹痛、反酸以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进行评估。结果:101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方案,8例失访。H.pylori根除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RAC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86.0%,OAC组为7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率:PAC组的溃疡愈合率为92.0%,OAC组为76.5%,OAC组高于OAC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青年人胃癌40例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55
6
作者 田自然 许乐 潘其英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7-149,共3页
40例青年人胃癌,占同期我院胃镜检出胃癌699例的5.7%。男性26例,女性14例。31~35岁为15例(37.5%),最小年龄为15岁。早期胃癌3例(7.5%),进展期癌37例。手术切除率为42.5%。5年生存率为... 40例青年人胃癌,占同期我院胃镜检出胃癌699例的5.7%。男性26例,女性14例。31~35岁为15例(37.5%),最小年龄为15岁。早期胃癌3例(7.5%),进展期癌37例。手术切除率为42.5%。5年生存率为15%(6/40)。本组发现5例胃癌与十二指肠溃疡共存。本文分析了青年人胃癌的特点与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并讨论了青年人胃癌与胃溃疡关系以及与十二指肠溃疡共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肿瘤
原文传递
24小时胃内酸度监测评价多种抑酸剂静脉使用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抑酸效果 被引量:56
7
作者 钟碧慧 袁育红 +2 位作者 陈湖 林金坤 胡品津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对比各种常用抑酸剂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胃酸的抑制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开放的方法分析50 例十二脂肠溃疡出血患者,分别使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法莫替丁静脉注射、雷尼替丁静脉注射、西咪替丁静脉注射或滴注。持续监测... 目的 对比各种常用抑酸剂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胃酸的抑制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开放的方法分析50 例十二脂肠溃疡出血患者,分别使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法莫替丁静脉注射、雷尼替丁静脉注射、西咪替丁静脉注射或滴注。持续监测患者24 小时胃内pH 动态变化的情况、不同胃内pH值持续时间的百分率、24 小时平均胃内pH 和中位pH 值。结果 只有奥美拉唑80mg/天组可达到胃内平均pH 和中位pH 均>6 ,法莫替丁80mg/天组可达到胃内平均pH 和中位pH 均> 4,其他治疗组均未达到pH> 4 。24 小时胃内pH< 4 、pH< 5、pH< 6 时间所占百分比依次递增为:奥美拉唑80mg/天组、法莫替丁80mg/ 天组、雷尼替丁200mg/天组、西咪替丁800mg/天组。各H2 受体拮抗剂组与奥美拉唑静脉滴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效果明显优于H2 受体拮抗剂,尤其是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胃内pH 提高持续的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出血 抑酸剂 胃内PH
原文传递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症状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49
8
作者 雷贝拉唑多中心临床观察协作组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89-591,共3页
目的 评价短期应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症状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将活动期DU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 (1 0mg/d)治疗组和奥美拉唑 (2 0mg/d)对照组。 2组均服药 7d。记... 目的 评价短期应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症状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将活动期DU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 (1 0mg/d)治疗组和奥美拉唑 (2 0mg/d)对照组。 2组均服药 7d。记录治疗前和用药期间的腹痛、反酸、腹胀和嗳气症状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出现。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完成了 1 0 8例和 1 0 3例患者的观察。治疗组的腹痛平均消失天数为 (3 1± 1 7)d ,与对照组 (3 2± 1 8)d相同。治疗组和对照组服药期间每天的腹痛消失率无明显差异。用药第 1天时治疗组的腹痛缓解率为 56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3 % (P <0 0 5) ,其余各天内 2组间无差异。治疗组患者第 7天的反酸消失率为 1 0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 % (P <0 0 5)。 2组患者的每天腹胀和嗳气的消失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均对DU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而雷贝拉唑在服药第 1天对腹痛及第 7天对反酸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短期疗效 质子泵抑制剂 酸相关性疾病
原文传递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48
9
作者 陈亚松 汪文渊 蔡晓林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828-829,共2页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HP根除率及疗效。方法经胃镜和快速尿素酶方法确诊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共247例。予雷贝拉唑20 mg,2次/日+胶体果胶铋0.2,2次/日+克拉霉素0.5,2次/日+甲硝唑0.4,2次/日,口服一...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HP根除率及疗效。方法经胃镜和快速尿素酶方法确诊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共247例。予雷贝拉唑20 mg,2次/日+胶体果胶铋0.2,2次/日+克拉霉素0.5,2次/日+甲硝唑0.4,2次/日,口服一周,继而连服雷贝拉唑20 mg,一次/日共5周。疗程结束四周后胃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复查。结果随访成功196例,HP总根除率81.6%,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根除率86%,胃溃疡根除率67.4%,溃疡病总有效率88.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89.3%,胃溃疡有效率8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含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HP根除及疗效优于HP阳性的胃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HP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下载PDF
铝碳酸镁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10
作者 樊冬杰 黄玉伟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对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DU)病人胃窦炎症程度、炎症介质、胃肠激素水平等和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接诊的240例Hp感染并DU病人采用...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对Hp感染并十二指肠溃疡(DU)病人胃窦炎症程度、炎症介质、胃肠激素水平等和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接诊的240例Hp感染并DU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四联根治治疗,观察组加用铝碳酸镁,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窦炎症程度及溃疡面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胃窦黏膜组织生长抑素(SST)、促胃液素-17(Gas-17)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胃窦黏膜匀浆液中热休克蛋白(HSP 6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Cox-2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4.17%优于对照组80.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83%比78.33%,P>0.05);两组病人胃窦黏膜组织的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U病人治疗后溃疡面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溃疡面积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胃泌素Gas-17、胃窦黏膜组织Gas-17、血清Cox-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P 60、VCAM-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铝碳酸镁、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五联疗法可有效改善Hp感染并DU病人的胃窦炎症程度,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还能调节胃肠激素和血清Cox-2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药物疗法 联合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铝碳酸镁 幽门螺杆菌根治
下载PDF
The relation between HLA-DQA1 genes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duodenal ulcer in Wuhan Hans 被引量:38
11
作者 Du YP Deng CS +3 位作者 Lu DY Huang MF Guo SF Hou W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AIM To study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HLA-DQA1 alleles to duodenal ulcer in Wuhan Hans.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duodenalulcer and fifty healthy controls were examinedfor HLA-DQA1 genotypes.HLA-DQA1 typing wa... AIM To study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HLA-DQA1 alleles to duodenal ulcer in Wuhan Hans.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duodenalulcer and fifty healthy controls were examinedfor HLA-DQA1 genotypes.HLA-DQA1 typing wascarried out by digesting the locus specific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ed productswith alleles specific restriction enzymes(PCR-RFLP),i.e.,Apal Ⅰ,Bsaj Ⅰ,Hph Ⅰ,Fok Ⅰ,Mbo Ⅱ and Mnl Ⅰ.RESULTS The allele frequencies of DQA1 * 0301and DQA1 * 0102 in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lower respectively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0.40 vs 0.20,P = 0.003,mcorret = 0.024)and(0.05 vs 0.14,P = 0.012,but Pcorret】0.05),respectively.CONCLUSION DQA1 * 0301 is a susceptiblegene for duodenal ulcer in Wuhan Hans,andthere are immunogenetic differences in HLA-DQA1 locus between duodenal ulcer patients andhealthy contr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ject headings duodenal ulcer HLA-DQA1 gen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genetic susceptibility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慧 李晓宇 +2 位作者 崔梅花 魏红 刘海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口腔H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9月航天中心医院诊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唾液H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口腔H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9月航天中心医院诊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唾液H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分为口腔Hp阳性组54例和口腔Hp阴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片四联方案根除治疗10 d,停药4周后,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根除率,研究口腔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率的影响。同时采用《患者口腔疾病及卫生状况问卷》调查,明确口腔疾病及卫生状态对口腔Hp感染的影响。结果口腔Hp阳性组54例,胃内Hp根除43例,胃内Hp未根除11例,胃内Hp根除率为79.6%;口腔Hp阴性组38例,胃内Hp根除32例,胃内Hp未根除6例,胃内Hp根除率为84.2%。两组患者胃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P=0.577)。是否有口腔异味(口臭)、义齿者口腔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龋齿、缺齿、牙周炎、牙线使用、洗牙者口腔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刷牙习惯者口腔Hp感染率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率未见明显影响,口腔Hp感染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腔异味(口臭)、义齿可能与口腔Hp感染相关;龋齿、缺齿、牙周炎、刷牙习惯、牙线使用、洗牙6个因素对口腔Hp感染未见明显影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炎
下载PDF
耳穴贴压应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2
13
作者 郑丽维 周宁 +3 位作者 林瑜 郑建洵 黄惠榕 卢爱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磁珠贴压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7例DU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29例,行常规西医治疗护理及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对照组28例,行常规西医治疗护理。收集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胃泌素(Gas)、幽门螺杆菌... 目的观察耳穴磁珠贴压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7例DU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29例,行常规西医治疗护理及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对照组28例,行常规西医治疗护理。收集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胃泌素(Gas)、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电子胃镜及消化性溃疡疾病量表(PUDQ)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Gas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胃镜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UDQ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溃疡疾病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P<0.01),而社会功能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磁珠贴压可提高DU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十二指肠溃疡 胃泌素类 生活质量 螺杆菌 幽门
原文传递
猴头菇药效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陈国良 严惠芳 +1 位作者 李惠华 梁庆祥 《食用菌学报》 1996年第4期45-51,共7页
1974年起作者对猴头菇的药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探明,猴头蔬具有提高税体耐缺氧能力,提高心血输出量,加速血液循环,抑制肿泪细胞生长等作用.治疗胃,肠溃疡、各种胃炎的有效率达87. 7%,治疗胃、食道癌的有效率达69. 3 %,治疗冠心病... 1974年起作者对猴头菇的药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探明,猴头蔬具有提高税体耐缺氧能力,提高心血输出量,加速血液循环,抑制肿泪细胞生长等作用.治疗胃,肠溃疡、各种胃炎的有效率达87. 7%,治疗胃、食道癌的有效率达69. 3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率达7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胃溃疡 胃炎 冠心病 药效
下载PDF
果胶铋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5
作者 陈睿 季玲玲 +1 位作者 叶希平 曹彬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7-208,211,共3页
目的:比较果胶铋三联和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经电子胃镜和快速尿素酶方法确诊的Hp阳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共12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三联疗法组60例:果胶铋0.2 g 3次/日,克拉霉素0.5 g 2次/日... 目的:比较果胶铋三联和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经电子胃镜和快速尿素酶方法确诊的Hp阳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共12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三联疗法组60例:果胶铋0.2 g 3次/日,克拉霉素0.5 g 2次/日,甲硝唑0.4 g,2次/日,1疗程为2周;四联疗法组:果胶铋、甲硝唑、克拉霉素用法用量同三联疗法,加用雷贝拉唑20 mg,2次/日,1个疗程为1周。疗程结束4周后行电子胃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复检。结果:125例均获随访,四联疗法组总有效率高于三联疗法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较三联疗法组短(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三联疗法组(P<0.05),Hp根除率与三联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其症状缓解时间、溃疡愈合,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三联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良性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6
作者 郑德友 周景慧 +1 位作者 马小莲 毛伟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638-1639,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良性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32例良性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为两组,A组90例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加抑酸、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B组42例行胃大部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良性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32例良性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为两组,A组90例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加抑酸、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B组42例行胃大部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3~10年,均未见再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内镜溃疡复发率、溃疡症状复发率B组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isick改良分级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02,P<0.05)。结论单纯穿孔修补术加抑酸、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可作为良性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穿孔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现象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红 李瑜元 +2 位作者 聂玉强 沙卫红 戴寿军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0-483,共4页
目的 了解夜间酸突破现象 (NAB)并寻求解决措施。方法 胃镜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例 ,治疗方法 :A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口服 (晨起 ) ,B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口服 (晨起及下午 4时 )... 目的 了解夜间酸突破现象 (NAB)并寻求解决措施。方法 胃镜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例 ,治疗方法 :A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口服 (晨起 ) ,B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口服 (晨起及下午 4时 ) ,C组奥美拉唑 4 0mg ,每日 2次静脉注射 (晨起及下午 4时 ) ,D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口服 (晨起 ) +雷尼替丁 15 0mg临睡前服 ,E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2次口服 (晨起及下午 4时 ) +雷尼替丁 15 0mg临睡前服。所有病人于用药治疗第 5天连续 2 4h监测胃内pH值。结果 与A组 (4.8± 0 .7,4 .7± 0 .8)相比 ,后 4组病人的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显著升高 ,B组为 6 .2± 0 .7,6 .4± 1.1;C组为 6 .9± 0 .7,6 .8± 0 .9;D组为 6 .0± 0 .7,5 .9± 0 .7;E组为 5 .8± 0 .5 ,6 .1± 0 .5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夜间 pH <4 .0的时间百分比A组 (2 8.4± 2 9.6 )较B组 (1.5± 1.9)、C组 (1.2± 1.3)、D组 (0 .1± 0 .3)、E组 (2 .9± 5 .1)明显增高 (P <0 .0 5 )。NAB发生情况A组 5例 ,较B组 1例 ,C组 0例 ,D组 2例 ,E组 0例明显增多 (P <0 .0 5 )。幽门螺杆菌 (Hp)阴性的病人NAB发生率显著高于阳性病人。结论 DU病人 ,NAB的发生与奥美拉唑的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酸突破现象 治疗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5年来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发病情况的演变 被引量:33
18
作者 周丽雅 薛艳 +6 位作者 林三仁 孟灵梅 李传凤 闫秀娥 高娜 王琨 段卓洋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25年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胃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镜检查中发生的改变。方法分析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所有病例,共计104987例。选择全部DU、胃溃疡、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探讨25年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胃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镜检查中发生的改变。方法分析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所有病例,共计104987例。选择全部DU、胃溃疡、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分为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80岁及≥80岁8个年龄组。结果DU共13684例,平均检出率为13.03%,1999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胃溃疡共4398例,平均检出率为4.19%,1996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胃癌共1732例,检出率波动于1.02%~2.36%之间,平均为1.68%,无明显变化。检出DU、胃溃疡、胃癌的平均年龄1980年时分别为39.9岁、47.2岁和55.5岁,2004年分别为43.3岁、55.2岁和61.1岁,其平均年龄均呈上升趋势。Hp的平均检出率为43.54%,1995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结论DU、胃溃疡、胃癌的检出年龄呈上升趋势;DU、胃溃疡及Hp的检出率近年呈下降趋势,胃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消化性溃疡 胃癌 DU 胃溃疡
原文传递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马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7年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7年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所有患者于术后1、2、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于术前30 min及术后1、2、7 d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D_3^+、CD_4^+、CD_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7 d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2%(3/49)、26.53%(13/4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3.652,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CD_3^+、CD_4^+、CD_8^+、NK细胞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2 d血清CD_3^+、CD_4^+、CD_8^+、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CT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7 d血清CD3+、CD8+、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7 d血清CD4+、PC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CD_3^+、CD_4^+、CD_8^+、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CT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7 d血清CD_3^+、CD_4^+、CD_8^+、NK细胞及PC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7 d,观察组患者血清CD_3^+、CD_4^+、CD_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d,观察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7 d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穿孔 腹腔镜 修补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三联疗法根除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Hp感染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袁志芳 张川 +4 位作者 张澍田 高峰 阎雪燕 高辉 段卓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评估患者依从性、年龄、性别对于此类人群根除Hp治疗的影响。方法新发十二指肠溃疡并明确有Hp感染的1038例患者均接受三联(洛赛克或耐信联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率,评估患者依从性、年龄、性别对于此类人群根除Hp治疗的影响。方法新发十二指肠溃疡并明确有Hp感染的1038例患者均接受三联(洛赛克或耐信联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7d疗法行根除Hp治疗,之后予以耐信或洛赛克治疗35d。系统治疗完成后6—8周复查胃镜。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Hp根除率为77.0%。40岁以下人群的治疗依从性较差,40岁以下与40岁以上患者的Hp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联7d疗法对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Hp的根除率较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年龄是影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三联疗法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