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1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01年我院药源性皮疹病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帆 庞云丽 +1 位作者 高伟 胡剑超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药源性皮疹的发生情况。方法 :利用我院自行开发设计的《计算机预警系统软件》对我院2 0 0 0~ 2 0 0 1年住院期间使用过氯苯那敏、赛庚啶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药物不良反应的 12 4例 ,涉及到的药物 16类、4 2... 目的 :探讨药源性皮疹的发生情况。方法 :利用我院自行开发设计的《计算机预警系统软件》对我院2 0 0 0~ 2 0 0 1年住院期间使用过氯苯那敏、赛庚啶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药物不良反应的 12 4例 ,涉及到的药物 16类、4 2种 ,以抗菌药物居首位。新上市药品不良反应占比例较高 ;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利用《计算机预警系统软件》在医院进行集中检测ADR的分析研究 ,可有效地查出有关的ADR信息 ,防止医院ADR的少报、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分析 药源性皮疹 医院集中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7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博 刘思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137例(76.11%),胆汁淤积型24例(14.33%),混合型18例(10.56%)。符合重症肝损伤者6例;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本组最常见的为化疗药、抗结核药、中草药;85.5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6例发展为重型肝损伤,预后较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化疗药、抗结核药、中草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一般预后较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药物诱导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形态学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于婷 范丰梅 +6 位作者 李艳丽 杨贵刚 谭淑平 王志仁 杨甫德 周东丰 谭云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8-522,共5页
目的:分析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TD)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异常不自主运动严重程度间的关联,探讨TD发生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研究纳入伴发TD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32例、不伴发TD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31例及健康对照(... 目的:分析伴发迟发性运动障碍(TD)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异常不自主运动严重程度间的关联,探讨TD发生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研究纳入伴发TD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32例、不伴发TD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31例及健康对照(对照组)21例,TD和非TD组合并为精神分裂症组。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理和异常不自主运动症状;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头颅磁共振成像数据,应用Freesurfer软件计算大脑皮质体积、厚度、表面积及皮质下结构体积,比较3组间皮质形态学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右伏隔核、双海马、左额上回、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以及左中央前上沟表面积比对照组小;TD组较非TD组右伏隔核体积小,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表面积大(均P<0.05);以氯丙嗪当量和PANSS阴性症状分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TD组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表面积仍较非TD组大[(2.03±0.07)×10~3mm^3 vs.(1.68±0.07)×10~3 mm^3,(1.01±0.03)×10~3 mm^2 vs.(0.84±0.03)×10~3 mm^2;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组右额下回皮质厚度与PANSS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负相关,与PANSS总分正相关;左枕颞侧沟皮质体积与PANSS一般病理分、PANSS总分负相关;右额下回皮质体积与PANSS阳性症状分正相关;右顶内沟顶横沟皮质体积与PANSS阳性症状分正相关。TD组AIMS总分与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正相关(r=0.46,P<0.01)。结论:TD患者左中央前上沟皮质体积、表面积增加,且与TD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左中央前上沟在T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运动补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 药源性 磁共振成像 皮质形态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药物导致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雯 李翠兰 刘文玲 《中国药物评价》 2013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药物导致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是由药物引起的可逆性的QT间期延长的综合征,其主要机制是药物通过对IKr的阻断作用,导致动作电位3期快速复极延迟,表现为QT间期延长。在临床上,许多结构上无关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均可以导致QT间期... 目的:药物导致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是由药物引起的可逆性的QT间期延长的综合征,其主要机制是药物通过对IKr的阻断作用,导致动作电位3期快速复极延迟,表现为QT间期延长。在临床上,许多结构上无关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均可以导致QT间期的延长。药物导致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容易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临床上可以通过Tp-e和Tp-e/QT比值、巨大T-U波、QRS缓慢上升支和QT间期短期变异可以预测TdP的风险。治疗获得性长QT综合征,最根本的是识别和停用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并积极的纠正代谢异常,如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大多数TdP的发作是短暂的,并可自行终止。然而,长时间发作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需要立即进行电复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长QT综合征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 药物诱导
下载PDF
老年人药源性跌倒风险研究与干预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双 孔佳禾 +5 位作者 宗宇桐 崔静 张晓琳 向倩 周颖 崔一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3,共6页
跌倒是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导致老年人高跌倒风险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fall-risk increasing drugs,FRIDs)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FRIDs主要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导致低钠血症和低血糖的药物、易导... 跌倒是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导致老年人高跌倒风险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fall-risk increasing drugs,FRIDs)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FRIDs主要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导致低钠血症和低血糖的药物、易导致晕厥的药物以及多重用药。目前,跌倒风险评估工具与干预措施多关注于非药物管理,针对药源性跌倒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缺乏针对性。基于FRIDs的药师干预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预警与管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跌倒所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 跌倒 老年 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3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杰 梁珊 +7 位作者 范作鹏 聂巍 仇丽霞 杨海霞 林伟 刘义荣 张晶 胡中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00-402,406,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CLD)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CLD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CLD的药物主要有中草药(38.2%)、保健品或膳食添加剂(14.7%)、非... 目的分析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CLD)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CLD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CLD的药物主要有中草药(38.2%)、保健品或膳食添加剂(14.7%)、非甾体类抗炎药(11.8%)、抗生素(8.8%)、抗结核药(8.8%)。CLD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23例(67.6%)和食欲减退23例(67.6%),其次为尿黄22例(64.7%),其他常见症状包括:恶心14例(41.2%),厌油7例(20.6%),呕吐6例(17.6%),皮肤瘙痒3例(8.8%),大便颜色变浅2例(5.9%)和肝区疼痛1例(2.9%)。体征:皮肤巩膜黄染24例(70.6%),皮疹和肝脾肿大各1例(2.9%)。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症患者除GGT、ALP外,ALT、AST、TBil、DBil水平显著升高。经药物治疗后ALT、TBil、GGT及ALP可恢复正常,其复常时间分别为(46.7±24.5)d、(41.9±21.4)d、(35.8±20.2)d和(40.3±22.6)d。结论中草药是导致慢性药物胆汁淤积症的重要原因。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兼具肝脏炎性反应及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后近期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 药物性 慢性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5-羟色胺2C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晓斌 张志珺 +3 位作者 侯钢 姚辉 张心保 沙维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 5 羟色胺 2C(5 HT2C)受体基因启动区 - 759C/T和 - 697G/C单碱基置换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相关性。方法 先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 ,再对 42例符合TD(A... 目的 探讨 5 羟色胺 2C(5 HT2C)受体基因启动区 - 759C/T和 - 697G/C单碱基置换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相关性。方法 先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 (AIMS)评定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有无TD及其严重程度 ,再对 42例符合TD(AIMS总分≥ 3分 )者和与TD组严格相匹配的 50例非TD者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精神症状 ,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 5 HT2C受体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1 )TD组的 - 697C(突变型 )半合子型频率 (38% )高于非TD组 (1 8% ;χ2 =4 7,P =0 0 3 ,OR =2 8)。TD组 - 759T(突变型 )半合子型频率和 - 759T/ - 697C突变型单倍体频率虽高于非TD组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值分别为 2 9和 4 9,P =0 0 9)。 (2 )TD组的AIMS和BPRS评分分别为 (6 5± 1 8)分和 (51 2± 7 8)分 ,非TD组分别为 0分和(50 0± 7 3)分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5 HT2C受体基因启动控制区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2C受体 启动区 多态现象 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神分裂症 血清素 遗传学 抗精神病药 药物反应
原文传递
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叶立红 王翀奎 +2 位作者 张海丛 刘志权 郑欢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7-320,共4页
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部分胆管树持续进行性破坏和消失为病理形态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是VBDS的重要病因之一,免疫紊乱或者免疫失衡可能... 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部分胆管树持续进行性破坏和消失为病理形态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是VBDS的重要病因之一,免疫紊乱或者免疫失衡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D-VBDS依据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病程演变分主要形式及次要形式两种临床类型,其不同的临床症状及病情演变是以综合多样的病理形态学为基础;其预后转归与胆管细胞的再生情况、胆管损伤数量、胆管损伤级别、胆管损伤波及范围、细胆管增生以及其他胆管分支代偿分流等替代途径多种综合因素有关。该病的临床结局呈多样性,多数患者停药之后预后较好,少数则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及死亡。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指标改变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类似,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临床 胆管消失综合征 药物相关性 预后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抗生素诱导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与临床溶血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乾坤 吕先萍 +1 位作者 赵言腾 孔永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探究抗生素诱导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与患者溶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本院7105例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血型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DAT阳性情况,抗球蛋白卡式法对DAT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分型试验,抗生素致敏... 目的探究抗生素诱导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与患者溶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本院7105例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血型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DAT阳性情况,抗球蛋白卡式法对DAT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分型试验,抗生素致敏试剂盒检测相应的致敏抗生素种类,最后通过考察临床患者是否溶血来研究二者的关系。结果患者DAT阳性率10.85%(771/7105),其中抗IgG占37.48%(289/771)、抗C3d占29.05%(224/771)、抗IgG+C3d占33.46%(258/771),抗生素致敏的DAT阳性数占总DAT阳性数的比例为8.30%(64/771)。抗生素致敏试验:抗生素致敏红细胞DAT阳性标本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敏占45.31%(29/771)、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敏占28.13%(18/771)、头孢他啶致敏占12.50%(8/771)、头孢吡肟致敏占14.06%(9/771)。抗生素致敏的DAT阳性与临床患者溶血关系提示:使用过抗生素者临床出现溶血的概率高于未使用抗生素者(P<0.05),使用抗生素致敏红细胞者溶血概率高于抗生素未致敏者(P<0.05);使用抗生素未致敏者溶血概率与未使用抗生素者达(P>0.05)。结论抗生素致敏的DAT阳性结果与临床患者溶血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抗生素 抗生素致敏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 药物诱导
下载PDF
针灸防治药物流产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永兴 陶旻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 :观察针灸防治药物流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例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 ,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药物流产的同时配合体针加耳穴贴压法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结果 :治疗组出血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 目的 :观察针灸防治药物流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例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 ,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药物流产的同时配合体针加耳穴贴压法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结果 :治疗组出血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药物流产配合耳穴贴压和针刺实为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产后出血 针灸疗法 耳穴贴压 王不留行 疗效
下载PDF
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创杰 吴柳萍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2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症状体征及用药情况,并分析治疗有效患者...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2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症状体征及用药情况,并分析治疗有效患者与未愈患者各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结果药物性肝衰竭大多是由中成药(46/102,45.0%)及抗结核药(27/102,26.4%)引起。肝衰竭类型中以肝细胞型最常见(64/102,62.74%),胆汁淤积型次之(28/102,27.45%)。治疗有效组患者的ALB水平显著高于未愈患者(t=0.254,P=0.001),血清TBA、TBil、DBil和PT水平均低于未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341、0.256、0.413、0.510,P<0.001)。结论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类型多样,临床治疗有效者与未愈者的生物化学指标存在差异,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药物性 临床特点 肝功能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国俊 罗宏丽 +1 位作者 冯碧敏 胡馨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调查了解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类,患者性别及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等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肝损害""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数据库2001年至2011年文献,... 目的:调查了解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类,患者性别及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等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肝损害""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数据库2001年至2011年文献,从中筛选出3344例药物致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本次检索共命中相关文献136篇,其中综合病例报道37篇,个案报道99篇,累计病例3344例。药物性肝损害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为77.96%。临床表现多为黄疸,乏力,消化系统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肝损害的临床分类中以肝细胞损害型最为常见。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病例数前五位为抗结核药、中药及中成药、抗生素、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结论: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由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药物性 文献分析
下载PDF
203例药源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文献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建红 朱立勤 +2 位作者 田丹丽 刘子艳 黄红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268-1270,1284,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医药卫生期刊报道的药源性TdP个案病例,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药源性TdP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发...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医药卫生期刊报道的药源性TdP个案病例,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药源性TdP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发生较高;主要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涉及16大类药90种品种,抗心律失常药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抗感染药。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重点药物的监测,以避免和减少药源性Td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83例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为临床老年患者用药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老年科诊治的83例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结果:引起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的药物有25种药物,其中以糖皮质激素类... 目的:探讨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为临床老年患者用药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老年科诊治的83例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结果:引起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的药物有25种药物,其中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为常见,占27.7%,其次是促红素,占总数的14.5%,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影响中枢神经的药物,各占13.3%。此外,中药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含钠药物等也可导致药源性高血压。老年药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症状与原发性高血压类似,但以高血压3级为主,收缩压平均增高幅度在(37.3±19.5)mmHg,舒张压平均增高的幅度在(12.0±9.9)mmHg。结论:老年药源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对于可能导致高血压的药物,用药时需要加强血压的监测,一旦发生药源性高血压,尽可能地撤药或更换其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 高血压 不良反应 老年
原文传递
多巴胺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河晃 施佳军 +6 位作者 郭扬波 冯容妹 阳琼 陆欣乔 吕德鹏 王启源 黄靖康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广州地区汉族伴或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3受体 (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分布 ,探讨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与T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 1 4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 (AIMS)进行评... 目的 观察广州地区汉族伴或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3受体 (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分布 ,探讨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与T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 1 4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 (AIMS)进行评定 ,其中 53例伴TD ,87例不伴TD。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 1 4 0例患者的DRD3基因Ser 9 Gly多态性 ,并对DRD3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D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 )TD组与无TD组患者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 (χ2 =5 6 ,υ =2 ,P >0 0 5) ,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1 1 ,υ =1 ,P <0 0 5)。 (2 )按性别分组后 ,在男性患者中 ,伴TD患者较不伴TD患者 1 / 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 1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2 4 ,χ2 =5 0 6 ,P <0 0 5) ,等位基因 2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0 6 ,P <0 0 5)。在女性患者中 ,DRD3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DRD3基因Ser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药物性运动障碍 多巴胺D3受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老年人药源性急性胃粘膜出血116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沓世念 梁鸿健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源性急性胃粘膜出血的特点与防治对策。方法:对39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源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116例,占29.4%。主要表现:黑便96.6%,呕血28.4%,上腹痛44.8%;内镜均见有不同程度...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源性急性胃粘膜出血的特点与防治对策。方法:对39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源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116例,占29.4%。主要表现:黑便96.6%,呕血28.4%,上腹痛44.8%;内镜均见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状糜烂出血或/并浅表溃疡出血,多在高住胃体;相关药物:解热镇痛药81.0%,激素8.6%;既往有慢性胃病史者58.6%,空腹服药者62.9%。结论:老年人服用解热镇痛药、激素等药的机会较多,易致药源性急性胃粘膜病变,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粘膜病变 急性药源性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新华 付向阳 +5 位作者 易芳 杜京涛 薛峰 黄乔 李道俊 王艳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肝脏是抗癌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因细胞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肝损伤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药物性肝炎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化疗进程,还可导致原发病恶化,因此加强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肝脏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 肝脏是抗癌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因细胞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肝损伤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药物性肝炎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化疗进程,还可导致原发病恶化,因此加强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肝脏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自2007年6月-12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44例,并与同期单纯化疗43例的相关指标作对照分析,探讨GSH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谷胱甘肽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肝炎 药物性
原文传递
小儿药物性肝损害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燕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1例小儿药物性肝损害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结果:21例患儿均有相关用药病史,病... 目的:研究儿童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1例小儿药物性肝损害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结果:21例患儿均有相关用药病史,病程2~60 d,首诊症状多样,皮肤黄染3例,纳差、呕吐5例,乏力2例,皮疹2例,腹痛2例,面部浮肿1例,皮肤紫癜1例,皮肤瘙痒1例,监测肝功能异常3例,肝脏肿大4例。ALT 109~1 520 U/L,其中>1 000 U/L 2例,TB 6.8~15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例,IgG升高2例。小儿药物性肝损害以肝细胞型为主,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多,抗生素占首位,共8例,解热镇痛药3例。结论:小儿药物性肝损害首发症状多样,肝外症状起病者易误诊,应与病毒性肝病、血液肿瘤性疾病、代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鉴别。抗生素是引起小儿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解热镇痛药次之,必要的监测是避免药物性肝损害最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药物性 儿童
下载PDF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胜炳 汪福群 曾安祥 《现代医院》 2011年第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97例(75.19%),胆汁淤积型18例(13.95%),混合型14例(10.85%)。符合重症肝损伤者5例;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本研究最常见的为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86.0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 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5例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无特异性症状,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肝功能严重损害亦可发生,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药物诱导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药源性假性高甘油三酯的识别和管理
20
作者 张春娟 马秀娟 +2 位作者 刘芳琳 赵蕊 周昔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18-2723,共6页
目的开发怀疑药源性假性高甘油三酯血症(pseudo-hypertriglyceridemia,Pseudo-HTG)的临床鉴别流程,有助于临床药师协助医师进行药源性Pseudo-HTG的识别和管理;并提出药学监护途径,为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和监护提供参考。方法描述了1例由... 目的开发怀疑药源性假性高甘油三酯血症(pseudo-hypertriglyceridemia,Pseudo-HTG)的临床鉴别流程,有助于临床药师协助医师进行药源性Pseudo-HTG的识别和管理;并提出药学监护途径,为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和监护提供参考。方法描述了1例由药物中的甘油辅料导致的Pseudo-HTG的病例,并回顾迄今为止发表的药源性Pseudo-HTG文献,总结病例的临床和生化特征,确定HTG与药物的相关性。结果饮酒史,肾功能损伤是Pseudo-HTG的高危因素,药源性Pseudo-HTG在停止外源性摄入后,甘油三酯值常可在3~5 d内恢复,但伴有肾功能损伤患者若未经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数月。结论药源性Pseudo-HTG的临床鉴别需要医师和药师的互相协作,含甘油药物的大量摄入、导致Pseudo-HTG药物的应用,均可能会造成药源性Pseudo-HTG。临床药师可从建立辅料数据库、跟踪前沿药学研究、患者教育和用药监护方面切入Pseudo-HTG患者的药学监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药源性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