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骼肌提取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所致腰段脊髓腹角和背根节神经细胞溃变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长满 鄂玲玲 彭仕优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4,共6页
用CT-HRP逆行追踪法及ChAT单克隆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新生大鼠骨骼肌提取液(ME,20~50kD)对钳夹大鼠坐骨神经所致的腰骶部脊髓腹角和背根节神经细胞溃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注射ME实验组的脊... 用CT-HRP逆行追踪法及ChAT单克隆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新生大鼠骨骼肌提取液(ME,20~50kD)对钳夹大鼠坐骨神经所致的腰骶部脊髓腹角和背根节神经细胞溃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注射ME实验组的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细胞的存活均数与注射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其比值为6:0,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骨骼肌提取液(20~50kD)对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感觉神经细胞的演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提取液 神经损伤 脊髓运动神经元 背根节
下载PDF
椎旁注射阿霉素对家兔背根神经节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靖芷 郑宝森 +1 位作者 史可梅 邓迺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 :观察家兔椎旁注射阿霉素后 1~ 8周相应DRG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 0 .33%阿霉素(0 .1ml/kg)椎旁注射于家兔L5椎间孔内 ,对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注射阿霉素 1周后 ,DRG细胞轻度变性 ,4周后大多数神经节细胞坏死 ,8周... 目的 :观察家兔椎旁注射阿霉素后 1~ 8周相应DRG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 0 .33%阿霉素(0 .1ml/kg)椎旁注射于家兔L5椎间孔内 ,对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注射阿霉素 1周后 ,DRG细胞轻度变性 ,4周后大多数神经节细胞坏死 ,8周后DRG内大部分神经节细胞消失 ,而被神经胶质细胞及结缔组织代替。注射阿霉素 1~ 8周 ,相应DRG异常节细胞率逐渐上升 ,均显著高于自身对照组 (P <0 .0 1)。8周时DRG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残存神经节细胞 85 .4 9%形态明显异常。 1~ 8周家兔后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 :椎旁注射阿霉素导致DRG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最终被结缔组织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注射 阿霉素 家兔 背根神经节 顽固性疼痛 选择性感觉神经节化学切除术
下载PDF
藜芦碱致使大鼠背根神经节A类神经元产生触发性振荡 被引量:6
3
作者 段建红 段玉斌 +1 位作者 邢俊玲 胡三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在大鼠L5背根节浸浴钠通道失活门阻断剂藜芦碱 (veratridine) ,记录该背根节神经元A类单纤维传入放电。发现 :浸浴藜芦碱 (1 8~ 3μmol/L) 10min后 ,触压皮肤感受野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部分静息纤维产生高频放电 ,其放电峰峰间期 (inter... 在大鼠L5背根节浸浴钠通道失活门阻断剂藜芦碱 (veratridine) ,记录该背根节神经元A类单纤维传入放电。发现 :浸浴藜芦碱 (1 8~ 3μmol/L) 10min后 ,触压皮肤感受野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部分静息纤维产生高频放电 ,其放电峰峰间期 (interspikeinterval,ISI)形成U字形等型式的振荡 ,称之为触发性振荡。刺激脉冲的间隔越大 ,触发该振荡所需要的刺激脉冲数也就越多 ;不同时程和形式的刺激引起触发性振荡的形式无明显差异 ;触发性振荡的后抑制时期一般为 30~ 90s。另外 ,实验还观察到该触发性振荡可由同一神经刺激引起的传入冲动触发。上述结果表明 ,用藜芦碱处理可使初级感觉神经元产生一种触发性振荡 ,该振荡机制可能与触发痛的发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节 钠通道 藜芦碱 刺激 触发性振荡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特征的改变 被引量:7
4
作者 邓伦斌 姚磊 +3 位作者 王贺春 曹晓杰 万有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 :以单侧L5和L6 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 :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经元兴奋的...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细胞电生理特征的改变。方法 :以单侧L5和L6 脊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结果 :引起损伤侧DGR中、小直径神经元兴奋的基强度降低 ,动作电位爆发阈值下降 ,小直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宽 ,自发放电的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结论 :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 ,这可能是引起动物神经病理性痛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动作电位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樊超 马克涛 +5 位作者 杨越 李丽 陈梦洁 朱贺 司军强 魏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0-335,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假手术、CCI组、正常组GABA-AR激活电流的变化、以及咪达唑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GABA-AR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CCI组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由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咪达唑仑(0.03~100μmol/L)对CCI组GABA-AR激活电流均有增强作用,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3.00μmol/L咪达唑仑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在CCI组中,DRG神经元GABA-AR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疼痛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咪达唑仑对CCI组GABA-AR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强GABA-AR参与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神经病理性痛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A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下载PDF
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飚 陈绍宗 +3 位作者 李学拥 李跃军 李望舟 曲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 ,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和再生纤维的类型。方法 :失神经后的兔耳大神经制成的端侧吻合模型 ,实验到期后对耳大神经纤维和相应的神经节进行HRP染色和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神经端侧吻合第 6周 ,... 目的 :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 ,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和再生纤维的类型。方法 :失神经后的兔耳大神经制成的端侧吻合模型 ,实验到期后对耳大神经纤维和相应的神经节进行HRP染色和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神经端侧吻合第 6周 ,背根神经节内开始出现HRP阳性细胞 ,阳性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 ,尤其是胞体直径在 5 0 μm以上的阳性细胞数增加显著 ;CGRP免疫组化的染色显示 ,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逐步增强 ,同时供神经纤维内的CGRP阳性纤维也渐增多 ,并跨越神经吻合口长入受神经体内 ,8~ 12周阳性标记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增加均不显著。结论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纤维可长入移植体 ,纤维再生的顺序是细小类的纤维首先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神经吻合 神经再生 实验研究 背根神经节 神经纤维
下载PDF
髓核源性坐骨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MAPK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劲军 肖颖 +2 位作者 钟觉明 陈坚伟 廖威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观察髓核源性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中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和机械痛敏的关系,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假... 【目的】观察髓核源性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中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和机械痛敏的关系,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8只)和模型组(36只)。模型组在左腰5神经背根神经节(L5DRG)自体髓核移植以建立大鼠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假手术组自体肌肉移植。空白组不进行手术。测量各组大鼠术前至术后21 d的左后肢50%机械性撤足阈值(50%PWT)以测定机械痛敏的变化,空白组、假手术组术后7 d及模型组术后7、14、21 d各12只大鼠取左腰5DRG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环氧化酶-2(COX-2)与p-p38MAPK的阳性细胞比率。【结果】假手术组50%PWT术后无明显变化,模型组术后7 d出现明显的50%PWT下降损伤,术后14 d达最低值,术后21 d部分恢复;空白组、假手术组术后7 dDRG的COX-2和p-p38MAPK微弱表达,模型组术后7 d DRG的COX-2和p-p38MAPK高表达,模型组术后14 d DRG的COX-2和p-p38MAPK表达更高,模型组术后21 d DRG的COX-2和p-p38MAPK表达减弱。【结论】背根神经节的p-p38MAPK的表达与非压迫性髓核所致炎性反应和坐骨神经病理性神经痛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背根神经节 环氧化酶-2 坐骨神经痛
下载PDF
神经病理痛大鼠DRG神经元GABA_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朱贺 马克涛 +3 位作者 李丽 张忠双 李静 司军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致神经病理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GABAA受体(γ-氨基丁酸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手术侧、手术对侧及假手术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GABAA受体激活电流,比较坐骨神...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致神经病理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GABAA受体(γ-氨基丁酸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手术侧、手术对侧及假手术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GABAA受体激活电流,比较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后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结果:①CCI模型组大鼠手术侧DR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0.1-1000μmol/L)GABAA受体激活电流幅值均显著小于假手术组。②CCI模型组大鼠手术对侧DR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0.01-1000μmol/L)GABAA受体激活电流幅值均显著大于手术同侧及假手术组。结论: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的过程中,不仅损伤侧的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显著减小,这种损伤同时还引起了手术对侧的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代偿性的增强,GABAA受体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神经病理痛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下载PDF
2 Hz电针对SNI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IRF8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英 江茜 黄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9-415,共7页
目的:探讨2 Hz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是否通过抑制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feron regulator... 目的:探讨2 Hz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是否通过抑制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IRF8)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敏行为。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和电针组(SNI+EA)。SNI+EA组于SNI术后第1天给予双侧的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隔日电针,持续21天;于术前1天、术后第3、5、7、10、14、21天分别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在电针的第3、7、14、21天,分别取大鼠L4-6的DRG,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RF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RF8的蛋白表达分布情况。结果:与SNI组相比,在电针干预后的第3、7、10、14和21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上升(P<0.05);与SNI组相比,给予电针治疗后,SNI大鼠DRG的IRF8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CD11b的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P<0.01,P<0.001);与SNI组相比,在电针干预后的第7天,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大鼠DRG的IRF8和CD11b表达明显减少,IRF8与CD11b共定位减少。结论:2 Hz电针对SN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具有缓解作用,可能镇痛机制是通过下调DRG的IRF8表达抑制DRG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进而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干扰素调节因子 -8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电针通过调控交感-感觉耦联缓解坐骨神经分支损伤小鼠痛觉过敏
10
作者 吴世伟 王菲 +2 位作者 田志成 褚文广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EA)干预对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模型(SNI)小鼠背根神经节(DRG)中去甲肾上腺素(NE)、α2A肾上腺素受体(α2A-R)的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假电针组(SNI+NC-EA)和电针组(SNI+EA)。... 目的:观察电针(EA)干预对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模型(SNI)小鼠背根神经节(DRG)中去甲肾上腺素(NE)、α2A肾上腺素受体(α2A-R)的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假电针组(SNI+NC-EA)和电针组(SNI+EA)。使用机械刺激和热辐射刺激分别检测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DRG内交感神经纤维芽生及α2A-R与大直径感觉神经元共标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及DRG中NE含量,Western Blot检测DRG内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2A-R表达水平。结果:SNI后,PWMT及PWTL均显著降低,电针治疗后,PWMT及PWTL逆转升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NI后DRG中交感芽生增生,电针治疗后,交感芽生明显减弱;SNI后,DRG内NE、α2A-R及TH均显著升高,电针干预后降低其表达,但血清中NE无明显变化。结论:在SNI模型中,电针调控交感-感觉耦联可能是通过抑制DRG中NE的释放及α2A-R的表达,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受体 小鼠
下载PDF
6-羟多巴胺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诱发大鼠机械痛敏反应
11
作者 马宁宁 罗娜 +1 位作者 母童 孙志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研究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痛敏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6-OHDA)、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处理组(6-OHDA+SB2035... 目的:研究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痛敏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6-OHDA)、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处理组(6-OHDA+SB203580)、p38 MAPK激动剂茴香霉素(ANS)处理组(6-OHDA+ANS)。采用脑内右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OHDA的方法建立大鼠PD模型。6-OHDA+SB203580组与6-OHDA+ANS组大鼠注射6-OHDA构建PD模型后分别注射SB203580与ANS进行处理。von Frey纤维丝测痛仪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DRG中IL-6、IL-1β、TNF-α及p38 MAPK的mRNA水平。结果:在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DRG中,IL-6、IL-1β、TNF-α和p38 MAPK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PWT显著下降(P<0.05);而应用激动剂ANS会更进一步地导致大鼠DRG中IL-6、IL-1β、TNF-α和p38 MAPK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使大鼠PWT降低;应用抑制剂SB203580后大鼠DRG中IL-6、IL-1β、TNF-α和p38 MAPK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大鼠PWT显著升高(P<0.05)。结论:6-OHDA可诱导大鼠产生机械性痛敏反应,其分子机制与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38 MAPK信号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6-羟多巴胺 大鼠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中TRPV1激活对钠-钾-氯共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诗瑜 许珍珍 +7 位作者 陈沁怡 谭朝阳 田俊杰 王洋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马新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神经源性炎性痛模型中,用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后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 目的:探讨在急性神经源性炎性痛模型中,用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后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 1,NKCC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4)、辣椒素组(n=36)和辣椒素+布美他尼组(n=6)。运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KCC1和p-NKCC1的蛋白分布及其变化;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GABA激活电流大小;运用氯离子荧光探针检测DRG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RPV1和NKCC1在正常大鼠DRG细胞共表达,辣椒素组NKCC1和p-NKCC1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行为学结果显示辣椒素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减小、冷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给予NKCC1的抑制剂布美他尼预处理后,则能逆转该效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辣椒素组NKCC1和p-NKCC1的蛋白表达升高;膜片钳结果显示辣椒素组GABA激活电流明显增加,布美他尼可逆转此作用;荧光探针结果显示辣椒素组DRG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增加,给予布美他尼后DRG细胞中氯离子浓度降低。结论:外源性激活TRPV1后促进了NKCC1的表达增加和功能变化,提示NKCC1参与了激活TRPV1引起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辣椒素 背根神经节 钠-钾-氯共转运体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下载PDF
小鼠KCTD10特异性抗体制备及其在小鼠背神经上皮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吉康 张波 +1 位作者 张健 周建林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KCTD10蛋白是一个TNF-α诱导表达的蛋白,能与DNA聚合酶δ的小亚基和PCNA相互作用。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研究KCTD10的功能,用小鼠KCTD10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鼠KCTD10多克隆抗体。由于小鼠KCTD10蛋白与小鼠PDIP1蛋白... KCTD10蛋白是一个TNF-α诱导表达的蛋白,能与DNA聚合酶δ的小亚基和PCNA相互作用。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为了研究KCTD10的功能,用小鼠KCTD10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鼠KCTD10多克隆抗体。由于小鼠KCTD10蛋白与小鼠PDIP1蛋白和TNFAIP1蛋白有较高的蛋白序列相似性,KCTD10抗体同PDIP1蛋白、TNFAIP1蛋白有抗体交叉反应。将同源蛋白PDIP1和TNFAIP1的部分降解片段与抗KCTD10血清在4℃下孵育3h从而消除非特异性抗体,成功地消除了KCTD10多克隆抗体对PDIP1蛋白和TNFAIP1蛋白的交叉反应。用此抗体做小鼠胚胎及胚胎切片的免疫组化,发现KCTD10蛋白在E12.5d的小鼠胚胎背根神经节以及神经管神经上皮中有明显的表达。该结果提示KCTD10可能在小鼠的神经管神经上皮和背根神经节发育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TD10 抗体交叉反应 免疫组化 神经管神经上皮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改变及其第二信使系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洋 李思源 +5 位作者 马克涛 司军强 赵磊 张忠双 朱贺 李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14,共6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神经节(DR G)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改变及其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CI模型组。用穿孔膜片钳全细...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神经节(DR G)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改变及其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CI模型组。用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观察该3组大鼠DRG神经元GABA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蝇蕈醇(muscimol)的激活电流,比较各组激活电流的特点;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该3组大鼠DR G神经元内IP3、cAMP和cGMP的浓度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CI模型组大鼠DR 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muscimol时激活电流均为内向电流且幅值均呈浓度依赖性,各组的E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I模型组在不同浓度muscimol时激活电流幅值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显著减小,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不同浓度muscimol时激活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I模型组DRG神经元中cAMP和cGMP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CI模型组大鼠DRG神经元中IP3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的过程中,受损伤侧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显著减小,受损伤侧DRG神经元内cAMP和cGMP的浓度显著升高。GABAA受体功能的减弱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这种功能的减弱是细胞内cAMP和cGMP浓度的改变共同参与调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A受体 穿孔膜片钳 第二信使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中GABA转运蛋白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晓芳 让凌 +3 位作者 薛锐 郑飞 唐俊明 冉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GABA转运蛋白1(GABA transporter 1,GAT-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CCI组﹑CCI+NS组和CCI+NO-711组,每组15只。CCI组和Sham...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GABA转运蛋白1(GABA transporter 1,GAT-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CCI组﹑CCI+NS组和CCI+NO-711组,每组15只。CCI组和Sham组术后第3、7、14天取DRG,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GAT-1;CCI+NS组和CCI+NO-711组在CCI手术当天和术后第7天,分别L5 DRG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和等体积的GAT-1抑制剂NO-711,测出给药前后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及DRG内p-ERK、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术后第7天及14天GAT-1升高;相比CCI+NS组,CCI+NO-711组两个时间点DRG给药后TWL和MWT均升高,背根神经节p-ERK及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降低。结论:神经损伤后DRG中GAT-1表达升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GABA转运蛋白1
下载PDF
柿叶黄酮对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粘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贝伟剑 徐安龙 +2 位作者 李楚源 Peter Cabot Siobhan Hermanussen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0-744,共5页
目的:研究柿叶黄酮对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体外细胞粘附评估的荧光分析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的粘附作用。结果:5 ~25μg/mL柿叶黄酮能抑制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的粘附,并能加强神经细胞粘附因子抗体(anti-NCAM)对... 目的:研究柿叶黄酮对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体外细胞粘附评估的荧光分析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的粘附作用。结果:5 ~25μg/mL柿叶黄酮能抑制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的粘附,并能加强神经细胞粘附因子抗体(anti-NCAM)对淋巴细胞和神经元粘附的抑制作用,还能拮抗细胞粘附因子ICAM-1对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粘附的激化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柿叶黄酮能抑制淋巴细胞与神经细胞的粘附作用,有利于神经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黄酮 神经元 淋巴细胞粘附 ICAM-1 NCAM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大鼠DRG神经元GABA_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越 司军强 +3 位作者 樊超 马克涛 成洪聚 李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63-266,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介导膜电流的作用,探讨罗哌卡因的镇痛机理。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预灌流罗哌卡因对急性新鲜分离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结果...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介导膜电流的作用,探讨罗哌卡因的镇痛机理。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预灌流罗哌卡因对急性新鲜分离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结果:①在受检的73个DRG神经元中大多数(65.7%,48/73)对灌流罗哌卡因(0.1~1 000μmol/L)敏感。产生一幅值在0~380 pA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②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74.5%,73/98)对外加的GABA敏感。浓度为0.1~1 000μmol/LGABA可引起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明显去敏感作用的内向电流,并且这种内向电流能被GABA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bicuculline(100μmol/L)所阻断。③预灌流罗哌卡因(0.1~1 000μmol/L)30 s后再灌流GABA能显著增强GABA(100μmol/L)激活电流的幅值。预加罗哌卡因后GABA量效曲线明显上移,EC50为23.46μmol/L;GABA激活电流的最大值较之对照增强约153%。结论:罗哌卡因对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可导致突触前抑制作用增强,这可能是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产生镇痛和麻醉作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 全细胞膜片钳
下载PDF
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大鼠髓核源性背根神经节炎性损伤中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劲军 孙来保 +2 位作者 钟觉明 郑召民 廖威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变化与非压迫性髓核所致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性神经痛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模型组(36只)。模型组在左L5神经背根神经节(DRG)应...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变化与非压迫性髓核所致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性神经痛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模型组(36只)。模型组在左L5神经背根神经节(DRG)应用自体髓核组织移植建立大鼠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假手术组应用自体肌肉移植。测量各组大鼠术前至术后21d时左后肢50%机械性撤足阈值(50%PWT)以测定机械痛敏的变化,假手术组术后7d及模型组术后7d、14d、21d取左L5DRG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环氧化酶-2(COX-2)与p-p38MAPK的阳性细胞比率。结果:假手术组50%PWT术后无明显变化,模型组术后7d时出现明显的50%PWT下降损伤,术后14d达最低值,术后21d部分恢复。假手术组术后7d时DRG无明显组织损伤,COX-2和p-p38MAPK微弱表达。模型组术后7d时DRG组织损伤严重,COX-2、p-p38MAPK高表达;术后14d时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COX-2、p-p38MAPK表达更高;术后21d时组织损伤减轻,COX-2、p-p38MAPK表达减弱。结论:背根神经节p-p38MAPK的表达与非压迫性髓核所致炎性反应和病理损伤及病理性神经痛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背根神经节 炎性损伤 病理性神经痛
下载PDF
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及内向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乐春 林志刚 +3 位作者 张幻真 江煜 陈进城 陈水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66-4669,共4页
目的:研究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P2X_(3)受体的表达以及通道电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1: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CI模型组、假手术组、CCI模型+推拿组,每组8只。推拿点按手法干预结束后,应用... 目的:研究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P2X_(3)受体的表达以及通道电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1: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CI模型组、假手术组、CCI模型+推拿组,每组8只。推拿点按手法干预结束后,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表达情况。实验2: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CI模型组、CCI模型+推拿组,每组4只,推拿点按手法干预结束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各组DRG神经元P2X_(3)通道内向电流的变化。结果:实验1:造模后,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CCI模型组大鼠DRG中P2X_(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CCI模型+推拿组P2X_(3)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CI模型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2:当给予α,β-meAPT浓度为0μL/L时,3组大鼠DRG P2X_(3)通道均未开放。当给予α,β-meAPT浓度为50μL/L时,3组大鼠DRG P2X_(3)通道均可诱发出不同程度的内向电流,但3组间电流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α,β-meAPT浓度为100μL/L时,CCI模型组DRG神经元P2X_(3)通道内向电流幅度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CCI模型+推拿组DRG神经元P2X_(3)通道内向电流幅度较CCI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推拿可能通过抑制CCI模型DRG神经元P2X_(3)的表达以及通道开放程度,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生理 P2X_(3)受体 慢性压迫性损伤 坐骨神经 背根神经节
原文传递
P2X_3受体的上调参与大鼠吗啡耐受的发生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霞青 许涛 江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对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的激活和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合并应用P2X3受体特异性抑制剂A-317491对大鼠鞘内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7只:M3组,吗啡3天,每天单次...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对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的激活和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合并应用P2X3受体特异性抑制剂A-317491对大鼠鞘内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7只:M3组,吗啡3天,每天单次鞘内给15μg/10μl吗啡,继而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M5组,吗啡5天(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前);M7组,吗啡7天(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前);M+A组,A-317491合并吗啡7天,每天单次鞘内注射抑制剂A-317491(15μg/10μl),30 min后给吗啡(15μg/10μl),每次给药后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A组,A-317491 7天,每天单次鞘内给抑制剂A-317491(15μg/10μl),继而用10μl生理盐水冲管,连续7天;S组,每天单次鞘内给20μl生理盐水。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in动态检测大鼠后肢50%缩爪阈值,以及热痛阈甩尾潜伏期,以评估吗啡耐受的发生。于给药后第8天测定痛阈后将大鼠处死,取L3-5节段背根神经节(DRG)进行蛋白印记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DRG中P2X3的蛋白及免疫阳性细胞表达。结果:(1)鞘内给予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可明显延缓大鼠吗啡耐受的发展;(2)鞘内给予吗啡可致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的增加;3、慢性鞘内吗啡处理可激活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的表达,而给予A-317491后可以抑制这种表达的增加。结论:鞘内慢性吗啡处理可激活大鼠DRG神经元中的P2X3受体的表达,而选择性抑制P2X3受体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耐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P2X3受体 A-317491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