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知识在民族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珊 闵庆文 +4 位作者 徐远涛 张灿强 程传周 石有权 吴老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6-1052,共7页
本文选择了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村落小黄村为案例点,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利用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并结合实地观察数据,绘制了该村60年来不同时期的村落... 本文选择了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村落小黄村为案例点,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利用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并结合实地观察数据,绘制了该村60年来不同时期的村落森林分布图,从林地面积、林种构成、林龄结构等三方面追溯了过去60年来该村森林资源的变化。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实地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现场调查和加权平均指数分析法对林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排序。研究表明,侗族习惯法、宗教和传统护林习俗等传统知识仅次于政府政策因素,占据第二重要的地位。小黄村对森林资源的有节制利用,曾在历史上有效保证了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而且与森林资料的消长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森林资源即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发展时,传统知识的作用往往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时,传统知识的作用则往往受到了限制。因此,有必要对侗族传统生态知识的价值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和评估,为解决当前我国贵州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知识 森林资源 民族地区 贵州省从江县
原文传递
东湖主要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艳婷 胡胜华 +1 位作者 王燕燕 吴振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213-14216,共4页
[目的]了解东湖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为今后东湖的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2010年对武汉东湖4个主要子湖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每月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23种(绿藻58种,硅藻26种,蓝藻16种,裸藻14种,其... [目的]了解东湖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为今后东湖的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2010年对武汉东湖4个主要子湖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每月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23种(绿藻58种,硅藻26种,蓝藻16种,裸藻14种,其他9种),4个子湖中蓝藻、绿藻和硅藻的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98%以上,为东湖的优势藻门;东湖不同子湖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1~3,属中污水质,湖泊水质为牛巢湖>汤菱湖>郭郑湖>后湖;CCA排序分析表明东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硝态氮和氨氮的影响,说明东湖是一个氮营养盐限制型湖泊;对比郭郑湖2010年与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和理化指标,发现水体中硝态氮、氨氮含量和蓝绿藻的现存量都有显著提高。[结论]近年来,东湖从磷限制转变为氮限制型湖泊,富营养化正在日益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贵州大利侗寨的“保护”--以鼓楼和风雨桥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光涵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1,共6页
以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的大利侗寨为例,叙述传统村落的建设热潮对一个原本平静普通的村庄所产生的影响。在对村寨内最重要的两个公共建筑—鼓楼和风雨桥进行修缮改造的过程中,文物保护原则与社区传统对于历史环境的保存和活化有着不同的... 以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的大利侗寨为例,叙述传统村落的建设热潮对一个原本平静普通的村庄所产生的影响。在对村寨内最重要的两个公共建筑—鼓楼和风雨桥进行修缮改造的过程中,文物保护原则与社区传统对于历史环境的保存和活化有着不同的认知,最终呈现出两者交互作用下的修缮效果和空间使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利侗寨 侗族建筑 村落保护 社区主体性
原文传递
论侗族的群体意识 被引量:6
4
作者 傅安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侗族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很突出的群体意识。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都明显具有群体性。传承至今的侗族群体意识观念,有的适应着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非常有利于维护集体,促进统一,构建和谐社... 侗族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很突出的群体意识。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都明显具有群体性。传承至今的侗族群体意识观念,有的适应着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非常有利于维护集体,促进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团结的美好生活,具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学价值。同时,也能看到侗族群体意识的局限性,它比较保守,忽视个体的积极进取,不利于个人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原始落后的群体意识,应当用鼓励竞争、表彰个人发展和发明创造的理念来加以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群体意识 群体至上 群体享受 个体从众
下载PDF
论鱼塘建构对文化生态的支撑功能——基于对贵州黄岗侗族社区的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曾辉 李银艳 彭书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侗族传统村寨的整个结构当中,鱼塘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人为建构起来的鱼塘次生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获得侗族乡民的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鱼塘自身存在着诸多的生态调节功能,能够为侗族社区的正常运转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能... 在侗族传统村寨的整个结构当中,鱼塘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人为建构起来的鱼塘次生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获得侗族乡民的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鱼塘自身存在着诸多的生态调节功能,能够为侗族社区的正常运转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另一方面,在侗族传统社会的建构过程当中,以及侗族传统文化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相互磨合的过程中,人工建构起来的鱼塘获得侗族传统文化的某些属性,成为了侗族传统文化生态的有机构成部分。通过田野调查表明,目前典岗的鱼塘总面积还占据着整个村寨聚落总面积的1/3以上,而再将当地乡民的回忆和相关的历史文献结合后发现,在早期村寨建构时,这里的水域面积占到了村寨聚落85%以上。在考虑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特别是地表崎岖不平这种特定的地貌背景之后,对形成这样大比例的固定水域,显然是出自人工的有意配置,而不是纯自然运行的产物。这样的人工配置目标则是要让鱼塘为村寨的整体建构发挥三大功能:一是对区域水循环的调控功能;二是起到"防火带"的安全护卫功能;三是带来丰厚的综合产出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支撑功能 侗族社区 鱼塘
下载PDF
The Transition of Cultural Ecology in Beidong District of Guizhou–A Case Study of Tianzhu Community
6
作者 Xing ZHAO Baoling DONG Yingzi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12期92-95,共4页
Beidong minorities living together in Qingshui River valley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Jing and Chu culture. Their ethnic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collision with foreign culture. In the se... Beidong minorities living together in Qingshui River valley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Jing and Chu culture. Their ethnic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collision with foreign culture. In the several great social transformations,their cultural ecology was not imbalanced,but evolv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the study on local knowledge of cultural ecology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cestral hall and local- style dwelling house,full- scale drama and Yang Drama,genealogical system,marriage customs,religious belief,sacrificial rites and funeral rites,it is expected to reveal reasons and rules of transition of Beidong ethnic culture,favorable for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romote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zhu community dong people CULTURAL ECOLOGY TRA
下载PDF
Study 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Villages of the Minorities ——With the Dong Village in Zhaoxing,Southeast Guizhou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Miao and Dong Nationalities,China
7
作者 徐燕 陆仙梅 +2 位作者 吴再英 陈洪智 石贤昌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3期85-89,共5页
Based on basic theorie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for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one of the largest Dong Villages in China,the Dong village in Zhaoxing.Community pa... Based on basic theorie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for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one of the largest Dong Villages in China,the Dong village in Zhaoxing.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Dong Village wa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reception and catering services,group performance,making and selling ethnic artworks,protection of village touri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d meanwhile,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s "still maintain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its tourism development,fewer opportunities for its residents participating in tourism development,resource protection being divorced from tourism benefits and so on",on the basis of which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offered as "expanding the field of participation,improving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increasing benefits of local residents;insisting on the principle of "not participating intentionally is the best way of their participation,guaranteeing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rural residents;enhanc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stablishing a museum of folk-custom materials;creating a favorable atmosphere of folk cultures;enhancing cooperation with its neighboring villag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and creating a "local industrial chain";establishing a research center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Dong Mino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LLAGE of the MINORITIE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VILLAGE of the dong MINORITY in Zhaoxing
下载PDF
董仲舒宇宙系统境域下“生命共同体”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白立强 代春敏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6-114,共9页
董仲舒以传统思维将天地人纳入整体宇宙结构图式之中,从而型构起宏大的“生命共同体”系统。其立论既基于“天地之气,合而为一”的现实基础,也仰仗着五行之间相生相胜的逻辑依据,亦遵循天地“中”“和”之理以及天数模式。尤为独特的是... 董仲舒以传统思维将天地人纳入整体宇宙结构图式之中,从而型构起宏大的“生命共同体”系统。其立论既基于“天地之气,合而为一”的现实基础,也仰仗着五行之间相生相胜的逻辑依据,亦遵循天地“中”“和”之理以及天数模式。尤为独特的是,董仲舒以“元”生机制阐释了天、王、四方等“由前正后”的序列一体谱式,这实乃其“生命共同体”思想深层动因。天元生生不息之机涵摄着仁与义之品格,二者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君与民等生命共同体的基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生机 宇宙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侗族社会年龄群体关系转型——以黔东南岑吾侗寨起鼓楼为例
9
作者 孙旭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1期92-98,共7页
传统侗族社会的自我治理和秩序维持,依靠的是基于年龄界限划分出的老人、中年人、年轻人三级年龄群体各安其位、相互协作。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打工潮的涌现,侗寨的集体活动中,年龄群体间的互动却频发冲突。在起鼓楼这一... 传统侗族社会的自我治理和秩序维持,依靠的是基于年龄界限划分出的老人、中年人、年轻人三级年龄群体各安其位、相互协作。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打工潮的涌现,侗寨的集体活动中,年龄群体间的互动却频发冲突。在起鼓楼这一集全寨之力的集体工程中,不同年龄群体的实践和他们之间关系的转变,揭示出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原因:打工经济引发的人群社会地位和观念的改变;人的分离和文化的维系;代际间文化传递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社会 年龄群体 鼓楼 打工 社会文化变迁
下载PDF
从建构“社会共同体”看“三纲五常”的批判继承
10
作者 金春峰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1-28,69,共9页
“三纲五常”是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基础。汉代以前,由“纲常”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尚未形成和建立。正式将“君臣、父子、夫妇”称为“三纲”的是董仲舒。董仲舒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奉天法古”为“三纲... “三纲五常”是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基础。汉代以前,由“纲常”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尚未形成和建立。正式将“君臣、父子、夫妇”称为“三纲”的是董仲舒。董仲舒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奉天法古”为“三纲”做了新的理论论证。经过董仲舒的论证,“三纲五常”具有了神圣性和权威性,奠基于此的“社会共同体”也真正建立起来了。“三纲五常”批判继承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它所面对和解决的是人性和社会性的问题,是建立“社会共同体”的基本问题。今天应该继承,但要赋予如民主、自由、权利等新的内涵,须符合时代变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三纲五常 社会共同体 民主 自由
下载PDF
女性人类学视野下的侗传统族社会
11
作者 杨红巧 谭本玲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8-10,共3页
女性地位的具体存在样态是由各个异质而具体的社会文化体系建构而成的,且被嵌套在广阔的社会结构当中。侗族传统社会的性别实践展示了侗族社会在社会性别方面的结构性安排,同时又提供了一个从具体的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来解读女性地位... 女性地位的具体存在样态是由各个异质而具体的社会文化体系建构而成的,且被嵌套在广阔的社会结构当中。侗族传统社会的性别实践展示了侗族社会在社会性别方面的结构性安排,同时又提供了一个从具体的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来解读女性地位的理论实践,即思想观念上与具体生活中同时并存的两个互补的不平衡设置恰好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地位 侗族社会 社会结构
下载PDF
西南民族社区的政策变化与风水文化——以广西三江县G侗寨为中心
12
作者 黄洁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近年来,由于移民和旅游政策为西南少数民族社区的村寨生活空间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人类学研究以人的移动为中心,探讨了移民迁徙、移民适应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课题,而往往忽略了同样作为被移动、被改造对象的自然... 近年来,由于移民和旅游政策为西南少数民族社区的村寨生活空间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人类学研究以人的移动为中心,探讨了移民迁徙、移民适应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课题,而往往忽略了同样作为被移动、被改造对象的自然空间、人文空间或设施等景观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变迁。为此,文章试图以位于广西北部的一个侗族社区为例,探讨当下的移民与旅游政策如何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地方性知识,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政策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现象。考察发现,当地居民对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自己身边展开的地方历史并不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社会运动所建构的,而是更为主观的、个体的关于国家和民间社会的看法。对侗族而言,即是被表述为政策变化背景下的关于村落空间变革的'风水想象'。为此,通过考察围绕村寨空间展开的风水传说与实践,理解当下的政策性变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社区内部生活空间和知识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空间 风水实践 政策变化 社会变迁 侗族社区
下载PDF
侗族传统音乐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
作者 杨毅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侗族传统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多样的价值功能。保护和传承好侗族传统音乐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这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侗族传统... 侗族传统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富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多样的价值功能。保护和传承好侗族传统音乐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这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侗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而且还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传承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传统音乐 赋能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侗族聚居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黎良财 梁余发 邓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70-2472,共3页
为了摸清三江侗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状态,从而有效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定量描述法、理论分析法、Delphi法、综合评分法等对三江县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价... 为了摸清三江侗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状态,从而有效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定量描述法、理论分析法、Delphi法、综合评分法等对三江县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县森林资源处于弱持续状态;全县林地资源丰富,空间分布均匀,林地利用率高但生产力低,森林林龄结构不合理,林种结构失衡,人工纯林比例过高,森林生态功能中等。因此,应在政府政策引导下,调动侗族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宗教和传统护林习俗等有利因素,使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发展,极大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聚居区 森林资源 可持续发展评价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下载PDF
四川东阳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娅 黎云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东阳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方面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结果,发现华山松群落、云杉群落、毛肋杜鹃群落、杉木群落、...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东阳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方面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结果,发现华山松群落、云杉群落、毛肋杜鹃群落、杉木群落、楠木和细叶青冈群落为下降种群,而细叶青冈群落为增长种群.由此可见东阳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多数处于衰退趋势,应加强对这些种群落的保护,以确保群落的稳定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阳沟自然保护区 群落类型 结构特征 优势种群
下载PDF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振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55-57,共3页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初步探索的成果。重温《论十大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提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现和处理各类矛盾;必须紧紧抓住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协调各方利益调动一切积...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初步探索的成果。重温《论十大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提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现和处理各类矛盾;必须紧紧抓住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协调各方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示
下载PDF
侗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赣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4,共7页
侗族村寨保存着诸多尊老敬老的良风美俗,在此社会风俗影响下,侗寨老人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聚集在各自的鼓楼等公共空间进行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活动,发挥热心公益和爱好文艺的余热,从而较好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从老有所养、老... 侗族村寨保存着诸多尊老敬老的良风美俗,在此社会风俗影响下,侗寨老人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聚集在各自的鼓楼等公共空间进行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活动,发挥热心公益和爱好文艺的余热,从而较好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侗族老人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幸福指数高的表现和原因,为当代社会普遍面临的养老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尊老习俗 居家社区养老 幸福指数
原文传递
再论广西罗城仫佬族社会“冬”组织的来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园章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37,共9页
仫佬族社会中存在一种叫“冬”的组织,具有多种社会功能。针对其来源,主要有外来说和本族起源说:前者认为“冬”是国家的赋役组织,后者则认为是本族社会组织发展演变后与国家赋役组织的结合,但双方的讨论皆未能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展开,... 仫佬族社会中存在一种叫“冬”的组织,具有多种社会功能。针对其来源,主要有外来说和本族起源说:前者认为“冬”是国家的赋役组织,后者则认为是本族社会组织发展演变后与国家赋役组织的结合,但双方的讨论皆未能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展开,又局限于罗城一地,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通过分析仫佬族族谱、明清史籍中对广西里甲赋役制度的记载,对比仫佬族社会与里甲赋役制度二者“冬”组织的若干方面,可以明确“冬”并非仫佬族先民社会所独有,而是明清时期里甲赋役制度在当地推行的一种结果,与仫佬族原有社会组织结合形成了目前所见的“冬”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冬”组织 里甲赋役制度
原文传递
艺术美育与知识传承——基于社区机制的南侗“嘎老”教化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守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嘎老"音乐之于南侗社区,其意义不仅仅是艺术创造,更为重要的是对社群的教化。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其教化功能体现于这样两个维度:师法自然的艺术美育,以歌化人的知识传承。正是这两个维度的共同作用,使得"嘎老"这... "嘎老"音乐之于南侗社区,其意义不仅仅是艺术创造,更为重要的是对社群的教化。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其教化功能体现于这样两个维度:师法自然的艺术美育,以歌化人的知识传承。正是这两个维度的共同作用,使得"嘎老"这一地域音乐和社区粘合得极为紧密,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南侗社区日常生计。尽管时代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嘎老"依然需要立足于"社区音乐"这样一个显性的艺术特征。只有保持住这样的社区粘性,南侗"嘎老"在现代性语境中的传承才有可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侗“嘎老” 教化功能 艺术美育 知识传承 社区机制 侗族大歌
下载PDF
董仲舒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贡献及其启示
20
作者 姚洪越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0-75,共6页
董仲舒是奠定儒学王官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董仲舒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奠基者。董仲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贡献体现在:第一,董仲舒对“大一统”政治理念的阐释和推崇,推动了中国政治哲学对统一的执着追求,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 董仲舒是奠定儒学王官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董仲舒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奠基者。董仲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贡献体现在:第一,董仲舒对“大一统”政治理念的阐释和推崇,推动了中国政治哲学对统一的执着追求,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延续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第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后,为汉民族的构建和稳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大一统”在思想层面的体现是“独尊儒术”。第三,董仲舒为汉帝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成为汉帝国政治合法性和王朝延续的重要支撑,汉帝国的长期统治为汉民族的形成提供了政权上的必要条件。第四,董仲舒在汉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历史经验为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中华民族共同体 汉民族 大一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