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汉语中的若干侗台语底层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4-188,共5页
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它们来自侗台语,可以定之为“底层词”。贵州汉语中存在着侗台语底层语言的事实,对探索贵州汉语... 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它们来自侗台语,可以定之为“底层词”。贵州汉语中存在着侗台语底层语言的事实,对探索贵州汉语发展史和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进行贵州汉语中侗台语底层词的研究,对保护侗台语这一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的、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汉语 侗台语 底层词
原文传递
披星戴月守乡土 躬耕不辍写春秋——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专家访谈录之“蒙元耀专访”
2
作者 李秀华 蒙元耀 《百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2-48,共7页
蒙元耀教授长期致力于壮族语言文化研究,在壮汉同源词研究、词典编纂、母语传承、古籍整理等方面成果颇丰。其开阔的学术视野、精细的研究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令人敬佩。
关键词 侗台语 同源词 词典编纂 母语传承 古籍整理
下载PDF
侗台语系属研究综述
3
作者 韩林林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侗台语的系属划分存有争议,从施莱赫尔的谱系理论出发,就侗台语系属划分的不同观点进行简单的归纳。一般有三种:1)侗台语属于汉藏语系,2)侗台语属于澳泰语系,3)侗台语属于马来—支那语。
关键词 谱系树理论 侗台语 系属研究
下载PDF
侗台语族语言的编辑距离分类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志靖 江荻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2-67,共6页
编辑距离是一种距离测量法,源于将一个字符串变换为另一个字符串所需要的编辑操作数,该方法能够自动将语言进行分类,最近这些年在西方很受关注,被证明测量语言或方言间距离是有效的。运用编辑距离算法对侗台语族语言做出计量分类以及亲... 编辑距离是一种距离测量法,源于将一个字符串变换为另一个字符串所需要的编辑操作数,该方法能够自动将语言进行分类,最近这些年在西方很受关注,被证明测量语言或方言间距离是有效的。运用编辑距离算法对侗台语族语言做出计量分类以及亲缘关系程度的描述。结果表明编辑距离分类结果与历史语言学的分类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为计量法提供了新思路。编辑距离可以应用于东亚语言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台语族 编辑距离 语言分类
下载PDF
《越人歌》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安其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6-22,163,共8页
本文根据上古中期汉语中部方言的特点,构拟了汉字《越人歌》的读音,又以古侗台语为释读文本的语言,认为《越人歌》所记是以古越人寻找女情人为主题的情歌。
关键词 越人歌 汉语上古音 古侗台语 情歌
原文传递
汉语与台语“贼、战争、敌人”/“掠、偷、抢”的词汇对应
6
作者 罗永现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0-34,共5页
文章考察了汉语和侗台语在"贼、战争、敌人"和"掠、偷、抢"之间的词汇对应,发现两者在语音与构词方面有深层的对应,呈发生学特征,并跟藏缅语和孟高棉语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汉台语关系 侗台语比较 词族 汉藏语 语言接触
下载PDF
侗台语民族祈雨仪式的口头叙事隐喻——以壮族史诗《布伯》与泰国神话《青蛙神的故事》的比较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斯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在壮族民间师公教祈雨仪式中经常被唱诵的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塑造了一个多次与雷公斗争、为人间解除干旱的人间英雄形象。在泰国东北部,解释芒飞节起源的神话《青蛙神的故事》在"智斗"的情节上与《布伯》极其相似。通过比... 在壮族民间师公教祈雨仪式中经常被唱诵的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塑造了一个多次与雷公斗争、为人间解除干旱的人间英雄形象。在泰国东北部,解释芒飞节起源的神话《青蛙神的故事》在"智斗"的情节上与《布伯》极其相似。通过比较二者的内容,可发现侗台语族群口头叙事与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张力,其背后是深厚的越巫传统、稻作文化与蛙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叙事 祈雨仪式 侗台语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潜心侗台一甲子花开并蒂追事忆人数十载温婉如初——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专家访谈录之“梁敏、张均如专访”
8
作者 梁敏 韦名应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26-45,共20页
继李方桂先生之后,梁敏、张均如先生在侗台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人文等领域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文章以问答的方式,追寻了梁敏、张均如先生勤勉质朴的心路历程,阐述了他们对侗台语言文化诸多问题的真知灼见;重现了20世纪50年代... 继李方桂先生之后,梁敏、张均如先生在侗台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人文等领域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文章以问答的方式,追寻了梁敏、张均如先生勤勉质朴的心路历程,阐述了他们对侗台语言文化诸多问题的真知灼见;重现了20世纪50年代民族语言大调查的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描绘了历史画卷中鲜活温婉的时人时事。正是凭借着对民族语文的执着热爱和不懈追求,凭借着超人的天赋和不辍的耕耘,梁敏、张均如这对革命伉俪在侗台语言文化的园地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双双成为闻名中外的专家,为侗台语学界作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台 语言 文化 梁敏 张均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