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PLS特征提取的LDA方法在玉米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覃鸿 王徽蓉 +1 位作者 李卫军 金小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77-178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DPLS+LDA的玉米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在训练时,首先用包含30个玉米品种每个品种20个近红外光谱样本的训练集进行DPLS回归,确定最佳DPLS主成分数为28;然后对训练集光谱进行DPLS特征提取后再进行LDA分析,确定最... 提出了一种基于DPLS+LDA的玉米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在训练时,首先用包含30个玉米品种每个品种20个近红外光谱样本的训练集进行DPLS回归,确定最佳DPLS主成分数为28;然后对训练集光谱进行DPLS特征提取后再进行LDA分析,确定最佳LDA主成分数为26,并提取LDA特征。识别时,测试样本经过DPLS+LDA特征提取后,用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识别。实验比较了DPLS+LDA方法与传统的DPLS回归预测方法及DPLS特征提取方法的判别结果,DPLS+LDA方法的性能最优,等识率达到了96.18%,而传统DPLS预测方法只有85.38%,DPLS特征提取方法为95.76%。实验结果说明DPLS+LDA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玉米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且具有很强的推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线性判别分析 判别式偏最小二乘 定性分析 玉米
下载PDF
升麻的^1H—NM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沈莉 赵燕燕 +1 位作者 谢洪平 刘万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1H-NM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的不同品种升麻的鉴别方法。方法:以1H-NMR技术测定升麻中三萜皂苷类特征提取物的信息,并转化为数据矩阵,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及判别偏最小二乘(DPLS)法进行识别分析。结...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1H-NM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的不同品种升麻的鉴别方法。方法:以1H-NMR技术测定升麻中三萜皂苷类特征提取物的信息,并转化为数据矩阵,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及判别偏最小二乘(DPLS)法进行识别分析。结果:1H-NM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能够有效地鉴别不同品种的升麻样本。结论:1H-NM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是一种有效的药材分类鉴别方法,可以作为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 1H-NMR指纹图谱 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 判别偏最小二乘 三萜皂苷
原文传递
DPLS和SVM的掺假花椒粉近红外光谱定性鉴别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习宇 祝诗平 +3 位作者 王谦 龙英凯 徐丹 唐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69-2373,共5页
花椒是我国的八大调味料之一。目前花椒市场掺假现象较为多见,为实现掺假花椒粉的快速定性鉴别,采用了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将麦麸粉、稻糠粉、玉米粉和松香粉以1 Wt/Wt.%的递增梯度分别掺入红花椒粉和青花椒粉中,... 花椒是我国的八大调味料之一。目前花椒市场掺假现象较为多见,为实现掺假花椒粉的快速定性鉴别,采用了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将麦麸粉、稻糠粉、玉米粉和松香粉以1 Wt/Wt.%的递增梯度分别掺入红花椒粉和青花椒粉中,制备掺假浓度范围为1~54 Wt/Wt.%的掺假花椒粉样品,以掺假花椒粉和纯花椒粉共462份样品依次采集其800~2 500nm范围的漫反射近红外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8.72%,做出的得分图表明PCA法对掺假的花椒粉具有较好的区域划分。347份样本作为校正集,以特征谱区2 000~2 200nm范围的257个采样点的光谱信号作为输入,采用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和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定性鉴别模型,经不同光谱预处理,对115份验证集样本进行预测,总体鉴别正确率在97.39%~100%之间,表明该方法是快速定性鉴别掺假花椒粉的一个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粉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判别偏最小二乘法 支持向量机 掺假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水蜜桃产地溯源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晓明 陈小龙 +2 位作者 余向阳 卞立平 孙爱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7-512,共6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来自3个省份的水蜜桃进行研究,比较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PCA-LDA)、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对光谱数据识别的有效性差异。结果表明,SVM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均高达94.47%,明显优于PCA-...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来自3个省份的水蜜桃进行研究,比较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PCA-LDA)、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对光谱数据识别的有效性差异。结果表明,SVM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均高达94.47%,明显优于PCA-LDA和DPLS,更适用于水蜜桃产地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 产地溯源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判别偏最小二乘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冠层高光谱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琦 谷医林 +3 位作者 王翠翠 王睿 李薇 马占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能够找到更快速、高效的监测早期小麦条锈病的方法,通过获得在0.2、0.1、0.05 mg/m L三种不同浓度小麦条锈菌胁迫下的潜育期小麦冠层光谱数据,利用定性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小麦叶片冠层光谱识别模型并分析在3类不同光谱... 为能够找到更快速、高效的监测早期小麦条锈病的方法,通过获得在0.2、0.1、0.05 mg/m L三种不同浓度小麦条锈菌胁迫下的潜育期小麦冠层光谱数据,利用定性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小麦条锈病潜育期小麦叶片冠层光谱识别模型并分析在3类不同光谱特征(波段、变量、建模比)下的模型准确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在325~1 075 nm波段内,以伪吸收系数二阶导数[log10(1/R)_2nd.dv]为光谱特征所建模型的平均准确率最高,训练集为97.89%,测试集为92.98%,可优先作为建模时备选的变量参数;在不同波段范围所建模型中,在925~1 075 nm波段内,以伪吸收系数的一阶导数[log10(1/R)]为光谱特征所建模型的平均准确率最高,训练集为98.27%,测试集为94.33%,可优先作为建模时备选的波段范围。表明利用冠层高光谱特征可以实现对小麦条锈病潜育期的定性分析,是一种能早期监测小麦条锈病的无损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潜育期 高光谱遥感 冠层光谱 定性偏最小二乘法
原文传递
基于DPLS-CSM优化的NIRS杂交水稻种子真伪快速无损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琢频 范爽 +6 位作者 程维民 林晏清 王琦 刘晶 刘斌美 陶亮之 吴跃进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期142-149,共8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具有快速、无损、低成本、准确、无污染的优点,有望应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真实性的高通量鉴定及筛选。本研究采用近红漫反射光谱结合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判别式偏最小二乘分类筛选法(DPLS-CSM),对单粒水稻...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具有快速、无损、低成本、准确、无污染的优点,有望应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真实性的高通量鉴定及筛选。本研究采用近红漫反射光谱结合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判别式偏最小二乘分类筛选法(DPLS-CSM),对单粒水稻种子‘新两优6号’与其父本、母本和其他假种子进行了区分。通过与判别式偏最小二乘(DPLS)法的对比,使用DPLS-CSM建模时的灵敏度Sn、命中率Pr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分别为97.92%、97.58%和95.51%,高于DPLS法建模的92.01%、93.97%和90.68%;在对验证集进行检验时,DPLS-CSM模型的Sn、Pr和Mcc值分别为98.96%、95%和93.83%,高于后者的94.79%、88.35%和88.57%。结果表明,使用DPLS-CSM结合NIRS对‘新两优6号’的真伪鉴定是可行的,该方法为水稻杂交种真伪的快速无损鉴别与筛选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真实性 近红外光谱 漫反射 判别式偏最小二乘 判别式偏最小二乘分类筛选法
下载PDF
基于OSC-DPLS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洋 罗杰 +1 位作者 杨青 赵亚威 《控制工程》 CSCD 2008年第6期728-730,共3页
现代工业生产中,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可靠运行,结合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正交信号修正(OSC),提出了基于OSC-DPLS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OSC方法对过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建立DPLS模型,... 现代工业生产中,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可靠运行,结合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正交信号修正(OSC),提出了基于OSC-DPLS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OSC方法对过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建立DPLS模型,从而在简化模型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误报率,显示了更好的诊断效果。对TE过程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及其比普通的DPLS模型更好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信号修正 故障诊断 TE过程 判别式部分最小二乘
下载PDF
蜂蜜真伪的近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陈兰珍 赵静 +1 位作者 叶志华 钟艳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65-2568,共4页
如何有效鉴别蜂蜜真伪是目前我国蜂产品质量控制的难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快速鉴别蜂蜜真伪的新方法。首先采集了71个商品蜜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其中包括27个纯蜂蜜和44个掺假蜂蜜,然... 如何有效鉴别蜂蜜真伪是目前我国蜂产品质量控制的难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快速鉴别蜂蜜真伪的新方法。首先采集了71个商品蜜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其中包括27个纯蜂蜜和44个掺假蜂蜜,然后5次随机划分建模集样本和验证集样本,并对建模样本进行不同光谱预处理,选择并优化不同波段范围和主成分数,用DPLS法建立了5组蜂蜜样本的真伪鉴别模型,外部交叉验证法预测模型。通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5组校正模型中真蜂蜜和掺假蜂蜜的总体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1.49%,94.68%,92.98%,93.86%,94.87%;预测样本的识别准确率为86.96%~93.75%,其中模型2,3,4中掺假蜜的识别准确率达100%。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鉴别商品蜜真伪的一种快速筛选技术,在我国蜂蜜质量监控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近红外光谱 判别偏最小二乘法 掺假
下载PDF
不同产地葛根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紫炎 沈钱能 +4 位作者 李平 苏联麟 陈丽红 陆兔林 毛春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51-2058,共8页
建立不同产地葛根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乙腈-0. 05%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0. 2 m L·min^-1... 建立不同产地葛根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乙腈-0. 05%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0. 2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2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imca-P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寻找3个产地的差异成分。29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 90以上,表明样品一致性良好,经PCA与OPLS-DA分析,葛根聚集为3组,并发现了葛根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等6个差异成分。对其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6种异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成分在各产地葛根饮片中的含量差异明显,不同成分的波动范围不同;各产地6种异黄酮质量分数为安徽11. 21%>河南10. 97%>陕西9. 38%。构建的不同产地葛根饮片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葛根饮片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UPLC指纹图谱 多成分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DPLS方法的故障检测性能研究
10
作者 林雪梅 杨青 王大志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针对Tennessee-eastman(TE)过程,研究了判别式部分最小二乘(Discriminant PLS,简记为DPLS)和传统部分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Squares,简记为PLS)的故障检测问题.对两种方法的故障检测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比较借助故障检测图和故障检... 针对Tennessee-eastman(TE)过程,研究了判别式部分最小二乘(Discriminant PLS,简记为DPLS)和传统部分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Squares,简记为PLS)的故障检测问题.对两种方法的故障检测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比较借助故障检测图和故障检出率实现.将两种方法分别应用于对TE过程四类典型故障的检测中,结果表明:PLS和DPLS都能很好地检测出对过程影响较大的故障,而DPLS能更好地检测出对过程影响较小的故障.该分析结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故障检测方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最小二乘 判别式部分最小二乘 故障检测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STR基因分型
11
作者 陈泽琴 汪雪娇 谢洪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51-55,共5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中的偏最小二乘法研究了一种快速、简单和低成本检测STR基因型的方法.选择STR基因座D5S818中的总串数相差较大的10-10、11-11与13-13基因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三个基因型样本进行标准的PCR扩增并采集PCR...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中的偏最小二乘法研究了一种快速、简单和低成本检测STR基因型的方法.选择STR基因座D5S818中的总串数相差较大的10-10、11-11与13-13基因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三个基因型样本进行标准的PCR扩增并采集PCR产物的近红外光谱,以每一基因型的任意三分之二样本作为校正集,剩余三分之一作为预测集样本,探索了基于近红外光谱进行基因分型的可能性,结果发现该三类模型能够得到正确的判别,没有误判,预测集预测率达到100%.成功实现了基于近红外光谱对STR基因型的快速、简单和低成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近红外光谱 伪偏最小二乘法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几种模式识别方法在豆酱近红外光谱鉴别中的应用
12
作者 汪雪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8-171,共4页
为建立快速鉴别豆酱品质的适用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针对市场上常见的四类豆酱样本,分别进行异常样本剔除和预处理,采用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相似分析法(SIMCA)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定性模式识别方法,进行豆酱类别的... 为建立快速鉴别豆酱品质的适用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针对市场上常见的四类豆酱样本,分别进行异常样本剔除和预处理,采用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相似分析法(SIMCA)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定性模式识别方法,进行豆酱类别的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识别方法的校正集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9.10%、98.20%、100%,预测集识别率为94.55%、89.09%、90.91%。综合比较3种不同的识别算法,采用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时校正集和验证集的正确判别率效果都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现豆酱的快速准确分类和鉴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豆酱 判别偏最小二乘法(DPLS) 相似分析法(SIMCA)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
下载PDF
基于PCA和PLS-DA算法的不同生长阶段贯叶金丝桃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项锋 叶继锋 侯齐书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8-576,共9页
目的:建立不同生长阶段贯叶金丝桃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 目的:建立不同生长阶段贯叶金丝桃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建立18批贯叶金丝桃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其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建立了贯叶金丝桃指纹图谱且共标定16个共有峰,经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并鉴定出其中的6个色谱峰。18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712~0.933,PCA分析出不同生长阶段的贯叶金丝桃药材的最佳采收阶段为盛开期;PLS-DA可将不同生长阶段的样品显著分类,并筛选出导致不同生长阶段质量差异的6个差异标志物。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科学、准确,结合PCA和PLS-DA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系统、全面地评价贯叶金丝桃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叶金丝桃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分析评价参莲胶囊的质量 被引量:22
14
作者 韩晴雯 周斌 +1 位作者 李玉平 顾志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0-1308,共9页
目的:建立参莲胶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为参莲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选择5个制药厂家生产的25个批次参莲胶囊样品。采用HPLC法,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 目的:建立参莲胶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为参莲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选择5个制药厂家生产的25个批次参莲胶囊样品。采用HPLC法,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分段检测波长254 nm(0~19 min)、210 nm(19~90 min),柱温35℃,进样量20μL,建立参莲胶囊的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和相似度计算,并用SIMCA14.0软件建立PLS-DA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参莲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8个共有峰,相似度计算结果在0.929~0.991之间,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苦杏仁苷、齐墩果酸、熊果酸、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9个成分。PLS-DA分析显示5个制药厂家25批参莲胶囊样品成分较为一致,但28个共有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且与生产厂家呈较好相关性。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专属性强,高效快速,可为参莲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莲胶囊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心脉通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与化学模式识别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明月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4-1112,共9页
目的:建立心脉通胶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 目的:建立心脉通胶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化学模式分析对19批次心脉通胶囊指纹图谱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心脉通胶囊指纹图谱,共标定25个共有峰,指认了芦丁、藁本内酯、葛根素、咖啡酸、丹酚酸B、槲皮素、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橙黄决明素11个有效成分;19批样品相似度为0.991 0~0.994 0,通过聚类分析(HCA)可将19批样品聚成2类,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发现7个成分是造成不同批次样品差异性的主要标记物。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专属性强,可用于心脉通胶囊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指纹图谱 相似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华蟾素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与化学模式识别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娟萍 薛涛 +1 位作者 郭璐 张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77-1985,共9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华蟾素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分析评价。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L·min-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华蟾素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分析评价。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L·min-1;检测波长296 nm;建立华蟾素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20批华蟾素胶囊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建立的华蟾素胶囊指纹图谱共标定23个共有峰,经与化学对照品比对鉴定出其中的7个色谱峰;20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71,通过CA和PLS-DA,20批样品聚成2类,分类结果与生产厂家呈相关性,并发现10个差异性标志物。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行,专属性强,可用于华蟾素胶囊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模式识别
原文传递
醒脾养儿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与化学模式识别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强 苏若 王翰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3-1090,共8页
目的:建立醒脾养儿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282、35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醒脾养儿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282、35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评价14批醒脾养儿颗粒指纹图谱。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9个共有峰,样品相似度均为0.983~0.997,并指认出7个共有成分。通过PCA和PLS-DA分析,14批样品按生产年份分为3组,并发现4个差异标记物。结论:所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醒脾养儿颗粒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脾养儿颗粒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PLS-DA在辛芩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静 戴文科 李京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4-311,共8页
目的:建立辛芩颗粒HPLC指纹图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为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 目的:建立辛芩颗粒HPLC指纹图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为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柱温30℃。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和相似度计算,用SIMCA14.1软件建立PLS-DA模型做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辛芩颗粒指纹图谱,确认28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859~0.991,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10个成分,PLS-DA显示6个生产厂家17批辛芩颗粒的成分较为一致,但28个共有峰含量存在差异,并且确定了导致厂家间质量差异的关键成分。结论:该研究建立指纹图谱方法有助于辛芩颗粒整体质量控制,同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芩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相似度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和化学模式识别的五子衍宗丸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童欢 张明伟 +1 位作者 张炳武 裴桂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目的:建立五子衍宗丸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测定五子衍宗丸中金丝桃苷、毛蕊花糖苷、山柰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 目的:建立五子衍宗丸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测定五子衍宗丸中金丝桃苷、毛蕊花糖苷、山柰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建立30批五子衍宗丸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对照品溶液比对指认色谱峰。采用Simca-P 14.1软件对共有峰进行评价。采用上述HPLC方法测定30批样品中指认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五子衍宗丸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相似度不低于0.90;共指认化学成分6个,分别为金丝桃苷、毛蕊花糖苷、山柰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经化学模式分析,30批样品聚成3类,筛选出8个差异性标志物。30批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158~3.695、0.089~1.965、1.158~3.695、0.089~1.965、1.158~3.695、0.089~1.965 mg·g^(-1)。结论:所建立的五子衍宗丸HPLC分析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同时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为五子衍宗丸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相似度 化学模式识别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H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PLS-DA在养阴清肺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薇 张洁 岳峰梅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建立养阴清肺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l·... 目的:建立养阴清肺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l·min^(-1);分段检测波长为230 nm(检测芍药苷、甘草苷)、280 nm(检测麦冬甲基黄烷酮A)、254 nm(检测丹皮酚)、210 nm(检测梓醇、哈巴苷及哈巴俄苷)、330 nm(检测毛蕊花糖苷);柱温:30℃;进样量:10μl。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和相似度计算,用SIMCA14.1软件建立PLS-DA模型做统计分析。结果:建立12批养阴清肺颗粒的指纹图谱,共确定20个共有指纹峰,通过与对照品指认了8个成分;12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59~0.982,通过聚类分析(CA)可将12批样品聚成3类,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发现8个成分是造成不同批次样品差异性的主要标记物。结论:该研究建立指纹图谱方法有助于养阴清肺颗粒整体质量控制,同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清肺颗粒 指纹图谱 相似度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