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骨科技术结合DTR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姬文晨 蒋婉婷 +3 位作者 李萌 马兴 李嘉 邱裕生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第1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结合DTR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参加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医师共5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数字骨科技术结合DTR教学法组)和对照组(数字骨科技术组),通过出科考核成...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结合DTR教学法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参加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医师共5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数字骨科技术结合DTR教学法组)和对照组(数字骨科技术组),通过出科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规范化培训学生在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出科成绩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骨科技术结合DTR教学法可以带来全新的立体视觉感受和模拟体验,显著提升规范化培训医师对骨科疾病的理解,可以激发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加强沟通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DTR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3D数字骨科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鹰 努尔波力 +2 位作者 陆战新 刘大鹏 杨宇 《中国数字医学》 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究3D数字骨科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6年3月利用3D数字骨科技术辅助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人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27.9±24)岁;根据Denis-weber AO分型标准:A型3例,B型... 目的:探究3D数字骨科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6年3月利用3D数字骨科技术辅助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人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27.9±24)岁;根据Denis-weber AO分型标准:A型3例,B型4例。通过术前螺旋CT及Mimics17.0数字软件的帮助,并依托3D打印技术制作踝关节骨折1:1实物模型,明确骨折分型的同时,模拟术中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安装过程,指导术中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0±1.4)个月,平均术中耗时为(1.5±0.6)小时,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9.1±8.2),优良率为83.3%。结论:依托于螺旋CT扫描、计算机辅助分析及快速成型技术的3D数字骨科技术,能够全面、直观的呈现出踝关节骨折的三维形态和各骨折断端的空间关系,非常便于对踝关节骨折术中的正确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快速成型 踝关节骨折 模拟手术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在治疗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姬文晨 蒋婉婷 +2 位作者 李嘉 马兴 李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在治疗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32例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依次分入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和单纯MIPPO组,每组16例。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采...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在治疗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32例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依次分入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和单纯MIPPO组,每组16例。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采用Minmics软件进行术前模拟复位固定,确定手术方案,单纯MIPPO组根据影像学资料确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之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伤口甲级愈合率、骨折功能复位优良率、Johner-Wruhs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和单纯MIPPO组相比,在切口长度[(12.0±1.21)cm vs(13.1±1.41)cm],伤口甲级愈合率(100%vs 100%),Johner-Wruhs优良率(93.8%vs 87.5%),骨折愈合时间[(3.1±0.2)月vs(3.3±0.7)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出血量[(50.21±3.1)ml vs(78.2±2.7)ml],手术时间[(46.2±2.1)min vs(67.2±2.1)min],透视次数[(6.2±3.41)次vs(10.2±2.1)次],住院时间[(8.2±1.9)d vs(11.2±2.1)d],骨折功能复位优良率(93.8%vs 75.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最佳手术方案,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透视次数,提高骨折功能复位率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MIPPO 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龙旭东 方家栋 +2 位作者 杨黎(综述) 胡正霞 兰海(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3期1737-1740,共4页
数字化技术与骨科手术结合成为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现今骨科发展方向为精准化、个性化、微创化,使数字化骨科技术也逐渐走进医学研究者的视野,成为了国内外骨科的研究热点。目前,数字化骨科在多部门、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下,在国内外已... 数字化技术与骨科手术结合成为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现今骨科发展方向为精准化、个性化、微创化,使数字化骨科技术也逐渐走进医学研究者的视野,成为了国内外骨科的研究热点。目前,数字化骨科在多部门、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下,在国内外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综合介绍虚拟技术、3D打印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以期为后续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骨科 虚拟现实技术 3D打印技术 有限元分析 手术机器人
下载PDF
新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兰凤 董黎敏 +3 位作者 王永清 孟丽娜 叶金铎 张春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77-5482,共6页
背景:随着对腰椎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非融合及动力内固定装置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人工椎间盘置换为代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出现给了脊柱外科医师新的选择,因此,设计合理的人工椎间盘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建立腰椎运动节段新型人... 背景:随着对腰椎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非融合及动力内固定装置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人工椎间盘置换为代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出现给了脊柱外科医师新的选择,因此,设计合理的人工椎间盘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建立腰椎运动节段新型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选取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L3-L4薄层CT扫描图像,结合人体解剖学数据,通过医学图像软件Mimics和工具软件Geomagic Studio,应用逆向工程技术重建腰椎模型。结合硅胶人工椎间盘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2.0转换成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通过CT断层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成功建立腰椎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和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该有限元模型共有691085个单元,1008913个节点,可以施加约束和载荷,用于脊柱生物力学及新型人工椎间盘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人工椎间盘 CT 逆向工程技术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医用硅胶
下载PDF
数字化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宇 刘大鹏 +2 位作者 凯赛尔江.艾合买提 张鹰 杨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9期908-910,共3页
目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设计并制作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评价其在胸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01—2015-02行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5例单椎体骨折,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扫描所得的数据,借助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 目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设计并制作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评价其在胸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01—2015-02行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5例单椎体骨折,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扫描所得的数据,借助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 17.0软件重建伤椎三维数字模型,并根据三维空间内的椎体骨折情况,利用Unigraphics NX 9.0工程软件设计具有椎弓根钉最佳进钉通道且与置钉椎体三维互补的导向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及椎体,并在术中通过椎弓根导向模板与椎体后侧结构的精确贴合,按照预先设计的置钉通道置钉,术后复查CT评价螺钉位置。结果 5例均顺利完成椎弓根钉置钉操作,共置入30枚椎弓根钉,置入螺钉长度为30~45 mm,直径为5.0~7.0 mm。按改良置钉分级标准评定椎弓根钉置入结果:Ⅰ级19枚,Ⅱ级9枚,Ⅲ级2枚。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13.00±4.12)个月随访,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神经根、脊髓等损伤症状,无螺钉松动、退出、断裂。结论胸椎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数字化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椎弓根钉置入较传统置钉方法有更快速、安全和精确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快速成型技术 导向模板 椎弓根 胸椎骨折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技术在个体化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樊文勃 郭永良 +1 位作者 王争刚 潘建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个体化Pilon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例Pilon骨折患者,术前通过螺旋CT检查获取Pilon骨折患者的DICOM格式数据,而后利用Mimics17.0软件将其加工成数字模型,并进...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个体化Pilon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例Pilon骨折患者,术前通过螺旋CT检查获取Pilon骨折患者的DICOM格式数据,而后利用Mimics17.0软件将其加工成数字模型,并进行Pilon骨折的诊断、分型和相关参数测量,最后依靠快速成型技术制作3D模型,辅助制定术前方案的同时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系统、骨折分型和内固定(大小和位置)的准确率、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优良率等指标。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1±6.3)(1~15)个月。9例患者均顺利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2±0.7)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0±0.3)h;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8例患者解剖复位,1例患者功能复位;术前通过3D模型进行预弯的钢板与术中患者骨折表面完全贴合,骨折分型和内固定(大小、位置)的准确率均为100%;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4.6±9.0)分,术后优良率为88.9%。结论数字骨科技术在Pilon骨折的正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快速成型 PILON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THA髋臼假体选择及置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巧凤 曾荣东 闻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8期788-791,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进行数字化假体模板测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假体选择及置入位置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07—2014-07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THA的患者2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试验组应用数字... 目的观察术前进行数字化假体模板测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假体选择及置入位置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07—2014-07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THA的患者2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试验组应用数字化假体模板进行术前计划,对照组以传统X线片模板进行术前计划。术后再进行影像学检查验证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前测量髋臼外展角与术后实际髋臼外展角差值的绝对值为(3.600±3.971)°,对照组为(8.583±6.265)°,试验组髋臼外展角差值的绝对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0,P<0.05)。试验组术前测量髋臼前倾角为(20.133±3.695)°,术后实际髋臼前倾角为(20.133±13.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05)。试验组术前计划假体型号与实际使用假体型号一致以及只相差1个型号者13例(86.7%),对照组为7例(58.3%),试验组例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数字化假体模板测量可以提高THA假体选择及假体置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数字骨科技术 髋臼假体 前倾角 外展角 准确性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学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宇 徐伟 +2 位作者 金刚 刘大鹏 凯赛尔江·艾合买提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究数字骨科学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10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根据CT平扫获得DICOM数据,借助数字骨科学技术与相关软件(Mim... 目的:探究数字骨科学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10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根据CT平扫获得DICOM数据,借助数字骨科学技术与相关软件(Mimics17.0、Geomagic studiol 2.0、Unigraphics NX10.0、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重建患者伤椎及其周围椎体,并根据相关椎体在三维空间内的骨质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设计置钉钉道、制作导航模板及模拟手术等操作。术中利用椎弓根导航模板实施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对螺钉置入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腰椎骨折手术,共置入64枚椎弓根钉。按照Gertzbein和Robbins标准评价:Ⅰ级53枚,Ⅰ级9枚,Ⅰ级2枚,置钉准确率为96.9%(62/64)。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0±6.3)个月,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螺钉误置、脊髓损伤、内固定失效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数字骨科学技术为胸腰椎骨折个体化、精益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学技术 导航模板 椎弓根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溶骨性转移瘤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坤 锡林宝勒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01-3108,共8页
背景:如何评估股骨近端转移瘤的骨折风险在临床上争议较多。目的:建立股骨近端不同大小溶骨性转移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慢步行走过程中病变局部的应力变化,评估骨折风险。方法:对志愿者双下肢进行薄层CT扫描获得股骨数据,图像处理... 背景:如何评估股骨近端转移瘤的骨折风险在临床上争议较多。目的:建立股骨近端不同大小溶骨性转移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慢步行走过程中病变局部的应力变化,评估骨折风险。方法:对志愿者双下肢进行薄层CT扫描获得股骨数据,图像处理软件Mimics11.1进行图像处理后数据导入建模软件UG4.0建立股骨近端3个部位溶骨性病变模型,给予加载缓慢行走时单足落地状态下股骨的载荷,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股骨颈区,转子间区及转子下区应力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水平:皮质完整的髓内缺损破坏直径至相应冠状面直径的90%局部应力突然增长至135.98MPa,破坏一半内侧皮质的髓内病变至70%局部应力突然增长至92.34MPa,完全破坏皮质的半球形病变至60%时,局部应力大于屈服应力,增长至101.19MPa。②转子间水平:内侧皮质完整的髓内球形病变破坏直径至80%局部应力突然增长至131.21MPa,破坏一半内侧皮质的髓内病变破坏至80%局部应力突然增长至105.19MPa,完全破坏皮质的半球形病变至70%时,局部应力大于屈服应力,增长至92.21MPa。③转子下水平:破坏一半内侧皮质的髓内病变破坏至80%局部应力突然增长至92.42MPa,完全破坏皮质的半球形病变至70%-80%之间,局部应力增长至89.97-105.19MPa,大于屈服应力。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未穿透骨皮质的髓内病变对股骨近端应力变化影响不大。对于破坏单侧骨皮质的病变,在股骨颈水平破坏直径大于60%时存在骨折风险,转子间水平破坏直径大于70%时存在骨折风险,转子下水平破坏直径大于70%时存在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骨关节三维有限元 股骨近端 有限元分析 骨折风险 转移瘤 生物力学 溶骨性病变 数字化骨科技术 风险评估 应力 骨皮质
下载PDF
八年制医学生骨科教学中基于数字骨科技术的教学创新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萌 邱裕生 +1 位作者 马兴 张智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年第12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见习课中基于数字骨科技术的教学创新实践效果。方法以2015学年进入骨科临床见习的40名八年制医学生为教学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建立模型、打印教具,利用教具辅助实际病例教学与模拟... 目的探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见习课中基于数字骨科技术的教学创新实践效果。方法以2015学年进入骨科临床见习的40名八年制医学生为教学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建立模型、打印教具,利用教具辅助实际病例教学与模拟手术操作;另一组采用传统教学。见习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采用SPSS19.0对两组考评结果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组学生,数字技术教学组学生更认同教学方式对自身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P〈0.05),对教学方式的总体满意度更高(P=0.03);操作考核成绩得分[(92.1±9.1)VS.(70.5±9.6)]和综合考核成绩得分[(84.6±10.1)vs.(72.3±10.6)]更高(P〈0.05)。结论在八年制医学生的骨科临床教学中,基于数字骨科技术的教学创新实践显示出明显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教学 数字骨科技术 教学方法 八年制医学教育
原文传递
应用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进行胫骨截骨矫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宇 刘大鹏 +2 位作者 程奎 凯赛尔江.艾合买提 赵凯 《中国数字医学》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索数字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在骨科截骨矫形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名胫骨畸形愈合的患者,通过提取该患者CT平扫所得的DICOM格式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处理软件(Mimics 15.0和Unigraphics NX 9.0)进行图像处理、阈值分析等操作,... 目的:探索数字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在骨科截骨矫形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名胫骨畸形愈合的患者,通过提取该患者CT平扫所得的DICOM格式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处理软件(Mimics 15.0和Unigraphics NX 9.0)进行图像处理、阈值分析等操作,建立与患者胫骨畸形愈合处三维互补的胫骨截骨导航模板的数字模型,并借助于3D打印机打印出实物模型,术中按照预先设计的截骨通道进行胫骨截骨矫形治疗。结果:3D打印截骨导航模板治疗胫骨畸形,术中操作简单,术后随访6月显示胫骨畸形矫正效果良好,患肢短缩得以纠正。结论:借助于3D打印技术所制成的截骨导航模板,为骨科截骨矫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增加了截骨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胫骨畸形 3D打印 导航模板 截骨矫形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在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荣志刚 张承旻 +2 位作者 陈灿 许建中 罗飞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7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人体重建和3D打印的数字化骨科技术融入到临床研究生脊柱后凸畸形CBL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在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授课内容为典型脊柱后凸畸形病例。实... 目的探讨虚拟人体重建和3D打印的数字化骨科技术融入到临床研究生脊柱后凸畸形CBL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在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授课内容为典型脊柱后凸畸形病例。实验组采用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先后进行小班理论讲授、模型讲解、分组讨论、术前手术设计、手术观摩及具体问题提问抽答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进行大班理论授课。课后分别对两组学员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运用SPSS 25.0进行t检验。结果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半椎体伴脊柱后凸畸形教学而言,实验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9.4±0.2)、(91.1±3.8)、(91.5±3.5);对照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8.2±0.4)、(82.1±3.5)、(83.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后凸畸形的教学中,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临床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骨科技术 CBL教学 脊柱后凸畸形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技术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灵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1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分析数字骨科技术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包头医学院卫生健康学院的10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 目的:分析数字骨科技术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包头医学院卫生健康学院的10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联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考试成绩、教学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提高教学吸引力、疾病理解程度、思考启发力、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分析病例能力、体验临床真实情景、实现骨科学知识及解剖学知识融合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数字骨科技术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学生理论成绩、教学效果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骨科护理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下载PDF
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宝丰 章莹 +5 位作者 邰国良 代元元 谢会斌 郭晓泽 朱昌荣 王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析髋臼骨折情况并进行模拟复位,快速成型技术制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根据模型对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骨折及移位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模型非常相似,术前模拟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41例,复位满意9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32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 CT扫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分析和模拟骨折复位,快速成型技术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立体形态和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骨科技术 计算机辅助 快速成型 髋臼骨折 疗效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小勇 潘永雄 +1 位作者 洪劲松 李中万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手术中的运用。方法:自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30例(33足)跟骨骨折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T检查,将CT图像导入SuperImageTM数字骨科平台,重建出跟骨三维模型,为术前患者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手术中的运用。方法:自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30例(33足)跟骨骨折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T检查,将CT图像导入SuperImageTM数字骨科平台,重建出跟骨三维模型,为术前患者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C臂透视下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行CT检查,并在数字骨折平台中重建跟骨模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0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90~100分)18足(54.5%),良(75~89分)11足(33.3%),可(50-74分)4足(12.1%),优良率87.8%。结论:数字骨科技术对复杂跟骨骨折患者可提供术前精确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并对跟骨术后的解剖重建进行精确评价,是辅助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跟骨骨折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