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B_4C反应机理和扩散路径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唐建新 程继红 +1 位作者 曾照强 苗赫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84-888,共5页
利用差热分析和XRD分析确定了Ti与B4C发生化学反应的温度和1600℃保温0.5h后的物相组成,通过Ti-B4C扩散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扩散路径是:Ti/TiC/TiB/TiB2/B4C... 利用差热分析和XRD分析确定了Ti与B4C发生化学反应的温度和1600℃保温0.5h后的物相组成,通过Ti-B4C扩散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扩散路径是:Ti/TiC/TiB/TiB2/B4C,在扩散偶中Ti与B4C作为反应相始终存在,生成物中 TiB2, TiB和 TiC三相同时存在,而对于粉料烧结后只有 TiB2和TiC两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偶 二硼化钛 碳化钛 结构陶瓷 结构
下载PDF
硅对Fe/Al固态扩散反应中Fe_2Al_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韩炜 尹付成 +2 位作者 苏旭平 王建华 徐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32,共5页
采用Fe/Al-Si扩散偶的方法,利用SEM-WDS,研究了550℃硅在Fe/Al固态扩散反应中对Fe2Al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中硅含量不超过1.5 wt%时,扩散层中只出现Fe2Al5相,其生长动力学符合抛物线关系,实验测定的铁和铝在Fe2 Al5中的... 采用Fe/Al-Si扩散偶的方法,利用SEM-WDS,研究了550℃硅在Fe/Al固态扩散反应中对Fe2Al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中硅含量不超过1.5 wt%时,扩散层中只出现Fe2Al5相,其生长动力学符合抛物线关系,实验测定的铁和铝在Fe2 Al5中的综合扩散系数(D)在含硅量(wt%)分别为0、0.5、1.0和1.5时,分别为3.46×10-15、2.61×10-15、1.28×10-15和0.86×10-15 m2/s。随硅含量增加,其抑制Fe2 Al5相生长速度的效果明显加强。当铝中Si含量为2%和3%时,首先出现Fe2 Al5相。随扩散时间的延长,在Fe2Al5相靠近Al-Si的一侧依次出现了τ1/τ9和τ5相,化合物层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由于部分硅以三元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导致硅的抑制作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Al5 SI 扩散偶 动力学 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局域平衡原理与相图的扩散偶法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郝士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03-209,共7页
介绍了局域平衡原理和扩散偶法测定平衡相图的方法要点.扩散偶法是一种高效的、可靠的相图测定方法,它可以大幅度减少实验工作量,减少原材料消耗,加快相图实测进程.此外,这种方法还具有可直接测定相平衡关系、相平衡成分,避免“过冷效... 介绍了局域平衡原理和扩散偶法测定平衡相图的方法要点.扩散偶法是一种高效的、可靠的相图测定方法,它可以大幅度减少实验工作量,减少原材料消耗,加快相图实测进程.此外,这种方法还具有可直接测定相平衡关系、相平衡成分,避免“过冷效应”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多组元系统平衡相图的实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平衡 扩散偶 相消失 相图测定
下载PDF
Interdiffusion in the Fe_2O_3-TiO_2 system 被引量:2
4
作者 Zhong-shan Ren Xiao-jun Hu +2 位作者 Shen-yang Li Xiang-xin Xue Kuo-chih C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Interdiffusion in the Fe203-TiO2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diffusion couple metho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323 to 1473 K. The diffusion concentration curves of Ti4+ cations were obtained by electron probe m... Interdiffusion in the Fe203-TiO2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diffusion couple metho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323 to 1473 K. The diffusion concentration curves of Ti4+ cations were obtained by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according to which the Boltzmann-Matano method optimized by Broeder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 cients.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s almost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mole fraction of Ti4+ cations increasing, and they were in the range of 10-12-10-11cm2-s-1.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could also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s at a constant concentration of Ti4+ cation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thickness growth of the diffusion layer obeyed the parabolic rate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diffusion titanium dioxide iron oxides diffusion couples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电场下Ni-Al体系FCC相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飞 刘钰玲 +4 位作者 都昌发 闵倩辉 刘辉新 文诗艺 杜勇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5期412-418,共7页
采用熔炼法制备Ni-9Al(摩尔分数,%)合金和纯Ni,然后组成Ni/Ni-Al/Ni FCC单相扩散偶在放电等离子烧结炉中进行扩散退火,结合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ic probe micro analysis,EPMA),得到Ni-Al体系FCC相在1 173~1 373 K时SPS电流作用下... 采用熔炼法制备Ni-9Al(摩尔分数,%)合金和纯Ni,然后组成Ni/Ni-Al/Ni FCC单相扩散偶在放电等离子烧结炉中进行扩散退火,结合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ic probe micro analysis,EPMA),得到Ni-Al体系FCC相在1 173~1 373 K时SPS电流作用下扩散后的成分距离曲线(即Al含量分布曲线),并采用Sauer-Freise方法与经验公式计算扩散系数,同时基于无外场影响下的原子移动性参数模拟无电流作用的成分距离曲线并计算扩散系数。将模拟的成分距离曲线与实验得到的成分距离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流对Ni-Al合金原子扩散存在促进作用。电流方向对Ni-Al合金扩散无明显影响,不同电流方向下的成分距离曲线与扩散系数重合度高,故电迁移对Ni-Al合金扩散的影响可忽略。施加电流对扩散频率因子影响不大,但使扩散激活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 扩散偶 NI-AL 扩散系数 原子移动性参数 电迁移
下载PDF
Ti-Al-Cr体系高温BCC相扩散及原子移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晨剑 白伟民 +2 位作者 高宁 刘立斌 章立钢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3期189-201,共13页
针对钛及其合金的扩散研究有助于预测钛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演变。本文采用扩散偶法研究Ti-Al-Cr三元系BCC相中的扩散行为,制备的一系列扩散偶分别在1373 K和1473 K下退火8 h。通过EPMA获得成分-距离曲线,并使用ERFE... 针对钛及其合金的扩散研究有助于预测钛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演变。本文采用扩散偶法研究Ti-Al-Cr三元系BCC相中的扩散行为,制备的一系列扩散偶分别在1373 K和1473 K下退火8 h。通过EPMA获得成分-距离曲线,并使用ERFEX函数拟合。利用Whittle-Green和Hall方法获得互扩散系数和杂质扩散系数,发现在Ti-Al-Cr体系BCC相中Al原子的扩散明显比Cr原子快,同时Al原子的主扩散系数和杂质扩散系数均随Al和Cr浓度升高而增大,Cr则正好相反。使用实验测得的扩散系数评估原子移动性,建立Ti-Al-Cr体系BCC相的原子移动性数据库,通过DICTRA软件模拟得到的成分-距离曲线、扩散通道和主扩散系数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吻合性较好,验证了数据库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Cr合金 扩散偶 扩散系数 Whittle-Green方法 Hall方法 原子移动性
下载PDF
Ti-Sn和Ti-Ni二元系中bcc相互扩散系数的实验测定及动力学计算
7
作者 王翠萍 罗奕胜 +4 位作者 卢勇 韩佳甲 郭毅慧 柳玉恒 刘兴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通过制备Ti/Ti-7%Sn、Ti/Ti-9%Sn和Ti/Ti-6%Ni扩散偶(7%,9%,6%均为原子分数),利用EPMA(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技术测定了扩散偶的摩尔分数-距离曲线,根据摩尔分数-距离曲线用Den Broeder方法计算了TiSn和Ti-Ni二元系中bcc相在1... 通过制备Ti/Ti-7%Sn、Ti/Ti-9%Sn和Ti/Ti-6%Ni扩散偶(7%,9%,6%均为原子分数),利用EPMA(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技术测定了扩散偶的摩尔分数-距离曲线,根据摩尔分数-距离曲线用Den Broeder方法计算了TiSn和Ti-Ni二元系中bcc相在1 273,1 373和1 473K下的互扩散系数.利用DICTRA(diffusion controlled transformation)软件分别优化了Ti-Sn和Ti-Ni二元系中bcc相的扩散迁移率参数,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一致性.运用优化得到的扩散迁移率参数计算了扩散偶的摩尔分数-距离曲线,通过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所优化的扩散迁移率参数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n二元系 Ti—Ni二元系 扩散偶 扩散系数 扩散迁移率参数 DICTRA
下载PDF
Fe-Al-Si三元扩散偶中合金元素扩散行为的动力学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燕霖 何忠平 李麟 《上海金属》 CAS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建立了Fe-6.8%Al-1.0%Si/Fe和Fe-6.3%Al-0.9%Si/Fe两组扩散偶,分别对其进行1050℃×3h和1000℃×64h的退火处理,而后采用EPMA技术对合金元素在不同扩散偶中的成分分布进行测定;同时结合Fe-Al-Si体系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质,采用Th... 建立了Fe-6.8%Al-1.0%Si/Fe和Fe-6.3%Al-0.9%Si/Fe两组扩散偶,分别对其进行1050℃×3h和1000℃×64h的退火处理,而后采用EPMA技术对合金元素在不同扩散偶中的成分分布进行测定;同时结合Fe-Al-Si体系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质,采用Thermo-Calc&DICTRA软件中的移动界面模型,对Fe、Al和Si元素随温度与时间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的成分分布数据吻合得较好,从而验证了计算中所采用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的有效性,并可为模拟相关合金体系中相组成的演变行为提供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Si体系 扩散偶 THERMO-CALC & DICTRA软件
下载PDF
Fe_固-Sn_液反应过程中FeSn_2及FeSn生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达 俞向阳 +1 位作者 周殿宏 李智敏 《上海金属(有色分册)》 1992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350~600℃间,Fe_固与Sn_液间的反应扩散及金属化合物FeSn_2和FeSn的生长动力学,确定出FeSn_2及FeSn形成的温度范围分别为350~520℃和520~600℃,二者均按抛物规律生长。求出了抛物常数和扩散激活能,并研究了FeSn_2及FeSn... 本文研究了在350~600℃间,Fe_固与Sn_液间的反应扩散及金属化合物FeSn_2和FeSn的生长动力学,确定出FeSn_2及FeSn形成的温度范围分别为350~520℃和520~600℃,二者均按抛物规律生长。求出了抛物常数和扩散激活能,并研究了FeSn_2及FeSn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渗透系数 金属互化物
下载PDF
Y─Co─Ni三元系1000℃恒温截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文彬 刘国权 +2 位作者 张维敬 张禹 沈化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3-248,共6页
本文采用由纯金属组成的和由稀土与Co─Ni合金组成的两类扩散偶,辅以电子探针、金相、SEM等手段测定了Y─Co─Ni三元相图1000℃恒温截面上的相关系。该截面固相区范围内存在8个单相区、10个两相区、3个三相区。
关键词 相图 三元系 钇钴镍合金 恒温截面
下载PDF
623K温度下Sn_xZn_(1-x)/Ni扩散偶的界面反应
11
作者 袁媛 易健宏 李大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11年第6期827-831,共5页
为研究Sn-Zn合金(无铅焊料的候选者)和Ni基体(Cu基上的扩散阻挡层)的界面反应,制备一系列原子分数x分别为14.8%、22%和31%的液固扩散偶Sn1-xZnx/Ni;在623 K温度下恒温退火后,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检测与分析扩散偶的界面结构,研究退火... 为研究Sn-Zn合金(无铅焊料的候选者)和Ni基体(Cu基上的扩散阻挡层)的界面反应,制备一系列原子分数x分别为14.8%、22%和31%的液固扩散偶Sn1-xZnx/Ni;在623 K温度下恒温退火后,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检测与分析扩散偶的界面结构,研究退火时间和合金中的Zn含量对扩散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Sn1-xZnx/Ni扩散偶在623 K恒温退火4 h后,其界面生成γ-Ni5Zn21相,当Sn1-xZnx/Ni扩散偶在623 K恒温退火24h后,在界面生成Ni4Zn2Sn4和γ-Ni5Zn21相。根据扩散偶理论和实验结果,获知Sn1-xZnx液相和Ni基体之间的扩散通道,并确定γ-Ni5Zn21+Ni4Zn2Sn4+L的三相平衡。扩散层厚度随Sn-Zn合金中Zn含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偶 界面反应 Ni-Sn—Zn体系
下载PDF
Ni-Nb-Ti三元系富Ni侧fcc相的互扩散及原子迁移率研究(英文)
12
作者 王翠萍 林远靖 +4 位作者 卢勇 魏振帮 张晏清 韩佳甲 刘兴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03-1808,共6页
利用EPMA技术测定了Ni-Nb-Ti三元系富Ni侧合金在1273K下的扩散数据,并使用Whittle和Green方法计算了Ni-Nb-Ti三元系在1273 K下的互扩散系数。通过DICTRA软件优化得到Ni-Nb-Ti三元系的fcc相的原子迁移率,运用优化得到的的原子迁移率计算... 利用EPMA技术测定了Ni-Nb-Ti三元系富Ni侧合金在1273K下的扩散数据,并使用Whittle和Green方法计算了Ni-Nb-Ti三元系在1273 K下的互扩散系数。通过DICTRA软件优化得到Ni-Nb-Ti三元系的fcc相的原子迁移率,运用优化得到的的原子迁移率计算出的互扩散系数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所得的原子迁移率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运用原子迁移率拟合各扩散偶的的浓度-距离曲线和扩散路径,进一步验证了原子迁移率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b-Ti合金 原子迁移率 互扩散系数 扩散偶 DICTRA
原文传递
Co和Ti在Fe-Ni-Al基固溶体α_1/α_2间分配比的扩散偶法研究
13
作者 郝士明 李锦红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利用Fe Ni Al Co Ti多元扩散偶研究了界面处的α1+α2+(FeCo)2Ti三相在800℃下的相平衡,通过扩散偶界面两侧的相成分分析获知,Co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约为1 1,Ti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约为2 5.在Fe Ni Al合金中同时添加Co与Ti时... 利用Fe Ni Al Co Ti多元扩散偶研究了界面处的α1+α2+(FeCo)2Ti三相在800℃下的相平衡,通过扩散偶界面两侧的相成分分析获知,Co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约为1 1,Ti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约为2 5.在Fe Ni Al合金中同时添加Co与Ti时,其在固溶体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特征与Fe Ni Al Co和Fe Ni Al Ti系中一样,Co与Ti在α2与α1相之间的分配比仍均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TI Fe-Ni-Al基固溶体 分配比 扩散偶
下载PDF
固相扩散Cu/Al界面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耿相英 何艳玲 李世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0,84,共4页
利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Cu-Al扩散偶。用光学显微镜和彩色金相技术,研究了烧结过程中界面的迁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界面迁移过程受原子的扩散控制;温度是影响界面迁移的主要因素,保温时间是次要因素;试样烧结过程中C... 利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Cu-Al扩散偶。用光学显微镜和彩色金相技术,研究了烧结过程中界面的迁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界面迁移过程受原子的扩散控制;温度是影响界面迁移的主要因素,保温时间是次要因素;试样烧结过程中Cu/Al界面双向迁移并且向Al侧迁移的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扩散偶 扩散层 界面迁移 Kirkendall效应
下载PDF
层叠Ni/Ti热扩散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规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勇 杨冠军 +1 位作者 吴限 李长久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1-44,共4页
选择Ni和Ti粉末及其机械合金化粉末制备Ni/Ti扩散偶,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Ni/Ti扩散偶在固相热处理作用下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生长规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Ni3Ti,Ti2Ni和NiTi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增加明显;随热处理保... 选择Ni和Ti粉末及其机械合金化粉末制备Ni/Ti扩散偶,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Ni/Ti扩散偶在固相热处理作用下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生长规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Ni3Ti,Ti2Ni和NiTi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增加明显;随热处理保温时间的增加,NiTi金属间化合物呈抛物线规律生长,而对Ni3Ti和Ti2Ni的生长影响不大.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在形成过程中,Ni3Ti和Ti2Ni优先形成,达到一定厚度后,NiTi金属间化合物开始形成并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扩散偶 同相扩散 热处理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Ti-Cu固相扩散界面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光辉 宋玉强 李世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共3页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Ti-Cu扩散偶。用光学显微镜和彩色金相技术,研究了真空保温过程中界面的迁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界面迁移受原子扩散控制;温度、保温时间是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Ti—Cu扩散偶 界面 扩散溶解层 Kirkendall效应
下载PDF
Ti-Ni-Cu三元扩散偶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敏 李世春 宋玉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19,共3页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Ti-Ni-Cu三元扩散偶,使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结合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技术,对扩散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Ni-Cu三元扩散偶在973K反应200h,共生成了10个扩散溶解反应层,其中包括两个Ti-Ni...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Ti-Ni-Cu三元扩散偶,使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结合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技术,对扩散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Ni-Cu三元扩散偶在973K反应200h,共生成了10个扩散溶解反应层,其中包括两个Ti-Ni二元金属间化合物(Ti2Ni,TiNi);3个Ti-Cu二元金属间化合物(TiCu,Ti3Cu4和TiCu4);5个Ti-Ni-Cu三元金属间化合物(TiNi2Cu,CuNi29Ti10,Cu3NiTi8,Cu12NiTi7,Ti50Ni32Cu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Cu三元扩散偶 扩散溶解反应层 界面迁移
下载PDF
Ti-Ni固相相界面的扩散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玉荣 李博 +1 位作者 杨泽亮 李世春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1-753,共3页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Ti-Ni二元扩散偶,并将扩散偶置于真空退火炉中进行热处理。利用彩色金相技术观察在500~700℃范围内真空烧结不同时间时界面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扩散层的厚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Ti-Ni二元扩散偶,并将扩散偶置于真空退火炉中进行热处理。利用彩色金相技术观察在500~700℃范围内真空烧结不同时间时界面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扩散层的厚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厚;扩散层由不同的亚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扩散偶 相界面 扩散层 金属间化合物
原文传递
Ti-Cu固相相界面的扩散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玉荣 付保英 杨泽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8,共2页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Ti-Cu扩散偶,即将预处理后的铜丝嵌入到块状钛基体中,制备包含"准相界面"的样品。观察在600~700℃真空烧结不同时间时的钛铜界面的扩散情况,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扩散层厚度的影响。结果...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Ti-Cu扩散偶,即将预处理后的铜丝嵌入到块状钛基体中,制备包含"准相界面"的样品。观察在600~700℃真空烧结不同时间时的钛铜界面的扩散情况,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扩散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层的厚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u扩散偶 相界面 扩散层
下载PDF
Co-Zn扩散偶的界面迁移
20
作者 杨泽亮 宋玉强 李世春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7年第2期59-61,69,共4页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Co-Zn扩散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扩散偶界面特征,并测量了扩散层厚度。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扩散热处理,Co-Zn扩散偶界面处形成了一个扩散溶解层,该扩散溶解层的厚度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Co-Zn扩散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扩散偶界面特征,并测量了扩散层厚度。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扩散热处理,Co-Zn扩散偶界面处形成了一个扩散溶解层,该扩散溶解层的厚度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在扩散偶热处理过程中,Co/Zn界面处形成的扩散溶解层向锌侧迁移的速度较大,出现了明显的kirkendall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Zn扩散偶 扩散层 界面迁移 kirkendall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