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露丝·海霍“中国大学模式”命题的猜想与反驳 |
王洪才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5
|
|
2
|
美国影视媒体对“他者”的文化想象——美国影视中阿拉伯穆斯林形象塑造和再现的文化解读 |
丁克家
|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3
|
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的哲学反思 |
林安梧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4
|
“和而不同”与文明对话 |
马平
|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5
|
文明交往视角下的楔形文字文明——兼谈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中古代西亚部分的教学框架 |
蒋家瑜
|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6
|
文明对话“三部曲”:差异、碰撞与整合——兼论中国“回儒”对话的历史轨迹 |
纳麒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7
|
汉文译著:回儒对话历史与现实的文本资源 |
丁克家
|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8
|
文明对话视角下的回儒对话 |
丁克家
|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
2011 |
1
|
|
9
|
中国回儒文明对话十五年回顾 |
华涛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明冲突与文明对话 |
胡均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1
|
现代新儒家的话语自觉研究 |
金小方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2
|
“礼仪之邦”:概念、历史和机制 |
杨华
范云飞(整理)
|
《国际儒学(中英文)》
|
2021 |
0 |
|
13
|
《大唐西域记》与比较文学 |
王汝良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21 |
0 |
|
14
|
兼容并包 新生转进——冯天瑜先生访谈录 |
冯天瑜
聂运伟
|
《文化发展论丛》
|
2017 |
0 |
|
15
|
中阿关系的回顾和展望 |
杨福昌
|
《阿拉伯世界研究》
|
2006 |
5
|
|
16
|
全球化进程中精神性资源的开掘:文明对话的源头活水——论杜维明和纳斯尔文明对话资源的阐发及其价值取向 |
丁克家
|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7
|
地方知识与全球视野:21世纪宗教知识分子的责任 |
杜维明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8
|
“文化借壳”: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手段——关于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田野考察 |
马平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9
|
王岱舆的“天命三品”论对当今宗教文明对话的启迪意义 |
马效佩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0
|
出发点与落脚点——“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两点思考 |
王志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