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露丝·海霍“中国大学模式”命题的猜想与反驳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洪才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3,共8页
"中国大学模式"是中国高教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引起了国际比较教育学界的极大兴趣。加拿大著名比较教育学者露丝.海霍教授提出了她的"中国大学模式"命题,认为中国大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中西方文明对话的基础上。客观... "中国大学模式"是中国高教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引起了国际比较教育学界的极大兴趣。加拿大著名比较教育学者露丝.海霍教授提出了她的"中国大学模式"命题,认为中国大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中西方文明对话的基础上。客观地破解露丝.海霍教授的"中国大学模式"命题,深入分析命题的内涵及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大学模式的健康成长,促进中国大学更快地走向世界一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模式 露丝·海霍命题 文明对话
原文传递
美国影视媒体对“他者”的文化想象——美国影视中阿拉伯穆斯林形象塑造和再现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丁克家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22,共10页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文化的传播成了当代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文化的自我表述和对他者的表述,成为不同文化之间彼此交流的关键性手段和形式。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美国影视媒体中对伊...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文化的传播成了当代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文化的自我表述和对他者的表述,成为不同文化之间彼此交流的关键性手段和形式。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美国影视媒体中对伊斯兰和阿拉伯穆斯林形象的塑造和再现,蕴含着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从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电视电影、儿童卡通片和动画片的制作和传播中,都不难发现美国影视媒体中包含的复杂而深层的多种权力关系,并且反映出全球化时代美国对中东的战略以及与伊斯兰世界和穆斯林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影视媒体对伊斯兰和穆斯林形象的塑造和表现过程的考察、分析,我们更能认识到不同文明间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影视媒体 文化战略 文明对话
原文传递
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安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该文旨在经由宏观的对比,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做一哲学反思,并由此阐述由“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原始儒家、新儒家与当代新儒家皆有其恒定不变的道德实践要求,他们都是儒家。台湾虽为移民之地,但这三四百年来由于先圣先哲... 该文旨在经由宏观的对比,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做一哲学反思,并由此阐述由“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原始儒家、新儒家与当代新儒家皆有其恒定不变的道德实践要求,他们都是儒家。台湾虽为移民之地,但这三四百年来由于先圣先哲的努力,勤耕勤垦,台湾已然是一文化再育的母土,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灵根再植,当代新儒学也因此有进一步的创获。值得一提的是,当代新儒学伴随着其他的文化机制,对台湾现代化进程起着一定的调节性作用。进到新的世纪,文明对话的要求呼声渐起,当代新儒学在国际哲学脉络中有着进一步可能的瞻望。就在这个过程中,已悄然迈向了后新儒学,既隐含着转折、回返,也有着批判、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后新儒学 台湾现代化
下载PDF
“和而不同”与文明对话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平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共3页
从本质而言,人类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当今世界存有许多种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不同的一面。然而,在不同的文明之间,其实还有许多共同、共通之处。文明之间的“不同”,其实无非是“大同小异”,至多是“大... 从本质而言,人类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当今世界存有许多种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不同的一面。然而,在不同的文明之间,其实还有许多共同、共通之处。文明之间的“不同”,其实无非是“大同小异”,至多是“大同大异”罢了,前提却依然有很多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和而不同" 文明对话
原文传递
文明交往视角下的楔形文字文明——兼谈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中古代西亚部分的教学框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家瑜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2,共7页
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中,古代西亚常被视为人类文明史的开端,但课堂讲授中以专题板块为主的教学体例让学生们在主观上对古代西亚的历史产生了割裂感。因此,文明交往的视角应该被引入古代西亚史的教学理念中。基于文明交往理论,楔形文... 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中,古代西亚常被视为人类文明史的开端,但课堂讲授中以专题板块为主的教学体例让学生们在主观上对古代西亚的历史产生了割裂感。因此,文明交往的视角应该被引入古代西亚史的教学理念中。基于文明交往理论,楔形文字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文明发展轨迹和特点,其内部诸文明也相互交往。这种区域整体性视角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古代西亚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往 楔形文字文明 古代西亚 高校历史教学
原文传递
文明对话“三部曲”:差异、碰撞与整合——兼论中国“回儒”对话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1
6
作者 纳麒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6-141,共6页
在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类不同类型文明的对话是必要的和必然的,其对话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文化价值平等性原理的理性思考以及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性考察,不同文化或文明平等对话基础上的有效整合是现代文明交往的公正而合理的... 在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类不同类型文明的对话是必要的和必然的,其对话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文化价值平等性原理的理性思考以及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性考察,不同文化或文明平等对话基础上的有效整合是现代文明交往的公正而合理的选择。差异、碰撞与整合是文明对话的三部曲,不仅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更存在着历史的现实性。中国“回儒”对话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差异 碰撞 整合 “回儒” 历史轨迹
下载PDF
汉文译著:回儒对话历史与现实的文本资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克家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对其他文明的平等、宽容、广泛的理解和研究态度;但从近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探讨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困局,“师夷长技以制夷“,民族救亡和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头等大事,因此,大家的眼睛始终盯着希腊—罗马传统...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对其他文明的平等、宽容、广泛的理解和研究态度;但从近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探讨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困局,“师夷长技以制夷“,民族救亡和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头等大事,因此,大家的眼睛始终盯着希腊—罗马传统的欧美文明,急于理解和研究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译著 回儒对话 历史 现实 文本资源
原文传递
文明对话视角下的回儒对话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克家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73-80,共8页
文明对话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学术论域,也是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群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睦相处的一种人文精神和学术实践;文明对话的提出,是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需... 文明对话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学术论域,也是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群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睦相处的一种人文精神和学术实践;文明对话的提出,是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拨正与回应。近10年来,回儒对话作为文明对话论域中的重要学术论题,已在中国学术语境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回儒群体及其思想贡献的总结与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阐发其宝贵的历史学价值及其时代意义,为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提供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经验的精神资源和人文参照。因此,回儒对话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将是持久而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回儒对话 本土经验 伊斯兰文明 人文参照
下载PDF
中国回儒文明对话十五年回顾
9
作者 华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37,229,共7页
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哈佛-燕京学社校友学术研讨会上,杜维明先生提出的会议主题是"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当时中国学者对文明对话并没有什么认识,对文明冲突也没有特别的敏感。会上杜先生详细谈到他从20世纪90年代... 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哈佛-燕京学社校友学术研讨会上,杜维明先生提出的会议主题是"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当时中国学者对文明对话并没有什么认识,对文明冲突也没有特别的敏感。会上杜先生详细谈到他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既已开始的与穆斯林的文明对话。在杜先生的推动和直接参与下,南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在南京、宁夏、昆明主办了四次中国穆斯林学者与非穆斯林学者的学术对话,大家共同研讨中国历史上和当前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交往和碰撞、借鉴和吸收。在文明对话的旗帜下,参与对话的中国穆斯林精英的文化认同有了非常积极的发展,中国非穆斯林学者也能够更加自信地与穆斯林相处。这是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最吸引人的一次互动,不仅为"中国的"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推动,也为全球各地非穆斯林与穆斯林的相处共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回顾15年的经历,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如何将"回儒文明"对话从哲学和思想史领域向更多领域扩展,比如对中世纪伊斯兰地理学、历史学关于东方的内容与东方汉语文献的对比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更加具体地展现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前夕的世界文明史,而且让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2)如何认识当前伊斯兰世界面临的紧迫课题,特别是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学者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回儒对话 伊斯兰文化资源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明冲突与文明对话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均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5-127,共3页
在经济一体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中,不同文化从冲突、碰撞走向融汇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新世纪人类文化的基本走向。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应弘扬自身的文化整合与重构强势,摒弃民族虚无主义的"全盘西化&q... 在经济一体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中,不同文化从冲突、碰撞走向融汇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新世纪人类文化的基本走向。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应弘扬自身的文化整合与重构强势,摒弃民族虚无主义的"全盘西化"和夜郎自大、自我封闭的"盆地意识",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实践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技术与人性的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明冲突 文明对话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的话语自觉研究
11
作者 金小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3-38,共6页
现代新儒家的话语自觉表现在应对西方话语挑战的责任感、积极推动中国哲学话语的现代转型和传播中国哲学话语的实践活动三方面。他们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反对抛弃民族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论,反对将西方文化看成现代化的唯一范式,他... 现代新儒家的话语自觉表现在应对西方话语挑战的责任感、积极推动中国哲学话语的现代转型和传播中国哲学话语的实践活动三方面。他们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反对抛弃民族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论,反对将西方文化看成现代化的唯一范式,他们有复兴中华文化的高度责任感与强烈使命感。他们提炼了中国哲学的标识性概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他们传播中国哲学话语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出版著作、办杂志、国内外讲学、办书院、参加国际会议等。他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当前打造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推动中国哲学话语走向世界提供了直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话语自觉 话语权 文明对话
下载PDF
“礼仪之邦”:概念、历史和机制
12
作者 杨华 范云飞(整理)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年第3期5-18,166,共15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礼仪之有无视为自我文化认同的根本标识和华夷之辨的主要依据。宋明以降,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强化礼仪,逐步走向一个礼仪化的国度。其表现和塑造机制有三:第一,"礼仪之邦"是域外视角观察中国所获得的真切印象...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礼仪之有无视为自我文化认同的根本标识和华夷之辨的主要依据。宋明以降,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强化礼仪,逐步走向一个礼仪化的国度。其表现和塑造机制有三:第一,"礼仪之邦"是域外视角观察中国所获得的真切印象,是中外文化比较的结论;第二,百姓日常生活越来越礼仪化,这是礼制下移的结果,是士大夫们通过庶民通礼、宗族祠堂、家礼家仪、乡规民约等途径合力塑造的结果;第三,民间日用礼书的广泛传播,民间礼生的传承和实践,推动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礼仪化。由是,中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礼仪之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人们对于较早出现的"礼义之邦"一词反倒习焉不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之邦 文化认同 礼生 日用礼书 文明对话
原文传递
《大唐西域记》与比较文学
13
作者 王汝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97-107,共11页
《大唐西域记》具有显著的跨学科、跨文化、跨民族和跨语言特征,是一部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文本。相应地,运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大唐西域记》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深邃意蕴,突显其学术价值。同时,对《大唐西域记》为代表的... 《大唐西域记》具有显著的跨学科、跨文化、跨民族和跨语言特征,是一部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文本。相应地,运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大唐西域记》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深邃意蕴,突显其学术价值。同时,对《大唐西域记》为代表的众多性质类似的古籍作品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实现其现实意义,拓展和深化比较文学的学术空间,促进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比较文学 宗教文学 文化交流 文明对话
下载PDF
兼容并包 新生转进——冯天瑜先生访谈录
14
作者 冯天瑜 聂运伟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2期3-27,共25页
人类文化史亦即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历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历程虽有和谐融合的篇章,但更多的则是冲突和矛盾的展开。如何从文化史的角度厘清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在现实的语境中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诸多问题,《文化发展... 人类文化史亦即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历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历程虽有和谐融合的篇章,但更多的则是冲突和矛盾的展开。如何从文化史的角度厘清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在现实的语境中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诸多问题,《文化发展论丛》编辑部再次访谈了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先生。冯先生认为,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度文化的进步离不开同外部文化的交流。没有交流的文化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态系统,断绝与外来文化信息交流的民族不可能是朝气蓬勃的民族;从全球化的进程看,现代中国不仅要"拿来"西方文化,还要向外部世界提供我们的文化创造,以实现双向对流。而异文化间的"请进来"与"走出去",达成健康的"互动",正是文化"一"与"多"辩证统一的进路,也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与交流 文明对话 兼容并包 新生转进
下载PDF
中阿关系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福昌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年第2期3-10,共8页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广泛合作。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带来了中阿三次建交高潮。新时期中阿双方的战略合作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双方都强调开展文明对话,反对文明对抗,反对霸权主...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广泛合作。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带来了中阿三次建交高潮。新时期中阿双方的战略合作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双方都强调开展文明对话,反对文明对抗,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未来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将促进政治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关系 政治合作 文明对话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中精神性资源的开掘:文明对话的源头活水——论杜维明和纳斯尔文明对话资源的阐发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克家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72,共14页
在当代东西方学术界中,来自不同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学者对“文明对话”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和高度的重视。本文拟以杜维明先生多年来身体力行的“文明对话”论域和美籍伊斯兰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的文明对话中的“精神... 在当代东西方学术界中,来自不同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学者对“文明对话”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和高度的重视。本文拟以杜维明先生多年来身体力行的“文明对话”论域和美籍伊斯兰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的文明对话中的“精神性”探讨为例,从以下六个层面进行分析比照:一、站在西方文化“马赛克”上的跨文化学者;二、反思启蒙,发掘自身传统的精神资源;三、寻求各自文明中的精神资源和超越性人文价值;四、在生态伦理层面寻求各自文明所蕴含的价值;五、文明对话中知识分子的角色和立场;六、参与主持回儒对话:促进伊斯兰与儒家文明对话实践。并对他们的文明对话的主张要旨和思想理念,进行宏观的比照和微观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杜维明 纳斯尔 全球化 精神性资源
原文传递
地方知识与全球视野:21世纪宗教知识分子的责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维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6,共9页
秉持开放,了解多元,不以自己狭隘的观点强加于人,才能推动文明之间的对话。文明对话的先决条件首先是聆听,最基本的要求是容忍对方;其次是承认对方,承认才可能有尊重,有了尊重才可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参照,才能把对方当作学习的对象,才... 秉持开放,了解多元,不以自己狭隘的观点强加于人,才能推动文明之间的对话。文明对话的先决条件首先是聆听,最基本的要求是容忍对方;其次是承认对方,承认才可能有尊重,有了尊重才可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参照,才能把对方当作学习的对象,才能尊重对方。对话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视野,加强自己的反思反省能力,实现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知识 全球视野 宗教信仰 文明对话
下载PDF
“文化借壳”: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手段——关于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平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10,共6页
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但是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标志。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文化借壳"现象引人注目,外来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成为文明对话在... 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但是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标志。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文化借壳"现象引人注目,外来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成为文明对话在中国的成功范例之一。而"文化借壳",体现出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及其穆斯林教下在恪守伊斯兰教信仰根本的前提下对"主流文化""国家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促进了西北地区多民族杂居中的文化交流,减少了文化冲突,有利于文化理解与民族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文明对话 伊斯兰教 嘎德忍耶
下载PDF
王岱舆的“天命三品”论对当今宗教文明对话的启迪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效佩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9-157,共9页
王岱舆提出的“天命三品”论是中国伊斯兰教思想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亮点,目前还无学人探讨。“天命三品”论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原创价值,而且对当今的文明对话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启迪意义。本文从“天命三品”论的理论大框架,对“天命三品... 王岱舆提出的“天命三品”论是中国伊斯兰教思想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亮点,目前还无学人探讨。“天命三品”论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原创价值,而且对当今的文明对话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启迪意义。本文从“天命三品”论的理论大框架,对“天命三品”论的初步思考,“天命三品”论对当今文明对话的启迪意义这三个方面对这一具有中国伊斯兰教本土特质的理论展开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旨在挖掘其对文明对话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岱舆 “天命三品”论 文明对话 意义
原文传递
出发点与落脚点——“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两点思考
20
作者 王志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共5页
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有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和一个踏实有益的落脚点,是至关重要的。出发点是:探究史实,正视差异,不分优劣。文明是不分优劣的。早期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的发展说明,任何历经数千年发展至今仍保持着活力的文明,小... 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有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和一个踏实有益的落脚点,是至关重要的。出发点是:探究史实,正视差异,不分优劣。文明是不分优劣的。早期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的发展说明,任何历经数千年发展至今仍保持着活力的文明,小而言之,都是最适合本区域、族群的优化文明;大而言之,各类文明之间都是无法进行所谓优劣比较的。落脚点是:回归原点去寻求共识,注重对文化渊源的探寻。在构建新文化的过程中,人类要具有世界眼光,实现新的"哲学突破",达到共荣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发点 落脚点 世界不同文明对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