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8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被引量:650
1
作者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9-350,共12页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阐释了功能区形成应有利于实现空间均衡正向(差距缩小)演变过程,空间均衡的前提是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探讨了地域功能演替对空间均衡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区划方案效益最大化是同区域如何划分和对地域功能随时间变化的正确把握程度相关的。进而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发”与“保护”双重功能的复合、指标体系选择、时空属性相关问题的科学基础。探讨了通过立体流和立体空间均衡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目标的合理性。并从法律、规划和政策构成的空间管治制度安排层面,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实施和协调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发展 空间均衡 空间管治 空间规划 区域政策
下载PDF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49
2
作者 江泽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59,共15页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能源发展 能源安全 能源战略 能源政策
下载PDF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被引量:415
3
作者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201,共16页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是刻画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规划蓝图,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2004-2014年,笔者组织系列研究项目,配合国家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地域功能基础理论和功能区划技术流...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是刻画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规划蓝图,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2004-2014年,笔者组织系列研究项目,配合国家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地域功能基础理论和功能区划技术流程,提出国家和省区尺度进行空间管制的地域功能区域类型为城市化区域、粮食安全区域、生态安全区域、文化和自然遗产区域等4类,在此基础上转化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研制了由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环境容量、灾害危险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等9类可定量指标及战略选择为1项定性指标构成的地域功能识别指标体系,进行了单项指标评价,开发并运用地域功能适宜程度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测算了各省区保护类区域下限、开发类区域上限以及开发强度等关键参数;研讨了以规划为应用指向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形成中国首部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口径,2020年与2010年相比,全国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从3.48%增加到3.91%;按照省区集成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口径,优化、重点、限制开发区域的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48%、13.60%、84.92%,城市化、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区域的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5.08%、26.11%、58.81%。结合区域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民生质量等相关分析,给出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特征。通过区划方案校验,国家和省区分两级采用笔者主持制定的《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程》互动完成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同预判的吻合程度多为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划 区域 可持续发展 空间规划 区域战略 区域政策 中国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被引量:222
4
作者 田秋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是以质量为价值取向、核心目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是以质量为价值取向、核心目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能够产生更大福利效应、GDP内涵更加丰富、更低成本更有效率、更高水平层次形态、更加协调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构建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统计体系,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 发展思想 发展政策
下载PDF
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 被引量:150
5
作者 陈佳贵 王钦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0,33,共7页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低成本,处于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如何保持集群优势的持久化和最大化,实现...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低成本,处于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如何保持集群优势的持久化和最大化,实现中国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演进视角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区划锁定、社会资本锁定和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按照如何规避和摆脱锁定状态的思路,提出推动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 路径依赖 公共政策
原文传递
论中国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195
6
作者 黄群慧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3,共19页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问题—原因—对策"逻辑线路,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侧",问题本质和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改革"。本文认为,从经济结构视角具体划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可以实现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折衷。本文从该视角入手,在归纳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进一步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针对处置"僵尸企业"问题,降低制造企业成本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战略,论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供给侧问题 结构性矛盾 改革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转型 被引量:190
7
作者 魏后凯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7,共16页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从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外贸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产品总量不足,中国...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从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外贸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产品总量不足,中国实行了以"保增产"为核心目标的增产导向型农业政策。这种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农产品产量增长,保障了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凸显等长期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难题。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和居民消费层次的升级,中国农业发展将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国家农业政策亟需从过去主要依靠化学农业支撑产量增长的增产导向型政策,转变为以绿色农业为支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质效导向型政策。实行质效导向型农业政策,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围绕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和组合式政策,从根本上有效破解农业结构性矛盾,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结构性矛盾 农业政策 全面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被引量:151
8
作者 卢锋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9-61,共13页
近20年前后国际服务外包兴起,推动出现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特点的经济全球化新浪潮,对后起国家经济发展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考察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认识过程和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发展路径选择、硬件和人才基础条件、政策调... 近20年前后国际服务外包兴起,推动出现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特点的经济全球化新浪潮,对后起国家经济发展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考察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认识过程和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发展路径选择、硬件和人才基础条件、政策调整滞后等方面分析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对落后根源,探讨促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经济全球化 发展政策
原文传递
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 被引量:138
9
作者 陆大道 刘卫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7-493,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形成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但这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非是单纯的“政策说”可以完全解释的。其中 ,地学因素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所谓地学因素指人地关系中的“地”要素以及人地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形成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但这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非是单纯的“政策说”可以完全解释的。其中 ,地学因素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所谓地学因素指人地关系中的“地”要素以及人地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基础 ;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相对比较稳定和长久的。本文从强调地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在国家制定区域政策中应起到的作用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 ,分析论述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地学因素 ,包括自然条件、区位因素、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区域政策 地学分析 中国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我国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36
10
作者 柳鸣毅 丁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7,共15页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思想引领,阐释《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体育、教育、健康等多领域服务青少年发展的政策指引。认为:通过体育与教育在思想、目标、资源、措施等方面的全面融合,...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思想引领,阐释《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体育、教育、健康等多领域服务青少年发展的政策指引。认为:通过体育与教育在思想、目标、资源、措施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实现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政策目标,从而解决在课外工作薪酬、体育升学考试、体育师资职称、体育场地设施、运动技术等级等方面存在的"顽疾"。提出新时代体教融合"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路径:以健康第一的理念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构建分级分层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特色;通过各级各类体校精准改革打造精英阵地;以多元治理理念促进社会体育组织能力提升;通过扩容增效整合体育师资与教练员资源;强化政策保障和协同化组织的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体教融合 青少年体育 健康发展 政策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 被引量:122
11
作者 毛汉英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4,共13页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与政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与政策和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一体化 机制创新 区域政策
原文传递
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110
12
作者 谢琼桓 刘德佩 白君玲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5,共5页
研究旨在为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咨询。主要结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受教育人口增加等为社会体育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社会体育发展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体育人口、体育消费等显著增加;社会体育类型中的公益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增... 研究旨在为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咨询。主要结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受教育人口增加等为社会体育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社会体育发展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体育人口、体育消费等显著增加;社会体育类型中的公益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增长等。建议社会体育发展要有适度的规模、逐步优化的结构、多样化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 发展战略 政策 管理
下载PDF
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21
13
作者 赵久然 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玉米已成为当前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且总产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历程及各发展阶段的生产特点,并重点从自然资源分布、农田基础设施、玉米品种与... 玉米已成为当前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且总产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历程及各发展阶段的生产特点,并重点从自然资源分布、农田基础设施、玉米品种与种子质量、栽培技术、生产经营方式、收储流通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技术服务、加大高产创建力度和改善产后储运流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玉米进一步增产的政策建议,以及加强玉米新品种选育、抗旱节水、保护性耕作、提高播种质量和群体整齐度、机械化栽培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发展历程 问题 政策建议 技术措施
下载PDF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83
14
作者 李兆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6,共6页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理论进展和实践意义 ;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指出发展生态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环境管理、培育垃圾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点 ;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理论进展和实践意义 ;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指出发展生态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环境管理、培育垃圾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点 ;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下载PDF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98
15
作者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3-510,共8页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 ,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 ,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 ,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 ,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 ,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 ,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 ,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4
16
作者 江泽民 《中国能源》 2008年第4期5-19,共15页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能源发展 能源安全 能源战略 能源政策
下载PDF
CCUS全球进展与中国对策建议 被引量:102
17
作者 秦积舜 李永亮 +2 位作者 吴德斌 翁慧 王高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8,共9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CO2深度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近十余年,全球特别是中国CCUS技术和产业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多年来CCUS研究与实践经验,阐述了CCUS技术类型划分情况和中国CCUS发展部署,着重分析了全球重点地区驱油类CCU...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CO2深度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近十余年,全球特别是中国CCUS技术和产业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多年来CCUS研究与实践经验,阐述了CCUS技术类型划分情况和中国CCUS发展部署,着重分析了全球重点地区驱油类CCUS(CCUS-EOR)技术发展历程和项目情况、不同CO2驱替类型与特点及中国特色CCUS-EOR配套技术,系统分析了CCUS-EOR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美CO2驱油技术发展条件,指出了中国CO2驱油技术发展决策的难点,最后从发展基础、主要任务、优先区域、项目运作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中国CCUS-EOR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为CCUS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低渗透油藏 CO2驱 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基于典型调查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及建议 被引量:97
18
作者 杨园园 刘彦随 张紫雯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3期337-345,共9页
文章基于国务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项目调查,归纳出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难题,深入探讨未来五年我国全面脱贫的政策创新与对策建议,为"十三五"期间更好... 文章基于国务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项目调查,归纳出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难题,深入探讨未来五年我国全面脱贫的政策创新与对策建议,为"十三五"期间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指导,为实现精准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理论参考。典型调查发现:目前以收入作为贫困户唯一识别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3.1%的受访农户认为建档立卡工作中漏掉了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贫困村脱贫与返贫现象同时存在,缺乏对脱贫人口的动态跟踪与精准管理;扶贫资金满足不了地方需求,用途分散,约束多;基层扶贫机构不健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够完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1)加快建立健全贫困识别和动态监测体系,因地制宜地推进精准扶贫;(2)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审批权限下放,责权到县;(3)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引入扶贫专职公务员;(4)关注贫困个体、贫困区域的协同发展,未来扶贫时序应突出"一前一后";(5)发挥地方优势,突出产业扶贫和解决劳务输出;(6)试点先行,探索我国可持续精准扶贫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发展 典型调查 政策创新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94
19
作者 仇焕广 李新海 余嘉玲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6,共13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玉米的生产和消费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玉米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20年播种面积为4126.4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61亿吨。近几年,受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玉米产量出现小幅下降,供需缺口加大,导致2020年玉米进口量... 新世纪以来,中国玉米的生产和消费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玉米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20年播种面积为4126.4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61亿吨。近几年,受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玉米产量出现小幅下降,供需缺口加大,导致2020年玉米进口量急剧增加至1130万吨,创历史新高,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过去20年中国玉米供需及贸易发展趋势、相关调控政策转变及其对玉米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未来中国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并对"十四五"期间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到2025年中国年度玉米供需缺口约为2000万吨,若通过政策激励玉米恢复生产面积、通过技术提升单产,供需缺口可下降到800万吨左右。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2)加大科技投入,有效提高玉米单产和降低成本;(3)增加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耕地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4)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发展;(5)适度增加玉米和替代品的进口,提前向国际市场释放信号等促进中国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业 发展趋势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发展战略 被引量:91
20
作者 孟翔宇 陈铭韵 +4 位作者 顾阿伦 邬新国 刘滨 周剑 毛宗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79,共24页
氢能由于其所具备的清洁、低碳、高效、可再生等优点,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载体之一。当前中国面临“双碳”目标的紧迫压力,而氢能将在这个宏伟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出“双碳”目标下中国氢... 氢能由于其所具备的清洁、低碳、高效、可再生等优点,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载体之一。当前中国面临“双碳”目标的紧迫压力,而氢能将在这个宏伟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出“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发展战略,基于氢能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的作用和角色,研究了中国的氢能禀赋,提出了“氢能伦理”“氢能胡焕庸线”等概念,论述了制氢、储氢、运氢及用氢各主要环节的发展现状、现有的优势,指出了中国氢能产业面临成本问题、氢能基础设施不足、能源效率偏低且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步骤不匹配、市场需求不足、技术发展存在短板、政策体系不完善等6大障碍与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5项政策建议:①制定行动方案,落实国家氢能发展规划的要求;②建设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氢能经济体系;③发挥氢能优势,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④加快氢能科技创新,推动建设氢能科技发展高地;⑤建设氢能应用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扩大氢能应用市场。结论认为,“双碳”目标下,中国应发挥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和工业原料的双重优势,使氢能产业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从而为中国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选择和路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碳达峰 碳中和 发展战略 氢能禀赋 胡焕庸线 机遇 挑战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