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e促进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赵莹 刘金平 +2 位作者 卢丹 赵岩 李平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人参皂苷Re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人参皂苷Re对大鼠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作用。结果人参皂苷Re...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人参皂苷Re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人参皂苷Re对大鼠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作用。结果人参皂苷Re能显著对抗自然衰老引起的记忆获得障碍,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基础突触传递有增强作用,且能形成突触长时程增强形象。结论人参皂苷Re有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基础突触传递、促进LTP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E 学习记忆 齿状回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人参总皂苷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丹参 张均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 (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记录LTP的电生理学方法 ,给予不同剂量人参总皂苷 ( 10 0 ,5 0 ,2 5mg·kg-1,ip)观察其对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LTP的影响。结果 :给予人参总... 目的 :研究人参总皂苷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 (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记录LTP的电生理学方法 ,给予不同剂量人参总皂苷 ( 10 0 ,5 0 ,2 5mg·kg-1,ip)观察其对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LTP的影响。结果 :给予人参总皂苷 10min后可剂量依赖性增强大鼠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 ;在给予高频刺激 (HFS)诱导出LTP后 3 0min ,再ip上述剂量人参总皂苷 ,可使已形成的LTP在ip人参总皂苷后持续增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齿状回 突触 大鼠
下载PDF
强制运动促进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并提高学习能力(英文)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卫平 单立冬 +6 位作者 龚珊 陈琳 张跃进 印其章 HISAMITSU Tadashi 蒋星红 郭试瑜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5-420,共6页
为了探讨强制运动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发生的影响,强制大鼠在马达驱动的转轮中跑步,用5-溴-2-脱氧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巢蛋白(neuroepthelialstemcellprotein,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 为了探讨强制运动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发生的影响,强制大鼠在马达驱动的转轮中跑步,用5-溴-2-脱氧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巢蛋白(neuroepthelialstemcellprotein,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然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大鼠DG中BrdU及nestin阳性细胞。为了解强制运动后DG增殖细胞的功能意义,采用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能力。结果表明,强制运动组DG中BrdU及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强制运动对DG神经发生的效应有强度依赖性。Y-迷宫检测结果显示,强制运动能明显改善大鼠的学习能力。结果提示,在转轮中进行强制跑步能促进成年大鼠DG的神经发生,并改善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发生 齿状回 跑步 5-溴-2-脱氧尿苷 免疫组织化学 迷宫学习 大鼠
下载PD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regulates neural stem cell behavior in ischemic brain 被引量:18
4
作者 Baiyan Liu Guangxian Cai +1 位作者 Jian Yi Xuemei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5期2336-2342,共7页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neu- 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s underlying its effect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neu- 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s underlying its effect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5 g/kg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once per day, for 1, 7, 14 and 28 day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a number of cells positive for the neural stem cell marker nesti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the subven- tricular zone and the ipsilateral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in rat models of cerebral ischemia.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ells positive for 5-bromodeoxyuridine (BrdU), a cell proliferation-related marker,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 a marker of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and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a marker of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ischemic rat cerebral regions.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 peaked at 14 and 28 day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an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en- hance synaptic plasticity in ischemic rat brain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erebral ischemia NESTIN BRDU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neural stem cells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cerebral cortex subventricular zone dentate gyrus grants-supported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卫东 江文 +2 位作者 王洪典 张志军 万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时间规律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发生的机制 .方法 采用 4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使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 bromodeoxyuridine,Brd U )标记有丝分裂和免...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时间规律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发生的机制 .方法 采用 4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使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 bromodeoxyuridine,Brd U )标记有丝分裂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发生 ,并采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确定新生细胞类型 .结果 缺血性脑损伤可促进成年大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 .与对照组相比 ,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3d时 ,齿状回 Brd U阳性细胞数目没有显著性增加 (P>0 .0 5 ) .此后 ,齿状回 Brd U阳性细胞数目开始显著增加 ,并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 14日时达到峰值 .此时 ,齿状回 Brd 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是对照组的 7倍 .对新生细胞的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后发现齿状回 Brd U标记阳性细胞大部分可以分化为神经元 .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水平在一定时间窗内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脑组织激素水平、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脱氧尿苷 显微镜检查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 研究
下载PDF
行为学训练对大鼠海马梗死后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江山 李玲 +3 位作者 袁华 潘惠娟 王冰 李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0-514,共5页
目的研究行为学训练对大鼠海马梗死后齿状回区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 NCAM)表达及对神经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训练组(32只)、制动组(32只)及正常对照组(4只)。采用光化学法将训练组及制动组大鼠制... 目的研究行为学训练对大鼠海马梗死后齿状回区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 NCAM)表达及对神经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训练组(32只)、制动组(32只)及正常对照组(4只)。采用光化学法将训练组及制动组大鼠制成单侧海马区梗死模型,训练组大鼠于造模1 d后给予水迷宫训练,制动组大鼠于造模1 d后给予制动处理,观察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及梗死灶周围PSA-NCAM在不同时间点(实验后3,7,14,21,28,35,42及49 d)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PSA-NCAM有一定程度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训练组在3,7,21及28 d时及制动组在14 d时其梗死侧齿状回区PSA-NCAM表达均有显著增高(P<0.05);而且训练组大鼠3,7,21及28 d时的PSA-NCAM表达显著高于制动组(P<0.05)。训练组梗死灶对侧齿状回区PSA-NCAM表达在28 d及35 d时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在第28天时也明显高于同期制动组(P<0.01)。制动组及训练组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均未见PSA-NCAM表达。结论行为学训练能显著增强PSA-NCAM在脑梗死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的表达,而且还可增强神经干细胞的迁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齿状回 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水迷宫 神经干细胞 迁移
原文传递
Wistar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区的解剖分割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晓彩 李力 +3 位作者 张敏 李文斌 李清君 赵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割Wistar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DG)区。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分组如下:①6只大鼠取脑后硫堇染色,观察海马各区细胞形态;②6只大鼠分离出海马,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海马形态并分割CA1区、CA3区和DG区,各区... 目的: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割Wistar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DG)区。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分组如下:①6只大鼠取脑后硫堇染色,观察海马各区细胞形态;②6只大鼠分离出海马,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海马形态并分割CA1区、CA3区和DG区,各区分别切片后硫堇染色;③12只大鼠检测海马各区HSP 70的表达。结果:①大脑冠状切片硫堇染色清晰显示出海马CA1区、CA3区和DG区;②体视显微镜下,在海马腹侧面,沿着CA1区和DG区之间的海马沟可分割开CA1区和DG区,沿着CA3区和DG区之间的裂隙可分割开CA3区和DG区;分割后的海马各区细胞形态结构与整体大脑冠状切片上相对应区域的细胞形态结构一致;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组HSP 70的表达在海马CA3+DG区明显上调、而在CA1无明显变化,这一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上述方法可比较明确地分割Wistar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DG区,分割得到的各区组织可用于蛋白质表达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 CA1 CA3 齿状回
下载PDF
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显示方法的灵敏性和可靠性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卫东 王洪典 +3 位作者 王冰 江文 张志军 王津存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3期1902-1902,1907,共2页
目的评价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的显示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溴化脱氧尿核苷(BrdU)显示细胞增殖的可靠性、灵敏性,以及寻找BrdU给药的合适剂量。结果BrdU25mg/kg剂量组与50mg/kg、100mg/kg组相比,齿状回BrdU阳性细... 目的评价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的显示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溴化脱氧尿核苷(BrdU)显示细胞增殖的可靠性、灵敏性,以及寻找BrdU给药的合适剂量。结果BrdU25mg/kg剂量组与50mg/kg、100mg/kg组相比,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差异明显(P<0.05),50mg/kg和100mg/k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rdU25mg/kg剂量组阳性细胞不易与周围细胞区分;50mg/kg剂量组和100mg/kg剂量组阳性细胞较易识别。且BrdU阳性细胞大多数分化为神经元。结论BrdU标记法可以准确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灵敏性 可靠性 神经发生 齿状回 亚颗粒增生带 5-溴脱氧尿核苷 显示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法 BrdU标记法
下载PDF
川芎嗪对成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祁存芳 刘勇 +6 位作者 田玉梅 张建水 陈新林 张蓬勃 邱芬 肖新莉 张军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4,160,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行2 h大脑中动脉阻塞手术,术后2 h开始腹腔注射TMP[40 mg/(kg.d)]。手术后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5...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行2 h大脑中动脉阻塞手术,术后2 h开始腹腔注射TMP[40 mg/(kg.d)]。手术后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末次注射24 h后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M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DG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在DG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对照组缺血后1 d阳性细胞开始增加,14 d达到高峰(P<0.05),TMP治疗组缺血后1 d损伤侧BrdU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7 d达高峰(P<0.05)。结论TMP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齿状回 细胞增殖 川芎嗪
下载PDF
A ginkgo biloba extract promotes proliferation of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in vascular dementia rats 被引量:13
10
作者 Jiwei Wang Wen Chen Yuliang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1655-1662,共8页
The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 improves memory los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dementia. It also promotes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the subventricular zone in Parkinson's disease ... The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 improves memory los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dementia. It also promotes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the subventricular zone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mice and in the hippocampal zone of young epileptic rat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EGb761 enhances proliferation of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in the brain of ra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In this study, a vascular dementia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repeatedly clipping and reperfusing the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f rat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 sodium nitroprusside solution. Seven days after establishing the model, rats were intragastrically given EGb761 at 50 mg/kg per day.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Morris water maze and proliferation of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in the subventricular zone and dentate gyrus were labeled by 5-bromo-2-deoxyuridine immunofluorescence in all rats at 15 days, and 1, 2, and 4 months after model establishment. The escape latencies in Morris water maze tests of ra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after EGb761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model group.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umber and proliferation of 5-bromo-2-deoxyuridine-positive cells in the subventricular zone and dentate gyrus of the EGb761-trea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model group. The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EGb761 enhances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the subventricular zone and dentate gyru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 vasculardementia neural stem cells subventricular zone dentate gyrus learning and memory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1A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少华 张志珺 +2 位作者 郭怡菁 滕皋军 陈宝安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1A(5-HT1A)受体的表达。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卒中组、应激抑郁对照组和PSD组,每组6只。应用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不可预见的慢性温和应激(CMS)刺激及孤...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羟色胺1A(5-HT1A)受体的表达。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卒中组、应激抑郁对照组和PSD组,每组6只。应用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联合不可预见的慢性温和应激(CMS)刺激及孤养法建立PSD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CMS第19天和第28天齿状回5-HT1A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CMS第19天,PSD组5-HT1A受体mRNA表达(0.012±0.001)低于正常对照组(0.361±0.010)和卒中组(0.039±0.002;P〈0.001);其5-HT1A受体蛋白表达(0.400±0.030)低于正常组(1.320±0.060)和卒中组(0.610±0.060;均P〈0.001)。(2)CMS第28天,PSD组5-HT1A受体mRNA(0.013±0.001)低于正常对照组(0.336±0.011)、卒中组(0.063±0.006;均P〈0.001);其5-HT1A受体蛋白表达(0.080±0.020)低于正常组(0.620±0.030)、卒中组(0.260±0.040)和应激抑郁组(0.320±0.020;均P〈0.001)。结论PSD大鼠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表达水平降低,此改变可能是PSD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抑郁 受体 血清素 5-HT1A 海马 齿状回
原文传递
黄皮酰胺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齿状回突触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少林 赵明瑞 张均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黄皮酰胺对自由活动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技术。结果:一次性施加HFS能稳定诱导出LTP并维持达5d;(-)黄皮酰胺(8mg·kg-1,ig)组PS于连续给药的d3开... 目的:研究黄皮酰胺对自由活动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技术。结果:一次性施加HFS能稳定诱导出LTP并维持达5d;(-)黄皮酰胺(8mg·kg-1,ig)组PS于连续给药的d3开始明显增高,至d5基本达最高值,连续给药7d后停药,停药后5d内增高的PS不见明显降低,而测试阈值呈现相反的变化;同剂量的(+)黄皮酰胺对PS和测试阈值无明显影响。结论:(-)黄皮酰胺经口给药也能在大鼠海马组织中达到影响突触传递活动的水平,提示黄皮酰胺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的影响有手性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酰胺 突触 齿状回 自由活动大鼠 信号传递
下载PDF
(-),(+)黄皮酰胺对大鼠海马突触传递功能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少林 张均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4-258,共5页
采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法记录了低频刺激所诱发的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群峰电位(PS)并比较了侧脑室注射(-),(+)黄皮酰胺对PS及强直刺激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TP)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1nmol)时,... 采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法记录了低频刺激所诱发的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群峰电位(PS)并比较了侧脑室注射(-),(+)黄皮酰胺对PS及强直刺激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TP)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1nmol)时,(-)或(+)黄皮酰胺都对基础状态下的PS没有影响。对LTP(+)黄皮酰胺也无作用,(-)黄皮酰胺表现为增强作用;将剂量提高至4nmol时,(-)黄皮酰胺对基础PS和LTP都有增强作用且对LTP的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黄皮酰胺对PS仍无影响,对LT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黄皮酰胺对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作用具有光学选择性,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黄皮酰胺促智作用的行为学和神经生化学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酰胺 海马齿状回 群峰电位 突触 传递功能
下载PDF
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衰老性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建民 袁群芳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W006,共5页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各年龄组的室管膜下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有 Brd U阳性细胞分布 ;上述各部位 Brd U阳性细胞数和标记率均呈明显的增龄性下降 ,幼年组和青年组之间 ,以及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果表明 ,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随衰老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室管膜下区 齿状回 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衰老性变化
下载PDF
癫癎发作对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艳玲 孙若鹏 +2 位作者 雷革非 王纪文 郭淑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21-624,i002,共5页
目的 探讨癫癎发作对幼鼠齿状回颗粒细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生后第15天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癫癎组50只.对照组30只。癫癎组以海藻酸致癫,对照组幼鼠以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2组于注射后第5天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采用B... 目的 探讨癫癎发作对幼鼠齿状回颗粒细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生后第15天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癫癎组50只.对照组30只。癫癎组以海藻酸致癫,对照组幼鼠以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2组于注射后第5天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采用BrdU标记新生细胞,再以β微管蛋白Ⅲ(βⅢtubulin,TuJ1)、钙调蛋白D28k(CaBP)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标记早期神经元、成熟颗粒细胞和胶质细胞,观察致癫幼鼠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另外,采用Timm染色对P15致惊幼鼠于致惊后1及2个月的苔藓纤维发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BrdU注射后第7天和第21天,癫癎组幼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第7天:244±15与190±10;第21天:218±19与133±12,P均<0.05);BrdU注射后第7天,癫癎组和对照组幼鼠分别约80.2%和78.7%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TuJ1(p>0.05);:BrdU注射后第21天,癫癎组和对照组幼鼠分别约60.2%和58.2%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aBP(P>0.05):BrdU注射后第7天和第21天,两组幼鼠均约3%-5%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GFAP。P15致惊幼鼠在致惊后1及2个月均未发现内分子层及CA3区苔藓纤维的发芽现象。结论 癫癎发作可增加幼鼠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幼年大鼠 海马齿状回 神经发生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慢性铅暴露对在体诱导年轻大鼠海马齿状回LTP的损害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时利德 蔡葵 +2 位作者 滕国玺 万伯健 孙黎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2-86,共5页
本文研究了慢性铅暴露对大鼠在体诱导海马LTP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从断乳至测试止,分别饮用蒸馏水和0.2%醋酸铅溶滚。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路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锋电位(PS),测量高频刺激(H... 本文研究了慢性铅暴露对大鼠在体诱导海马LTP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从断乳至测试止,分别饮用蒸馏水和0.2%醋酸铅溶滚。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路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锋电位(PS),测量高频刺激(HFS)前后单脉冲刺激诱发的PS的幅值及其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HFS前的基线记录显示,两组间PS的平均幅值及峰潜伏期的差异无显著意义;HFS后,12只对照鼠有10只产生了LTP,其PS平均幅值增加,为基线值的142.7%;11只染铅鼠只有2只产生了LTP,其平均幅值为基线值的120%,但却有7只鼠产生了LTD,其PS平均幅值低于基线值,仅为基线值的70%。结果表明,慢性铅暴露(血铅浓度99.2μg/100ml)可使在体海马齿状回LTP发生率和LTP增幅明显降低,甚至在部分动物以LTD代替了LTP。提示慢性铅暴露可损害LTP的诱导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长时程增强 海马 齿状回 铅中毒
下载PDF
绞股蓝总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齐刚 张莉 +3 位作者 宋月英 汪超 陈小义 李积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0-431,共2页
目的 观察绞股蓝总皂苷 (G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 DNA和 RNA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4-血管阻断 (4- VO)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 ,用吖啶橙染色法进行 G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的 DNA和 RNA保护作用的... 目的 观察绞股蓝总皂苷 (G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 DNA和 RNA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4-血管阻断 (4- VO)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 ,用吖啶橙染色法进行 G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的 DNA和 RNA保护作用的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 DNA和RNA吖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 (反映 DNA和 RNA含量 )明显减弱 ,GP10 0 mg/kg ig给药组海马及齿状回 DNA和 RNA吖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强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 ,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论  GP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及齿状回 DNA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 齿状回 脑保护
下载PDF
离体培养海马脑片与在体发育海马结构形态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玉兰 徐铁军 +3 位作者 樊红彬 刘志安 张凤真 彭裕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82-485,共4页
目的 观察离体培养海马脑片与在体发育海马结构中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形态变化 ,比较两者间的差异 ,为海马脑片的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海马脑片培养技术 ,常规组织H -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 ,体视学原理定量分析。结果 随着培养时... 目的 观察离体培养海马脑片与在体发育海马结构中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形态变化 ,比较两者间的差异 ,为海马脑片的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海马脑片培养技术 ,常规组织H -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 ,体视学原理定量分析。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海马脑片阿蒙角锥体层数逐渐减少 ,CA1区和CA3区细胞的面数密度也逐渐减少 ,培养 2周 (C2w)时CA1区锥体细胞的面数密度高于在体发育 3周 (P3w)时锥体细胞的面数密度 ;齿状回颗粒细胞的面数密度渐增加 ,且齿状回颗粒细胞有从背侧支向腹侧支迁移的趋势。结论 离体培养海马脑片的发育与在体海马结构的发育模式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齿状回 脑片培养 发育 形态学
下载PDF
海马齿状回的内质网应激参与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肖斌 任鹏 +1 位作者 李明月 金清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3-1170,共8页
目的:探讨海马齿状回(DG)的内质网应激(ERS)损伤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SD系雄性大鼠(3月龄)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组和AD模型(AD)组,AD大鼠侧脑室注射1次链脲佐菌素(2.4 mg/kg),3 d后开始腹腔注... 目的:探讨海马齿状回(DG)的内质网应激(ERS)损伤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SD系雄性大鼠(3月龄)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组和AD模型(AD)组,AD大鼠侧脑室注射1次链脲佐菌素(2.4 mg/kg),3 d后开始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1)·d^(−1))共6周,而control大鼠以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DG区超微结构;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DG区的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MKII)、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并通过腹腔注射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和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探讨DG区ERS损伤A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的下游机制。结果:与control大鼠比较,AD大鼠海马DG区的超微结构明显受损,包括突触结构损伤、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及核糖体脱落,其ERS标志蛋白GRP78和p-PERK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ontrol大鼠比较,A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海马DG区p-CaMKII、p-ERK和BDNF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4-PBA可改善A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同时提高海马DG区p-CaMKII、p-ERK和BDNF的水平(P<0.05)。利用PD98059抑制ERK通路可反转4-PBA增加AD大鼠海马DG区BDNF表达的作用(P<0.05)。结论:海马DG区ERS可能通过抑制CaMKII/ERK/BDNF通路损伤A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回 内质网应激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 记忆 CaMKII/ERK/BDNF信号通路
下载PDF
对CUS抑郁症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杨 梁芯 +6 位作者 唐静 高原 黄春霞 蒋林 綦英强 朱殷青 唐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突触总数的改变情况。方法筛选4~5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5)和CUS组(n=23)。CUS组大鼠通过孤养并结合慢性... 目的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突触总数的改变情况。方法筛选4~5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5)和CUS组(n=23)。CUS组大鼠通过孤养并结合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方式建立模型,对照组每5只为1笼,正常喂养。建模期间,每周进行糖水偏好试验。建模4周后,结合糖水偏好试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进行评估。随后运用现代体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两组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和突触总数。结果经过4周CUS干预后,CUS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糖水偏好显著下降(P<0.05);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路程、中央路程比和中央时间比显著降低(P<0.05)。CUS组大鼠海马DG突触密度[(0.48±0.13)/μm^3]和突触总数(6.713 5×10~8)较对照组大鼠[突触密度(0.15±0.03)/μm^3,突触总数(2.103 3×10~9)]显著下降(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DG的突触总数减少、突触密度减小,表明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神经结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大鼠 海马 齿状回 突触 体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