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 被引量:9
1
作者 卓文利 王安喜 +4 位作者 靳风烁 李黔生 聂志林 陆晓哲 黄霆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讨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3~67岁,平均51岁。病程1月~9年...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讨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3~67岁,平均51岁。病程1月~9年,平均5.5年,27例有患侧间断性腰腹部胀痛,3例伴高血压,囊肿直径5.5~7.8cm。全部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没有复发病例。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可作为单纯性肾囊肿治疗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后腹腔镜 减压术
下载PDF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与延误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谭日 鲍俊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总结小腿损伤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治方法,分析诊治延误原因。方法本组小腿损伤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8~66岁,平均29.7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应用whiteside针刺测压装置监测,多... 目的总结小腿损伤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治方法,分析诊治延误原因。方法本组小腿损伤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8~66岁,平均29.7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应用whiteside针刺测压装置监测,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或彩超检查确诊后即时切开减压21例,保守治疗后减压12例。结果及时减压组优良率约90.48%(19/21),保守后减压组优良率约41.67%(5/12),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3年,其中1例后期形成慢性窦道骨髓炎,2例骨不连接再次植骨加内固定而治愈,4例截肢后安装义肢,足下垂、轻度膝、踝关节僵硬4例:26例血液循环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减压术 小腿
下载PDF
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减压后早期颈髓MDA和SOD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德祥 郑丰任 +2 位作者 赖润龙 许锦成 袁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减压后早期受压脊髓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情况.方法分别测定未压迫组、未减压组及减压后3 h组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 alond 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与未减压比...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减压后早期受压脊髓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情况.方法分别测定未压迫组、未减压组及减压后3 h组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 alond 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与未减压比较,减压后3 h受压脊髓组织丙二醛的含量增加(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下降(P<0.05).结论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减压后早期受压脊髓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减压术 氧自由基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章仕元 杨林 丁国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体爆裂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左侧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对骨折椎体施行侧前方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术。结...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体爆裂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左侧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对骨折椎体施行侧前方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7个月,全部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脊柱序列正常,钢板、螺钉无松动;瘫痪3例无恢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前路减压植骨及“Z”型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侧前方内固定术 内固定 骨折 减压术
下载PDF
经颅视神经减压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1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武铁 杨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显微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及与颅外入路减压术相比之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并复习近期颅外入路视神经减压术的相关文献就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目的:探讨经颅显微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及与颅外入路减压术相比之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并复习近期颅外入路视神经减压术的相关文献就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3~12mo,手术有效率达83%,无术后脑脊液鼻漏等发生。结论: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减压手术效果肯定,宜在伤后尽早实施。经颅入路管内段视神经减压术比颅外入路更具优越性,应列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3例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黎锋云 周文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方法、疗效与处理要点。方法:33例肾囊肿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3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平均40mL;术后住院天数4~8d,平均5d...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方法、疗效与处理要点。方法:33例肾囊肿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3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平均40mL;术后住院天数4~8d,平均5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以上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是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后腹腔镜 减压术
下载PDF
潜水减压方案的安全性验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英杰 朱包良 +3 位作者 张坤 庆龙 王晔炜 徐伟刚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2-716,共5页
潜水减压方案是潜水员上浮出水时需遵循的特定规则,来源于减压理论与减压算法,专为预防减压病而设计。随着潜水技术与潜水医学的发展,减压方案也不断革新,而新的减压方案须经安全性验证后方可应用于潜水实践。减压方案的安全性验证原则... 潜水减压方案是潜水员上浮出水时需遵循的特定规则,来源于减压理论与减压算法,专为预防减压病而设计。随着潜水技术与潜水医学的发展,减压方案也不断革新,而新的减压方案须经安全性验证后方可应用于潜水实践。减压方案的安全性验证原则上应先进行动物实验后再进行人体试验,以评估发生减压病和氧中毒的风险;然而,当前不同研究选用的评估方法差异较大,亟需建立一套规范通用的验证体系。传统上,减压病和氧中毒风险评估主要通过观察发病情况、探测气泡、理论计算和检测肺功能进行;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生化指标成为重要的补充。由于潜水作业受水下特殊环境影响,易发生意外;因此,新减压方案除了验证安全性外,探索其安全减压极限对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减压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具体方法为多次缩短减压时间并评估其安全性,以确定测得气泡却未发生减压病的临界时间。未来研究应继续优化安全性评估方法,探索灵敏的生化标志物,阐明物种关联性,提高减压方案的验证效率和结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减压方案 减压病 氧中毒 安全性评估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 被引量:2
8
作者 何京伟 陈光耀 +3 位作者 关登海 梁健峰 林燕文 阮永同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讨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无复发...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讨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可作为单纯性肾囊肿治疗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后腹腔镜 减压术
原文传递
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闭合骨筋膜室减张切口 被引量:2
9
作者 尚剑 袁绍辉 张广东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Z1期268-27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直接闭合骨筋膜室减张切口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7年9月,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切开减压术导致皮肤缺损患者13例21处创面,年龄21~68岁。小腿皮肤切开减压12例20处创面,前臂皮肤缺损1例。缺损区最小5... 目的观察应用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直接闭合骨筋膜室减张切口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7年9月,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切开减压术导致皮肤缺损患者13例21处创面,年龄21~68岁。小腿皮肤切开减压12例20处创面,前臂皮肤缺损1例。缺损区最小5 cm×12 cm,最大10 cm×28 cm,于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同时预置皮肤牵引缝线,于术后3~5 d视肿胀情况每隔1日于换药时逐渐拉拢缝线,一般经3~7次拉拢可使两侧皮缘靠近。延期缝合创口,2周后拆线。结果21处创口均一期愈合,形成线状瘢痕。随访1~15个月,患肢远端关节活动自如,无肌肉挛缩现象。结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预置拉拢缝合法延期闭合创口,安全、有效。其优点:1)操作方法简便;2)病程短,费用低;3)局部皮肤质量好,瘢痕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减压术 牵引缝合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1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文校 缪锦超 马戟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S3期12-13,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方法、疗效与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平均40mL;术后住院4-8d,平均5d;无...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方法、疗效与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平均40mL;术后住院4-8d,平均5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以上均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是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后腹腔镜 减压术
下载PDF
颅脑皮瓣环网状切开外减压术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晓明 陈世平 +3 位作者 唐文华 袁晓东 程文 郑安锡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皮瓣环网状切开外减压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GCS≤8评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脑肿胀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采用去大骨瓣减压+硬脑膜减张缝合+皮瓣环网状切开术。对照组采用去大骨瓣减压+... 目的探讨颅脑皮瓣环网状切开外减压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GCS≤8评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脑肿胀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采用去大骨瓣减压+硬脑膜减张缝合+皮瓣环网状切开术。对照组采用去大骨瓣减压+硬脑膜减张缝合术。术后进行连续七天的颅内压监测,将监测结果和病人的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平均ICP(3.34±0.68)kpa,对照组平均ICP(3.81±0.70)kpa。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不同时段轻度增高(P<0.05);中度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重度增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近期疗效,恢复良好13例,不良5例。良好率72%。对照组恢复良好14例,不良10例。良好率58%。实验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脑脊液漏、皮瓣坏死、切口及颅内感染。结论颅脑皮瓣切开环网状减压术具有明显的减压效果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皮瓣环网切开 颅脑外减压术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好臣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6期112-113,115,共3页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疗...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预后良好率为7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为70.8%,对照组为5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好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下颈椎血供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永绥 王万明 +2 位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王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减少出血量,改善显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椎体前后部血供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椎体前部血供来自颈升动脉脊支、甲状腺下动脉和颈深动脉脊...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减少出血量,改善显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椎体前后部血供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椎体前部血供来自颈升动脉脊支、甲状腺下动脉和颈深动脉脊支,C4~7椎前动脉在椎体上的分支相互吻合,在颈长肌的内侧缘处常吻合成一纵行动脉链;椎体后部血供来自椎间动脉发出的椎后动脉,其分支在颈椎体后部吻合形成节段性弧形动脉吻合链。结论阻断术椎的椎前动脉及其与相邻椎前动脉的纵行动脉吻合,并在颈椎后部减压时注意对硬膜囊外侧缘及椎体中部处的椎后动脉及其分支的处理,可减少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术野出血,改善手术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血液供应 颈椎前路减压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椎管减压术配合中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综合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红让 罗国栋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腰椎管狡窄综合征 椎管减压术 中药治疗
下载PDF
第5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15
作者 吴养 吴春辉 李涛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第5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16例第5腰椎横突综合征,12例行第5腰椎横突切除减压术。3例行第5腰椎横突与髂骨关节融合术,1例行第5腰椎横突离断术。结果 随访5~23个月(平均16个月),优10例,良5例,无效1例。结... 目的 探讨第5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16例第5腰椎横突综合征,12例行第5腰椎横突切除减压术。3例行第5腰椎横突与髂骨关节融合术,1例行第5腰椎横突离断术。结果 随访5~23个月(平均16个月),优10例,良5例,无效1例。结论 横突切除减压术是治疗第5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突切除减压术 关节融合术 横突离断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激光减压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16
作者 王守春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激光减压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和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穿刺成功,术后1年随访,未见神经损伤、热聚损伤、椎管...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激光减压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和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穿刺成功,术后1年随访,未见神经损伤、热聚损伤、椎管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地手术配合,加强术后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腰椎间盘激光减压术 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 护理
下载PDF
关于“成骨不全症合并股骨坏死一例”诊断的再讨论
17
作者 马云青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16-716,共1页
吴李菲医生,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提出疑问的回复,并将更清楚的影像学资料上传给读者。本人仍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与您进一步探讨。 1.患者临床主诉左髋关节疼痛,但从减压术前MRI影像学看,右髋关节同样存在股骨头、颈部以及转子区... 吴李菲医生,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提出疑问的回复,并将更清楚的影像学资料上传给读者。本人仍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与您进一步探讨。 1.患者临床主诉左髋关节疼痛,但从减压术前MRI影像学看,右髋关节同样存在股骨头、颈部以及转子区病变嘲。患者接受股骨头坏死治疗是否是指钻孔减压术,但此方法并非股骨头坏死特异性治疗方法,对于钻孔减压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的患者并不能诊断为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股骨坏死 诊断 股骨头坏死 钻孔减压术 MRI影像学 治疗方法 影像学资料
原文传递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勇 赵永生 +1 位作者 历强 彭国栋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采用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术后3个月)及中期(术后>1年)疗效。方法:选择22例中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采用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术后3个月)及中期(术后>1年)疗效。方法:选择22例中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65.8岁;病变节段为L3-S1,包括单节段(6例)、双节段(13例)、三节段(3例)。全椎板切除后在切除椎板间硬膜外植骨重建椎板。随访时间1~3年,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5.3±1.6)、(23.2±2.0)、(22.9±2.4)分;术后3个月优18例,良3例,可1例;末次随访优17例,良3例,可2例。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6.8±0.9)mm,术后3个月为(17.6±2.5)mm,末次随访时为(16.9±1.8)mm。经统计学检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矢状径改变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板重建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变化:末次随访时的CT片示椎管无狭窄,神经根、硬膜囊无压迫,椎板重建后骨质已大片融合,未发现明显的骨质吸收,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情况。结论:椎板切除后椎板间植骨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同时达到充分减压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预防术后瘢痕压迫和粘连形成椎管再狭窄,中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减压 椎板切除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