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28
1
作者 王友绍 王肇鼎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95,共11页
依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20a来获得的大量现场观测数据和资料,对大亚湾生态环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贫营养状态发展到中营养状态,局部海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N/P比的平均值由20... 依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20a来获得的大量现场观测数据和资料,对大亚湾生态环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贫营养状态发展到中营养状态,局部海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N/P比的平均值由20世纪80年代的1/1.5上升到近年的大于50,大亚湾营养盐限制因子由80年代的N限制过渡到目前的P限制;生物群落组成明显小型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资源衰退。大亚湾具有珊瑚礁、红树林、岩礁等多种海岸类型,但近年出现了石珊瑚白化现象,珊瑚礁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在大亚湾的澳头港附近水域多次发生赤潮。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快速的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生态环境 变化 趋势
下载PDF
大亚湾海域多氯联苯及有机氯农药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丘耀文 周俊良 +3 位作者 K.Maskaoui 颜文 洪华生 王肇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
1999年 8月 4日采集了大亚湾次表层水、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并用气相色谱 (电子捕集检测器 )分析了其中 12个多氯联苯 (PCBs)和 18个有机氯农药样品。总PCBs含量 ,水体中介于 91.1~ 135 5 .3ng/L ,沉积物中为 (0 .85~ 2 7.37)×... 1999年 8月 4日采集了大亚湾次表层水、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并用气相色谱 (电子捕集检测器 )分析了其中 12个多氯联苯 (PCBs)和 18个有机氯农药样品。总PCBs含量 ,水体中介于 91.1~ 135 5 .3ng/L ,沉积物中为 (0 .85~ 2 7.37)× 10 -9;总HCHs含量水体中介于 35 .5~ 12 2 8.6ng/L ,沉积物中则为 (0 .32~ 4 .16 )×10 -9;总DDTs含量在水体中介于 2 6 .8~ 975 .9ng/L ,沉积物中为 (0 .14~ 2 0 .2 7)× 10 -9;而在悬浮颗粒物中均未检出。水体和沉积物中DDT/(DDE +DDD)比值较大 ,表明近期仍有此类化学物质输入大亚湾海域。本研究为大亚湾养殖海区提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现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六六六 滴滴滴 有机氯农药 大亚湾
下载PDF
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被引量:83
3
作者 彭云辉 孙丽华 +1 位作者 陈浩如 王肇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9,共6页
根据年月冬,月(春,月(夏)和月(秋)个季节对大亚湾海区的监测,选 1999 1 ()4 )7 10 4 用一种新分类分级的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大亚湾海区的富营养水平;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大亚湾海区近十多年来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沿... 根据年月冬,月(春,月(夏)和月(秋)个季节对大亚湾海区的监测,选 1999 1 ()4 )7 10 4 用一种新分类分级的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大亚湾海区的富营养水平;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大亚湾海区近十多年来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并与中国沿海几个海湾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冬、春、夏三季的水质属贫营养水平,秋季有个别站位水质属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和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大亚湾海区水中总溶解无机氮()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磷酸盐(TINPO4)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中-P国沿海几个海湾中,大亚湾水中营养盐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富营养化 赤潮 营养盐
下载PDF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86
4
作者 孙翠慈 王友绍 +1 位作者 孙松 张凤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48-3958,共11页
于2002年冬、春、夏和秋季对大亚湾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及环流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2年大亚湾浮游植... 于2002年冬、春、夏和秋季对大亚湾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及环流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2年大亚湾浮游植物共鉴定出48属114种(包括变型和变种),丰度范围在5.79×10^4-5.37×10^6cells/m^3之间,平均值为1.14×10^6cells/m^3。其中硅藻共37属84种,其种数和细胞丰度都占绝对优势,平均丰度为1.08×106cells/m^3,其次为甲藻,9属23种,平均丰度为9.91×10^4cells/m^3。此外还鉴定出蓝藻和金藻。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呈单一周期型,春夏季高,秋冬季节低。虽然硅藻的丰度占优势,但秋季硅藻丰度降低(占总丰度75.8%)使甲藻和蓝藻所占比例上升。研究得出春夏季大亚湾浮游植物主要以沿岸暖水性种类为主,秋季和冬季除沿岸暖水种之外,广布种和大洋种也较多,尤其在冬季后者占优势。大亚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不同季节既有交叉又有演替。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部分优势种发生变化,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改变,个体较大的细胞丰度优势逐渐增加。另外,受季风、潮流、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季节和平面分布特征。大亚湾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在夏季偏低,尤其在大亚湾核电站和大鹏澳养殖区附近表现明显。大亚湾浮游植物的丰度、种数、优势种演替及群落结构等其它群落特征与营养盐尤其是氮、磷和N/P、水温、环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大亚湾
下载PDF
大亚湾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危害 被引量:75
5
作者 丘耀文 颜文 +1 位作者 王肇鼎 张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6,共8页
分析了1996—1997年4个航次大亚湾西南部海域水体、沉积物与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之间及其与沉积物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且采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 分析了1996—1997年4个航次大亚湾西南部海域水体、沉积物与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之间及其与沉积物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且采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推荐的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急性和慢性安全浓度基准,评价了该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Hg、Cd、As、Pb、Cu、Zn、Cr(水体数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8、0.041、2.25、2.4、3.2、42、2.34μg.L-1,0.162、0.042、8.0、32、24、89 mg.kg-1,0.058、0.395、2.22、0.25、3.411、6.1 mg.kg-1;重金属与硫化物、石油类和有机碳相关性较差,而与沉积物的pH呈显著负相关;水体中Cu的含量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而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尚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危害 大亚湾 沉积物
下载PDF
1980—2007年大亚湾鱼类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数量变化 被引量:78
6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3 位作者 邱永松 李纯厚 孙典荣 贾晓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03-2410,共8页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种类最多,为48种,其次是中上层和底层种类,分别为37种和21种.大亚湾鱼类区系具热带和亚热带特性,以暖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为97种,暖温性种类为10种.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3.82),其次是冬季(3.37)和秋季(3.00),春季最低(2.40).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情况与多样性指数相似.1980—2007年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鱼类种类数减少,优势种更替明显.鱼类种类数由1980年的157种减少至1990年的110种,2004—2005年继续减少至107种;鱼类优势种由1980年以带鱼和银鲳等优质鱼为主,更替为以小型和低值的小沙丁鱼、小公鱼和二长棘鲷幼鱼为主.用包含年际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的回归模型模拟1980—2007大亚湾鱼类资源密度的变化,鱼类资源密度在1980—1999年和1990—2007年两个时期均呈下降趋势,但1990—2007年间下降幅度比1980—1999年间大;1980—1999年鱼类资源密度的季节波动幅度较平缓(振幅为0.099),而1990—2007年的季节波动较大(振幅为0.420),说明1990—2007年阶段大亚湾鱼类数量的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区系特征 资源密度 大亚湾
原文传递
大亚湾海域营养盐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6
7
作者 丘耀文 王肇鼎 朱良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分析了近20a来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和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中NH3N、NO3N、NO2N、PO4P、SiO3Si、DIN、叶绿素a的多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73±0.89、1.55±0.86、0.30±0.25、3.5... 分析了近20a来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和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中NH3N、NO3N、NO2N、PO4P、SiO3Si、DIN、叶绿素a的多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73±0.89、1.55±0.86、0.30±0.25、3.57±1.55、0.33±0.35、22.03±9.40μmol/dm3和2.47±1.28μg/dm3.自1991年以来,水体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溶解态的无机氮的含量则上升,活性硅酸盐的含量变化较小.大亚湾大部分水体属于贫营养水平,养殖海区水体属于中营养水平.大亚湾海域水体的N/P平均值为21.69±19.38.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过去的氮限制转变为现在的磷限制.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改变,已对该海湾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浮游植物的小型化和渔获量的大幅下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海域 生态环境 营养盐 叶绿素含量 变化趋势 时空变化规律 叶绿素a含量 营养水平 浮游植物 NH3-N NO3-N 1991年 活性磷酸盐 活性硅酸盐 平均含量 含量变化 养殖海区 生态系统 水体 20a DIN mol 大幅度 无机氮 溶解态
下载PDF
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52
8
作者 丘耀文 周俊良 +2 位作者 K.Maskaoui 洪华生 王肇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2-80,共9页
1999年8月首次采集大亚湾海域14个站位的次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并进行典型有机污染物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PAHs平均含量为10984±8461ng·L-1,变化范围为4... 1999年8月首次采集大亚湾海域14个站位的次表层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并进行典型有机污染物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PAHs平均含量为10984±8461ng·L-1,变化范围为4228—29325ng·L-1;表层沉积物中PAHs平均含量为481±316ng·g-1,变化范围为115—1134ng·g-1;大亚湾海域PAHs含量比其它近岸海区相对较高。PAHs的组成在水体中以3环为主,在沉积物中以4环为主。菲/蒽和荧蒽/芘比值显示沉积物中PAHs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成岩作用的输入。PAHs在沉积物/水中的富集系数平均值为72,变化范围为9—756。大亚湾海域水体PAHs污染严重而表层沉积物污染较轻,显示尚有较大量的PAHs输入。为保持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PAHs的监测,特别是生物体中PAHs含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海水 沉积物 生态环境 大亚湾
下载PDF
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47
9
作者 丘耀文 王肇鼎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4期49-53,共5页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近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近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珠江口外浅海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害 重金属 生态系统 大亚湾 海水污染
下载PDF
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 被引量:55
10
作者 王肇鼎 练健生 +1 位作者 胡建兴 韦桂峰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13-320,共8页
我国沿岸水域,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内湾和一些浅海区等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日益严重的退化现象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主要反映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演... 我国沿岸水域,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内湾和一些浅海区等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日益严重的退化现象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主要反映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演替和生产力等结构功能的衰退以及环境的恶化;资料分析表明,大型建设造成的岸线变化、耕地湿地减少、陆源物质大量输入、水产养殖业发展引发的水质富营养化,以及过度捕捞等人类干扰,加速了大亚湾生态环境退化。本文就大亚湾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出为受损海湾生态环境的修复重建和持续利用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环境 退化 大亚湾
下载PDF
大亚湾海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环境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何悦强 郑庆华 +1 位作者 温伟英 张银英 《热带海洋》 CSCD 1996年第2期22-27,共6页
1987—1989年,对大亚湾海区海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长期网箱养殖使养殖区内海水和沉积物分别受营养盐、硫化物污染,直接影响网箱养殖生态环境;养殖区附近工程建设也严重影响海水网箱养殖的发展。为... 1987—1989年,对大亚湾海区海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长期网箱养殖使养殖区内海水和沉积物分别受营养盐、硫化物污染,直接影响网箱养殖生态环境;养殖区附近工程建设也严重影响海水网箱养殖的发展。为此,提出防治的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网箱养殖 环境影响 海水 污染 养鱼
下载PDF
大亚湾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分配特征 被引量:41
12
作者 何清溪 张穗 +1 位作者 方正信 何悦强 《热带海洋》 CSCD 1992年第2期38-45,共8页
本文介绍了大亚湾沉积物中N和P的地球化学形态(包括形态总量、有机态、无机态及其细分态)的分析方法,并对7个测站沉积物中该两元素的各种形态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和P的总量、有机态和无机态都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分布规律;N和... 本文介绍了大亚湾沉积物中N和P的地球化学形态(包括形态总量、有机态、无机态及其细分态)的分析方法,并对7个测站沉积物中该两元素的各种形态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和P的总量、有机态和无机态都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分布规律;N和P的主要地球化学形态分别是有机态和无机态,分别占各自总态的80%和60%左右,有机态中的N/P比值非常接近于浮游生物体中该两元素组成典型比值16;N和P的各种形态含量与其相关的结合成分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形态 沉积物 分配
下载PDF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8
13
作者 王朝晖 齐雨藻 +2 位作者 李锦蓉 徐宁 陈菊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多在1.0以下,平均0.97;1998~2000年春澳头海域NQI平均值分别为1.94、1.63、1.51。从1997年澳头海域水质状况来看,春夏季节水质污染程度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整体水质良好,而且大鹏澳海域水质优于澳头海域,但近岸海区和养殖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接近中营养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营养化评价 大亚湾
下载PDF
大亚湾海洋生物体重金属含量与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美兰 林钦 +1 位作者 王增焕 周国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3,66,共4页
根据2001年11月大亚湾15个调查站、20个生物种类共计63个生物样品的Cu、Pb、Cd和Hg含量检测结果,阐述了大亚湾近期海洋经济种类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水平。结果表明:鱼类、蟹类、虾类和头足类生物体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0.16~11.85、Pb0.1... 根据2001年11月大亚湾15个调查站、20个生物种类共计63个生物样品的Cu、Pb、Cd和Hg含量检测结果,阐述了大亚湾近期海洋经济种类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水平。结果表明:鱼类、蟹类、虾类和头足类生物体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0.16~11.85、Pb0.17~0.54、Cd0.02~0.25和Hg0.007~0.087mg/kg。虾蟹和蟹类体中Cu、Pb、Cd和Hg含量最高,鱼类最低,头足类居中;本调查结果除Pb的含量略高于1992年的调查结果外,Cu、Cd和Hg的含量略低于或相当于10年前的调查水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衡量,目前大亚湾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生物体中Cu、Pb、Cd和Hg的平均含量均未超标准,经济种类生物体重金属安全卫生质量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海洋生物 变化趋势 大亚湾 海洋污染 含量检测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陈丕茂 袁华荣 +6 位作者 贾晓平 秦传新 蔡文贵 余景 舒黎明 黎小国 周艳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8,共9页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 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 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网跟踪调查的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2.13倍和2.50倍,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3.38倍和8.19倍,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11.57倍和23.39倍。礁区2次刺网跟踪调查礁区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的2.29倍和3.14倍,平均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5.51倍和9.49倍,平均尾数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11.33倍和10.06倍。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人工鱼礁 资源密度 优势种 多样性
下载PDF
大亚湾澳头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周年数量动态 被引量:38
16
作者 陈菊芳 齐雨藻 +1 位作者 徐宁 王朝晖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1-317,共7页
对1997年至1998年广东省大亚湾澳头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浮游植物65属198种;硅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都比甲藻占有优势,存在春季和秋季高峰,主要优势类群依次是角毛藻、骨条藻、拟菱形藻等;甲藻只存在春季高峰,代... 对1997年至1998年广东省大亚湾澳头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浮游植物65属198种;硅藻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都比甲藻占有优势,存在春季和秋季高峰,主要优势类群依次是角毛藻、骨条藻、拟菱形藻等;甲藻只存在春季高峰,代表种类有裸甲藻、原甲藻等。主要优势种类的生长与调查水域的盐度没有明显关系,但全年水温的季节性变化对优势种类的消长影响显著。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的年平均值分别是0.611、2.107、0.557,多样性指数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水平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浮游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2
17
作者 徐姗楠 李纯厚 +3 位作者 徐娇娇 肖雅元 林琳 黄小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75-2084,共10页
为了解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该湾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鱼)体中7种重金属(Zn、Pb、Cu、Cd、Cr、As、Hg)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和表层沉积物... 为了解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该湾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鱼)体中7种重金属(Zn、Pb、Cu、Cd、Cr、As、Hg)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2年海水重金属含量较低,除部分站位Zn和Pb超过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外,未出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丰水期(0.72)>枯水期(0.38),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枯水期(7.77)>丰水期(5.70),枯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其次为As和Zn;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其次为Zn和Cu.调查海域丰水期和枯水期间采集到的生物(鱼)体内各种重金属均未超标.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大亚湾石化排污区重金属间的相关程度差异明显.枯水期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29.20)>丰水期(102.86),枯水期有25%的站位出现高警级风险.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在丰水期是远岸海域高于沿岸海域,湾口高于湾顶;而在枯水期则相反.Hg对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他6种重金属均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石化排污区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赤潮及其与孢囊的关系 被引量:36
18
作者 肖咏之 齐雨藻 +1 位作者 王朝晖 吕颂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0-54,共5页
用沉积物捕捉器取样,研究了大亚湾海域2000年6~9月孢囊(Cyst)种群动态,同时 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期间(8~9月)该海域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 赤潮前一个月,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为2... 用沉积物捕捉器取样,研究了大亚湾海域2000年6~9月孢囊(Cyst)种群动态,同时 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期间(8~9月)该海域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 赤潮前一个月,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为2.05× 105cysts/(m2·d),丰度为50.22%, 该时期以有性生殖产生的静止期孢囊为主;在赤潮盛期的8,9月初,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达到 2.01 ×106cysts/(m2·d),丰度为96.97%,此时期的孢囊多为营养细胞所形成的暂时性孢囊; 赤潮结束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暂时性孢囊的形成达到高峰,平均日形成率为1.24×l07 cysts/( m2·d),丰度为99.53%。结果表明大亚湾丰富的孢囊是潜在的种源(Seed bed),2000年 的夏季、秋李持续高温(>25℃),台风减少及风力减弱等有利锥状斯氏藻的环境条件诱发孢 囊萌发,开始了该种类的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囊 锥状斯氏藻 底泥捕捉器 大亚湾 海洋 赤潮
下载PDF
Improved measurement of electron antineutrino disappearance at Daya Bay 被引量:38
19
作者 安丰鹏 安琪 +151 位作者 白景芝 A.B.Balantekin H.R.Band W.Beriguete M.Bishai S.Blyth R.L.Brown 曹国富 曹俊 R.Carr W.T.Chan 常劲帆 Y.Chang C.Chasman 陈和生 H.Y.Chen 陈申见 陈少敏 陈潇聪 陈晓辉 陈晓苏 陈羽 陈义学 J.J.Cherwinka 朱明中 J.P.Cummings 邓子艳 丁雅韵 M.V.Diwan E.Draeger 杜小峰 D.Dwyer W.R.Edwards S.R.Ely 方绍东 付金煜 付在伟 葛良全 R.L.Gi11 M.Gonchar 龚光华 宫辉 Y.A.Gornushkin 顾文强 关梦云 郭新恒 R.W.Hackenburg R.L.Hahn S.Hans 郝慧峰 何苗 贺青 K.M.Heeger 衡月昆 P.Hinrichs Y.K.Hor Y.B.Hsiung B.z.Hu 胡涛 黄翰雄 H.z.Huang 黄性涛 P.Huber V.Issakov z.Isvan D.E.Jaffe S.Jetter 季筱璐 季向盼 姜海静 焦健斌 R.A.Johnson 康丽 S.H.Kettell M.Kramer 关健强 郭文伟 郭人能 C.Y.Lai 赖万昌 W.H.Lai K.Lau L.Lebanowski J.Lee 雷瑞霆 R.Leitner 梁干庄 梁嘉怡 C.A.Lewis 李飞 李高嵩 李秋菊 李卫东 李小波 李小男 李学潜 李仪 李志斌 梁昊 林政儒 C.L.Lin S.K.Lin 林延畅 凌家杰 J.M.Link L.Littenberg B.R.Littlejohn D.W.Liu 刘金昌 刘江来 刘颖彪 陆昌国 路浩奇 陆永康 K.B.Luk 马秋梅 马续波 马骁妍 马宇蒨 K.T.McDonald M.C.McFarlane R.D.McKeown Y.Meng D.Mohapatra Y.Nakajima J.Napolitano D.Naumov I.Nemchenok 倪浩然 W.K.Ngai 聂阳波 宁哲 J.P.Ochoa-Ricoux A.Olshevski S.Patton V.Pec J.C.Peng L.E.Piilonen L.Pinsky 潘振声 齐法制 祁鸣 钱鑫 N.Raper 任杰 R.Rosero B.Roskovec 阮锡超 邵贝贝 师恺 H.Steiner 孙�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0,共20页
We report an improved measurement of the neutrino mixing angle θ13 from the Daya Bay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We exclude a zero value for sin22θ13 with a significance of 7.7 standard deviations. Electron antineu... We report an improved measurement of the neutrino mixing angle θ13 from the Daya Bay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We exclude a zero value for sin22θ13 with a significance of 7.7 standard deviations. Electron antineutrinos from six reactors of 2.9 GWm th were detected in six antineutrino detectors deployed in two near (flux-weighted baselines of 470 m and 576 m) and one far (1648 m) underground experimental halls. Using 139 days of data, 28909 (205308) electron antineutrino candidates were detected at the far hall (near halls). The ratio of the observed to the expected number of antineutrinos assuming no oscillations at the far hall is 0.944± 0.007(stat.) ± 0.003(syst.).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rates in six detectors finds sin22θ13=0.089± 0.010(stat.)±0.005(syst.) in a three-neutrino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ino oscillation neutrino mixing REACTOR daya bay
原文传递
大亚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李娜娜 董丽娜 +4 位作者 李永振 艾红 李夏 陈国宝 史赟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3-870,共8页
根据20世纪80年代起大亚湾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 根据20世纪80年代起大亚湾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其中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为本文首次提出。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22目94科206属,以鲈形目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4.27、9.36、14.55),(2.19、3.40)和(1.55),高于东海陆架,而低于东沙群岛海域,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 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数值分别为62.2和110.0,其中Δ+低于东海陆架区(65.7),高于东沙群岛海域(55.2),说明大亚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区海域鱼类近,比东沙群岛海域鱼类的远,并且分布较不均匀。3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在目级水平上,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同东沙群岛接近,而科级水平上同东海陆架区更为接近。本研究在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审视大亚湾海域鱼类组成,以期增加对大亚湾鱼类多样性的认识,为该区域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阶元包含指数 分类多样性 相对丰富度指数 相似性指数 大亚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