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解戴望舒诗歌的色彩密码——青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卫湘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0-64,共5页
青色是汉语中独有的色彩概念 ,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现代诗人戴望舒独钟青色 ,其笔下青色广泛流布 ,贯穿始终 ,化合成其诗歌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用色倾向打上了诗人个性和心理的鲜明印记 。
关键词 戴望舒 诗歌 色彩 青色 蓝色 黑色 绿色 用色倾向 个性 心理
下载PDF
忧郁的诗魂——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谭德晶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79,共5页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具有浓厚的形而上色彩。其忧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不可捉摸性、普遍性和深沉性 ,它们共同组成了戴望舒诗歌艺术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戴望舒 诗歌 忧郁 美学特征
下载PDF
《雨巷》经典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蕾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借助于它们,《雨巷》不仅在诗歌史上永垂不朽,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诗抒情艺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雨巷》 话语权力 批评策略 “雨巷”情结 文学谱系
下载PDF
戴望舒与道家文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保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7,共5页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道家文化 诗歌
下载PDF
“诗情”论与“纯诗”论之比较——戴望舒与法国象征主义诗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3-87,共5页
戴望舒诗论的主要特征与法国象征派诗论的基本特点有诸多契合。通过对戴望舒诗论中的“诗情”论与法国象征主义诗论中的“纯诗”论的比较分析,试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更深入理解戴望舒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的演变,继而更好地了解中... 戴望舒诗论的主要特征与法国象征派诗论的基本特点有诸多契合。通过对戴望舒诗论中的“诗情”论与法国象征主义诗论中的“纯诗”论的比较分析,试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更深入理解戴望舒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的演变,继而更好地了解中国“象征派”以及“现代派”诗论与诗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法国象征主义 诗情论 纯诗论
下载PDF
超现实主义与戴望舒《灾难的岁月》 被引量:2
6
作者 姚万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9-134,共6页
戴望舒最后一部诗集 《灾难的岁月》的价值在于它是超现实主义影响下所构成的独创。本文论及接受影响的背景及具体表现, 特别是艾吕雅的影响。该集以超现实的神奇表现, 融个人哀痛于民族苦难的咏唱之中而获成功, 成为抗战诗歌史上不... 戴望舒最后一部诗集 《灾难的岁月》的价值在于它是超现实主义影响下所构成的独创。本文论及接受影响的背景及具体表现, 特别是艾吕雅的影响。该集以超现实的神奇表现, 融个人哀痛于民族苦难的咏唱之中而获成功, 成为抗战诗歌史上不朽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诗歌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社会制约”视角下清末民初《睡美人》的在华译介
7
作者 章文 《翻译界》 2023年第2期4-19,共16页
在社会翻译学领域,“社会制约”指的是译者在将原文本引入接受场域时所面临的限制因素,翻译文本是译介主体根据具体的文本地位和个人立场与社会制约互动后的产物。本研究以“社会制约”为视角,选取清末民初法国童话《睡美人》在我国的... 在社会翻译学领域,“社会制约”指的是译者在将原文本引入接受场域时所面临的限制因素,翻译文本是译介主体根据具体的文本地位和个人立场与社会制约互动后的产物。本研究以“社会制约”为视角,选取清末民初法国童话《睡美人》在我国的两个译本(1917年孙毓修译本与1929年戴望舒译本),分析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制约对译介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译者的个人立场,剖析了具体翻译决策的动机,旨在探究“社会制约”作为社会翻译学方法论工具的可行性,以及它在构建儿童文学翻译史方面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翻译学 社会制约 童话翻译 孙毓修 戴望舒
原文传递
“邂逅情结”的古今联通——戴望舒《雨巷》的另一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细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2-74,92,共4页
戴望舒《雨巷》除具有"丁香情结"、"雨巷情结",还蕴涵"邂逅情结"。它既联通古今文人的心理期待,又隐含诗人当时的情感纠结,还激活当今读者的生命想象。"邂逅情结"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存在境遇,是... 戴望舒《雨巷》除具有"丁香情结"、"雨巷情结",还蕴涵"邂逅情结"。它既联通古今文人的心理期待,又隐含诗人当时的情感纠结,还激活当今读者的生命想象。"邂逅情结"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存在境遇,是戴望舒自我安慰的理想投射。究其本质,他走不出自己心灵的雨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雨巷》 邂逅情结 邂逅情境
下载PDF
“雨巷”的秘密——论“现代派”作家作品的文际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宇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对戴望舒文本世界的记忆和沉醉,似乎成了"现代派"内部的凝胶,"现代派"藉此不断分享并制造着共同的记忆;而整个"现代派"也讲述着诗,吟咏着"望舒诗稿",经由文学的方式集结并表述着自身。
关键词 戴望舒 《雨巷》 现代派 互文性
下载PDF
情之魅:内在的音乐精神——论戴望舒中期诗歌的音乐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6-91,共6页
戴望舒在写出《雨巷》以后,开始了对新诗音乐性的背叛,因为现代新诗格律要求严重束缚了现代人的情感表达,他主张诗歌"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然而他的诗歌创作并没有抛弃音乐性,他将外在的音乐消解转化成内在的音乐精神,体现... 戴望舒在写出《雨巷》以后,开始了对新诗音乐性的背叛,因为现代新诗格律要求严重束缚了现代人的情感表达,他主张诗歌"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然而他的诗歌创作并没有抛弃音乐性,他将外在的音乐消解转化成内在的音乐精神,体现出戴望舒对新诗音乐性的现代性追求,为新诗发展树立了新的界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中期诗歌 音乐性 现代性 音乐精神
下载PDF
魏尔伦《秋歌》与戴望舒《雨巷》之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一静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五四"时期,在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派诗歌,是中国新文学时期诗人们自觉地寻求现代意识、张扬个性精神的结果。被称为"诗王"的法国象征派先驱诗人保尔·魏尔伦,对我国的象征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五四"时期,在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派诗歌,是中国新文学时期诗人们自觉地寻求现代意识、张扬个性精神的结果。被称为"诗王"的法国象征派先驱诗人保尔·魏尔伦,对我国的象征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诗的音乐美、忧郁美、朦胧美这三个角度来比较魏尔伦《秋歌》与戴望舒《雨巷》这两首诗的异同,并以戴望舒为例来探讨中国新诗对象征派诗歌的接受和接受基础上的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诗派 魏尔伦 戴望舒 音乐美 忧郁美 朦胧美
下载PDF
孤独的边缘文化人——读《戴望舒:一个边缘文化型诗人》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学武 黄昌勇 《安康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准确地把握其位置成为戴望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张新先生的新著《戴望舒 :一个边缘文化型诗人》 ,全面、周详地阐释了戴望舒的文化品格、诗学特征及其历史流变 。
关键词 戴望舒 海派文化 诗人 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 文学评论 美学
下载PDF
论戴望舒诗歌抒情自我的嬗变
13
作者 王布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5-79,共5页
戴望舒创造性地将中国诗的诗骚传统与现代情绪融合,以对现实政治的有意规避与消极抗争来坚守个人性抒情话语,其诗歌中的抒情自我具有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并始终体现着对自身情感的迷恋与坚守。抒情自我的忧郁气质与唯美的理想诉求之间... 戴望舒创造性地将中国诗的诗骚传统与现代情绪融合,以对现实政治的有意规避与消极抗争来坚守个人性抒情话语,其诗歌中的抒情自我具有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并始终体现着对自身情感的迷恋与坚守。抒情自我的忧郁气质与唯美的理想诉求之间的情感裂隙是推动其诗歌创作的内在因素。其后期诗歌主要成就仍然是面向个体抒情的诗作,而所谓的诗风转型,实际上只是诗人对现实政治消极抗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抒情自我 嬗变 情感裂隙
下载PDF
遗迹犹存“西来意”——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在1940年代中国流传之存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解志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113,共20页
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文献史料,补述了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和传播情况。新发现的文献史料集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诸如中国的第一本存在主义论著——张嘉谋的《生存哲学》,胡隽吟、王锦第对德国现代哲学尤其是雅斯贝斯的译介... 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文献史料,补述了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和传播情况。新发现的文献史料集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诸如中国的第一本存在主义论著——张嘉谋的《生存哲学》,胡隽吟、王锦第对德国现代哲学尤其是雅斯贝斯的译介、洪耀勋对海德格尔的研究,戴望舒、陈占元对萨特小说和文论的译介,以及四十年代末政治意识形态角力之下的存在主义评价之分歧,顺便略述现象学的传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张嘉谋 王锦第 洪耀勋 戴望舒 陈占元
下载PDF
现代焦虑的诗性表达——戴望舒新诗创作的欲望化嬗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四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08-214,共7页
从戴望舒的爱情上的坎坎坷坷、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和文学上的反反复复 3个方面 ,论述了戴望舒新诗发生的源泉、新诗发展的方向和新诗象征的正路 ;从而揭示出戴望舒精神世界和文学世界丰富而痛苦的一面 ;讲明了他是怎样把写诗和人生最终统... 从戴望舒的爱情上的坎坎坷坷、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和文学上的反反复复 3个方面 ,论述了戴望舒新诗发生的源泉、新诗发展的方向和新诗象征的正路 ;从而揭示出戴望舒精神世界和文学世界丰富而痛苦的一面 ;讲明了他是怎样把写诗和人生最终统一起来 ,将象征派的形式和古典派的内容统一起来 ;最终走上了一条中国新诗写作的正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爱情 政治 文学 焦虑 欲望 象征派
下载PDF
都市中的忧郁与想象——论戴望舒的情感生活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洪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念导致了戴望舒婚姻爱情的失败,而情感生活的悲剧则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瞬间浮华的现代都市色彩和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质。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丁香”与“蔷薇”、“夜”与“梦”是两组具有代表性... 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念导致了戴望舒婚姻爱情的失败,而情感生活的悲剧则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瞬间浮华的现代都市色彩和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质。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丁香”与“蔷薇”、“夜”与“梦”是两组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前者是忧郁的爱情生活的象征,后者则是都市浮华中孤独的人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情感生活 诗歌创作 中国新诗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双重的“过时”——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认同与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宇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取法"象征派",被认为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戴望舒对"象征主义"的选择,不仅有个人创作技法上的借鉴以及诗歌发展史意义上对语言和形式的注重,更是他内在的心理诉求,与其精神上的危机...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取法"象征派",被认为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戴望舒对"象征主义"的选择,不仅有个人创作技法上的借鉴以及诗歌发展史意义上对语言和形式的注重,更是他内在的心理诉求,与其精神上的危机相连。但留法的戴望舒却没有进一步展开象征主义诗歌创作,而是转向对西班牙语系现代主义诗歌的认同。"象征主义"之于"革命"和"西班牙"之于"现代"都有着"过时"的标签,戴望舒以双重的"过时"加身,是在无奈与坚持中彰显了现代中国问题的艰难和复杂,以及一个中国现代诗人可贵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象征主义 西班牙语系现代主义 阿左林 洛尔伽
下载PDF
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变迁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振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29-33,共5页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关注个体情感到融入宏大历史书写的情感变迁:作者在少年的时期,将情感倾注于字词,以凝重的笔调、稚拙的手法,描绘出多愁善感的"少年人"形象,《旧锦囊》写尽了少年人的感伤和寂寥;震旦大学的革命经历...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关注个体情感到融入宏大历史书写的情感变迁:作者在少年的时期,将情感倾注于字词,以凝重的笔调、稚拙的手法,描绘出多愁善感的"少年人"形象,《旧锦囊》写尽了少年人的感伤和寂寥;震旦大学的革命经历使诗人认识到革命斗争本身的艰巨性,流血和死亡的震撼使1927年至1932年期间的他开始回避实际的政治斗争,对革命的热情逐渐冷淡,他将爱情作为诗歌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我的记忆》和《望舒草》写出了诗人与施绛年爱情中的喜悦和苦涩;抗战的爆发使他冲破了多年以来与政治和革命文艺运动的隔膜,此时的诗歌不再是纠缠于个人的小悲欢,而是表现出空前的爱国热情,《灾难的岁月》呈现了抗战时期作者的沉痛和悲愤。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独特的情绪和现代知识分子隐秘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诗歌 情感 变迁
下载PDF
戴望舒《雨巷》的精神分析学解读——兼谈小说《回忆》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冠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就现有材料来看,戴瑛对弟弟戴望舒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她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戴望舒将力比多固置在姐姐身上,却又必须压抑对姐姐的爱,被动地等待着被抛弃的命运。此种雨巷情结不但在他的婚姻关系中接二连三地重演,而且出现于《回... 就现有材料来看,戴瑛对弟弟戴望舒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她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戴望舒将力比多固置在姐姐身上,却又必须压抑对姐姐的爱,被动地等待着被抛弃的命运。此种雨巷情结不但在他的婚姻关系中接二连三地重演,而且出现于《回忆》和《雨巷》的文学表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回忆 雨巷情结 戴瑛 戴望舒
下载PDF
隐喻、悖论与张力--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的文本细读
20
作者 陆情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凭吊萧红时写下的即兴作品,这首诗歌虽然仅有短短四句,但诗歌语言、结构安排,充满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经典。从新批评文本细读的角度来看,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中包含着隐喻、悖论、张力等特质,在情感、逻...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凭吊萧红时写下的即兴作品,这首诗歌虽然仅有短短四句,但诗歌语言、结构安排,充满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经典。从新批评文本细读的角度来看,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中包含着隐喻、悖论、张力等特质,在情感、逻辑和意义等方面展现了戴望舒诗作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隐喻 悖论 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