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100级管材树脂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连鹏 金春子 +4 位作者 周志宇 王宝川 许济峰 李秀萍 张春宇 《弹性体》 CAS 2012年第4期57-60,共4页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差示扫描量热(DSC)、力学性能和流变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国产PE100树脂的结构和加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种PE100树脂结构接近,JH-MGC100S具有良好的耐热老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在240℃时J...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差示扫描量热(DSC)、力学性能和流变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国产PE100树脂的结构和加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种PE100树脂结构接近,JH-MGC100S具有良好的耐热老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在240℃时JHMGC100S的加工性能好于其它2种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100树脂 结构和性能 dsc热分析 加工性能
下载PDF
新型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辛志荣 赵郁霞 +5 位作者 侯万国 尹立刚 邱召明 刘晓丽 柳婵 殷敬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90-1994,共5页
以聚氧乙烯和全氟辛基聚氧乙烯醚(FPEOE)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的特种氟表面活性剂及其丙烯酸酯,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 以聚氧乙烯和全氟辛基聚氧乙烯醚(FPEOE)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的特种氟表面活性剂及其丙烯酸酯,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和XPS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分子量的增加,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高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且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表面活性剂 dsc热分析 表面张力 聚乙烯接枝共聚物
下载PDF
Formation of ■ phase in Cu-Ge peritectic alloys 被引量:4
3
作者 RUAN Ying DAI FuPing WEI BingB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9期2630-2635,共6页
Rapid growth behavior of ■ phas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undercooling experiments of Cu-14%Ge, Cu-15%Ge, Cu-18.5%Ge and Cu-22%Ge alloys. Alloys of the four compositions obtain the maximum undercoolings of 202 K(... Rapid growth behavior of ■ phas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undercooling experiments of Cu-14%Ge, Cu-15%Ge, Cu-18.5%Ge and Cu-22%Ge alloys. Alloys of the four compositions obtain the maximum undercoolings of 202 K(0.17TL), 245 K(0.20TL), 223 K(0.20TL) and 176 K(0.17TL), respectively. As the content of Ge increases, the microstructural transition of "α (Cu) dendrite + ■ peritectic phase →■ peritectic phase →■ dendrite + (ε +■ ) eutectic" takes place in the alloy at small undercooling, while the microstructural transition of "fragmented α (Cu) dendrite + ■ peritectic phase →■peritectic phase →■ dendrite + ε phase" happens in the alloy at large undercooling. EDS analysis of the Ge content in ■ peritectic phase indicates that undercooling enlarges the solid solubility of α dendrite, which leads to a decrease in the Ge content in ■ phase as undercooling increases. In the Cu-18.5%Ge alloy composed of ■ peritectic phase, the Ge content in ■ phase increases when undercooling increases, which is due to the restraint of the Ge enrichment on the grain boundaries by high undercool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胶 包晶 化学 实验
原文传递
Pb-Bi包晶合金凝固过程的DSC差热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小武 李双明 +2 位作者 高斯峰 刘林 傅恒志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9-592,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Pb-Bi包晶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了差热分析研究,确定了不同成分的Pb-Bi合金的固、液相线温度和初生相析出及包晶反应的温度。同时通过分析DSC曲线和凝固组织获得了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的冷却速率下初生α...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Pb-Bi包晶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了差热分析研究,确定了不同成分的Pb-Bi合金的固、液相线温度和初生相析出及包晶反应的温度。同时通过分析DSC曲线和凝固组织获得了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的冷却速率下初生α相的形核过冷度及其体积分数,以及初生α相和包晶β相的结晶潜热。结果表明,初生α相的形核过冷度随着合金成分和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其体积分数与结晶潜热却随合金成分的增加而减小,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包晶β相的体积分数与结晶潜热则与初生相的变化规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Bi包晶合金 dsc热分析 形核过冷度 体积分数 结晶潜热
下载PDF
冬枣保鲜蓄冷剂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辛小荣 倪纪洋 +2 位作者 李辉 张慧 王伟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11期60-66,共7页
以新疆特色资源冬枣为研究对象,研制一款针对新疆冬枣的单一主剂的相变蓄冷剂,降低冬枣保鲜运输的成本,为冬枣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待测蓄冷材料的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初步筛选出主储能剂所需试剂,再... 以新疆特色资源冬枣为研究对象,研制一款针对新疆冬枣的单一主剂的相变蓄冷剂,降低冬枣保鲜运输的成本,为冬枣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待测蓄冷材料的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初步筛选出主储能剂所需试剂,再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山梨酸钾优化配方,确定配方后,进行性能测定。得出4%丙三醇水溶液的相变温度为-4℃左右,保证相变潜热280J/g以上,并且没有明显的过冷度和无相分离现象;不同黏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对于蓄冷剂的相变潜热影响不大。确定配方为4%丙三醇水溶液、1.2%羧甲基纤维素钠(黏度300~800mPa.s)、0.20%山梨酸钾,相变潜热为311.79J/g,温度-4.55℃。蓄冷剂性能稳定,成本较低,可循环使用,能很好的保证冬枣新鲜度,降低了冬枣运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保鲜 蓄冷剂 dsc热分析 相变潜热
下载PDF
A357合金熔体结构变化的DSC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志怀 张蓉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8-531,共4页
通过DSC综合热分析初步探讨了A357合金的熔体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A357合金熔体在700~1 100℃之间确实存在结构状态的改变,熔体状态的改变与升温速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加热速率的改变,合金熔体的几个异常热反应区温度范围略... 通过DSC综合热分析初步探讨了A357合金的熔体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A357合金熔体在700~1 100℃之间确实存在结构状态的改变,熔体状态的改变与升温速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加热速率的改变,合金熔体的几个异常热反应区温度范围略有变动;并且A357合金熔体结构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7合金 综合热分析dsc 熔体结构
下载PDF
DSC热分析法研究集油管线淤积物的熔蜡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欣洋 张威 +2 位作者 安毅 陈思奇 张嘉兴 《当代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1109-1111,1115,共4页
以大庆萨北油田高浓度聚合物驱开发区块为研究对象,针对集油管线结蜡严重影响井口回压,为此研究管线淤积物的熔蜡热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该区块油田井口到计量间的集油管线的淤积物的熔蜡特性进行分析。分别对水驱管线淤积物... 以大庆萨北油田高浓度聚合物驱开发区块为研究对象,针对集油管线结蜡严重影响井口回压,为此研究管线淤积物的熔蜡热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该区块油田井口到计量间的集油管线的淤积物的熔蜡特性进行分析。分别对水驱管线淤积物和聚驱管线淤积物进行热分析并得到熔蜡过程的热谱图。通过分析比较水驱和聚驱管线淤积物的熔蜡点、熔蜡高峰点、熔蜡热焓等特性参数。根据热谱图得到聚驱管线淤积物的熔蜡点及熔蜡峰温比水驱管线淤积物的熔蜡点及熔蜡峰温高将近40℃,聚驱管线淤积物熔蜡热焓是水驱管线淤积物熔蜡热焓的2~3倍。说明聚驱管线淤积物较水驱管线淤积物更难熔化,所需熔化温度更高、热量更多,也为管线热力清蜡所需的熔蜡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热分析法 集油管线淤积物 熔蜡特性
下载PDF
电点火头蘸药过程反应失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爱武 杨正才 +2 位作者 席五顺 赵静妮 刘笑临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4,共4页
为解决某电点火头在蘸药过程发生反应导致点火药失效问题,采用化学分析、DSC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分析技术对影响点火头生产工艺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设计DSC方法模拟反应程度与材料的关系。结果表明,点火药与配漆溶剂丙酮在室温... 为解决某电点火头在蘸药过程发生反应导致点火药失效问题,采用化学分析、DSC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分析技术对影响点火头生产工艺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设计DSC方法模拟反应程度与材料的关系。结果表明,点火药与配漆溶剂丙酮在室温较高时,易发生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加剧反应,从而引起点火药被反应消耗而失效。可通过降低工房温度、缩短蘸药时间、改变配漆溶剂、控制铬酸铅原材料质量等方面改进,以避免点火药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药 硝棉漆 丙酮 dsc热分析
下载PDF
矿渣混凝土的耐火性能及微观特性研究
9
作者 程和平 陆璐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6-1150,共5页
为研究高温条件下矿渣混凝土的力学、热物理性质以及微观特性,实验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某型矿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并进行DSC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矿渣混凝土热量的变化规律呈现出先减小、再增... 为研究高温条件下矿渣混凝土的力学、热物理性质以及微观特性,实验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某型矿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并进行DSC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矿渣混凝土热量的变化规律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温度小于500℃时,矿渣混凝土FTIR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是当温度大于500℃时,矿渣混凝土的FTIR曲线在波数为750~620 cm^(-1)内呈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质量损失率 dsc热分析 红外光谱 自然冷却 矿渣
下载PDF
高压-工频电加热裂解油页岩技术室内试验及氧的驱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家晟 孙友宏 +2 位作者 郭威 李强 邓孙华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5期13-17,共5页
高压-工频电加热原位裂解油页岩是吉林大学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研究的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染小、工艺简单等优点的油页岩开采技术。先对油页岩使用高压电击穿,再使用电加热的二步法,可以达到快速裂解油页岩的效果。为了确定裂... 高压-工频电加热原位裂解油页岩是吉林大学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研究的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染小、工艺简单等优点的油页岩开采技术。先对油页岩使用高压电击穿,再使用电加热的二步法,可以达到快速裂解油页岩的效果。为了确定裂解油页岩的工艺参数,以及更好地掌握高压-工频电加热裂解油页岩技术,本文对油页岩在有、无氧气条件下的裂解过程进行了热分析试验。试验表明,在有氧与无氧加热条件下,都可完成油页岩的裂解,且裂解过程是相同的,都属于二段式裂解过程。氧在油页岩加热裂解时具有驱动作用,可以降低油页岩的裂解温度、节省能量、提高裂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TG-dsc热分析 高压-工频电加热 二段式裂解 氧的驱动
下载PDF
热敏型微胶囊显示材料的渗透与显影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新政 李晓苇 赖伟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813-1816,共4页
利用界面聚合技术制备了以聚脲为壁材的热显影微胶囊。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TG/DSC)研究了聚脲囊壁的热稳定特性;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显色剂D-8在不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热渗透结果进行了检测,并与微胶囊显影密度随加热时间及温... 利用界面聚合技术制备了以聚脲为壁材的热显影微胶囊。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TG/DSC)研究了聚脲囊壁的热稳定特性;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显色剂D-8在不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热渗透结果进行了检测,并与微胶囊显影密度随加热时间及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由IPDI聚合形成的聚脲囊壁热稳定温度在250℃左右,在170℃附近发生玻璃态到高弹态的相转变;显色剂D-8的渗透率随加热温度升高呈单指数增长而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长;微胶囊显影密度随加热温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热显影结果与红外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显影微胶囊 TG/dsc热分析 红外光谱 渗透 显影密度
下载PDF
优选阻燃材料惰化锆粉云燃烧的效果和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秋红 王力文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9-938,共10页
为探索惰化锆粉云燃烧的机理,采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系统及热重-差热同步热分析系统,对纯锆粉、单一阻燃材料与锆粉混合体系悬浮粉尘云状态下的最低着火温度进行研究,进而筛选出效果较好的阻燃材料,并分析其惰化机理。结果表明:0.... 为探索惰化锆粉云燃烧的机理,采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系统及热重-差热同步热分析系统,对纯锆粉、单一阻燃材料与锆粉混合体系悬浮粉尘云状态下的最低着火温度进行研究,进而筛选出效果较好的阻燃材料,并分析其惰化机理。结果表明:0.2 g锆粉在喷尘压力为100 kPa、恒温时间为10 s条件下的最低着火温度为344℃。锆粉与单一阻燃材料混合体系悬浮粉尘云状态下的最低着火温度随阻燃材料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其中,ABC粉对混合体系悬浮粉尘云状态下的最低着火温度提升最为明显,在添加比为1∶1、1.5∶1、2∶1、3∶1时,最低着火温度分别提升了48.35%、81.31%、92.31%、97.8%。分析机理可知:锆粉样品中水分蒸发和ABC粉热分解吸热都会降低混合体系的反应温度、提高锆粉云燃烧的初始温度。ABC粉中NH4H2PO4分解生成NH3,吸收火焰区内大量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火焰区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技术及工程 锆粉尘云 最低着火温度 阻燃材料 热重-差热分析
原文传递
几种乳化炸药的热分解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宁 李晓杰 +1 位作者 王小红 崔鑫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3-466,共4页
采用DSC-TG联用热分析技术以升温速率分别为2.0,2.5,5.0,7.5,10 K.min-1对五种乳化炸药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非模函数Ozawa法、Coats-Redfern法和atava-esták法计算了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 采用DSC-TG联用热分析技术以升温速率分别为2.0,2.5,5.0,7.5,10 K.min-1对五种乳化炸药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非模函数Ozawa法、Coats-Redfern法和atava-esták法计算了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比较一致,五种乳化炸药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可靠,推断出五种乳化炸药热分解反应的最概然机理函数。1#样品对应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函数;2#和5#样品对应n=2/3的幂机理函数;3#和4#样品对应三维扩散机理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dsc—TG热分析 乳化炸药 热分解特性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GI-920炸药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大元 何松伟 +1 位作者 沈永兴 周建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PETN和GI-920炸药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10,20 K.min-1的DSC-TG曲线,对PETN和GI-920炸药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用Ozawa法和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获得PETN和GI-920炸药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和机理函数。结果表明,PETN与GI-920炸药的热分... 根据PETN和GI-920炸药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10,20 K.min-1的DSC-TG曲线,对PETN和GI-920炸药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用Ozawa法和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获得PETN和GI-920炸药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和机理函数。结果表明,PETN与GI-920炸药的热分解机理属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在不同升温速率的TG曲线上,GI-920炸药热失重开始温度大致相同。GI-920炸药DSC曲线呈现一个吸热熔化峰和一个放热分解峰,130℃以下有良好的热稳定性。GI-920炸药热分解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和机理函数分别为156.02 kJ.mol-1、1.934×1017s-1、f(α)=4/3(1-α)[-ln(1-α)]14,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2.579×1017×(1-α)[-ln(1-α)]41exp(-(1.876×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GI-920炸药 dsc—TG热分析 动力学参数 机理函数
下载PDF
环保型钛系催化剂在PET直纺装置上的应用及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天兵 胡舒龙 +3 位作者 陈红慧 吴晶 毕雷 周伟国 《聚酯工业》 CAS 2020年第2期6-9,共4页
以Zimme 18万t聚酯装置、配套POY直纺设备为基础,使用环保型钛系催化剂生产无锑环保型聚酯切片、POY及DTY,通过对聚酯切片热性能分析和后纺生产实际情况,表明使用新型的钛系催化剂生产的聚酯产品,有较好的可纺性。
关键词 PET 钛系催化剂 dsc热性能分析 环保
下载PDF
竹炭含量对PA66/竹炭混合改性材料光热物性影响
16
作者 贺晓 霍忆梦 +1 位作者 程建超 朱正锋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7-40,共4页
通过对不同竹炭含量的PA66/竹炭混合改性材料的紫外-可见光Abs吸光度、DSC/TG热分析实验及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加入微米级的竹炭微粉可使PA66/竹炭混合材料对紫外线的防护能级明显增强,竹炭含量为1%~5%时即可达到完全防护;... 通过对不同竹炭含量的PA66/竹炭混合改性材料的紫外-可见光Abs吸光度、DSC/TG热分析实验及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加入微米级的竹炭微粉可使PA66/竹炭混合材料对紫外线的防护能级明显增强,竹炭含量为1%~5%时即可达到完全防护;混合改性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根据在波数1125 cm-1处吸收峰的强度大小,可定性地鉴别混合物中加入竹碳粉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微粉 PA66 Abs吸光度 dsc/TG热分析
下载PDF
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丁阿平 蒋军成 +1 位作者 陈发明 潘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3-1207,共5页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dicumyl peroxide under the flow nitrogen atmosphere was studied by DSC-TG technique.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Kissinger and Flynn-Wall-Ozawa meth...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dicumyl peroxide under the flow nitrogen atmosphere was studied by DSC-TG technique.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Kissinger and Flynn-Wall-Ozawa methods,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dicumyl peroxide was also studied with the Satava-Sestak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kinetic parameters calculated by DSC plot and DTG plot,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were 120.83 kJ·mol-1 and 9.12×1011s-1,respectively.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dicumyl peroxide in nitrogen was controlled by interface reaction 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二异丙苯 同步热分析 热分解 动力学
下载PDF
肥煤自燃全过程热动力学特征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傲 刘梦华 +1 位作者 李珂 赵鸿儒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年第3期18-22,41,共6页
实验测定了林西矿肥煤样品30~900℃煤自燃全过程热动力学特征参数,得出:TG/DTG曲线显示煤样DTG初始临界温度45℃,干裂温度122℃,活性温度195℃,增速温度265℃,质量极大值温度342℃,着火温度465℃,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515℃和燃尽温度690... 实验测定了林西矿肥煤样品30~900℃煤自燃全过程热动力学特征参数,得出:TG/DTG曲线显示煤样DTG初始临界温度45℃,干裂温度122℃,活性温度195℃,增速温度265℃,质量极大值温度342℃,着火温度465℃,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515℃和燃尽温度690℃;DSC曲线显示,煤样初始放热温度60℃、最大热释放速率温度511℃。结合TG-DTG-DSC曲线综合分析可知,煤温达到510℃左右时煤样反应最剧烈。由煤自燃标志气体测定实验系统得出:煤温130℃后CO,CO 2释放量迅速增加,210℃增加速度下降;CH 4,C 2 H 6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且两者变化相近;C 2 H 4出现温度为130℃;C 2 H 4/C 2 H 6比值在190~350℃有较强的规律性,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350℃之后,CH 4,C 2 H 6,C 2 H 4体积分数均开始急剧增大;C 2 H 4/CO与C 2 H 4/CO 2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130~350℃时缓慢增长,达到350℃后比值呈指数形式上升。经拟合曲线,得到活化能的3个突变点温度:70,180,220℃,其中180℃与交叉点温度相吻合。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了肥煤自燃全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参数,为实际生产中防治煤自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煤自燃 TG-dsc同步热分析系统 标志气体 活化能 特征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