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_2衍生物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同分裂阶段的遗传损伤 被引量:9
1
作者 仪慧兰 司良燕 孟紫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研究SO2 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c(Na2 SO3 ) c(NaHSO3 ) =3 1〕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遗传损伤效应 .结果表明 :SO2 衍生物 (c=0 .17~ 15 .0mmolL-1)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有... 研究SO2 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c(Na2 SO3 ) c(NaHSO3 ) =3 1〕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遗传损伤效应 .结果表明 :SO2 衍生物 (c=0 .17~ 15 .0mmolL-1)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间期异常主要是微核和核芽 ,分裂期异常包括微核、染色体断片、粘连及滞后等 .研究结果表明 :SO2 衍生物处理组蚕豆根尖中 ,间期微核细胞数、分裂期具有染色体断裂、粘连或滞后的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而且易于观察分析 ,可以作为环境监测指标 .表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衍生物 蚕豆根尖细胞 分裂阶段 遗传损伤 大气污染
下载PDF
SO_2对蚕豆根尖和叶尖细胞遗传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静 仪慧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8-762,共5页
采用微核实验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SO2对蚕豆根尖和叶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2.80和28 mg.m-3的SO2熏气可以诱发蚕豆根尖和叶尖细胞损伤,导致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根尖和叶尖间期细胞微核率增高,并具有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 采用微核实验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SO2对蚕豆根尖和叶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2.80和28 mg.m-3的SO2熏气可以诱发蚕豆根尖和叶尖细胞损伤,导致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根尖和叶尖间期细胞微核率增高,并具有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经水恢复培养后,根尖分裂细胞数增多,微核率降低,说明恢复培养能够缓解高浓度SO2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用石蜡层隔断SO2在根部水中的溶解后,根尖细胞微核率低于叶尖细胞微核率,而在非隔断组中则相反,说明SO2在水中的溶解是产生毒性效应的重要原因。高浓度SO2熏气对蚕豆根尖和叶尖细胞具有遗传学毒性,由于根尖分生区具有较高的分裂指数和微核率,对环境SO2毒性的反应更灵敏,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更适于对环境SO2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蚕豆 微核 遗传损伤
下载PDF
利用洋葱根尖微核技术对洗涤剂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瑷珺 王立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3-27,共5页
根据微核技术原理,用6种不同浓度梯度的3种洗涤剂处理洋葱根尖细胞,对其遗传毒理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洗涤剂对洋葱根尖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其中分裂间期主要表现为微核、双核、核出芽以及核破裂;分裂期主要表现为染色... 根据微核技术原理,用6种不同浓度梯度的3种洗涤剂处理洋葱根尖细胞,对其遗传毒理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洗涤剂对洋葱根尖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其中分裂间期主要表现为微核、双核、核出芽以及核破裂;分裂期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断片、粘连、滞后以及桥等遗传损伤效应.统计数据显示:用不同洗涤剂处理过的洋葱根尖细胞中,间期微核数、分裂期染色体桥、断片的细胞数以及有丝分裂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洗涤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毒性,其中洗衣粉的毒性最大,肥皂次之,香皂最弱.PI值显示洗涤剂在高浓度时均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证明洋葱敏感度高,可以作为微核技术新的供试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洗涤剂 微核 遗传损伤 有丝分裂指数
下载PDF
焦化废水对蚕豆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轶茹 刘文丽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年第6期24-28,共5页
以COD作为主要参照指标,研究了焦化废水在符合《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92)焦化一级、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时,对蚕豆幼芽、幼根生长和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达标后的焦化废水长时间作用于蚕豆时,蚕豆... 以COD作为主要参照指标,研究了焦化废水在符合《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92)焦化一级、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时,对蚕豆幼芽、幼根生长和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达标后的焦化废水长时间作用于蚕豆时,蚕豆幼芽和幼根质量会受到影响,焦化废水会引起蚕豆细胞的遗传损伤。该废水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增加,出现核固缩,诱导蚕豆细胞根尖染色体断裂、粘连和染色体桥数量增加,破坏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蚕豆根尖细胞 遗传损伤
下载PDF
氰化钾对蚕豆和洋葱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东 仪慧兰 李红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共3页
采用蚕豆和洋葱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研究氰化钾(3mg/L、10 mg/L、30 mg/L、100 mg/L和300 mg/L)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300 mg/L的氰化钾(KCN)处理12 h可诱发蚕豆和洋葱根尖中微核细胞数目显著增高,最高增幅分别为330.49%和244.... 采用蚕豆和洋葱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研究氰化钾(3mg/L、10 mg/L、30 mg/L、100 mg/L和300 mg/L)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300 mg/L的氰化钾(KCN)处理12 h可诱发蚕豆和洋葱根尖中微核细胞数目显著增高,最高增幅分别为330.49%和244.92%;可使分裂指数明显下降,最高降幅分别为31.01%和33.44%;根尖微核细胞数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分裂指数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研究表明,氰化钾具有遗传毒性作用,能引起DNA分子断裂。与蚕豆相比,洋葱对氰化钾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可通过洋葱微核试验有效监测环境中的氰化钾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毒理学 氰化钾 蚕豆 洋葱 遗传损伤 微核
下载PDF
51例石油作业习惯性流产女性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慕明涛 霍满鹏 +2 位作者 蒲力群 张静 刘俊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8期38-38,10,共2页
目的分析石油作业女性习惯性流产与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流产的石油作业女性51人和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记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 目的分析石油作业女性习惯性流产与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流产的石油作业女性51人和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记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为8.62±0.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E的发生可作为石油作业习惯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石油作业环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可造成女性细胞遗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遗传损伤
原文传递
移居高原地区青年男性细胞遗传学损伤的观察分析
7
作者 杨柳 王瑞 +5 位作者 崔建华 张占平 桂俊豪 高亮 何江 余伍忠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4期663-666,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下长期作业对移居青年男性细胞遗传学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驻守高原的某部官兵,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微核生成分析技术,对移居高原地区青年男性的细胞遗传学损...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下长期作业对移居青年男性细胞遗传学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驻守高原的某部官兵,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微核生成分析技术,对移居高原地区青年男性的细胞遗传学损伤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驻守高原前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分别为(0.41±0.03)和(0.49±0.03),与对照组的(0.43±0.06)和(0.53±0.07)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驻守高原一年后观察组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有明显升高,分别为(0.60±0.05)和(0.76±0.07),与一年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CE频率观察组驻守高原前为(6.25±1.24)/细胞,分布范围为(4.1~8.9)/细胞;对照组为(6.61±1.29)/细胞,分布范围在(4.2~8.7)/细胞,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驻守高原一年后观察组SCE频率为(8.93±1.52)/细胞,分布范围为(4.9~10.6)/细胞,与一年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环境对移居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损伤作用,长期在高原环境作业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和DNA损伤,其详细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细胞遗传学损伤 微核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下载PDF
电子废物回收处理污染对人类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强 李克秋 +5 位作者 苗绪红 刘庆芬 李光 屈颖 李健 赵永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近郊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损伤效应。方法在当地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并进行彗星分析检测DNA... 目的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近郊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损伤效应。方法在当地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并进行彗星分析检测DNA损伤。选取与该镇毗邻区域且从未接触电子垃圾处理的30位村民(男女各半)作为对照组。结果暴露组染色体总畸变率5.50%,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核率暴露组16.99‰,对照组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彗星分析检测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尾矩(TM)、Olive尾矩(OT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DNA损伤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电子垃圾污染物是潜在的遗传诱变剂,能够造成污染人群的细胞遗传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细胞遗传学 彗星分析 微核分析 染色体畸变 环境 DNA损伤
下载PDF
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类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刘强 李克秋 +5 位作者 杜利清 王彦 徐畅 樊赛军 李光 Markus Hecker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在电子垃圾处理区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作为暴露组,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 目的: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在电子垃圾处理区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作为暴露组,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并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选取与该镇毗邻区域且从未接触电子垃圾处理的30位村民(男女各半)作为对照组。暴露组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分别观察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CA、CBMN和DNA损伤水平。结果:暴露组染色体总畸变率为5.50%,与对照组(1.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微核率为16.99‰,对照组为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显示暴露组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尾矩(TM)、Olive尾矩(OTM)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DNA损伤水平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P<0.01),而在各不同年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子垃圾污染物是潜在的遗传诱变剂,能够造成污染地区人群的细胞遗传学损伤,不能忽视其对当代及其子代健康的有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细胞遗传学 单细胞凝胶电泳 微核分析 染色体畸变 DNA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