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7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背景下礼物交换与人际互动——宁夏南部回族人情表达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自强 董国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礼物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是维系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情感的特殊工具。在人类学研究中,通常以礼物交换为视角,理解和诠释文化运作机制与人际互动的关系。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的"礼物交换"这一事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 礼物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是维系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情感的特殊工具。在人类学研究中,通常以礼物交换为视角,理解和诠释文化运作机制与人际互动的关系。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的"礼物交换"这一事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阐释,探讨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回族乡村社会礼物交换的类型及其内部逻辑,揭示礼物交换背后所表征的回族传统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礼物交换 人际互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34
2
作者 眭依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7,共7页
大学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社会组织,研究大学自身的文化问题有利于大学按自身规律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讨论了关于大学的文化内涵、文化作用、文化问题、文化建设等大学文化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大学 文化建设 制度创新 文化环境 人际关系
原文传递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业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39
3
作者 宗晓莲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63-66,共4页
丽江古城的民居客栈与其他地区的家庭旅馆一样 ,能有效缓解旅游高峰期的游客住宿压力 ,提高居民收入。但是 ,由于古城的民居庭院本身就是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因而民居客栈可以也应该发展为古城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之一 ,成为古城旅游的一个... 丽江古城的民居客栈与其他地区的家庭旅馆一样 ,能有效缓解旅游高峰期的游客住宿压力 ,提高居民收入。但是 ,由于古城的民居庭院本身就是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因而民居客栈可以也应该发展为古城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之一 ,成为古城旅游的一个新亮点。这对古城的保护、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古城民居客栈业的现状 ,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相应地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 民居客栈业 人类学 考察 文化内涵 资源共享 社会公平 丽江市 旅游业
下载PDF
西方旅游人类学两大研究流派浅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宗晓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49,54,共4页
近 4 0年来 ,西方旅游人类学显现出两大主要研究流派 :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和对旅游的文化符号内涵的探索 ,它们分别以纳什和格拉伯恩为代表。他们对于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学应该从什么角度及怎样研究旅游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 近 4 0年来 ,西方旅游人类学显现出两大主要研究流派 :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和对旅游的文化符号内涵的探索 ,它们分别以纳什和格拉伯恩为代表。他们对于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学应该从什么角度及怎样研究旅游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剖析双方的思想分歧 ,可以加深对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倾向和研究思路的了解 ,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符号意义 文化内涵 社会文化影响 仪式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我国城乡历史聚落“景观-文化”构成关系解析——以西南地区历史聚落为例 被引量:49
5
作者 肖竞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89-97,共9页
以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的视角重新考查我国城乡历史聚落。希望通过对其环境、格局、簇群、街道、地标以及活态行为6大景观载体表征及其文化意涵的梳理与解析,从价值传承的角度厘清城乡历史聚落保护实践的目标对象与行动... 以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的视角重新考查我国城乡历史聚落。希望通过对其环境、格局、簇群、街道、地标以及活态行为6大景观载体表征及其文化意涵的梳理与解析,从价值传承的角度厘清城乡历史聚落保护实践的目标对象与行动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历史聚落 景观表征 文化意涵
原文传递
历史城镇“景观-文化”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90,共10页
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梳理我国历史城镇的遗产对象,将其分为"可视的"景观要素与"无形的"文化内涵两大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格局、... 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梳理我国历史城镇的遗产对象,将其分为"可视的"景观要素与"无形的"文化内涵两大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格局、簇群地段、街巷场所、地标节点四大载体层级,分别阐述了上述两大系统中各种景观、文化要素的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历史城镇 景观媒介 文化内涵 构成机制
下载PDF
英汉“死亡”代用语跨文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思国 姜焱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2-54,共3页
"死亡"代用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探讨了"死亡"代用语的起源,从对比的角度勾画了英汉"死亡"代用语的大体轮廓,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
关键词 死亡 代用语 英汉对比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论人体词语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树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63,共6页
人体词语作为一种符号 ,牢牢保留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而对具有转义用法的人体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使隐藏于人体词语符号中丰富的文化意义显现出来。隐喻 ,这种诗性智慧赋予了汉语人体词语滋生新义的生机。把自然人格化 ,以人... 人体词语作为一种符号 ,牢牢保留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而对具有转义用法的人体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使隐藏于人体词语符号中丰富的文化意义显现出来。隐喻 ,这种诗性智慧赋予了汉语人体词语滋生新义的生机。把自然人格化 ,以人为中心看待万物 ,是人体词语产生的认知基础。而文化类推、精神类推是促使人体词语滋生和扩张的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词语 文化意蕴 隐喻 映射 类推
下载PDF
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31
9
作者 辛艺华 罗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7,共7页
本文主要是对土家织锦这一特定对象作出审美经验的解释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即通过对土家织锦发生学的研究 ,指出土家织锦的自然审美意识 ;通过对土家织锦的技艺、形式、风格的分析 ,总结土家织锦的形式美学风格 ... 本文主要是对土家织锦这一特定对象作出审美经验的解释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即通过对土家织锦发生学的研究 ,指出土家织锦的自然审美意识 ;通过对土家织锦的技艺、形式、风格的分析 ,总结土家织锦的形式美学风格 ;通过对土家族族源的梳理揭示出土家织锦纹样符号隐喻中的深层次审美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织锦 审美特征 文化内涵 自然审美意识 审美形式
下载PDF
汉英流行委婉语的跨语言对比 被引量:33
10
作者 叶建敏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本文从文化差异、语用原则、模糊理论的视角,通过语言实例,对汉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尝试性的跨语言对比和探析.
关键词 委婉语 文化内涵 语用功能 模糊思维
下载PDF
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杨静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3,55,共4页
词语的文化内涵,是指词语中蕴含的某一民族或社会团体所固有的或特定的传统和思想特征。“茶”的历史悠久并对我国和英美等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英语中tea是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语借词。tea与汉语中“茶”的文化意义不完全相同。本文... 词语的文化内涵,是指词语中蕴含的某一民族或社会团体所固有的或特定的传统和思想特征。“茶”的历史悠久并对我国和英美等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英语中tea是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语借词。tea与汉语中“茶”的文化意义不完全相同。本文探讨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并对由tea构成的词组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更好地运用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文化内涵 翻译
下载PDF
地域性古建筑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陆烨 俞兰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3期29-31,共3页
我国传统古建筑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需要分地域研究,再将其运用到室内设计之中。本文首先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地域性古建筑的符号类型,然后从室内环境设计的角度,论述地域性古建符号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的原则和方法,目的为进一步提... 我国传统古建筑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需要分地域研究,再将其运用到室内设计之中。本文首先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地域性古建筑的符号类型,然后从室内环境设计的角度,论述地域性古建符号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的原则和方法,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室内设计的传统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古建符号 室内设计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上) 被引量:26
13
作者 许祖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家族小说往往蕴涵了伦理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小说 题材的特指性 艺术体式 文本特征 情节母体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被引量:28
14
作者 郭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68,共2页
民族传统体育实用性、传统性、地域性、民俗性和兼容性的特点,造就了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特点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聚落风水格局解析——以四川雅安上里古镇为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肖竞 曹珂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在古代"风水学"思想指导下营造建设的我国传统城乡聚落,既是有形的物质遗产,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文明无形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一种特殊的景观遗产对象。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文化景观遗产的新概念,旨在强调从价值层面对遗... 在古代"风水学"思想指导下营造建设的我国传统城乡聚落,既是有形的物质遗产,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文明无形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一种特殊的景观遗产对象。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文化景观遗产的新概念,旨在强调从价值层面对遗产的物质载体进行解读,从而拓展人类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本文以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的视角,对四川雅安上里古镇的风水格局进行案例剖析,力图厘清我国传统聚落风水设计的文化意涵、再现其空间魅力,以求为传统历史村镇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风水格局 文化意涵
下载PDF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温洪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61,共6页
谚语是“民族之明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英汉谚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英汉谚语具有一定的共性:群众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同时又有各自的特性:民族性和地方色彩。研究英汉谚语的民族特点和文化涵义差异及影响谚语理解的因素,... 谚语是“民族之明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英汉谚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英汉谚语具有一定的共性:群众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同时又有各自的特性:民族性和地方色彩。研究英汉谚语的民族特点和文化涵义差异及影响谚语理解的因素,可为英汉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谚语 共性与个性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文化内涵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卫红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9,共4页
网络语言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自由解构语言规范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去中心”、“去权威”的文化精神;网络语言充斥大量数字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特征;网... 网络语言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自由解构语言规范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去中心”、“去权威”的文化精神;网络语言充斥大量数字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特征;网络语言倾向于简单直观表达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平面化”、“表层化”的思维模式;网络语言盛行“大话”式言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游戏化”、“娱乐化”的文化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后现代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玉时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内容十分丰富,花草树木、行云流水、鸟兽鱼虫,无所不有。这些图案纹样随着被装饰物的部位的不同和用不同的工艺手段(如挑花、刺绣、织锦等)制作而各具匠心,千变万化,极富感染力。透过这些图案纹样,我们可以洞察到壮族...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内容十分丰富,花草树木、行云流水、鸟兽鱼虫,无所不有。这些图案纹样随着被装饰物的部位的不同和用不同的工艺手段(如挑花、刺绣、织锦等)制作而各具匠心,千变万化,极富感染力。透过这些图案纹样,我们可以洞察到壮族历史上所创造的各种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图案纹样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丹寨苗族蜡染工艺及艺术特色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欢 田鑫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莫村、排倒村苗族蜡染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丹寨县苗族蜡染的发展历史、工艺流程、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丹寨苗族蜡染历史久远,工艺独特,注重自然生态制作方法... 在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莫村、排倒村苗族蜡染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丹寨县苗族蜡染的发展历史、工艺流程、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丹寨苗族蜡染历史久远,工艺独特,注重自然生态制作方法;图案纹饰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民族个性,展现了丹寨苗族人的历史变迁、文化习俗、审美理念,一些典型的纹饰母题代表了丹寨苗族蜡染有别于其他苗族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寨苗族 蜡染 工艺流程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汉语詈语的致詈方式及文化内涵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孟昭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1,共5页
汉语詈语的按致詈方式大致可分为五类:诅咒类詈语起源于原始语言崇拜;禁忌类詈语是对禁忌的突破;贬损类詈语是传统的天地万物等级格局带来的人贵畜贱观念的反映;歧视类詈语反映了男尊女卑等传统的观念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观;违背伦理伦... 汉语詈语的按致詈方式大致可分为五类:诅咒类詈语起源于原始语言崇拜;禁忌类詈语是对禁忌的突破;贬损类詈语是传统的天地万物等级格局带来的人贵畜贱观念的反映;歧视类詈语反映了男尊女卑等传统的观念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观;违背伦理伦理道德类詈语则能够折射出特定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詈语 致詈方式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