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59
1
作者 徐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3,共8页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是速度快、范围广、强度大、多样化。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中国文化传播面临现实一系列困境:文化传播实力"西强我弱";国家政府对传媒微观管理多,宏观管理少,...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是速度快、范围广、强度大、多样化。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中国文化传播面临现实一系列困境:文化传播实力"西强我弱";国家政府对传媒微观管理多,宏观管理少,管得太死;传播模式、方法和手段僵化;传播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技术手段先进,方法方式灵活,体制、理念、内容新颖,覆盖全球的文化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传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传播 传播力
下载PDF
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阶层差异及其影响--基于上海市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家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文军 李珊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13,175,共14页
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文化资本在教育不平等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比较文化资本在中产阶层家庭和工人阶层家庭的运作逻辑,可以探究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如何塑造了阶层之间的差异,也就是社... 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文化资本在教育不平等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比较文化资本在中产阶层家庭和工人阶层家庭的运作逻辑,可以探究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如何塑造了阶层之间的差异,也就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过程。研究发现:中产阶层父母和工人阶层父母在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通过家庭、学校和教育机构三个场域实现了文化资本的"三重再生产",体现在孩子身上就是认知性能力和非认知性能力的不同。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都是教育不平等和社会再生产的参与者,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进一步明确了阶层之间的界限,加剧了阶层之间的差距和不平等,导致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甚至阶层壁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代际传递 阶层差异 影响
下载PDF
崇尚学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内在之魂 被引量:50
3
作者 吕立志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8,共5页
文化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崇尚学术是大学文化精神之所在;没有学术性就没有大学文化的根基和血脉,缺失大学文化,学术难以生存和发展。中国大学发展最大之痛是文化衰微,其表现形式是庸俗化、功利化和工具化,它根源于大学... 文化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崇尚学术是大学文化精神之所在;没有学术性就没有大学文化的根基和血脉,缺失大学文化,学术难以生存和发展。中国大学发展最大之痛是文化衰微,其表现形式是庸俗化、功利化和工具化,它根源于大学的学术性悬挂和遮蔽。铸就时代的大学文化传统,关键是营造以学术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增强大学的"学府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尚学术 大学文化 文化衰微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原文传递
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兼评胡平等《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及判别函数的建立》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同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5,共8页
作者对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课题,包括依恋理论中内部活动模型的概念,对依恋类型的测量,依恋的文化差异和依恋的世代间传递等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胡平等(2003)的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看法,认为对依恋的测量应该是采取维度性的,而不是... 作者对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课题,包括依恋理论中内部活动模型的概念,对依恋类型的测量,依恋的文化差异和依恋的世代间传递等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胡平等(2003)的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看法,认为对依恋的测量应该是采取维度性的,而不是离散的范畴性的方式,中国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国外研究的差异可能不是由于文化和家庭抚养环境而引起的,而是由于依恋的世代间传递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 内部活动模型 文化差异 世代间传递
下载PDF
论节日的文化功能 被引量:38
5
作者 吴宗友 曹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62-67,共6页
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以特定的仪式纵向传承并横向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效用。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节日是对既有文化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的民俗式的记录与解读,... 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以特定的仪式纵向传承并横向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效用。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节日是对既有文化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的民俗式的记录与解读,又是历史的抽象化的现实影像;节日是对既有文明的认定与维护,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与工具,又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节日发展的新趋势,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探讨,能更好地发挥节日的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 文化功能 民俗学 文化人类学 文化传播 文化传承 原始宗教
下载PDF
大翻译与文化记忆: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被引量:45
6
作者 罗选民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2,共8页
大翻译(2)是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与文化传播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理念,旨在形成翻译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纽带,建设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从新的角度审视国家形象建构与文化传播。在大翻译的思路下,翻译和翻译研... 大翻译(2)是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与文化传播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理念,旨在形成翻译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纽带,建设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从新的角度审视国家形象建构与文化传播。在大翻译的思路下,翻译和翻译研究立足世界格局之上,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形象的建构与文化传播,突破由语言差异、思维差异、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不仅创造优秀的翻译作品,还通过翻译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互鉴。在大翻译框架下,典籍翻译资源可实现深挖和阐发,历时与共时并重,翻译与阐述共生,文字符号与艺术行为相生,让集体文化记忆在国家形象建构上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翻译 国家形象建构 文化记忆 文化传播 互文性
原文传递
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钟蕾 周鹏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创新的形式。方法通过对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分析,以及新媒体形式的特点和优势来寻找两者结合的切入点,并详细阐述了新媒体多元化形式应用于非遗保护的具体措施。结论多元媒体形式的介入为非遗保护与宣传工... 目的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创新的形式。方法通过对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分析,以及新媒体形式的特点和优势来寻找两者结合的切入点,并详细阐述了新媒体多元化形式应用于非遗保护的具体措施。结论多元媒体形式的介入为非遗保护与宣传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多元化的媒体传播方式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新媒体多元化的宣传形式扩大了非遗的群众认知度,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全民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非遗数字化保护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浅析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特点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峻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由于网络的冲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由过去的小众传播呈现出大众传播的特点,即乡村传播向国际传播的转变;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的转变;牧场意识向市场意识的转变。这些新特点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好的思路。
关键词 网络 少数民族 文化传播 特点
下载PDF
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传递模型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祖耀 孙颖莹 朱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99,共5页
目的探究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传递的机制与基于文化传递的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根据文化、产品、用户之间的关系,从最关键的产品对文化的承载层次与用户对文化的认知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G20国礼文创产品设计为例进行验证。结论... 目的探究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传递的机制与基于文化传递的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根据文化、产品、用户之间的关系,从最关键的产品对文化的承载层次与用户对文化的认知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G20国礼文创产品设计为例进行验证。结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的传递依赖于文化元素在产品"象态层"与"意态层"的存储以及用户的感知。通过对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传递模型的应用,能有效帮助设计师理解文创产品设计的本质,提升文创产品设计的质量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递 文创产品设计 象态 意态 认知 认同
下载PDF
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的“深度翻译”探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蒋辰雪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20,190,共10页
文树德的HUANG DI NEIJING SU WEN: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Huang Di's Inner Classic-Basic Questions是海外学术界公认的最权威的《黄帝内经》译本。本文从“深度翻译”的角度剖析了该译本的深度化语境,包括译文中大量出现... 文树德的HUANG DI NEIJING SU WEN: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Huang Di's Inner Classic-Basic Questions是海外学术界公认的最权威的《黄帝内经》译本。本文从“深度翻译”的角度剖析了该译本的深度化语境,包括译文中大量出现的脚注、括号注和文本外的绪论、参考文献等。发现译文的深度化语境具有意义阐释、背景描述、分层递进和深层铺垫等功能,是该译本成功展现《黄帝内经》全貌的关键。深度翻译策略的阐释作用、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学术本质有助于推动中医典籍的译介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深度翻译 阐释 文化传递
原文传递
关于西江苗寨文化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考——兼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晓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2,共6页
本文通过贵州省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的具体案例,指出旅游开发的前提是保护好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以当地村民的利益和意见为出发点,像西江这样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为确保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旅游的模式应该是参与式的、... 本文通过贵州省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的具体案例,指出旅游开发的前提是保护好传统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以当地村民的利益和意见为出发点,像西江这样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为确保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旅游的模式应该是参与式的、体验型的、学习性的。为此,本文就西江苗寨的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具体的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苗寨 文化传承 旅游开发
原文传递
文化的力量:德国歌德学院的历史和启示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帆 王红梅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27,共5页
歌德学院作为德国最大的媒介组织,以推广德语、促进文化交流、宣传德国为根本任务,是德国对外文化教育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之一。本文尝试对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作一梳理,以期从中得出一些对中国孔子学院发展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歌德学院 文化交流 德国教育
下载PDF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对外传播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军 常生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8-100,共3页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武术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份和要素 ,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外传播中 ,中华武术应以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为根本宗旨 ,以武术健身功能的开发为传播的最佳切入点。
关键词 中华武术 文化内涵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功 王瑜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16,共5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及办教育的指导思想 ,它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沿和关键所在。而中国文化传统所特有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思维形式 ,对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文化传统 教育观念 现代化 影响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形象传播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日红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将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软实力,使其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方法以恩施为例,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手段形成音视频口述史,建立数字化图形数据库、虚拟... 目的将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软实力,使其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方法以恩施为例,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手段形成音视频口述史,建立数字化图形数据库、虚拟工艺流程和演示场景以及数字虚拟博物馆。结论文化是城市竞争的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城市的文化基因,也是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结合城市形象展开有效传播,不仅可以宣传城市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城市的品牌塑造,也有利于城市文脉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基因 城市形象 传播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可视化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晓皎 苗甜 +2 位作者 唐晓腾 陈为 王小松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6-37,共12页
目的梳理当今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归纳总结数字化流程体系并分析可视化案例,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可视化思路与建议,探索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方法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角度出发,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当今数字化科... 目的梳理当今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归纳总结数字化流程体系并分析可视化案例,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可视化思路与建议,探索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方法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角度出发,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当今数字化科技手段梳理数字化流程体系,并对国内文化遗产可视化案例进行收集、分析、总结,并进行了可视分析。结论明确数字化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义,得出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状况与数字化的流程体系,从文化遗产可视化呈现的数据信息、目标用户、分类、图表等多个方面归纳总结规律,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主体选用合适的可视化呈现形式能够帮助公众快速了解不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内容,并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化 可视化 数据处理 保护传承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传播与语言规划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美华 陈祥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4,共5页
随着我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加快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强。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事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多重困难。要想提升汉语及汉语文化在国际上的威望,我们在加强... 随着我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加快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强。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事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多重困难。要想提升汉语及汉语文化在国际上的威望,我们在加强汉语文化产品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国人的汉语文化教育,并且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中注入中国文化内容,让全民成为孔子学院之外的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文化传播 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品创新 语言规划
下载PDF
组建馆属学生社团,拓展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工作——以华侨大学图书馆文化传播部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君霞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89,共5页
介绍了华侨大学图书馆设立文化传播部,组建馆属初醒读书会、迩雅汉服文化社,开展阅读推广、文化传承活动的经验,包括确定主题、活动开展、活动总结等,并基于这些实践,探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文化传播部 阅读推广 学生社团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明代官服的结构研究与数字化复原 被引量:18
19
作者 佟萌 李雪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116,共7页
明代官服是明代服饰文化中“礼”的代表,具有区分等级,辨别尊卑的作用。官服体现了对唐、宋、元服饰的继承与创新,但实体文物展出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图片资料为主的数字化资源只能从二维角度进行研究。文章以明代文武官员服装为例... 明代官服是明代服饰文化中“礼”的代表,具有区分等级,辨别尊卑的作用。官服体现了对唐、宋、元服饰的继承与创新,但实体文物展出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图片资料为主的数字化资源只能从二维角度进行研究。文章以明代文武官员服装为例,研究其形制与结构特点。选取孔府旧藏中朝服、公服、常服,在复原其结构、面料纹样基础上进行三维建模与展示,提出成套服装的组合建模方法,得到明代文武官员服装完整的数字化复原效果。通过数字化复原明代官服,探寻实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传播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服饰 结构 服装建模 虚拟展示 孔府旧藏 成套服装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中的场馆学习:特征、目标与模式 被引量:18
20
作者 夏文菁 张剑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5年第8期5-11,共7页
场馆作为支持非正式学习活动的物理环境,是展品、参观者和社会文化交互碰撞的学习空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场馆中虚实融合的展示与互动功能愈发完善。但由于场馆学习活动内在的特殊性,在各国日益重视文化建设、注重场馆教育的今天... 场馆作为支持非正式学习活动的物理环境,是展品、参观者和社会文化交互碰撞的学习空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场馆中虚实融合的展示与互动功能愈发完善。但由于场馆学习活动内在的特殊性,在各国日益重视文化建设、注重场馆教育的今天,场馆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章讨论了信息化条件下场馆学习的基本特征、发生条件,结合文化传承使命提出了场馆学习的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归纳了场馆学习活动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馆学习 非正式学习 虚实融合 活动模式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