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9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 被引量:62
1
作者 丁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年第1期18-20,76,共4页
任何课程理性的合理运用是与适用的文化环境相结合的 ,课程本质上不是“价值中立”或“文化无涉”的纯粹知识活动 ,它必须具有价值参与的生存环境。因为 ,课程过程的本质体现为一种价值赋予 ,体现为一种文化主体的自觉。对“泛科学理性... 任何课程理性的合理运用是与适用的文化环境相结合的 ,课程本质上不是“价值中立”或“文化无涉”的纯粹知识活动 ,它必须具有价值参与的生存环境。因为 ,课程过程的本质体现为一种价值赋予 ,体现为一种文化主体的自觉。对“泛科学理性”语境的批判 ,其主要任务是对被指称的普遍性的挑战。我们需要对不同课程理性背后的文化处境有更深入与广泛的理解、研究和对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课程文化 泛科学理性 文化处境
下载PDF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辨析 被引量:66
2
作者 李炳全 叶浩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由于文化心理学刚刚兴起 ,概念尚未十分清晰 ,不同的学者对之有不同的看法。不过 ,不同学者看法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基本上都认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意义 ;心理与文化相互建构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主流心理学不同 ,主要采用客... 由于文化心理学刚刚兴起 ,概念尚未十分清晰 ,不同的学者对之有不同的看法。不过 ,不同学者看法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基本上都认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意义 ;心理与文化相互建构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主流心理学不同 ,主要采用客位研究策略。综合各家之言和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 学者观点 研究方法 文化行为 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文化语境
下载PDF
语境论:释义规则与视觉修辞分析 被引量:71
3
作者 刘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共11页
作为文本实践的发生环境与底层语言,语境确立了文本的释义规则,其功能就是对释义行为的"锚定"。视觉修辞意义上的语境研究,旨在探讨视觉形式与文本语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在图像形式维度揭示语境生产的形式逻辑与形式语言。互... 作为文本实践的发生环境与底层语言,语境确立了文本的释义规则,其功能就是对释义行为的"锚定"。视觉修辞意义上的语境研究,旨在探讨视觉形式与文本语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在图像形式维度揭示语境生产的形式逻辑与形式语言。互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构成了通往文本释义规则的三种基本的语境形态。互文语境依赖于图像与其伴随文本之间的视觉想象,具体包括构成性互文语境、联想性互文语境和隐喻性互文语境。情景语境对应的核心修辞问题是在视觉形式维度上发现符号的边界,并由此确立情景的边界,具体包括话语情景、议题情景和空间情景。文化语境铺设了一种规约性的意义场域,视觉修辞实践主体上体现为对某种普遍共享的文化符码或文化意象的挪用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论 互文语境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视觉修辞分析
下载PDF
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63
4
作者 李锦 廖开洪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探讨了文化语境的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指出在直译、意译及意义补全等翻译策略中文化语境的顺应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译员应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弥补文化缺省,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以取得等值的翻译。
关键词 顺应论 文化语境 翻译策略 等效翻译
下载PDF
“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69
5
作者 令小雄 李春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9,共16页
"躺平"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近期在国内已成为网络流行语。"躺平主义"是指面对变幻莫测的外界和社会"内卷化"的加速节奏,"躺平主义"者内心依旧保持平静与坚守,并按照"自己... "躺平"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近期在国内已成为网络流行语。"躺平主义"是指面对变幻莫测的外界和社会"内卷化"的加速节奏,"躺平主义"者内心依旧保持平静与坚守,并按照"自己的理念"过好"慢生活"的一种态度与行为。"躺平主义"的媒介兴起反映了青年亚文化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特质,"躺平主义"在媒介发酵、流行的过程中成为一种"话语场"的"次生文化现象",激发话语叙事空间的"广场效应",催发人们的话语参与意识。"躺平主义"也体现了弱势青年对社会"内卷化"的一种软性反抗。"我躺故我在"对接"我思故我在",呈现对物质主义宰制下"资本逻辑"加速节奏的反思,同时在反对高消费主义的"物朴"满足感及叙事框架中实现"自我超越"。"躺平主义"者要克服消极懈怠的一面,其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困难面前伪装的"无奈的积极主义",实质是"消极的自由主义"。其声称"躺平"不动可以减少消费的同时有助于减少浪费,减少"碳足迹",有利于"碳排放"目标的实现,是用一种话语叙事的戏谑风格掩饰自己行动力和执行力的缺失。要加强对"躺平青年"的价值引导和文化引领,助推"躺平主义"变为"起来主义",合力推动青年一代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担当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内卷 躺平主义 青年亚文化 文化构境 话语场
下载PDF
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解码 被引量:38
6
作者 戈玲玲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 ,讨论语境顺应性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 ,提出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过程是译文读者寻找文化语境的顺应过程 ,因为文化是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的 ,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文化 ,翻译也就是不同文化层次... 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 ,讨论语境顺应性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 ,提出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过程是译文读者寻找文化语境的顺应过程 ,因为文化是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的 ,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文化 ,翻译也就是不同文化层次的内容的翻译。在顺应理论的框架内 ,语言使用者要动态地让语境因素和结构客体互相顺应 ,从而在“社会心理”这个顺应的媒介中动态地产生意义 ,因此 ,翻译不是一种固定的、不变的东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顺应论 翻译解码 社会心理
下载PDF
文化语境顺应与文学翻译批评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小凤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1-44,共4页
Jef 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它包括语言使用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必须顺应交际的环境和交际的对象,而这种顺应主要是文化顺应。本文以“顺应论”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翻译中的文化语境顺应问题,文章... Jef 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它包括语言使用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必须顺应交际的环境和交际的对象,而这种顺应主要是文化顺应。本文以“顺应论”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翻译中的文化语境顺应问题,文章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作出动态顺应的过程;同时认为,将顺应论的概念应用到翻译批评中,可以为翻译批评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依据,从新的视角观察评价译作,推进翻译批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顺应理论 功能翻译 翻译批评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 被引量:30
8
作者 吕萍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2,共4页
本文运用语境这一概念解析文学翻译的结构形态,提出情绪语境等新的概念,并指出翻译过程中因语境差异所造成的语义转移和形象的变异现象。
关键词 文化语境 认知语境 情绪语境 译者语境 再创造 语义转移
原文传递
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与中国语境 被引量:42
9
作者 姜晓萍 陈朝兵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5,126,共15页
"公共服务"是近20年来在中国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关键词和高频词,但人们对其概念的解读却存在本质属性表述不一、形式属性表达不清和外延范围表达不准等认知迷茫,并由此导致公共服务政策的指向模糊和学术研究中的是非... "公共服务"是近20年来在中国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关键词和高频词,但人们对其概念的解读却存在本质属性表述不一、形式属性表达不清和外延范围表达不准等认知迷茫,并由此导致公共服务政策的指向模糊和学术研究中的是非论争。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不同语境塑造了公共服务内涵外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破解对公共服务的认知迷茫,关键在于对中国场景中公共服务的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进行比较辨识,尤其要深入剖析不同语境下公共服务的内涵转换;并且要跨越学科藩篱,从价值、功能、过程、结果四个维度揭示公共服务公共性的本质属性,从历史文化语境、认知文化语境、泛指情景语境、特指情景语境四个场域辨析公共服务的特有属性,从过程、结果两个层次把握公共服务的形式属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本质属性 形式属性 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
原文传递
居住安排对居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基于文化情境与年龄的调解效应 被引量:35
10
作者 穆滢潭 原新 《南方人口》 CSSCI 2016年第1期71-80,25,共11页
经济社会和家庭结构双重转型导致老年人居住安排的急剧变迁,正在动摇老年人传统照顾模式的文化与家庭基础,给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构建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居住安排——文化情境——精神健康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 经济社会和家庭结构双重转型导致老年人居住安排的急剧变迁,正在动摇老年人传统照顾模式的文化与家庭基础,给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构建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居住安排——文化情境——精神健康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相对空巢老人而言,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精神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网络家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水平都较高;居住安排——老年人精神健康关系受到居住地、婚姻状况的调节作用,对中低龄老年人作用尤其明显。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和城市高龄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积极效应显著,而网络家庭主要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安排 精神健康 文化情境 交互效应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兼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西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3-18,共6页
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是全球化语境下人类审美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美学研究史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消费时代作为全球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改变了人类审美既成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形成新的消费意识形态,导致当代审美转向更广... 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是全球化语境下人类审美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美学研究史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消费时代作为全球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改变了人类审美既成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形成新的消费意识形态,导致当代审美转向更广泛的文化、生活领域;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重要表征是转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其核心是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及价值形态的重建。消费时代的审美观念与实践也呈现出诸多的矛盾与问题,需要美学研究中的深入思考与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时代 审美 文化语境 日常生活世界
下载PDF
从边缘到主流:集体行动框架与文化情境 被引量:34
12
作者 夏瑛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74,共23页
基于一个动员框架发生显著变化的社会运动案例,本文分析了主导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动员框架及其转变机制。研究发现,框架转变源于社会运动领袖的策略性选择,转变背后体现的是动员框架与运动所处的宏观文化情境之间的微妙联系。具体而言,... 基于一个动员框架发生显著变化的社会运动案例,本文分析了主导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动员框架及其转变机制。研究发现,框架转变源于社会运动领袖的策略性选择,转变背后体现的是动员框架与运动所处的宏观文化情境之间的微妙联系。具体而言,第一阶段的动员框架使用了文化情境中的边缘价值,动员效果并不理想;第二阶段,社会运动领袖对动员框架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将其与文化情境中的主流价值靠拢,在动员取得突破之后,又将边缘价值带回动员框架。随着运动的扩大,这些边缘价值被广泛传播与推广,并在运动之后延续下来,重塑了文化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框架 框架化 框架转换 文化情境 话语
下载PDF
文化语境顺应与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炤 井永洁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本文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对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作用。指出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片名的语言结构和商业性也应与文化语境顺应。文化语境在片名的翻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顺应论 文化语境 语言结构
下载PDF
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 被引量:29
14
作者 邱文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文化意象是在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 ,具有语境依赖性。本文首先对文化意象进行界定 ,再对语境进行分析 ,并以此为基点探讨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问题 ,旨在说明 :(1)文化意象的判定是认知主体的主观阐释和诸种潜在相关客观参数 ... 文化意象是在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 ,具有语境依赖性。本文首先对文化意象进行界定 ,再对语境进行分析 ,并以此为基点探讨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问题 ,旨在说明 :(1)文化意象的判定是认知主体的主观阐释和诸种潜在相关客观参数 (语境参数 )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2 )与文化意象相关的原语语境和译语语境的关联性将直接影响文化意象翻译策略和手段的择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 语境 理解和传译 参数 关联性
下载PDF
从傅雷译作中的注释看译者直接阐释的必要性——以《傅雷译文集》第三卷为例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杨振 许钧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4,89,共4页
翻译作品中的注作为翻译文本的副文本,是译者在场的明显标志。本文以《傅雷译文集》第三卷中译者所作的注为例,从该卷作品中直接阐释的注释的类型及其特点、对文化语境和译者直接阐释的定义以及译者直接阐释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来具体阐... 翻译作品中的注作为翻译文本的副文本,是译者在场的明显标志。本文以《傅雷译文集》第三卷中译者所作的注为例,从该卷作品中直接阐释的注释的类型及其特点、对文化语境和译者直接阐释的定义以及译者直接阐释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译者对原文直接解释对于读者理解的作用,并将这一解释与通常阐释学上所说的读者阐释的多重可能性区分开来,同时从翻译伦理角度说明傅雷先生的读者观及其严谨的研究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译注 文化语境 直接阐释
原文传递
文化翻译的困惑与挑战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共10页
自上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就变得愈加难以分割了。如今,"文化翻译"俨然又成了一个热门概念,具有强烈的跨学科色彩,不同人文学科背号的学者都在使用。然而,过于宽泛地使用这一概... 自上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就变得愈加难以分割了。如今,"文化翻译"俨然又成了一个热门概念,具有强烈的跨学科色彩,不同人文学科背号的学者都在使用。然而,过于宽泛地使用这一概念也引起了诸多混乱、迷茫及对翻译研究本体身份的担忧。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使得文化的不可译更具挑战性,但也促发了更为丰富的多样化和多元性,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跨文化交流空间,同时也唤起了对文化差异与沟通的更多关注。本文梳理了文化翻译的发展过程,并着眼于解析文化翻译所引起的困惑,提出了整合不同有关概念的途径与策略,旨在提升其对与文化相关的众多翻译现象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异质性 文化语境 跨文化阐释
原文传递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文化意象互文性及其翻译 被引量:27
17
作者 顾建敏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3,共4页
文化意象是具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涵义的文化符号。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的本质。文化意象翻译的实质是体现文本间文化意蕴的吸收与转化,译者需要通过语境假设来寻找最佳关联,即通过推导努力来寻找互文性的关联,以准确理解互文性的社... 文化意象是具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涵义的文化符号。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的本质。文化意象翻译的实质是体现文本间文化意蕴的吸收与转化,译者需要通过语境假设来寻找最佳关联,即通过推导努力来寻找互文性的关联,以准确理解互文性的社会意义或文化内涵,再现原作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获得最佳语境效果。文化意象的翻译可采取异化法、归化法或异化归化互补并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象 互文性 认知语境 最佳关联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学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2,共8页
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面临着种种困境。认识“文学经典”在今天所遭遇的尴尬处境,应从“文学经典”与消费文化语境的关系入手,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审视其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 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面临着种种困境。认识“文学经典”在今天所遭遇的尴尬处境,应从“文学经典”与消费文化语境的关系入手,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审视其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以更清晰地看到纠结于诸种矛盾中的“文学经典”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及新的生存契机。“文学经典”的自救与重构,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化语境 文学经典
下载PDF
浅析语境在口译中的适应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锦 廖开洪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7,共3页
语境主要分为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笔者认为,口译时译员应恰当地适应语境,领会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才能提高口译的速度与质量,避免误译和错译。[作者简介]李锦(1963-),女,四川成都人,暨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 语境主要分为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笔者认为,口译时译员应恰当地适应语境,领会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才能提高口译的速度与质量,避免误译和错译。[作者简介]李锦(1963-),女,四川成都人,暨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      廖开洪(1965—),男,湖南望城人,暨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上下文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口译
下载PDF
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性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妍 杨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53-1460,共8页
心理性应激是个体的内稳态受到社会心理威胁时候的状态。面对急性心理性应激源,有机体的各大机能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会出现一系列生物功能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如自尊、特质焦虑和大五人格... 心理性应激是个体的内稳态受到社会心理威胁时候的状态。面对急性心理性应激源,有机体的各大机能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会出现一系列生物功能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如自尊、特质焦虑和大五人格)会影响个体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差异且影响方式尚不统一,并且不同文化环境下人格特质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然而这种结果的差异有可能是生物标记物的不一致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心理性应激任务的不一致造成的,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未来研究应该在控制这些无关变量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去考察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性应激反应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性应激 个体差异 人格特质 文化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