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睾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易钦君 何大维 +9 位作者 林涛 李旭良 刘星 卞则栋 刘俊宏 刘丰 华燚 陆鹏 张德迎 魏光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23-927,共5页
目的分析对隐睾患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隐睾最适宜的微创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5月间在泌尿外科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720例(1933侧)隐睾患儿,年龄0.5-17.5岁(中位年龄3.3岁)。术前麻醉状态下可扪... 目的分析对隐睾患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隐睾最适宜的微创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5月间在泌尿外科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720例(1933侧)隐睾患儿,年龄0.5-17.5岁(中位年龄3.3岁)。术前麻醉状态下可扪及隐睾1365例(1536侧),未扪及隐睾355例(397侧)。分别采用经腹腔镜、经腹股沟、经阴囊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比较相同位置隐睾不同手术方式的睾丸降入阴囊率、术后睾丸萎缩或回缩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排除睾丸缺如或萎缩、横过异位睾丸以及腹腔镜下行Fowler-Stephens手术隐睾,共1661例(1869侧)隐睾纳入手术方式疗效分析。其中,1014例(1153侧)腹股沟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97侧)和经腹股沟(956侧)手术方式,术中睾丸降入阴囊率分别为100%(197/197)和99.4%(950/956),术后随访率分别为93.9%(185/197)和90.9%(869/9563,睾丸萎缩率分别为0和0.2%(2/869),均无睾丸回缩,两种手术方式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1例(383侧)外环口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0侧)、经腹股沟(307侧)、经阴囊(66侧)手术方式,三种手术方式的睾丸降入阴囊率均为100%,术后随访率分别为100%(10/10)、94.1%(289/307)和97%(64/66),均无睾丸萎缩或回缩。355例(397侧)术前麻醉状态下未扪及隐睾,分别经腹腔镜(144侧)和经腹股沟(253侧)两种手术方式探查,探及睾丸率分别为84%(121/144)和88.1%(223/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96例(333侧)腹腔型隐睾分别采用经腹腔镜(110侧)和经腹股沟(223侧)两种手术方式,睾丸降人阴囊率分别为90%(99/110)和88.3%(197/223),术后随访率分别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5
2
作者 郝春生 叶辉 +5 位作者 李龙 白冬升 张薇薇 王莹 管考评 牛志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对60例腹股沟区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根据睾丸位置高低,采取经阴囊或腹腔镜辅助下睾丸固定手术。结果经阴囊睾丸固定术24例,睾丸位于外环口与阴囊上极之间,23例固... 目的探讨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08年3月对60例腹股沟区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根据睾丸位置高低,采取经阴囊或腹腔镜辅助下睾丸固定手术。结果经阴囊睾丸固定术24例,睾丸位于外环口与阴囊上极之间,23例固定于阴囊底,1例固定于阴囊上极。经阴囊转腹腔镜睾丸固定术2例,均为右侧,睾丸位于外环口与阴囊上极之间,经隐囊手术睾丸下降位置不满意,转为腹腔镜手术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底。经腹腔镜睾丸固定术34例,其中睾丸位于腹股沟内16例(41.1%),位于近外环口处18例(52.9%),合并腹股沟斜疝8例(23.5%),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结扎,术后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60例B超随访3~6个月,平均4.3月,无睾丸萎缩及回缩,无腹股沟斜疝的发生。结论可触及睾丸的腹股沟隐睾如果能推到阴囊上极,则可选择经阴囊切口的睾丸固定术;如果不能将睾丸推到阴囊上极或经阴囊切口不能将睾丸固定到阴囊底时,可选择腹腔镜手术。2种手术方法睾丸固定位置满意,可作为临床医师的参考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隐睾 阴囊 腹腔镜
下载PDF
隐睾症睾丸引带异常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新福 李欢诚 +4 位作者 陈春延 庞家瑜 何国友 吴品林 肖龙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引带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169例接受手术的隐睾症患者进行术中直接观察,记录隐睾位置、睾丸引带长度和附着点。结果169例212枚隐睾中,腹腔内睾丸42枚(19.8%),腹股沟管睾丸134枚(63.2%),阴囊上部睾... 目的探讨睾丸引带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169例接受手术的隐睾症患者进行术中直接观察,记录隐睾位置、睾丸引带长度和附着点。结果169例212枚隐睾中,腹腔内睾丸42枚(19.8%),腹股沟管睾丸134枚(63.2%),阴囊上部睾丸36枚(17.0%)。腹腔内睾丸引带附着点位于腹股沟管外环周围、阴囊上部和其他位置者分别占73.8%(31)、21.4%(9)和4.8%(2);腹股沟管睾丸引带附着点位于腹股沟管外环周围者64.9%(87),阴囊上部者26.1%(35),阴囊底部者6.7%(9);阴囊上部睾丸引带附着点位于腹股沟管外环周围者25.0%(9),阴囊上部者52.8%(35),阴囊底部者22.2%(8)。腹腔内、腹股沟管和阴囊上部睾丸引带长度分别为(3.1±1.1)、(3.2±0.7)和(2.5±0.4)cm,阴囊上部睾丸引带长度明显短于其他2型隐睾(P<0.01)。结论大多数隐睾有引带异常如迁移停止或未退化或异常附着,这可能是隐睾症激素治疗难以奏效的原因。保留引带睾丸固定术对需要切断精索血管的高位隐睾和精索血供不良的隐睾的血供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睾丸引带 激素疗法 睾丸固定术
原文传递
隐睾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284-1289,共6页
睾丸是雄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器官,睾丸下降不全(隐睾)不仅影响出生后睾丸的发育与功能,还间接影响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至成年。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隐睾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虽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睾丸是雄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器官,睾丸下降不全(隐睾)不仅影响出生后睾丸的发育与功能,还间接影响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至成年。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隐睾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虽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但尚无定论。研究隐睾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其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遗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隐睾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危险因素 病因学
原文传递
改良Bianchi术治疗中低位隐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勋 门波 +1 位作者 张祥生 孙自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Bianchi睾丸下降固定术和传统睾丸下降固定术在中低位隐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中低位隐睾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Bianchi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经腹股沟及阴囊切...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Bianchi睾丸下降固定术和传统睾丸下降固定术在中低位隐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中低位隐睾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Bianchi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经腹股沟及阴囊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P<0.05),而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中低位隐睾的治疗中采用改良Bianchi手术,切口较小,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睾丸下降固定术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腔内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志强 刘中华 +3 位作者 周瑞锦 姬彤宇 杜涛 李启忠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并行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不可触及的高位腹腔内型隐睾患儿21例(24侧),年龄2~12岁,平均4岁。结果:21例患儿均得到明确诊断。14例(17侧)行一期睾丸下降固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并行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不可触及的高位腹腔内型隐睾患儿21例(24侧),年龄2~12岁,平均4岁。结果:21例患儿均得到明确诊断。14例(17侧)行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3例行Fowler-Stephen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3例睾丸缺如,1例行睾丸萎缩切除术。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下降固定的睾丸位置良好,睾丸均无萎缩和回缩。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可以准确诊断高位不可触及的腹腔内型隐睾,并可同时行睾丸下降同定术,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不可触及性隐睾 腹腔镜术
原文传递
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纯精原细胞瘤六例CT资料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徐亮 张红丽 +4 位作者 龚建平 宦坚 沈钧康 钱铭辉 郭启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纯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巨大的腹内未降睾丸纯精原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6例肿块长轴与同侧肾下极和腹股沟内环的连线一致。供血动脉均为同侧睾丸动脉,5例显...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纯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巨大的腹内未降睾丸纯精原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6例肿块长轴与同侧肾下极和腹股沟内环的连线一致。供血动脉均为同侧睾丸动脉,5例显示睾丸静脉引流。同侧睾丸及精索未显示,2例肿块尾端见未退化的睾丸引带。同侧肾脏受压上移。肿块呈囊实混合型,内侧坏死明显,其内可见条状纤维血管分隔,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所有肿块内未见钙化或脂肪。结论螺旋CT是腹内巨大精原细胞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的一种有用的影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精原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单侧隐睾复位大鼠血清性激素及抗精子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宋翠萍 王海磊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隐睾复位大鼠血清性激素及抗精子抗体(AsAb)的水平。方法将21日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单侧隐睾组各24只,2周后行隐睾大鼠睾丸下降固定术,于40日龄、60日龄采集血清后处死。采用ELISA间接法测定血清AsAb水平。... 目的探讨单侧隐睾复位大鼠血清性激素及抗精子抗体(AsAb)的水平。方法将21日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单侧隐睾组各24只,2周后行隐睾大鼠睾丸下降固定术,于40日龄、60日龄采集血清后处死。采用ELISA间接法测定血清AsAb水平。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结果40日龄、60日龄时2组血清E2和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60日龄时的E2、T水平均较40日龄时显著增高(P<0.05)。单侧隐睾组大鼠40日龄、60日龄时血清AsAb 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60日龄时隐睾组大鼠血清AsAb水平高于40日龄(P<0.05),而假手术组血清AsA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单侧隐睾组大鼠AsA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隐睾大鼠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后,存在高雌激素血症;AsAb产生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子抗体 隐睾 大鼠 雌二醇 睾酮
下载PDF
小儿隐睾283例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振勇 肖德龙 戴家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523-1524,共2页
目的总结隐睾治疗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283例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就诊年龄6 d^14岁,单侧224例,双侧57例,无睾丸2例。结果所有病人均进行超声检查,发现阳性率达86.9%,对于其中128例146侧的隐睾进行人绒毛膜促性... 目的总结隐睾治疗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283例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就诊年龄6 d^14岁,单侧224例,双侧57例,无睾丸2例。结果所有病人均进行超声检查,发现阳性率达86.9%,对于其中128例146侧的隐睾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64侧出现下降成功率43.8%。手术治疗隐睾276侧,其中一期完成下降固定的253侧,成功率93.4%。结论隐睾应注意早期诊治,超声对于隐睾的诊断有良好的帮助,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hCG临床应用对于1岁以内的患儿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隐睾 超声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睾丸固定术
下载PDF
己烯雌酚致大鼠腹腔内隐睾及其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林 郑新民 +2 位作者 郑航 杨志伟 李世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己烯雌酚(DES)致大鼠腹腔内隐睾及其对睾丸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引带同源盒基因-A10(HOXA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孕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在孕期第13.5天(E13.5)分别皮下注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己烯雌酚(DES)致大鼠腹腔内隐睾及其对睾丸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引带同源盒基因-A10(HOXA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孕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在孕期第13.5天(E13.5)分别皮下注射二甲基亚砜(A组)和DES2.5、5.0、10.0、20.0mg/kg(分别为B、C、D、E组),在第19.5天(E19.5)取出胚胎雄鼠,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后计算死胎率、睾丸下降程度;RT-PCR检测INSL3和HOXA10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INSL3蛋白水平。结果A、B、C、D和E组死胎率分别为3.57%、6.90%、12.00%、19.23%和36.36%,与DES呈量效关系(r=0.999,P〈0.01);B、C、D和E组的睾丸下降程度分别为(23.7±1.7)U、(38.8±1.9)U、(49.3±1.8)U、(58.6±2.1)U,与A组[(8.5±1.3)U]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6.12、88.53、120.44、141.37,P值均〈0.01),且呈量效关系(r=0.911,P〈0.05)。B、C、D和E组的INSL3mRNA水平分别为0.9570±0.1490、0.6760±0.1380、0.0170±0.0040、0.0013±0.000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360±0.1520、0.5310±0.1070、0.0140±0.0020、0.0011±0.0003,与A组(INSL3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1.8010±0.1260和1.6120±0.13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mRNA值分别为40.4840、52.4402、83.1585、82.0582,q蛋白值分别为38.6151、52.2747、77.2756、76.1983,P值均〈0.01)。A、B、C、D和E组的HOXA10 mRNA水平分别为0.945±0.125、0.940±0.119、0.656±0.115、0.544±0.118和0.463±0.114,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213,P〉0.05),A组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2.4304、17.2477、20.2789,P值均〈0.01)。结论DES致腹腔内睾丸下降受阻与其下调睾丸INSL3表达相关。低剂量DES未影响引带HOXA10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隐睾 胰岛素 同源盒基因-A10 己烯雌酚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大鼠隐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斌 傅骞 +4 位作者 郝喜娟 杨佳佳 王宏蕾 朱牧 胡素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4-67,87,88,共6页
目的改善大鼠隐睾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隐睾模型的质量,并对新模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模型组(modl)采用模拟失重大鼠模型,对大鼠进行3周尾部悬吊进行造模,随后模型组大鼠解悬吊恢复8周观察该模型的稳... 目的改善大鼠隐睾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隐睾模型的质量,并对新模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模型组(modl)采用模拟失重大鼠模型,对大鼠进行3周尾部悬吊进行造模,随后模型组大鼠解悬吊恢复8周观察该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经过3周的尾部悬吊,模型组所有大鼠睾丸均滑入腹腔,同时和对照组相比,睾丸和附睾的重量出现极显著的降低(P<0.01)。HE染色发现对照组大鼠睾丸的生精小管结构排列紊乱,精原细胞消失,附睾尾中成熟精子消失。经过8周的恢复,大鼠的睾丸及附睾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HE染色显示其生精小管结构和精原细胞数量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结论尾吊法所建立的大鼠隐睾模型效果稳定,可以有效模拟大鼠隐睾时的睾丸温度变化情况,同时对大鼠的伤害较小,操作比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睾丸 附睾尾 生精小管
下载PDF
Axin1基因多态性与隐睾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铁龙 黄静 +3 位作者 邹兵 谭春林 付剑 李鑫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体轴抑制因子Axin1的3个Tag SNP的基因分布频率与隐睾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13例隐睾患儿和179名正常儿童进行分型检测,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rs370681的T等位基因(P=2e-4,OR 1.96,95... 目的:探讨体轴抑制因子Axin1的3个Tag SNP的基因分布频率与隐睾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13例隐睾患儿和179名正常儿童进行分型检测,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rs370681的T等位基因(P=2e-4,OR 1.96,95%CI 1.37~2.78),T/T基因型(P=6e-4,OR 4.00,95%CI 1.79~9.09),C/T-T/T基因型(P=4e-4,OR 2.44,95%CI 1.47~4.00)是隐睾的患病风险因素。rs1805105的基因型分布结果发现,与T/T相比较,C/C-C/T基因型隐睾风险增高1.64倍(P=0.041,95%CI 1.02~2.63),与T/T-C/C基因型相比,C/T基因型携带者隐睾症风险增加1.72倍(P=0.032,95%CI 1.05~2.86)。结论:rs370681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及rs1805105的C/T基因型在隐睾患儿分布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体轴抑制因子1 多态性
下载PDF
隐睾及睾丸固定术后对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蒋玉清 李瑞利 郭跃先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1-714,共4页
目的观察隐睾及睾丸固定术后对睾丸生精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方法对80只sD大鼠制作单侧隐睾模型,随机分为10组,其中4组(每组10只)于隐睾术后7、14d切取患侧睾丸组织,6组于隐睾术后7、14d行睾丸固定术,分别于术后2.4、6周取... 目的观察隐睾及睾丸固定术后对睾丸生精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方法对80只sD大鼠制作单侧隐睾模型,随机分为10组,其中4组(每组10只)于隐睾术后7、14d切取患侧睾丸组织,6组于隐睾术后7、14d行睾丸固定术,分别于术后2.4、6周取材。将所取得的睾丸组织称重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率和各生精细胞百分比以及组织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和bax基因表达量。结果隐睾睾丸重量明显下降,隐睾组1c细胞(7d组:10.61±1.10,14d组:11。79±0.91)较对照组降低(16.48±1.60,P〈0.05)、4C细胞也明显降低,而2C细胞(7d组:40.41±2.93,14d组:51.41±6.45)较对照组增加(30.17±3.24,P〈0.05)。隐睾各组生精细胞凋亡率(7d组:14.9±1.26,14d组:6.90±0.96)高于正常对照组(2.50±0.44,P〈0.01),而睾丸复位固定术后备组生精细胞凋亡率均下降(P〈0.05)。隐睾7、14d睾丸中bcl-2蛋白表达量(7d组:4.68±0.47;14d组:5.66±0.71)较对照组(7.47±1.01)降低而bax蛋白表达量(7d组:8.27±1.08;14d组:6.26±0.21)较对照组(5.82±0.47,P〈0.05)升高,睾丸固定术后各组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而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隐睾可以使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增加,睾丸复位固定术后,睾丸生精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其恢复程度和隐睾时间长短有关;bcl-2和bax表达在生精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睾丸固定术 生精细胞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乙醛脱氢酶1 A1在大鼠隐睾及正常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14
作者 钱易 洪丽 +3 位作者 谌月华 葛文亮 印其友 咸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2744-2748,共5页
目的:建立隐睾模型,观察分析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mRNA和蛋白在大鼠隐睾及正常睾丸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内分泌诱导法建立隐睾动物模型,分别取出生后第15天(幼年期)、第45天(青春期)和第90天(成年期)隐睾和正... 目的:建立隐睾模型,观察分析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mRNA和蛋白在大鼠隐睾及正常睾丸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内分泌诱导法建立隐睾动物模型,分别取出生后第15天(幼年期)、第45天(青春期)和第90天(成年期)隐睾和正常子代雄鼠的睾丸组织,采用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蛋白质印迹法、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隐睾及正常睾丸组织中 ALDH1A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隐睾组幼年期、青春期和成年期ALDH1A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1±0.19,1.60±0.32,0.75±0.16;正常组各期表达量分别为1.66±0.23,0.52±0.08,0.15±0.10,幼年期隐睾组睾丸组织中ALDH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青春期和成年期隐睾组睾丸组织中ALDH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H1A1在大鼠睾丸的发生发育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 ALDH1A1的表达与隐睾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有着重要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1 A1 隐睾 睾丸 ALDH1A1
原文传递
隐睾发生过程中DNA甲基化状态和甲基化转移酶表达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吴盛德 魏光辉 +5 位作者 朱静 李娅莎 甘立强 袁心刚 徐明灯 陈柏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1-23,26,共4页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phthalate,DEHP]作用于孕鼠后,胎鼠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及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情况;探讨DEHP所致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在睾丸下降过程中...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phthalate,DEHP]作用于孕鼠后,胎鼠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及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情况;探讨DEHP所致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在睾丸下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妊娠昆明小鼠(KMmice)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每组15只。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自妊娠第12.5天到妊娠第18.5天分别持续经口予以玉米油和DEHP,用量按每日500mg/kg,正常对照组不予灌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玉米油对照组DNA甲基化水平和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HP实验组DNA甲基化水平比对照组增高约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nmt1,P〈0.05;Dnmt3a,P〈0.01;Dnmt3b,P〈0.05)。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通过影响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而导致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抑制睾丸下降过程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隐睾。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的改变可能是DEHP诱发隐睾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转移酶类 二乙基已基邻苯二甲酸/免疫学 隐睾
下载PDF
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洪 李旭良 +3 位作者 方勇 金燕 王鑫 田文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小儿隐睾的临床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腹股沟皮纹横切口长2.0 ̄3.0cm,剪开浅深筋膜,部分切开腹股沟管前壁,提出睾丸及精索,分离鞘突管至...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小儿隐睾的临床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腹股沟皮纹横切口长2.0 ̄3.0cm,剪开浅深筋膜,部分切开腹股沟管前壁,提出睾丸及精索,分离鞘突管至腹膜外脂肪后结扎鞘状突,将睾丸下降固定于阴囊肉膜囊内。共治疗41例(53侧),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并与同期经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的55例(61侧)进行对比。结果41例(53侧)出院时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术后获随访32例(39侧),其中11例(13侧)术前高位隐睾患儿术后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其余睾丸位于阴囊底部,未发现睾丸萎缩;与同期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的55例隐睾疗效相当,创伤小,恢复快。结论采用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创伤小,手术快,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疗效满意,可替代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隐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外科学 腹股沟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