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的调查 被引量:60
1
作者 王文茹 高睿 李小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23-92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方式及效果进行调查 ,帮助护士充分认识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危机的能力 ,积极有效地提供护理干预。方法 :应用非结构式访谈对 12例急危重病人家庭中的 38例亲属进行调查。结果 :病人家庭往往经历忧虑、焦... 目的 :通过对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方式及效果进行调查 ,帮助护士充分认识急危重病人家庭应对危机的能力 ,积极有效地提供护理干预。方法 :应用非结构式访谈对 12例急危重病人家庭中的 38例亲属进行调查。结果 :病人家庭往往经历忧虑、焦虑、紧张、无助等负性心理情绪 ;病人家庭常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直接采取行动、采取乐观的态度、寻求支持的行为、自我依赖性行为、掩饰性行为和逃避性行为 ,但有效率较低 ;病人的主管医生和护士被认为是为病人家庭提供帮助的主要源泉。结论 :护士通过建立与病人家庭之间良好的支持关系 ,帮助其减少无效应对 ,协助处理家庭冲突 ,并积极开展病人家庭研讨会和建立家庭温馨病房等措施 ,将有效地帮助病人家庭应对病人危重时的危机状态 ,维持家庭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病人 家庭应对 调查 干预性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转运核查单的编制及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2
作者 刘学英 黄丽华 +5 位作者 邹翼霜 吕慧 居俏艳 章梅云 邵乐文 赵雪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的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对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专家小组.编制《以风险评估和实施为特征的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并比较实施前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转运期间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由37.85%... 目的探讨自制的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对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专家小组.编制《以风险评估和实施为特征的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并比较实施前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转运期间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由37.85%下降至1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51,P〈0.001)。其中技术类不良事件下降最为显著,由25.42%下降至7.54%(X2=41.446,P〈0.001)。结论《以风险评估和实施为特征的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作为指导转运的工具,能够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院内转运 护理评估 病人安全
原文传递
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潜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娜 张丽 +1 位作者 姚彦蓉 米光丽 《护理管理杂志》 2019年第12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潜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8年4月至9月收治的14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潜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8年4月至9月收治的14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方案,包括确定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设计制作预警警示标识及标准化沟通模板口袋卡、设计早期预警评分电子记录单、培训试点科室人员、落实试点科室方案、制订质量考核标准等。结果应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潜在危重症患者ICU转入率由9.33%降低至2.70%(P<0.05),平均住院时间由(11.04±3.75)d缩短至(9.36±2.24)d(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5.33%降至0.68%(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将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潜在危重症患者中,提高了护士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的能力,提升了医护、护护间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标准化沟通模式 潜在危重症 患者安全
下载PDF
“共同决策模式”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伍松柏 吕爱莲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6期25-27,77,共4页
为了探讨"共同决策模式"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78例ICU危重症患者医患沟通相关的临床调查数据,其中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患沟通,另外89例(干预组)采用"医患共同决策"。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家属沟通满... 为了探讨"共同决策模式"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78例ICU危重症患者医患沟通相关的临床调查数据,其中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患沟通,另外89例(干预组)采用"医患共同决策"。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家属沟通满意度良好,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评分、ICU内临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90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ICU危重症患者采用"共同决策"可以使患者、医院、社会获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共同决策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 医患沟通
下载PDF
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继红 戚红军 +2 位作者 周素鲜 陈欣怡 刘春梓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8-369,共2页
1997年建立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系统 ,并且开发研制了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利用网络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其方法简便、快捷、实用 ,提高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指导的效果。系统内容包括 :重症护理诊断系统、... 1997年建立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系统 ,并且开发研制了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利用网络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其方法简便、快捷、实用 ,提高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指导的效果。系统内容包括 :重症护理诊断系统、重症病人评分系统、重症护理培训指导系统、监护训练考核测评系统。通过临床应用 ,提高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加速了重症护理信息传播与流通 ,解决了临床科室的重症护理疑难问题 ,增强了重症护理技术训练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范了对危重病人及其护理干预程度的评价体系。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重症护理的会诊、技术指导、训练教学以及整体护理等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护理技术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开发 应用 危重病 护理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发生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1
6
作者 谢赟 郑娉娉 +3 位作者 江哲龙 陈良敏 俞凡 王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期间腹泻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EEN重症患者发生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0家浙江省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和ICU2016年7月至8月实施EEN支持危重症患者,观察EEN期间1周内腹泻发生情况.按肠内营...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期间腹泻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EEN重症患者发生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0家浙江省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和ICU2016年7月至8月实施EEN支持危重症患者,观察EEN期间1周内腹泻发生情况.按肠内营养(EN)期间是否发生腹泻将患者分为腹泻组和非腹泻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础状况〔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主要疾病诊断〕和EN情况(喂养途径、输注方式、制剂类型、4d和7dEN量)以及临床治疗(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使用时间、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否使用胃肠动力药、是否使用益生菌)与临床转归(出院是否存活)资料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出影响危重症患者EEN期间发生腹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危重症EEN患者发生腹泻的预测价值.结果实施EEN的510例重症患者中,156例发生腹泻,70.5%(110例/156例)的腹泻发生于实施EEN4d内,持续时间3d内较多,腹泻次数每日3~4次较多.单因素分析显示,腹泻组患者年龄较非腹泻组明显升高(岁:69.42±17.94比65.76±17.69),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非腹泻组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8(5,14)比8(4,9),ICU住院时间(d):11.5(8.0,19.0)比9.0(6.0,14.0)〕,使用益生菌的比例和采用鼻肠管途径喂养比例均较非腹泻组明显增多〔使用益生菌的比例:35.9%(56/156)比16.4%(58/354),鼻肠管途径喂养比例:26.9%(42/156)比14.4%(51/3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益生菌是重症患者EEN期间发生腹泻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R)=0.447,95%可信区间(95%CI)=0.273~0.730,P=0.001〕.ROC分析显示益生菌预测腹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8(95%CI=0.554~0.640),P<0.001,敏感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患者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in survivors of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8
7
作者 Elizabeth A Herrup Beth Wieczorek Sapna R Kudchadkar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7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AIM To synthesiz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focusing on morbidities in pediatric survivors of critical illness that fall within the defined construct of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 in adults, including physical, ne... AIM To synthesiz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focusing on morbidities in pediatric survivors of critical illness that fall within the defined construct of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 in adults, including physical, neuro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morbidities.METHODS A comprehensiv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MEDLINE,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Psyc INFO, and CINAHL using controlled vocabulary and key word terms to identify studies 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ICS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 patients.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all titles and abstracts and performed data extraction. From the 3176 articles identified in the search, 252 abstracts were identified for full text review and nineteen were identified for inclusion in the review. All studies 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ICS in PICU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synthesis. RESULTS Nineteen studies meeting inclusion criteria published between 1995 and 2016 were identified and categorized into studies reporting morbidities in each of three categories-physical, neuro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The majority of included articles report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in the outcome measures utilized. A synthesis of 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morbidities encompassing PICS are well-described in children who have survived critical illness, often resolving over time.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these morbidities include younger age,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increased number of invasive procedures or interventions, type of illness, and increased benzodiazepine andnarcotic administration.CONCLUSION PICS-related morbidities impac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children discharged from PICUs. In order to further define PICS in children,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using standardized tool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cope and natural history of morbidities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neuro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morbidities after critical illness in the pediat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ical illness 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POST-TRAUMATIC stress Trauma patient outcomes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规范化管理流程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程俊亚 居俏艳 +3 位作者 刘学英 曹伟中 陈子红 朱玲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评价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流程的应用效果,规范院际转诊工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会议、专家咨询,构建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流程及院际转诊交接核查表,并应用于临床2个月,观察其对院际转诊交接时长及院际转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 目的评价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流程的应用效果,规范院际转诊工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会议、专家咨询,构建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流程及院际转诊交接核查表,并应用于临床2个月,观察其对院际转诊交接时长及院际转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临床应用后,转诊医院转诊前提前联系接诊医院的比率达到100%,院际转诊交接核查表填写完整率为96.15%,交接时间由(14.44±3.52) min降至(9.33±1.83) min,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1.05%降低到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7)。结论该研究构建的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诊流程及院际转诊交接核查表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规范了院际转诊工作,可提高院际转诊工作效率,降低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院际转诊 流程 核查表 患者交接 护理管理研究
原文传递
危重症病人C-反应蛋白与营养不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志慧 万津颖 +1 位作者 胡若梅 窦若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4-265,269,共3页
目的:分析危重症病人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不良的关系,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危重症病人140例,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各项营养指标(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分析危重症病人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不良的关系,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危重症病人140例,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各项营养指标(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并应用主观全面评价(SGA)法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分析CRP与各项营养指标的关系。结果:①入院病人中营养正常者67例,占47.9%,营养不良者73例,占52.1%;②营养不良组病人CRP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③除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三酰甘油外,CRP与多项指标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CRP与多项营养指标存在相关性。临床医师可根据病人的CRP水平判断其营养状况,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营养不良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ABC—X理论模型在改善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身健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雪云 王红球 李燕媚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2-74,88,共4页
目的探讨ABC—X理论模型在改善急诊重症患者家属心身健康状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0名急危重症患者家属根据ABC—X理论模型采用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进行筛查,对存在心身健康问题的家属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患者住院全程。心... 目的探讨ABC—X理论模型在改善急诊重症患者家属心身健康状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0名急危重症患者家属根据ABC—X理论模型采用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进行筛查,对存在心身健康问题的家属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患者住院全程。心理干预后再次采用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评定被试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对疾病的认知状况。结果本组患者家属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0.9%,心理干预后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中躯体症状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理症状的焦虑、敏感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愤怒、紧张、抑郁及不适应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态度和行为改变率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根据ABC-X理论模型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心身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患者家属 ABCX理论模型 心身健康 心理干预 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评估分级的最佳证据总结
11
作者 孙尚雪 周淼 +3 位作者 乔安花 李阳洋 王芳 彭飞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73-480,共8页
目的总结评价并整合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评估分级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证据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专业指南网、协会网以及数据库中有关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评估分级的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临床决策... 目的总结评价并整合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评估分级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证据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专业指南网、协会网以及数据库中有关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评估分级的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临床决策、最佳实践、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3日。由循证小组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2篇,形成了5个类别的27条证据,包括实施评估及分级的人员、实施评估的工具、实施评估的时机、评估及分级的项目(病情评估、转运相关事项评估、风险评估、分级项目)、评估及分级的记录。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评估分级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开展院间转运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院间 患者转运 评估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危重症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乌力扎巴依尔.永胡尔 范旻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60-363,共4页
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危重症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并且与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危重症患者营养与代谢状态的改变,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时机,通过调整能量的供给、控制高血... 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危重症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并且与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危重症患者营养与代谢状态的改变,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时机,通过调整能量的供给、控制高血糖和应用免疫营养素等措施,提高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屏障功能 危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折叠式转运支架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显江 程俊亚 +3 位作者 黄劼 杨冬梅 施云超 郁慧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讨折叠式转运支架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从急诊科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按照转运时是否使用自行研制的折叠式转运支架将患者分为支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转运... 目的探讨折叠式转运支架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从急诊科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按照转运时是否使用自行研制的折叠式转运支架将患者分为支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稳定率及转运时间的差异.结果共入选437例危重症患者,其中转运过程中使用折叠式转运支架转运者222例,使用普通转运床转运者2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支架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率高于对照组(89.19%比82.33%,P<0.05),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min:6.39±1.35比7.61±1.34,P<0.01).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支架组低于对照组(2.25%比10.23%,P<0.01),尤其是支架组抢救用物携带不齐、仪器掉落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2.79%,0%比2.33%,均P<0.05).结论折叠式转运支架可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尤其可降低抢救用物携带不齐和仪器掉落的发生风险,规范转运仪器管理,保持患者转运中生命体征稳定,缩短转运时间,有利于高效和高质量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院内转运 仪器管理 患者安全
原文传递
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朋霞 李树亚 +3 位作者 华小雪 高健 蔡梦歆 李凡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31-1837,共7页
目的构建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评估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质量。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为指导框架,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专家共识”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小组访谈法、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 目的构建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评估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质量。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为指导框架,以“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专家共识”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小组访谈法、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0%(17/20)和100%(17/1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0.897,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3(χ^(2)=316.295,P<0.001)、0.159(χ^(2)=257.103,P<0.001)。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81个。结论形成的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可靠,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用于评估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危重症 院间 患者转运 护理质量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兴惠 严学棋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5期671-672,675,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2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护...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2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焦虑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0.0%(52/65)]明显高于对照组[96.9%(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4.4±2.6)d]、并发症发生率[1.5%(1/65)]均优于对照组[(8.4±2.5)d、10.8%(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重病 护理 焦虑 病人满意度 护理方法学研究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丽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0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ICU重症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0例ICU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其两组...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ICU重症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0例ICU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其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ICU重症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均具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具有改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ICU重症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护患沟通 常规护理
下载PDF
模拟人在产科模拟教学和急救演练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东锐 樊瑶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00-205,共6页
产科急危重症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及时救治是挽救母婴生命的关键。模拟人在产科急救演练中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产科急危重症围产期结局的改善。
关键词 危重病 病人模拟 急救
原文传递
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决策最佳证据总结
18
作者 李树亚 孙朋霞 +3 位作者 华小雪 高健 蔡梦歆 李凡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16-2421,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决策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诊疗指南库、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库、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等指南网,英国重症监护学会、加拿大安大略...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决策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诊疗指南库、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库、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等指南网,英国重症监护学会、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等专业协会网站,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决策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证据进行提取、整合。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汇总了涉及转运必要性评估、获益与风险评估、可行性相关因素、转运决策者、知情同意、病历记录6个类别的25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急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决策的最佳证据,建议规范院间转运体系建设,监测院间转运的结局,评估和解决现存问题,形成规范性的评估工具、知情同意模板及病历记录模板,用以指导转运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危重症 院间 患者转运 转运决策 循证护理学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群英 《临床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危重病/护理 急诊处理 病人转诊
下载PDF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危重症老年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庆荣 《大医生》 2017年第Z2期261-261,263,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危重症老年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危重症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危重症老年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危重症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急危重症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