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时空格局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66
1
作者 孙久文 崔雅琪 张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3-1690,共18页
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战略背景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构建评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于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再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2007—2019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 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战略背景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构建评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于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再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2007—2019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生态保护建设进展较为缓慢,二者耦合度波动上升。(2)上游城市群的协调度低于中下游,整体协调度提升至良好协调。(3)存在从经济发展滞后型向生态保护滞后型的转变。(4)各城市群的协调度存在关联效应。(5)影响耦合的机制和民生发展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发展与农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耦合协调度模型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娜娜 王效俐 韩海彬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70,共12页
在分析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两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探讨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省份两个系统... 在分析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两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探讨高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省份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发生分异;(2)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出现了低度耦合协调发展、中度耦合协调发展和高度耦合协调发展三种状态;(3)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产学合作程度、高校知识溢出能力和高技术产业吸收能力是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而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其驱动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 高技术产业创新 耦合协调 驱动机制
原文传递
旅游产业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的空间格局及驱动机制——以张家界为例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8年张家界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8年张家界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2005—2018年耦合协调度保持连续上升的趋势;②乡村旅游发展初期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中期呈现东南部滞后于西部的分布格局,但最终张家界整个区县达到优质协调;③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均GDP、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人均财政收入等,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可持续生计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乡村文化 产业链
原文传递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测度及其耦合机制 被引量:38
4
作者 伍先福 黄骁 钟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69-1979,共11页
利用2013—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新基建"发展水平及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中国"新基建"及其三大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偏低,其中以"创新基建"发... 利用2013—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新基建"发展水平及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中国"新基建"及其三大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偏低,其中以"创新基建"发展水平最低;总体看,各省(市、区)的"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未达到良性耦合状态,且其失调风险趋于扩大;历年各省(市、区)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锁定效应,并在数量分布上呈耦合水平两头区域少而中间区域多的"橄榄"形结构,且多数区域的"新基建"领先于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子系统来看,"信息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发展的锁定效应最强,"融合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发展突破了"橄榄"形结构,"创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最低,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强省的3类耦合协调发展均具辐射引领效应。实证检验发现,除自身因素驱动效应外,经济集聚、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等能不同程度促进"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 耦合协调度 耦合机制
下载PDF
中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高楠 张新成 +1 位作者 王琳艳 张旭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9,共10页
采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标准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中度失调阶段、轻度失调阶段、濒临失调阶段、勉强协调阶段、初级协调阶段,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影... 采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标准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中度失调阶段、轻度失调阶段、濒临失调阶段、勉强协调阶段、初级协调阶段,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耦合关系;1993—2016年,两者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均出现较大幅度提升,2013年实现了由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由强至弱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就业人员数、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乡村旅游景点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乡村旅游人均花费、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数、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耦合协调度 影响机制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朱媛媛 周笑琦 +1 位作者 顾江 陈京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5-796,共12页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空间统筹优化和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赋能。在由“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尺度复合而成的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空间统筹优化和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赋能。在由“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尺度复合而成的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极化指数模型对2010—2019年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空间效应,并探究该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各子系统间具有较强的互动关系,但多数城市暂未达到良性发展状态;(2)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表现出“极化效应”显著、“回程效应”与“扩散效应”微弱的特征;(3)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4)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禀赋基础力、居民消费需求力、基础设施保障力、规模效益催动力、人力资源潜在力、经济发展拉动力“六力”共同驱动下形成的。最后,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区域联动、瞄准核心驱动力等针对性建议,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产业融合 耦合协调 空间效应 驱动机制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港口物流与直接腹地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以天津、营口等九海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为例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军 邓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2-68,共7页
港口与腹地的协调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探讨较优的港口腹地协同发展机制,本文以天津港、营口港、青岛港等九海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为研究样本,基于2009~2018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及机理... 港口与腹地的协调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探讨较优的港口腹地协同发展机制,本文以天津港、营口港、青岛港等九海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为研究样本,基于2009~2018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九港口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截面下,港口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其发展模式可分为稳步增长型和间歇增长型;港口协调度主要受港口物流运作模式、腹地产业结构、区域集疏运网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物流 直接腹地经济 耦合协调 机理分析 港口绿色化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于洪雁 王群勇 +1 位作者 张博 刘继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9-1898,共10页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利用空间自相关法、面板数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空间视角分析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利用空间自相关法、面板数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空间视角分析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地带性差异显著;空间相关性愈发明显。②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模型、空间误差(SEM)和空间自回归混合模型(SAC)估计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制度变迁、资本因素与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显著。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估计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作用明显,产业结构由东南和北部边缘地带向内陆递减;资源禀赋以西北部为核心逆时针扩散;制度变迁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一高一低"两极对峙;资本因素沿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顺时针递减。④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演化的驱动机制包括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资本驱动力和制度变迁调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供需 耦合协调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湖北省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卢新海 崔海莹 +1 位作者 柯善淦 匡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84,共10页
研究目的:识别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和驱动机制,探索未来湖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E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 研究目的:识别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和驱动机制,探索未来湖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E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趋于协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未来有充足提升空间;(2)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明显空间分化特征,主要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的态势,但差距在不断缩小;(3)经济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为正向影响,自然因素在西部以负向影响为主,中部东部以正向影响为主,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发生了以负向影响为主到以正向影响为主的转变。研究结论: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要时刻把握经济、自然、社会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的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耦合协调 驱动机制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广西河池市1586个贫困村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响 齐文平 +2 位作者 谭畅 王白雪 王艳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303-4312,共10页
探索精细尺度上生态环境与区域综合贫困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两者互动机理,是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分别建立生态脆弱性和多维贫困评价模型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系... 探索精细尺度上生态环境与区域综合贫困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两者互动机理,是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分别建立生态脆弱性和多维贫困评价模型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全面地揭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多维贫困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研究区1586个行政村的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多维贫困状况从西北向东南呈现递增趋势,空间分布上均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格局.在协调发展区,生态环境脆弱度与多维贫困程度的耦合度较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衰退失调区,生态环境脆弱度与多维贫困程度的耦合度较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多维减贫发展不同步.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多维贫困之间存在密切的复杂关系,扶贫开发的同时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防止陷入生态贫困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生态环境脆弱性 耦合协调度 耦合度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乡村地域人—地—业协调发展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晶 薛东前 +1 位作者 马蓓蓓 宋永永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乡村地域系统及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了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黄土高原县域乡村数据,以人口、土地、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1990—2015年乡村地域人—地—业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发现... 乡村地域系统及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了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黄土高原县域乡村数据,以人口、土地、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1990—2015年乡村地域人—地—业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发现:①乡村地域人口和耕地不断减少、产业发展缓慢,人—地—业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本底较好的平原、盆地、谷地为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高值区。②乡村地域人—地—业系统总体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状态,协调水平呈"倒N型"降低趋势;协调区范围逐渐收缩;失调和濒临失调区范围逐渐扩大;协调水平降低区总占比高达87.98%,提高区总占比仅为10.27%,空间上呈现"分散、集中、连片消失"的阶段演变特征。③乡村地域人—地—业协调发展时空演变格局是城镇化发展、农牧业活动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调控相互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乡村地域经历"高强度农牧业活动、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生态政策调控凸显、城镇化影响显著、农业去中心化加剧"等演变后人—地—业协调发展水平普遍降低。结果启示通过社会治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产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是黄土高原乡村地域提高人—地—业协调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 人—地—业关系 耦合协调 驱动机制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高楠 张新成 +1 位作者 马耀峰 王琳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7,共11页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滞后类型占多数;大同市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1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从静态角度看,大同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4、0.983 4、0.789 2、0.987 5、0.968 3;从动态角度看,大同市各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影响机制 大同市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旭晓 《前沿》 2019年第6期32-40,共9页
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11-2017年中部6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演化发展情况,并在厘清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GM(0,N)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研究显示:(1)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安... 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11-2017年中部6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演化发展情况,并在厘清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GM(0,N)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研究显示:(1)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安徽、江西和湖北乡村振兴指数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指数,山西、河南和湖南情况相反。(2)中部6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态势,2017年安徽处于初步协调水平,其余5省达到中等协调水平;山西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河南处于相对滞后位置。(3)信息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分别是湖北和山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区位交通是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南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中部地区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协同推进机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苗 任保平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9,共15页
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具有重大意义且迫在眉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需要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以黄河流域的客观现实为基本考量,寻求流域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黄河流... 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具有重大意义且迫在眉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需要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以黄河流域的客观现实为基本考量,寻求流域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是一个涉及多个系统、多重目标、多个区域、多方利益、多元主体、多种关系、多个阶段的复杂系统性工程,需从功能协同、产业协同、空间协同和治理协同四大维度出发形成相应协同推进机制,并构建权责明晰的功能定位体系、优势互补的产业联动体系、统筹规划的区域治理体系和多元参与的全流域大治理体系,形成流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期早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提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协同推进机制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乔家君 肖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33,共17页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乎地区可持续发展。论文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定量分析201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耦合协调时空变化格...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乎地区可持续发展。论文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定量分析201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耦合协调时空变化格局,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乡村振兴高水平地区逐渐以黄河干流为轴线条带状分布;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省会城市仍是高值区的主要集聚地。(2)耦合度类型空间异质性大,目前以磨合阶段为主,而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为主,集中分布在陇东、陕北等地区,相对发展类型整体以新型城镇化滞后型为主。(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变化是多种要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收入、消费、投资是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中下游要针对地区发展实际,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驱动机制 黄河中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茶旅融合发展效果评价与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林曦 吴芹瑶 杨江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732,共15页
基于产业融合、产业链价值和耦合协调理论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全国八大重点产茶区2011—2020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呈现茶旅融... 基于产业融合、产业链价值和耦合协调理论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全国八大重点产茶区2011—2020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呈现茶旅融合效果;运用回归模型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十年间重点产茶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均高度耦合,处于融合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总体趋势面呈现“中部高、两边低”,东西方向呈倒“U”型的空间特征;省域层面高值区始终为云南省。动力机制为内、外部共同影响,内部动因即茶产业与旅游产业间的内在耦合驱动茶旅融合新业态的形成;外部宏观环境中政策引导扶持是带动力,经济持续发展是驱动力,社会文化繁荣是牵引力,科技创新应用是支撑力。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完善要素保障;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挖掘凸显文化内涵,拓展发展深度;应用科技培育人才,强化发展支撑等4个方面,进一步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中国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程军 陈亦婷 +2 位作者 陈秋驹 周建平 汪俊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共8页
在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产业链及价值链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探究中国双循环协调发展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趋势分析、马尔可夫链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剖析了中国省域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采... 在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产业链及价值链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探究中国双循环协调发展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趋势分析、马尔可夫链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剖析了中国省域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双循环协调发展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及动态调整特征,沿海省份作为承载内循环与外循环衔接的重要节点,协调水平相对较高。(2)双循环协调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而且双循环发展存在明显“俱乐部收敛”现象,受邻近区域影响,层级跨越较难进行。(3)企业家精神、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导向、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能正向驱动双循环协调发展,外部投资环境、市场化水平、网络发展环境的优化也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区域创新能力 产业升级 流通与消费 新发展格局
原文传递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为明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度,厘清了城镇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系统间耦合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 为明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度,厘清了城镇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系统间耦合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模型.通过将数据代入模型进行测算,对2008—2013年我国整体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来说仍然较低;经济发展是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过程耦合协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超大型城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阶段,其他城市目前更多地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磨合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机制
下载PDF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动态均衡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碧凡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国内外学者从多视角对产业联动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发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关系是促进两业产出极值扩展的内在动力,其均衡点随两业产出极值... 国内外学者从多视角对产业联动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发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关系是促进两业产出极值扩展的内在动力,其均衡点随两业产出极值拓展而变化;从我国各地区两业联动发展现状看,其耦合度与协调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08到2014年两业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有所提高,但是所处阶段并未实现跨越式发展,大部分地区两业系统耦合度处在磨合阶段,协调度处在中度协调阶段。因此,政府在促进两业联动发展创造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应营造公平竞争、交易成本低的市场,让市场机制促进两业联动发展,并扮演好监督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产业联动 均衡发展 耦合度 协调度 市场机制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中国能源投融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环境保护视角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国浩 杨毅 郝奇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4-1255,共12页
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环境保护的视角,运用协同学理论对能源投融资的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能源投融资对气候环境具有胁迫效应,气候环境对能源投融资具有约束效应。在不考虑气候环境的情况下,能源投融资之间的交互作用逐年减弱。... 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环境保护的视角,运用协同学理论对能源投融资的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能源投融资对气候环境具有胁迫效应,气候环境对能源投融资具有约束效应。在不考虑气候环境的情况下,能源投融资之间的交互作用逐年减弱。在考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下,通过统计分组发现,能源工业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地区的能源投融资耦合性相对较低,协调性相对较差;能源开发建设仅是区域性复合式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气候与环境保护政策对能源投资的约束性不强,但对能源融资具有重要影响。对全国30个省(市)的能源投融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各地区能源投融资发展不均衡、耦合程度不高、协调程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投资 能源融资 气候变化 环境保护 协同学理论 耦合协调机制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