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99
1
作者 雷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0-44,共5页
从市场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科技进步和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分析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探讨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差异。渗透型融合层次较浅,没有改变两大产业的原有形态;而重组型和延伸型融合不仅丰富了两... 从市场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科技进步和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分析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探讨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差异。渗透型融合层次较浅,没有改变两大产业的原有形态;而重组型和延伸型融合不仅丰富了两大产业的产业内涵,而且实现了业态创新,催生出一批兼具体育和旅游双重性质的体育旅游新业态。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保留了因产业差异而形成的引力,而且消除了产业差异而造成的斥力,促进了两大产业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融合模式
原文传递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曹继东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7,共4页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出版战略,研究融合发展模式是为全面深化中国出版改革探寻改革路径,重点探析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全媒体融合范型、融合出版范型、关系出版范型,以期从技术视角探讨融合发展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全媒体融合范型 融合出版范型 关系出版范型 改革路径
下载PDF
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互动融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志勇 杨少雄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5-40,共6页
基于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从市场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科技进步和发展理念五个方面探讨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互动机制,并在路径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差异。指出:渗透型融合是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进行交叉... 基于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从市场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科技进步和发展理念五个方面探讨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互动机制,并在路径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差异。指出:渗透型融合是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进行交叉渗透,融合程度较浅,没有形成新的业态;重组型和延伸型融合不仅丰富了两大产业的产业内涵,而且实现了业态创新,催生出一批兼具体育和养老双重性质的体育养老新业态。最后,从创新体制观念、强化市场机制、发挥资源整体效能三方面提出促进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养老产业 互动机制 融合模式
下载PDF
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6-180,共5页
学习正确诠释音乐作品是培养钢琴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钢琴教学中应用心理学中的聚合思维,针对具体作品,从风格确立、音色设计、文化认知三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条理的有效信息归纳,构建客观内心音响,从而指导和带动作品的演奏技... 学习正确诠释音乐作品是培养钢琴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钢琴教学中应用心理学中的聚合思维,针对具体作品,从风格确立、音色设计、文化认知三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条理的有效信息归纳,构建客观内心音响,从而指导和带动作品的演奏技能操作实际音响,体现了"音乐文化模式"的音乐教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思维 钢琴教学 文化模式 操作应用
下载PDF
双目汇聚摄像系统深度信息测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志强 杨国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65-66,96,共3页
针对双目平行摄像系统中的盲区问题,首先提出了双目汇聚摄像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这一数学模型,采用角点检测方法和外极线约束条件分别进行对应点提取和匹配,推导出双目汇聚摄像系统的物体深度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对双目汇聚模型的... 针对双目平行摄像系统中的盲区问题,首先提出了双目汇聚摄像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这一数学模型,采用角点检测方法和外极线约束条件分别进行对应点提取和匹配,推导出双目汇聚摄像系统的物体深度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对双目汇聚模型的计算机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自视觉 汇聚模式 深度信息 对应点提取与匹配
下载PDF
基于时空轨迹的移动对象汇聚模式挖掘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逸凡 赵斌 +2 位作者 孙鸿艳 谈超 吉根林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5,共9页
移动对象的聚集模式是时空轨迹模式挖掘中的重要课题,它研究移动对象群体在多个连续时刻中的空间聚集问题。现有的聚集模式基于共现模式进行定义,挖掘结果中夹杂大量非运动的聚集群体,严重影响模式挖掘的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 移动对象的聚集模式是时空轨迹模式挖掘中的重要课题,它研究移动对象群体在多个连续时刻中的空间聚集问题。现有的聚集模式基于共现模式进行定义,挖掘结果中夹杂大量非运动的聚集群体,严重影响模式挖掘的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群体运动过程建模的汇聚模式。该模式定义从群体运动形态出发进行设计,准确识别向心运动的移动群体,有效排除非聚集类型运动群体的干扰。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汇聚模式挖掘(Converging pattern mining,CPM)算法,该算法首先定位密度峰值点,确定候选的汇聚中心区域,然后依次识别每个时刻的汇聚群体,按照群体汇聚的持续性要求识别汇聚模式。基于真实轨迹数据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CPM算法在挖掘效果和算法效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数据挖掘 汇聚模式 聚集模式
下载PDF
论文本主义文体学与语境主义文体学的结合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建国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6,共3页
随着文体学的蓬勃发展,纷繁的流派层出不穷。然而,由于各派之间互相排斥、各自为营,文体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根据R ichard B rad ford对文本主义文体学与语境主义文体学的划分与界定,提出超越二者间的... 随着文体学的蓬勃发展,纷繁的流派层出不穷。然而,由于各派之间互相排斥、各自为营,文体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根据R ichard B rad ford对文本主义文体学与语境主义文体学的划分与界定,提出超越二者间的分离走向结合是促进文体学健康发展的一种途径。文中通过具体的文体分析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最后,文章还探讨了这两大文体学派的结合对文学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主义文体学 语境主义文体学 结合 双重模式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subcritical flow pattern in 180° uniform and convergent open-channel bends using SSIIM 3-D model 被引量:1
8
作者 Rasool GHOBADIAN Kamran MOHAMMAD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3期270-283,共14页
In meandering rivers, the flow pattern is highly complex,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bends that are not observed along straight paths. A numerical model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predict such flow fields. Since... In meandering rivers, the flow pattern is highly complex,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bends that are not observed along straight paths. A numerical model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predict such flow fields. Since river bends are not uniform-some are divergent and others convergent-in this study, after the SSIIM 3-D model was calibrated using the result of measurements along a uniform 180° bend with a width of 0.6 m, a similar but convergent 180v bend, 0.6 m to 0.45 m wide,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SSI1M 3-D numerical model.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rgent 180° bend, including lengthwise and vertical velocity profil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flows, lengthwise and widtbwise slopes of the water surface, and the helical flow strength,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uniform 180° bend.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model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flow field in the uniform bend.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in a convergent channel, the maximum velocity path at a plane near the water surface crosses the channel's centerline at about a 30° to 40° cross-section, while in the uniform bend, this occurs at about the 50° cross-section. The varying range of the water surface elevation is wider in the convergent channel than in the uniform one,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helical flow is generally greater in the uniform channel than in the convergent one. Also, unlike the uniform bend, the convergent bend exhibits no rotational cell against the main direction of secondary flow rotation at the 135° cross-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pattern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vergent 180° bend SSIIM 3-D model
下载PDF
大直径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室结构和隔板型式对声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晨 谭永华 +1 位作者 陈建华 李龙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1-1592,共12页
随着火箭发射任务轨道高度和载荷质量的提高,发动机推力和燃烧室直径增大,使燃烧室固有声学振型越发复杂。燃烧室收敛段、抗脉动隔板及其结构型式会显著影响燃烧室的声学特性,进而改变发动机的燃烧不稳定性裕度。为了研究燃烧室结构和... 随着火箭发射任务轨道高度和载荷质量的提高,发动机推力和燃烧室直径增大,使燃烧室固有声学振型越发复杂。燃烧室收敛段、抗脉动隔板及其结构型式会显著影响燃烧室的声学特性,进而改变发动机的燃烧不稳定性裕度。为了研究燃烧室结构和隔板型式对声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燃烧室声学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单喷嘴声学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燃烧室收敛段和一周六径隔板对燃烧室声学特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RD-170和F-1发动机不同隔板型式下燃烧室的声学特性,从声压分布的角度分析了其隔板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添加收敛段后,燃烧室的1L和1T1L振型的频率分别提高了14%和17%。RD-170发动机的周向隔板位于2R振型速度波腹位置;F-1发动机所采用的两周八径13分区隔板不仅减小了2R振型速度波腹的半径,而且使切向振型的声压极值面积最小。双十字隔板使F-1发动机燃烧室中出现径向振型切向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燃烧室 液氧煤油发动机 收敛段 声学特性 隔板型式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时空轨迹的汇合模式挖掘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宇 吉根林 +1 位作者 赵斌 黄潇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6,共10页
现有移动对象聚集模式因为模式定义的不足,无法全面地反映移动对象群体聚集运动.提出一种新的移动对象聚集模式,称为汇合模式,该模式从移动对象群体运动形态出发设计,准确反映群体的变化趋势,有效识别群体聚集运动.汇合模式挖掘过程中... 现有移动对象聚集模式因为模式定义的不足,无法全面地反映移动对象群体聚集运动.提出一种新的移动对象聚集模式,称为汇合模式,该模式从移动对象群体运动形态出发设计,准确反映群体的变化趋势,有效识别群体聚集运动.汇合模式挖掘过程中使用簇包含关系保证群体之间的关联性,识别群体变化趋势.通过相邻时刻的簇集合进行条件为簇包含的连接操作,实现汇合模式的挖掘.利用移动对象簇之间的空间关系对连接操作进行剪枝,提升汇合模式挖掘的效率.针对汇合模式挖掘中移动对象聚类效率较低的问题,使用四叉树改进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算法,进一步提升了汇合模式挖掘算法的性能.利用真实的GPS轨迹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汇合模式挖掘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数据挖掘 聚集模式 聚集运动 汇合模式
下载PDF
融合播控安全播出运维模型探讨
11
作者 李昕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8年第5期68-72,共5页
本文从电视安全播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融合播控的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安全播出技术运维模型,并借鉴ITIL相关服务规范标准,引入IT服务的相关理念,使播出运维层次化、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从而为电视安全播出的整体工作提供技术... 本文从电视安全播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融合播控的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安全播出技术运维模型,并借鉴ITIL相关服务规范标准,引入IT服务的相关理念,使播出运维层次化、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从而为电视安全播出的整体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播控 安全播出 运维模型 ITIL 播出运维
下载PDF
位涡诊断在云南夏季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范可 琚建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7-393,共7页
通过对云南夏季常见的"滇黔辐合型"强降水的个例分析,探讨位涡诊断在低纬高原的应用前景。发现干、湿位涡能较好地反映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干位涡能反映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和暖湿气流的活动。高层干位涡具有向对流层低层延伸和... 通过对云南夏季常见的"滇黔辐合型"强降水的个例分析,探讨位涡诊断在低纬高原的应用前景。发现干、湿位涡能较好地反映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干位涡能反映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和暖湿气流的活动。高层干位涡具有向对流层低层延伸和低层干位涡具有向上伸展的特点,当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的暖湿气流汇合,加上低层低涡切变的辐合机制,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这种形势极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造成强降水。当高、低层干位涡减弱,两者相互作用减弱时,降水趋于结束。云南夏季常见的"滇黔辐合型"强降水过程的干位涡场表现在对流层中低层,高低纬呈现南北向或东北西南向高值带,当PV高值带断裂时,云南省强降水过程趋于结束。对流层低层湿位涡MPV1较PV能更好地反映对流层低层西南涡的移动和发展,在云南强降水过程中,700hPa上MPV1<0,MPV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高原 滇黔辐合型强降水 干湿位涡 冷暖空气
下载PDF
地理流的空间模式:概念与分类 被引量:32
13
作者 裴韬 舒华 +4 位作者 郭思慧 宋辞 陈洁 刘亚溪 王席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40,共11页
地理流被定义为地理对象在不同空间位置间的流动,而地理流通常涵盖了物质、信息、资金、能量等的空间转移。位置之间各种流的出现与强化,改变了以距离衰减效应为基本规律的传统认知。因此,针对地理流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理解地理... 地理流被定义为地理对象在不同空间位置间的流动,而地理流通常涵盖了物质、信息、资金、能量等的空间转移。位置之间各种流的出现与强化,改变了以距离衰减效应为基本规律的传统认知。因此,针对地理流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理解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理。本文认为可采用2种模型对地理流进行表达:①将地理流抽象为包含起点和终点坐标的四元组(又称地理流正交模型);②将其抽象为包含起点坐标、流长度与流方向的模型(又称地理流极坐标模型)。在地理流表达模型的基础上,流空间可以定义为由两个二维空间通过笛卡尔积形成的四维空间。本文给出了流空间中4种距离(最大距离、加和距离、平均距离和加权距离)、不同距离下地理流的r邻域体积以及地理流密度等测度的定义。根据地理流极坐标模型中不同要素随机性的组合方式,将地理流模式分为随机、丛集、聚散、社区、并行与等长6种常见的单一模式,并梳理了不同模式的识别方法。单一模式之间的组合可以形成混合模式,而多类流数据之间可以形成多元流模式。在未来的研究中,地理流的基础统计理论、地理流模式的挖掘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聚类 流随机性 流异质性 流丛集模式 流聚散模式 流社区模式 流等长模式 流并行模式
原文传递
造山带汇聚板块边缘沉积盆地的鉴别与恢复 被引量:29
14
作者 闫臻 王宗起 +2 位作者 闫全人 方爱民 陈隽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43-1958,共16页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造山带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之一,完整记录了板块边缘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以及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沉积盆地构造原型鉴别与恢复是造山带结构-属性解剖的重要内容之一。视沉积盆地与相邻大地构造相的演化为统一整体,以填充物和沉积物源区作为链接沉积盆地和造山带的纽带,系统地精细解剖填充物组成和沉积相以及沉积物源区时空变化系列,准确鉴别并恢复造山带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是获取大陆碰撞方式和时限的沉积-地层判别标志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汇聚板块边界 沉积盆地构造原型 造山作用方式 造山作用时限
下载PDF
泥石流汇流槽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易朋莹 陈洪凯 +1 位作者 唐红梅 吴四飞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汇流槽是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文章基于汇流槽的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及地基破坏模式,通过对汇流槽设计影响强烈的岩土参数、几何特征、荷载因素等敏感因子的求解方法及分布特征分析,从汇流槽的抗倾稳定、抗滑稳定和基底... 汇流槽是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文章基于汇流槽的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及地基破坏模式,通过对汇流槽设计影响强烈的岩土参数、几何特征、荷载因素等敏感因子的求解方法及分布特征分析,从汇流槽的抗倾稳定、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要求三方面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对于每个极限状态方程,在泰勒级数对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线性化后,运用一次二阶矩的理论,先假定失效点P,求解出相应的均值和方差。然后根据可靠的定义,得到相应的可靠度指标,通过迭代法求解真正失效点的可靠度指标βi。最后根据3个状态方程相互独立的假定,得出整个结构的可靠度指标β。该方法在平川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这对于可靠度设计方法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汇流槽 破坏模式 敏感因子 极限状态方程 一次二阶矩法 可靠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