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电站锅炉受热面灰污监测与智能吹灰控制技术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俊波 陈晓文 +4 位作者 高海东 高林 王林 郭亦文 侯玉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7,共7页
在分析电站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危害和定时定量顺序吹灰方式不足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锅炉不同受热面积灰结渣的监测方法,包括炉膛水冷壁灰污监测中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法、热流计法、水冷壁背火侧温差法及基于声学测温的炉膛局部污染监测... 在分析电站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危害和定时定量顺序吹灰方式不足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锅炉不同受热面积灰结渣的监测方法,包括炉膛水冷壁灰污监测中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法、热流计法、水冷壁背火侧温差法及基于声学测温的炉膛局部污染监测方法,采用洁净因子的对流及半对流半辐射受热面灰污监测技术,以及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灰污监测技术。论述了智能算法在锅炉吹灰优化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国外大型公司吹灰优化的产品及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水冷壁 对流受热面 灰污监测 积灰 结渣 智能吹灰
下载PDF
对流受热面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听宽 《工业锅炉》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文章介绍了工业锅炉和其它换热设备中对流受热面传热强化的发展及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传热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工业锅炉 对流受热面 传热强化
下载PDF
锅炉对流受热面非线性动态过程的数字仿真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冬 李斌 陈听宽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214-1217,共4页
根据直流锅炉对流受热面管内介质及管外烟气流动传热所遵循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及金属蓄热方程,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考虑喷水及蒸汽冷凝等情况的过热器、再热器及省煤器动态过程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计算包括参... 根据直流锅炉对流受热面管内介质及管外烟气流动传热所遵循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及金属蓄热方程,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考虑喷水及蒸汽冷凝等情况的过热器、再热器及省煤器动态过程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计算包括参数变化幅度大、锅炉启停与事故状态下的对流受热面动态特性。作为一个例子,计算了石洞口第二电厂1993年7月6日冷态启动过程锅炉主蒸汽压力与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及省煤器压力与出口温度等参数随燃料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一致,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受热面 动态过程 数学模型 数字仿真
下载PDF
电站锅炉炉膛污染和吹扫对对流受热面运行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宝康 阎维平 +1 位作者 高正阳 朱予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0,共4页
电站锅炉炉膛受热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将改变炉膛出口以及对流烟道内各点的烟气温度 ,影响炉膛及其后对流受热面的换热状况。针对某台 10 2 5t/h锅炉计算了炉膛灰污系数改变后各受热面吸热量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结合实际锅炉... 电站锅炉炉膛受热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将改变炉膛出口以及对流烟道内各点的烟气温度 ,影响炉膛及其后对流受热面的换热状况。针对某台 10 2 5t/h锅炉计算了炉膛灰污系数改变后各受热面吸热量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结合实际锅炉的吹灰运行数据 ,分析了炉膛污染状况的变化 ,对制定锅炉炉膛的优化吹灰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锅炉 炉膛 污染 对流受热面 计算模型 积灰 吹灰策略
下载PDF
燃煤锅炉中对流受热面的磨损问题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薛凌云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8,共7页
受热面的磨损是燃煤锅炉运行中客观存在的现象,针对水平布置对流受热面磨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设计角度出发,认为选择合理的烟气流速,加装防磨罩,加装阻流板,尽量避免局部烟气流速过快区域的出现是减轻和防止对流受热面磨损的一些主要措... 受热面的磨损是燃煤锅炉运行中客观存在的现象,针对水平布置对流受热面磨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设计角度出发,认为选择合理的烟气流速,加装防磨罩,加装阻流板,尽量避免局部烟气流速过快区域的出现是减轻和防止对流受热面磨损的一些主要措施;同时在安装,运行,检修等方面提出了减轻磨损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受热面 磨损 防磨罩 阻流板
下载PDF
吹灰对锅炉对流受热面传热熵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予东 阎维平 张婷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24,245,共5页
建立了锅炉对流受热面传热熵产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传热熵产生数的计算公式.对1台600 MW机组燃煤锅炉进行了不同吹灰模式的试验.结合采集的实时数据,利用建立的传热熵产模型计算了各对流受热面吹灰前后的传热熵产,得出了吹灰对各受热面... 建立了锅炉对流受热面传热熵产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传热熵产生数的计算公式.对1台600 MW机组燃煤锅炉进行了不同吹灰模式的试验.结合采集的实时数据,利用建立的传热熵产模型计算了各对流受热面吹灰前后的传热熵产,得出了吹灰对各受热面传热熵产的影响曲线,分析了该锅炉各吹灰模式的利弊,提出了吹灰模式优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锅炉 对流受热面 熵产 吹灰 污染率
下载PDF
基于烟道热量分布的受热面积灰程度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伟 钱虹 王佳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4-71,共8页
为了分析燃煤锅炉无烟温测点的对流受热面积灰程度,本文对锅炉的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特性及工质吸热特性进行热平衡机理分析,得到传热系数与温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积灰程度模型。同时考虑对特定受热面进行吹灰操作时,会对其余受... 为了分析燃煤锅炉无烟温测点的对流受热面积灰程度,本文对锅炉的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特性及工质吸热特性进行热平衡机理分析,得到传热系数与温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对流受热面积灰程度模型。同时考虑对特定受热面进行吹灰操作时,会对其余受热面进出口烟气、蒸汽的温度产生影响,而其余受热面的积灰程度并未改变,提出采用吹灰造成的其他受热面工质温差改变来修正积灰程度模型,增加负荷变量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提高了仅用温差表征积灰程度的准确性。以高温再热器为例对锅炉过/再热器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过/再热器积灰程度的预测结果更加合理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受热面 积灰程度 吹灰 热量分布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传热系数 温差
下载PDF
富氧锅炉再热器动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正阳 赵航 +3 位作者 吉硕 杨鹏飞 孟欣欣 吕少昆 《电站系统工程》 2015年第1期5-7,11,共4页
基于增压富氧燃烧锅炉对流受热面的动态特性缺乏理论研究,以一台300 MW燃煤锅炉的再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空气气氛下以及O2/CO2=30/70气氛不同压力富氧条件(0.1MPa、1MPa)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蒸汽入口温度、烟气入口温度、蒸汽... 基于增压富氧燃烧锅炉对流受热面的动态特性缺乏理论研究,以一台300 MW燃煤锅炉的再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空气气氛下以及O2/CO2=30/70气氛不同压力富氧条件(0.1MPa、1MPa)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蒸汽入口温度、烟气入口温度、蒸汽入口流量及烟气入口速度扰动的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气氛、常压富氧及增压富氧气氛下入口蒸汽温度扰动时,再热蒸汽出口的温度变化幅度依次减小;入口蒸汽量、烟气温度和烟气速度扰动时,再热蒸汽出口的温度变化幅度依次增大,相应的动态响应时间都依次减少;与Matlab实验结果相比,数值模拟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对流受热面工质流动及换热情况,模拟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富氧 数值模拟 对流受热面 动态特性
原文传递
大型火电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洋洋 潘玄 《发电设备》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电厂DCS系统中已有的测点数据以及在炉上新添加的少量工质侧和烟气侧测点数据,以锅炉整体及局部、能量和质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对各主要对流受热面的热损失和热效率进行计算。分析管壁蓄热量在锅炉变负荷过程中对热量平衡的影响,在灰... 利用电厂DCS系统中已有的测点数据以及在炉上新添加的少量工质侧和烟气侧测点数据,以锅炉整体及局部、能量和质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对各主要对流受热面的热损失和热效率进行计算。分析管壁蓄热量在锅炉变负荷过程中对热量平衡的影响,在灰污因子计算中考虑金属管壁蓄热量,提出锅炉变负荷灰污因子计算模型;分析负荷变化对灰污因子计算的影响,结合原有的稳态灰污因子计算模型,建立动静态结合的锅炉受热面灰污监测模型;开发灰污监测软件在塔山电厂600MW火电机组锅炉上指导吹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对流受热面 灰污监测 灰污因子 变负荷
下载PDF
锅炉结构创新与锅炉性能改善
10
作者 李之光 梁耀东 +3 位作者 王叶福 张仲敏 何丽娅 刘立波 《工业锅炉》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着重介绍了锅炉结构创新带来的明显效益:创新型组合螺纹烟管锅炉与目前常用各型水管锅炉相比,高度下降约1/3、钢耗下降30%~40%,另外,对流受热面制造、安装明显简易,尤其方便检修.
关键词 组合螺纹烟管锅炉 对流受热面 锅炉高度 锅炉钢耗
下载PDF
燃煤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增长的数值研究
11
作者 刘义辉 潘亚娣 《科技传播》 2013年第9期192-194,共3页
受热面积灰对燃煤电站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锅炉对流烟道内飞灰颗粒的惯性碰撞沉积特征,分析了受热面积灰增长的物理机理,推导了灰污渐进值与积灰时间常数的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受热面松散性积灰增长的数学模型,揭示了... 受热面积灰对燃煤电站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锅炉对流烟道内飞灰颗粒的惯性碰撞沉积特征,分析了受热面积灰增长的物理机理,推导了灰污渐进值与积灰时间常数的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受热面松散性积灰增长的数学模型,揭示了沉积准则与灰污增长之间的物理关系。CFD模拟分析表明,对流受热面积灰主要受管排布置和烟气流速的影响,而受飞灰浓度的影响较小。灰污沉积渐进值随管排布置变疏、烟气流速的减小而增加,积灰时间常数随流速的减小而增大。此积灰增长模型可用于锅炉各对流受热面松散性积灰预测,为吹灰优化和锅炉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灰 增长增长 对流受热面 锅炉
下载PDF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Ⅰ:常规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寿亦萱 许健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70,I0002,共12页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与卫星资料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2005年6月10日午后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发生的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大气层结演变特征、下垫面条件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简称“05.6”东北暴雨)是...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与卫星资料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2005年6月10日午后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发生的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大气层结演变特征、下垫面条件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简称“05.6”东北暴雨)是发生在高空槽东移加深过程中的一次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处于前倾疏散的高空槽槽前,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为MCS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前对流层低层有西南—东北走向的湿舌,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空干冷平流与低空的暖湿平流形成的差动平流,造成此处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度增强。此外,从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布情况来看,下垫面不均匀加热引起的热力环流是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触发机制。研究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演变与此次暴雨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切变线上对流强弱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在弧形切变线曲率最大处的对流最强,与沙兰河上游暴雨有关的对流云团就出现在这个地区。以上事实表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可能是此次暴雨发生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而造成切变线上对流发展不均匀的原因可能和切变线走向与环境风场的配置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中尺度切变线 下垫面不均匀加热 湿舌
下载PDF
四角风粉偏差对烟道烟温分布偏差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春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切圆燃烧锅炉烟道烟温分布偏差及由此引发的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局部超温问题,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较大。引起烟道烟温分布偏差的原因除主烟气流的“残余旋转”外,四角风粉偏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高温对流受热面管... 切圆燃烧锅炉烟道烟温分布偏差及由此引发的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局部超温问题,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较大。引起烟道烟温分布偏差的原因除主烟气流的“残余旋转”外,四角风粉偏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超温问题,除采用提高受热面材质水平、部分燃烧器反切、蒸汽侧导汽管交叉等技术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各个角一次风粉、三次风粉、二次风量等调整改变锅炉四角风粉偏差来进行缓解或解决,而且该方法可能更为直接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 风粉偏差 烟温分布 对流受热面 超温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锅炉尾部对流受热面积灰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鑫雅 黄亚继 +5 位作者 岳峻峰 朱志成 李海洋 朱宣而 王圣 徐力刚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371,共8页
为实现电厂按需吹灰,基于热平衡原理选取污染率作为积灰监测指标反映受热面的积灰程度,针对尾部对流受热面建立积灰监测模型并形成污染率计算流程。以某台600 M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炉为实施对象,对尾部低过、低再及省煤器三个受热面进... 为实现电厂按需吹灰,基于热平衡原理选取污染率作为积灰监测指标反映受热面的积灰程度,针对尾部对流受热面建立积灰监测模型并形成污染率计算流程。以某台600 M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炉为实施对象,对尾部低过、低再及省煤器三个受热面进行污染率计算分析,结合积灰监测结果和安全经济性原则对尾部受热面的吹灰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并进行了3天积灰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积灰监测模型可准确反映受热面的积灰程度;工质吸热量可作为辅助参数判断受热面的积灰情况;整体优化了对象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吹灰策略,给出吹灰频率可适当减少的吹灰建议,为电厂实际吹灰运行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部对流受热面 积灰 污染率 吹灰策略 运行指导
原文传递
基于熵产分析的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优化分析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皓宇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44-48,共5页
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电厂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进行了熵产分析,建立了对流受热面传热和流动阻力熵产的计算模型,并综合考虑对流受热面初投资,提出了一项评价电厂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经济性的指标——单位传热量的总费用。以该指标达到最... 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电厂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进行了熵产分析,建立了对流受热面传热和流动阻力熵产的计算模型,并综合考虑对流受热面初投资,提出了一项评价电厂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经济性的指标——单位传热量的总费用。以该指标达到最小为目标函数,并以相同的进出口汽温、烟温和流量为限制条件,对某300 MW机组锅炉尾部低温过热器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在不同横向管排数和管圈数下,受热面单位传热量总费用的变化规律,确定较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与原始设计数据相计较,优化设计方案的运行和初投资费用之和最小。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为锅炉不同对流换热受热面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锅炉对流受热面 熵产分析 优化设计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增压富氧气氛下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的优化及其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正阳 赵航 +2 位作者 范军辉 殷立宝 廖永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3-780,共8页
以某300MW燃煤机组为例,运用Aspen Plus软件确定煤粉在增压富氧(CO2与O2体积比为70∶30,压力为1MPa)气氛下生成烟气的物性,采用Fluent软件,结合DO辐射模型,对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在不同烟气流速下的传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运用迭代法... 以某300MW燃煤机组为例,运用Aspen Plus软件确定煤粉在增压富氧(CO2与O2体积比为70∶30,压力为1MPa)气氛下生成烟气的物性,采用Fluent软件,结合DO辐射模型,对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在不同烟气流速下的传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运用迭代法对其进行换热优化研究,分析优化后换热器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大,优化后的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逐渐增大,辐射传热系数逐渐减小,增压富氧气氛下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所需换热面积逐渐减小,且变化幅度变小;优化后换热器的烟道高度、烟道宽度、横向节距和管圈高度等尺寸参数均大幅减小,耗材量减少,但烟气压降大幅增大,厂用电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富氧燃烧 高温对流受热面 优化 迭代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燃气锅炉烟气含氧量对运行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
17
作者 高海旺 《山西建筑》 2022年第12期96-100,共5页
基于某燃气调峰热源厂116MW燃气锅炉运行实时监控数据,研究了燃气锅炉不同热负荷段烟道出口烟气含氧量对燃气锅炉炉膛温度、锅炉效率、对流受热面出口烟温以及氮氧化合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烟气含氧量的升高,炉膛温度先由低... 基于某燃气调峰热源厂116MW燃气锅炉运行实时监控数据,研究了燃气锅炉不同热负荷段烟道出口烟气含氧量对燃气锅炉炉膛温度、锅炉效率、对流受热面出口烟温以及氮氧化合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烟气含氧量的升高,炉膛温度先由低升高,然后再降低的规律。随着烟气含氧量的升高对流受热面出口烟温也是由低升高,然后再降低。研究表明,燃气锅炉烟气含氧量能够直观的反映锅炉的运行状态。烟气含氧量达到最优值时,反映锅炉燃烧状态最好,则炉膛温度达到最高,锅炉燃料燃烧效率最高,氮氧化合物排放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 烟气含氧量 炉膛温度 对流受热面出口烟温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锅炉受热面污染在线监测 被引量:9
18
作者 祝欣慰 孙保民 +1 位作者 杜旭 贾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102,79,共5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某300MW机组锅炉,通过引入清洁系数F表征锅炉受热面的积灰结渣状况,并针对不同吸热方式的受热面,如高、低温对流受热面,水冷壁等分别讨论了清洁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受热面污染在线监测模型以及在线数据预处理模...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某300MW机组锅炉,通过引入清洁系数F表征锅炉受热面的积灰结渣状况,并针对不同吸热方式的受热面,如高、低温对流受热面,水冷壁等分别讨论了清洁系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受热面污染在线监测模型以及在线数据预处理模型。对低温过热器和RN01吹灰器附近水冷壁区域的灰污曲线实际分析表明,吹灰后受热面清洁因子有较大增加,但吹灰停止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受热面污染的增加,清洁因子又逐渐恢复至正常值。受热面清洁系数的变化与锅炉实际吹灰情况相吻合,表明该污染监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确反映受热面的实际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 MW机组 锅炉 对流受热面 水冷壁 结渣 吹灰 清洁因子 监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锅炉对流受热面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崴 吴燕玲 +3 位作者 童水光 葛俊旭 周懿 谢金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91-2296,共6页
为优化结构以降低锅炉制造成本,建立以关键结构参数作为决策变量的锅炉对流受热面优化设计模型.提出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锅炉对流受热面优化设计的方法,实现完成既定传热任务而减小传热面积的优化目标.选择整数编码形式,并引进变量约束条... 为优化结构以降低锅炉制造成本,建立以关键结构参数作为决策变量的锅炉对流受热面优化设计模型.提出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锅炉对流受热面优化设计的方法,实现完成既定传热任务而减小传热面积的优化目标.选择整数编码形式,并引进变量约束条件、显式函数约束条件和隐式函数约束条件来控制对流受热面结构参数并保证性能指标.利用锅炉设计案例库,采用案例检索与随机生成相结合的方法产生设计方案的初始群体,有效结合设计经验与遗传算法的搜索功能.采用均匀交叉与算术交叉相结合的交叉操作,以及均匀变异产生新个体.采用比例选择与精英保存结合法促进遗传算法向全局最优方向发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锅炉对流受热面结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设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对流受热面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三次风反切解决高温对流受热面温度偏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珍锦 蔡维敏 +2 位作者 池作和 潘卫国 岑可法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8-14,共7页
某电厂200MW机组的冷、热态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对流受热面的烟气温度偏差是由速度偏差引起的,而水平烟道中的烟速不均是由于炉膛出口的残余扭转引起的,消除和削弱炉膛出口的残余扭转就应使炉内气流的旋转强度减弱。因此,在冷态模化试验... 某电厂200MW机组的冷、热态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对流受热面的烟气温度偏差是由速度偏差引起的,而水平烟道中的烟速不均是由于炉膛出口的残余扭转引起的,消除和削弱炉膛出口的残余扭转就应使炉内气流的旋转强度减弱。因此,在冷态模化试验台上进行了三次风反切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三次风反切,能够削弱炉膛出口的扭转残余,在水平烟道中形成一个较为均匀的速度分布,且对炉内空气动力结构无明显影响,这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风反切 残余扭转 速度不均匀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