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状态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立兵 葛卫红 张继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5期83-90,共8页
目的:回顾分析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发提供思路。方法:系统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注册和审批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新药注册、专... 目的:回顾分析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发提供思路。方法:系统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注册和审批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新药注册、专利和文献,进行信息学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若干关键技术领域的进展。结果:中药缓控释制剂论文、专利和药品注册等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加强,针对成型技术、释放度、吸收动力学和体内药动学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在研究方法学上存在重要缺陷,多局限于单组分评价和套用化学药缓控释制剂评价方法,亟待建立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方法。结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但需要加强新药研发和注册,其评价理论亟待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多组分
下载PDF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海燕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7-59,共3页
本文对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系统及制剂技术进行综述,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分析。缓控释制剂有三种释药系统:定时、定位、定速释药系统。制剂技术主要包括:膜包衣缓控释技术、骨架缓控释技术、渗透泵技术等。
关键词 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释药系统 制剂技术
下载PDF
多囊脂质体递送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晗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就多囊脂质体作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载体的制剂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近年来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开发为多囊脂质体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蛋白/多肽类药物由于稳定性差、半衰期短以及清除率高,... 目的就多囊脂质体作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载体的制剂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近年来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开发为多囊脂质体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蛋白/多肽类药物由于稳定性差、半衰期短以及清除率高,通常在临床上使用注射剂,且需要频繁给药。多囊脂质体(multivesicular liposomes,MVLs)是采用贮库泡沫技术的一种新型脂质体,可用于运载亲水性和大分子药物,弥补了普通脂质体对该类药物包封率低的缺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多肽类药物 多囊脂质体 复乳法 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唐靓 杨亚冬 +1 位作者 罗涛 张文元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8期165-168,共4页
3D打印技术实际上是一系列快速成形技术的统称,学名为"增材制造",其基于CT或MRI的医学影像数字化图像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受到医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 3D打印技术实际上是一系列快速成形技术的统称,学名为"增材制造",其基于CT或MRI的医学影像数字化图像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受到医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界的青睐。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快速3D打印组织与器官模型、3D生物打印活体组织与器官、定制个性化假体内植物、3D打印控释药物支架、新药测试、个性化药物筛选等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器官模型 活体组织 个性化假体 控释药物 新药测试 药物筛选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输运技术在缓/控释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倪敏 徐琴琴 +2 位作者 徐刚 王恩俊 银建中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1-1617,共7页
缓/控释药物制剂作为一种新药剂是药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缓/控释药物系统制备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重点对以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无机介孔材料为载体制备缓/控释药物系统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评价,内容包括... 缓/控释药物制剂作为一种新药剂是药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缓/控释药物系统制备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重点对以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无机介孔材料为载体制备缓/控释药物系统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评价,内容包括: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主要影响因素、药效试验、与传统方法比较等。分析了各种工艺流程的优缺点,并指出超临界流体输运技术在缓/控释药物系统制备中所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药物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后所形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在多孔材料纳米级孔道内的渗透、扩散以及表面物理化学吸附机理、在特定环境氛围下的控制释放机制、药物超临界溶液热力学模型以及制备过程动力学研究等是应该重点关注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输运技术 浸渍与沉积 缓/控释药物 释放
原文传递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细微粒控释药物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丽莉 魏静 +3 位作者 礼彤 王立红 王斓 肖京力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5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介绍超临界流体制备细微粒控释药物的技术及应用。方法通过流化床中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二组分的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共沉析法和超临界流体溶解法的介绍,总结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细微粒控释药物的特点。结果与结论超临界流体技术... 目的介绍超临界流体制备细微粒控释药物的技术及应用。方法通过流化床中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二组分的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共沉析法和超临界流体溶解法的介绍,总结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细微粒控释药物的特点。结果与结论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的细微颗粒具有形状圆整、颗粒粒径分布均匀、体外释放恒速、无溶剂残留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超临界流体 控释药物 细微粒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羧酸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缓释效果
7
作者 许云辉 王晓明 张晓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开发生态多功能棉织物,采用柠檬酸、马来酸、大豆蛋白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复合羧酸的桥联作用,使大豆蛋白与棉织物形成化学键交联结合,研究处理条件对棉织物增重率的影响,并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复... 为开发生态多功能棉织物,采用柠檬酸、马来酸、大豆蛋白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复合羧酸的桥联作用,使大豆蛋白与棉织物形成化学键交联结合,研究处理条件对棉织物增重率的影响,并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复合羧酸与棉纤维大分子按环酐机制产生酯化交联,大豆蛋白借助复合羧酸的桥联作用以酰胺键共价结合在棉织物上。大豆蛋白改性棉织物的断裂强力略有下降,再经仙人掌提取物处理的大豆蛋白改性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高,药物缓释试验显示,大豆蛋白改性棉织物作为药物载体对仙人掌提取物的缓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大豆蛋白 复合羧酸 仙人掌提取物 抗紫外线 药物缓释
下载PDF
海藻酸钠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盘茂东 李嘉诚 +2 位作者 林强 王向辉 汪莉华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9期3-5,共3页
介绍了海藻酸钠凝胶材料、海藻酸钠共混材料、海藻酸钠化学改性材料作为药物控释材料的应用进展,展示了海藻酸钠作为药物控释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药物控释系统 凝胶 共混 改性
下载PDF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文苹 谢秀琼 +1 位作者 杨大坚 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8-602,共5页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控释技术之一,具有释药均匀恒速、不受体内环境影响、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作者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综述在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国... 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控释技术之一,具有释药均匀恒速、不受体内环境影响、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作者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综述在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技术 控释给药 零级释药 处方工艺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我国药剂学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简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镭 张强 杨晓春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3,共6页
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 10余年来在药剂学基础研究方面的资助项目的总结 ,分析和探讨了我国药剂学基础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 ,并进行回顾和反思。
关键词 药剂学 基础研究 热点领域 基本思路 靶向制剂 控释制剂 透皮给药系统 药物稳定性
下载PDF
纳米控释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源岗 王士斌 翁连进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2年第1期4-8,共5页
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 ,由于它的超微小体积 ,使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纳米粒子能穿透组织间隙和被细胞吸收 ,可在组织和细胞内驻留并长期释放药物 ,因此可用于许多特殊给药方式 ,如可用于介入方法导入血管内 ,可... 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 ,由于它的超微小体积 ,使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纳米粒子能穿透组织间隙和被细胞吸收 ,可在组织和细胞内驻留并长期释放药物 ,因此可用于许多特殊给药方式 ,如可用于介入方法导入血管内 ,可穿越血脑屏障导入脑内 ,口服后可被肠粘膜吸收并驻留在肠壁内 ,静脉注射可导向靶细胞 ,可将 DNA导入细胞浆质内。本文重点论述了纳米控释系统在药物和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药物控释 基因载体 纳米控释系统 药物载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型注射剂的国内外研发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雪 齐宜广 +6 位作者 武玉杰 李哲肖 牛爱华 梁园园 任军乐 田立全 陈洪 《药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2期897-904,共8页
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具有起效快、定位准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需求的增多,在传统注射剂的基础上,许多新型注射剂应运而生。脂质体、混悬剂、纳米粒、微球和包合物等注射给药系统的出现,不仅减少了药物... 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具有起效快、定位准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需求的增多,在传统注射剂的基础上,许多新型注射剂应运而生。脂质体、混悬剂、纳米粒、微球和包合物等注射给药系统的出现,不仅减少了药物在体内外的降解,还具有缓释、控释的优点,受到研究人员密切关注。重点介绍了几种新型注射剂的特点,并对国内外已上市和在研的新型注射剂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为其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注射剂 缓控释给药系统 脂质体 纳米粒
原文传递
国外上市新型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晓琳 栾瀚森 +1 位作者 杨莉 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7,共8页
纳米粒、微球、脂质体、原位凝胶和微乳或亚微乳等给药系统能减少药物在体内外的降解,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基于上述给药系统的新型注射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关注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外上市的新型注射剂的剂型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概况,并... 纳米粒、微球、脂质体、原位凝胶和微乳或亚微乳等给药系统能减少药物在体内外的降解,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基于上述给药系统的新型注射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关注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外上市的新型注射剂的剂型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概况,并介绍了几种新型注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注射剂 缓控释给药系统 注射装置 综述
原文传递
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伟根 任德权 +1 位作者 王培全 陈亭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0-843,848,共5页
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因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注射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的一大热点。现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介绍了近年来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在静脉、肌内、皮下、鞘内及靶部位给药方面的研究状况,涉及微球... 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因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注射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的一大热点。现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介绍了近年来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在静脉、肌内、皮下、鞘内及靶部位给药方面的研究状况,涉及微球、脂质体、纳米粒及原位凝胶等剂型,评价了该类制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缓控释给药系统 微球 脂质体 纳米粒 原位凝胶
下载PDF
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继稳 陈军 +1 位作者 高美华 陈立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的评价新理论和模型。方法:针对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放动力学基本特征,结合控释制剂释放度及其变化速率的曲线特征,阐明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的原理。采用新建立的模型,评价市售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不同转... 目的:建立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的评价新理论和模型。方法:针对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放动力学基本特征,结合控释制剂释放度及其变化速率的曲线特征,阐明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的原理。采用新建立的模型,评价市售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不同转速下的控释特征。结果:依据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原理,提出控释度(ICR)、早期释放差异指数(IR-Di)、末端释放差异指数(IRDt)等指标。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75,100,150r/min时的体外ICR分别为70.8%,74.8%和64.2%;IRDi和IRDt定量反映了测定因素转速对非洛地平渗透泵片的控释特征的影响。结论:本文提出的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理论,可以对控释制剂的不同释放阶段及整体的控释动力学进行定量评价,相关参数为剂型定量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制剂 释放动力学 非洛地平 渗透泵片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控制释放剂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勇 周海英 +1 位作者 刘玲蓉 张其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7-68,共2页
VCR microcapsules was prepared by drying from oil method, then mixed microcapsules into 0.7% collagen swelling solution to prepare the emulsion, spread the emulsion on the plate to form membrane and cross linded it, t... VCR microcapsules was prepared by drying from oil method, then mixed microcapsules into 0.7% collagen swelling solution to prepare the emulsion, spread the emulsion on the plate to form membrane and cross linded it, the membrane would be planted into body and was expected to release in vitro. We determinated its antineoplastic effects in vivo and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R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COLLAGEN HPLC
下载PDF
新型药物控释根充尖用于牙髓尖周病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凌均启 樊明文 +4 位作者 魏国贤 罗雯 徐琴 刘宁慧 熊卫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195-197,共3页
在研制根管消毒药物控释系统的基础上,制备一种成形根管充填材料,命名为药物控释根充尖。抑菌实验结果提示其整体型、贮库型以及与牙胶糊剂、酚醛树脂液协同使用时均可产生抑菌作用,在套管中的根充尖横断面亦有明显抑菌效果,离体牙... 在研制根管消毒药物控释系统的基础上,制备一种成形根管充填材料,命名为药物控释根充尖。抑菌实验结果提示其整体型、贮库型以及与牙胶糊剂、酚醛树脂液协同使用时均可产生抑菌作用,在套管中的根充尖横断面亦有明显抑菌效果,离体牙根尖孔渗出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提示,其有效浓度释药时间可持续2周以上。研究证实:药物控释根充尖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根充材料用于牙髓病、尖周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病 尖周病 根管充填剂 药物控释系统 根充尖
下载PDF
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琪 徐玉福 +3 位作者 何红波 姚日生 邓胜松 何葆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7,共5页
文章综述了淀粉、纤维素及右旋糖苷等3类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共沉淀法、反相微乳液法、微乳-溶剂挥发法及全水相法等,其中不使用有害溶剂的全水相... 文章综述了淀粉、纤维素及右旋糖苷等3类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共沉淀法、反相微乳液法、微乳-溶剂挥发法及全水相法等,其中不使用有害溶剂的全水相法最具发展潜力。多糖类微凝胶在药物缓控释、降低药物毒害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均显示出优势,已成功应用于胰岛素、布洛芬等多种药物的包载与缓控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右旋糖苷 微凝胶 缓控释给药系统
下载PDF
口服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伶俐 罗燕娜 +1 位作者 朱翠霞 易少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4期61-65,共5页
渗透泵制剂近年来成为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对渗透泵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进行分类和整理,对渗透泵的结构类型和释药机理、适用的药物类型、相关专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 渗透泵制剂近年来成为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对渗透泵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进行分类和整理,对渗透泵的结构类型和释药机理、适用的药物类型、相关专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给药系统 渗透泵制剂 释药机理 研究概况
下载PDF
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佳宸 沙康 吴正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9-379,共11页
目的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结果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 目的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结果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等技术也应用于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领域。结论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相比于传统固体缓控释制剂,因其口服可接受性良好,剂量调整灵活,给药依从性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 离子交换树脂 微囊 缓释混悬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