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与传统光镜宫颈涂片520例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扬顺 张瑜 +5 位作者 宋小川 惠延平 张海雁 薛京华 朱海涛 史秀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 (computer-assistedcytologicaltest,CCT)与传统光镜检查宫颈涂片相比的优越性。方法 将门诊宫颈病变 (含尖锐湿疣 )涂片 5 2 0例分别经CCT与传统光镜 (又分为A、B两组 )双盲检查 ,对其中 2 83例行病理...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 (computer-assistedcytologicaltest,CCT)与传统光镜检查宫颈涂片相比的优越性。方法 将门诊宫颈病变 (含尖锐湿疣 )涂片 5 2 0例分别经CCT与传统光镜 (又分为A、B两组 )双盲检查 ,对其中 2 83例行病理检查。结果 CCT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 96 36 % ,传统光镜A组检查与CCT之一致率为 90 5 8% ,B组检查之一致率为 85 0 0 %。结论 CCT检查对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具有高度敏感性与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 巴氏传统法 宫颈涂片
下载PDF
不同细胞学检测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邢春艳 邹阳阳 陆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88-1890,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computer-assisted cytological test,CCT)、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cytological test,LCT)、LCT联合二代杂交捕获系统(hybrid captureⅡ,HC2)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CC...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computer-assisted cytological test,CCT)、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cytological test,LCT)、LCT联合二代杂交捕获系统(hybrid captureⅡ,HC2)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CCT检测的全部病例与LCT检测的部分病例为回顾性病例。HPV DNA检测选用HC2法,剩余标本继续做LCT检测。结果:HC2 HPV DNA结合LCT检查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CT及LCT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的敏感性(P<0.05)。CCT检测宫颈癌的特异性是88.14%,LCT的特异性是93.78%,LCT联合HC2 HPV DNA检测的特异性是100.00%。三者特异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和LCT是目前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手段。HC2 HPV DNA检查结合LCT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好的方法,其阴性预测值几乎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 液基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状瘤病毒 筛查
原文传递
宫颈细胞电脑检查系统对宫颈疾病的诊断
3
作者 钱德英 刘建中 +2 位作者 洪淡华 林秋雄 张威 《华中医学杂志》 1997年第5期213-214,共2页
利用宫颈细胞电脑检查系统(CCT)对461例宫颈涂片作细胞学诊断,所有涂片经全自动电脑分析检测,找出可疑的128个视野的细胞储存于数码磁带,由病理细胞学专家在高分辨电脑显示器作进一步复诊,对可疑细胞经显示器的坐标位置在光镜下复阅玻片... 利用宫颈细胞电脑检查系统(CCT)对461例宫颈涂片作细胞学诊断,所有涂片经全自动电脑分析检测,找出可疑的128个视野的细胞储存于数码磁带,由病理细胞学专家在高分辨电脑显示器作进一步复诊,对可疑细胞经显示器的坐标位置在光镜下复阅玻片,作出最后诊断.结果:鳞状上皮浸润癌3例(0.6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0例(2.17%),上皮内非典型细胞15例(3.25%),乳头状瘤病毒感染13例(2.82%),念珠菌及滴虫感染分别是17例(3.69%)及8例(1.74%).随机抽取包括阳性结果的300张徐片,用人手光镜诊断作为对照,结果存在差异,对晚期严重病变,CCT与人手光镜结果一致,但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非典型细胞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早期病变,C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人手光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电脑检查系统 宫颈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宫颈癌及宫颈早期病变的2种筛查法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卞美璐 侯凤英 +3 位作者 袁丽云 刘军 蒋维薇 邢淑敏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引用脑神经网络模拟人工智能电脑技术,进行宫颈刮片分析,诊断宫颈病变。方法:采用电脑细胞学分析法(CCT)、TBS分级系统和传统光镜分析法、巴氏分级系统2种方法分别检诊2005例宫颈刮片。结果:CCT报告人乳头状... 目的:引用脑神经网络模拟人工智能电脑技术,进行宫颈刮片分析,诊断宫颈病变。方法:采用电脑细胞学分析法(CCT)、TBS分级系统和传统光镜分析法、巴氏分级系统2种方法分别检诊2005例宫颈刮片。结果:CCT报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早期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有关。CCT的准确率(9930%)明显高于传统光镜巴氏分级法(9237%);CCT漏诊率(070%)明显低于传统光镜巴氏分级法(763%);CCT与活检病理符合率(7742%)明显高于传统光镜巴氏分级法(5172%)。结论:CCT能省时、省力、准确、全面地反映宫颈早期病变,以及细菌、病毒、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最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细胞学分析法 宫颈刮片 宫颈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