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管道组合缺陷漏磁检测信号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莫丽 雍浩 +1 位作者 李长俊 陈超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为解决管道组合缺陷之间漏磁检测信号互相干扰,难以识别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仿真模型,研究管道内外、不同形状缺陷以及内外组合缺陷邻近情况下的漏磁场检测信号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缺陷的漏磁检测信号在其轴向和径向分量上均... 为解决管道组合缺陷之间漏磁检测信号互相干扰,难以识别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仿真模型,研究管道内外、不同形状缺陷以及内外组合缺陷邻近情况下的漏磁场检测信号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缺陷的漏磁检测信号在其轴向和径向分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组合缺陷的检测信号存在相互干扰且具有一定的叠加性;当缺陷深度约为管壁厚的10%、25%、40%时,轴向信号干扰距离分别约为缺陷长度的1倍、2倍、3倍,径向信号干扰距离均约为长度的4倍,组合缺陷径向信号的互相干扰程度大于轴向信号,缺陷深度对轴向信号的影响大于径向信号。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组合缺陷的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漏磁检测 组合缺陷 有限元 干扰距离
下载PDF
含双体积型腐蚀缺陷管道的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纪禹 王笑楠 李璐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7年第4期37-40,共4页
某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炉3路出口第2个弯头后直管经超声测厚发现腐蚀减薄严重。以此管道为样本,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含双体积型腐蚀缺陷管道的应力状态,研究了平底方形、椭圆底方形两种体积型腐蚀缺陷及组合缺陷之间的距离对管道最大等效... 某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炉3路出口第2个弯头后直管经超声测厚发现腐蚀减薄严重。以此管道为样本,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含双体积型腐蚀缺陷管道的应力状态,研究了平底方形、椭圆底方形两种体积型腐蚀缺陷及组合缺陷之间的距离对管道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双平底缺陷、双椭圆底缺陷和组合缺陷之间的距离分别大于等于500,160和300 mm时,两缺陷互不干涉,可分开评定其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腐蚀缺陷 组合缺陷 等效应力 有限元
下载PDF
某过江成品油管道内检测数据校验与对齐
3
作者 王鲁豫 崔凯燕 董睿智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744-1750,共7页
随着国内内检测的不断推行,部分管道企业已开展多轮内检测,通过内检测数据对齐可分析不同检测商水平差异、查找管道检测特征及数据漏报误报等问题,掌握管道缺陷演变情况、查找活性缺陷点,为完整性评价提供高质量数据。通过对国内某过江... 随着国内内检测的不断推行,部分管道企业已开展多轮内检测,通过内检测数据对齐可分析不同检测商水平差异、查找管道检测特征及数据漏报误报等问题,掌握管道缺陷演变情况、查找活性缺陷点,为完整性评价提供高质量数据。通过对国内某过江成品油管道开展内检测数据校验与对齐,修正了内检测数据质量校验发现的问题,实现了14处三桩、17处磁标记与环焊缝的对齐,查出漏报的组合缺陷共计6处;通过比对2021年与2016年数据发现焊缝漏报13处,针对其中3处提出了开挖验证的建议;通过缺陷对齐,实现334个缺陷对齐,缺陷对齐率为28.6%;通过分析数据,提出了影响缺陷对齐率的原因及相关开挖修复或验证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内检测 数据对齐 校验 缺陷对齐 组合缺陷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遗传性易栓症人群中活化C蛋白抵抗、蛋白C和蛋白S的联合缺陷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锋 戈小虎 +2 位作者 慈红波 姜孝奎 王秉林 《农垦医学》 2012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1)探究哈萨克族人群中是否存在PS缺陷和APC-R并存的患者,该患者的血浆内PS活性与APC-R值是否存在相关性;(2)探究哈萨克族人群中是否存在PC缺陷和APC-R并存的患者,该患者的血浆内PC活性与APC-R值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 目的:(1)探究哈萨克族人群中是否存在PS缺陷和APC-R并存的患者,该患者的血浆内PS活性与APC-R值是否存在相关性;(2)探究哈萨克族人群中是否存在PC缺陷和APC-R并存的患者,该患者的血浆内PC活性与APC-R值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选择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常驻哈萨克族人群,测定该健康人群PC、PS活性及APC-R。结果:共纳入1 005名哈萨克族健康志愿者(男性332名,女性673名),平均年龄(41.13±11.50)。通过研究得出:PS缺陷和APC-R并存的患者有32例,这些患者血浆中PS活性与APC-R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C缺陷和APC-R并存的患者有27例,这些患者血浆中PC活性与APC-R值存在正相关。结论:在新疆哈萨克族联合缺陷患者中,APC-R与PS缺陷、APC-R与PC缺陷可能相互存在关联,共同作用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易栓症 哈萨克族人群 联合缺陷
下载PDF
基于含组合缺陷砂岩的单轴压缩离散元分析
5
作者 张力 靖洪文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5,共3页
运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含有圆孔裂隙组合缺陷的砂岩进行单轴压缩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裂隙倾角时砂岩的强度特征、破坏特征以及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岩石试样破坏经历了裂隙的压密、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及最终的破坏几个阶段;当应力增大... 运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含有圆孔裂隙组合缺陷的砂岩进行单轴压缩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裂隙倾角时砂岩的强度特征、破坏特征以及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岩石试样破坏经历了裂隙的压密、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及最终的破坏几个阶段;当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颗粒之间黏结断裂,微裂纹不断产生、汇集和贯通,最终形成宏观裂纹,使得试样发生失稳破坏。与完整砂岩试样相比,含圆孔裂隙砂岩试样的力学参数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与裂隙倾角相关;随着裂隙倾角的不断增大,试样的峰值强度表现为不断增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缺陷 单轴压缩 裂隙倾角
下载PDF
孔洞-裂隙组合型缺陷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朱谭谭 靖洪文 +1 位作者 苏海健 尹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18-1525,共8页
为研究含预制孔洞-裂隙组合型缺陷砂岩的力学特性,在板状砂岩试样内预制了圆孔和裂隙组合型缺陷,通过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裂隙倾角α和裂隙长度b对砂岩强度特征、变形特征及破裂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完整砂岩相比,... 为研究含预制孔洞-裂隙组合型缺陷砂岩的力学特性,在板状砂岩试样内预制了圆孔和裂隙组合型缺陷,通过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裂隙倾角α和裂隙长度b对砂岩强度特征、变形特征及破裂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完整砂岩相比,含组合型缺陷砂岩的承载能力发生明显的劣化,且劣化幅度与预制缺陷几何形态密切相关;随裂隙倾角α的增大,试样的峰值强度、平均模量和割线模量均表现为逐渐减小的趋势;裂隙倾角为45°时,随着裂隙长度b的增大,试样的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平均模量和割线模量均逐渐减小;含组合型缺陷砂岩的起裂形式与裂隙倾角α有关,裂隙倾角在0°~60°时,初始破坏均表现为预制裂隙尖端的拉伸裂纹破坏,而裂隙倾角为90°时,试样的初始破坏表现为圆孔孔壁片帮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裂隙组合型缺陷 强度特征 起裂形式 破裂过程
下载PDF
鼻尖-鼻小柱联合缺损改良修复术效果评价
7
作者 杨峻山 杨婧 李曼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鼻尖部-鼻小柱联合缺损的改良修复手术。方法:选择8例鼻尖-鼻小柱缺损患者,根据鼻尖部-鼻小柱创面的大小、形状、深度,设计以内眦动脉分支血管为蒂的额鼻-鼻唇沟联合皮瓣覆盖创面。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目的:介绍一种鼻尖部-鼻小柱联合缺损的改良修复手术。方法:选择8例鼻尖-鼻小柱缺损患者,根据鼻尖部-鼻小柱创面的大小、形状、深度,设计以内眦动脉分支血管为蒂的额鼻-鼻唇沟联合皮瓣覆盖创面。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鼻外形轮廓较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改良皮瓣一次修复鼻尖部-鼻小柱缺损,方法可行,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尖-鼻小柱联合缺损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组合型缺陷管道凹陷形成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研究
8
作者 窦广超 张颖 +2 位作者 赵鹏程 潘传禹 王佳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77,共6页
为研究组合型缺陷管道的凹陷形成过程,设计完成全尺寸管道外载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仿真,对组合型缺陷的凹陷形成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靠近缺陷中心处的测点应变变化速率快且幅度大;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位... 为研究组合型缺陷管道的凹陷形成过程,设计完成全尺寸管道外载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仿真,对组合型缺陷的凹陷形成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靠近缺陷中心处的测点应变变化速率快且幅度大;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位于缺陷区域的轴向边缘处;不同凹陷深度下,管道残余应力状态不同,管壁弯曲发生变化;随着凹陷深度的增加,最大等效应力的位置逐渐偏离缺陷中心区域。研究结果可为组合缺陷管道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缺陷 管道 应力应变 有限元模型 全尺寸试验
下载PDF
基于ANSYS腐蚀管道组合缺陷剩余强度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洲 雍歧卫 全琪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6年第2期59-61,共3页
以格拉管线为例,主要研究组合腐蚀缺陷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规律,把组合缺陷分为轴向、环向、交叠三种情况并加以分析,分别讨论了两缺陷轴向、环向干涉以及交叠分布等效应力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对于复杂缺陷的简化分析、确定影响等效... 以格拉管线为例,主要研究组合腐蚀缺陷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规律,把组合缺陷分为轴向、环向、交叠三种情况并加以分析,分别讨论了两缺陷轴向、环向干涉以及交叠分布等效应力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对于复杂缺陷的简化分析、确定影响等效应力的主要因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组合缺陷 腐蚀管道 剩余强度评价
原文传递
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10
作者 郑楚伟 刘潮坚 石昭宏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6期49-53,共5页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caling drainage,VSD)联合应用于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应用的近中期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7月—2022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开放性骨折且合并皮肤缺损患者作...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caling drainage,VSD)联合应用于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应用的近中期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7月—2022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开放性骨折且合并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0)以及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指标、治疗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消失时间、下肢麻木消退、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实验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的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减少术后疼痛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缺损 外固定支架 克氏针 VSD技术 近中期疗效
下载PDF
含组合腐蚀缺陷管线剩余强度分析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晓勇 胡军 +1 位作者 陈碧 安利平 《榆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9,共4页
利用ANSYS有限元法分析了含矩形和椭圆形组合腐蚀缺陷的管线,研究了在内压作用下,应力与腐蚀缺陷深度的关系,应力对失效的影响,并确定了管线的剩余强度,预测了管线的剩余寿命。结果表明,缺陷深度是影响失效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矩形缺陷对... 利用ANSYS有限元法分析了含矩形和椭圆形组合腐蚀缺陷的管线,研究了在内压作用下,应力与腐蚀缺陷深度的关系,应力对失效的影响,并确定了管线的剩余强度,预测了管线的剩余寿命。结果表明,缺陷深度是影响失效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矩形缺陷对管道的剩余强度影响较大,有限元分析方法为管线剩余强度分析及寿命预测提供了比较准确的相关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腐蚀缺陷 ANSYS 剩余强度 寿命预测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在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健传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0期232-234,共3页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在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在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应用于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治疗中,既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又可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VSD技术 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 并发症
下载PDF
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卫华 郭大伟 +1 位作者 董强 梁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1-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多数牙缺失伴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联合修复治疗,随访2~4年,调查患者对义齿使用的满意情况,以及基牙和修复体的情况。结果患者对义齿的咀嚼功能、...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多数牙缺失伴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联合修复治疗,随访2~4年,调查患者对义齿使用的满意情况,以及基牙和修复体的情况。结果患者对义齿的咀嚼功能、稳定性及美观性均满意。临床检查未发现基牙松动及继发龋,1例患者出现基牙周围骨吸收,5例患者出现基牙牙龈炎,1例患者修复2年后出现咀嚼痛,5例患者2年后出现义齿松动,经对症处理后义齿均继续正常使用。结论对于多数牙缺失并伴孤立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的联合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附着体 冠外附着体 联合应用 牙列缺损 义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