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
作者 詹程胹 汪芳俊 《针灸临床杂志》 2005年第5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每日针刺1次,每次15~20min,5天为1疗程,隔两天继续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以西沙比利片10mg,每天3次,餐前...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每日针刺1次,每次15~20min,5天为1疗程,隔两天继续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以西沙比利片10mg,每天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以及结肠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能够改善功能性便秘的结肠动力,对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性便秘 结肠动力
下载PDF
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蠕动的即时效应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恩华 丁光宏 +4 位作者 吴焕淦 戚莉 刘慧荣 王晓梅 马晓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近年采用针灸治疗IBS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其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对腹泻型IBS患者结肠蠕动的即时效应观察,探讨针刺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名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进行针刺,1... 目的:近年采用针灸治疗IBS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其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对腹泻型IBS患者结肠蠕动的即时效应观察,探讨针刺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名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进行针刺,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结肠镜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速率、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情况。结果:治疗前,腹泻型IBS患者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针刺治疗后,腹泻型IBS患者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对腹泻型IBS患者结肠蠕动具有即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 结肠蠕动 即时效应
下载PDF
附子-肉桂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5-HT信号通路及c-Ki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远哲 黎豫川 赵罗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附子-肉桂配伍通过调控STC大鼠5-HT信号通路及c-Kit表达改善肠道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附子-肉桂(2∶1)组,附子-肉桂(1∶2)组、附子-肉桂(1∶1)组、...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附子-肉桂配伍通过调控STC大鼠5-HT信号通路及c-Kit表达改善肠道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附子-肉桂(2∶1)组,附子-肉桂(1∶2)组、附子-肉桂(1∶1)组、莫沙必利组。各组按照对应药物或蒸馏水灌胃14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大鼠粪便粒数、肠道推进率,HE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结肠5-HT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CgA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5-HT3R/5-HT4R、c-Kit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5-HT3R/5-HT4R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结肠无明显病理改变,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5-HT含量明显下调,CgA、5-HT3R/5-HT4R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c-Kit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附子-肉桂(2∶1)组、附子-肉桂(1∶1)组、莫沙必利组粪便粒数、肠道推进率、5-HT含量、c-Kit、CgA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5-HT3R/5-HT4R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附子-肉桂2∶1及1∶1比例配伍能明显增加粪便粒数,提高肠推进率,其作用可能与通过调节结肠c-Kit、CgA表达,增加Cajal间质细胞数及5-HT含量,从而上调5-HT3R/5-HT4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附子-肉桂配伍 肠道动力 Cajal间质细胞 5-HT
下载PDF
基于血清5-HT探讨深刺八髎穴对STC模型大鼠结肠动力的近期与远期效应 被引量:9
4
作者 金洵 丁曙晴 +2 位作者 吕兴 白桦 刘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5-HT水平变化,探讨深刺八髎穴改善结肠动力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规律。方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予深刺八髎穴治疗,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分别检测大鼠体重、血清5-HT水平和肠道推进率等指标。结果治疗期...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5-HT水平变化,探讨深刺八髎穴改善结肠动力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规律。方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予深刺八髎穴治疗,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分别检测大鼠体重、血清5-HT水平和肠道推进率等指标。结果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模型组血清5-HT明显增多(P<0.05),深刺八髎可有效降低其水平(P<0.05)。治疗期第1天和第14天,针刺组血清5-HT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但恢复期第14天,针刺组和空白组已无差异。说明针刺1次,深刺八髎的效应已经呈现;14次治疗后,针刺耐受尚未出现;停止针刺14天后,还能表现显著的后效应。肠道推进率结果与5-HT水平变化不完全吻合,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肠道推进率的改善并不明显,但也可观察到针刺后效应。结论深刺八髎可下调STC大鼠血清5-HT水平,并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规律,能观察到明显的效应期和后效应期,这可能是深刺八髎治疗STC的重要机制之一,血清5-HT水平可用作效应指标。但仍需进一步观察深刺八髎穴效应潜伏期及各期的持续时间,这对临床针灸效应的维持和积累、确定疗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八髎 5-HT 结肠动力 效应规律
原文传递
抗炎灵汤剂对MODS大鼠iNOS、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哲宇 齐清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 :探讨抗炎灵汤剂对MODS大鼠结肠IL - 6、TNF -α和iNOS的作用。 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成两组 :MODS模型组和中药抗炎灵防治组 ,分别观测单位时间排便的粪点数、血清NO的变化 ,取远端结肠平滑肌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化和RT -PCR方... 目的 :探讨抗炎灵汤剂对MODS大鼠结肠IL - 6、TNF -α和iNOS的作用。 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成两组 :MODS模型组和中药抗炎灵防治组 ,分别观测单位时间排便的粪点数、血清NO的变化 ,取远端结肠平滑肌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检查。 结果 :防治组与模型组相比排便点数明显增加 ;而防治组血清NO含量、结肠平滑肌炎性反应、IL - 6、TNF -α和iNOS以及IL - 6mRNA、TNF -αmRNA和iNOS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 (P <0 0 5 )。 结论 :抗炎灵汤剂可改善MODS大鼠结肠平滑肌炎性细胞浸润 ,减少MODS大鼠结肠iNOS、IL - 6和TNF -α的生成 ,促进结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MODS 结肠运动 抗炎灵
下载PDF
Effect of entacapone on colon motility and ion transport in a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被引量:3
6
作者 Li-Sheng Li Chen-Zhe Liu +4 位作者 Jing-Dong Xu Li-Fei Zheng Xiao-Yan Feng Yue Zhang Jin-Xia Zh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2期3509-3518,共10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ntacapone, a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on colon motility and electrolyte transport in Parkinson's disease(PD) rats.METHODS: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catecholO-methy... 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ntacapone, a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on colon motility and electrolyte transport in Parkinson's disease(PD) rats.METHODS: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 were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methods. The colonic smooth muscle motility was examined in vitroby means of a muscle motility recording device. The mucosal electrolyte transport of PD rats was examined by using a short-circuit current(I SC) technique and scanning ion-selective electrode technique(SIET). Intracellular detection of c AMP and c GMP was accomplished by radioimmunoassay testing. RESULTS: COMT was expressed in the colons of both normal and PD rats, mainly on the apical membranes of villi and crypts in the colon. Compared to normal controls, PD rats expressed less COMT. The COMT inhibitor entacapone inhibited contraction of the PD rat longitudinal muscle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β2 adrenoceptor antagonist ICI-118,551 blocked this inhibitory effect by approximately 67%(P < 0.01). Entacapone increased mucosal ISC in the colon of rats with PD. This in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apical application of Cl- channel blocker diphenylamine-2, 2'-dicarboxylic acid, basolateral application of Na+-K+-2Cl-co-transporter antagonist bumetanide, elimination of Cl- from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as well as pretreatment using adenylate cyclase inhibitor MDL12330 A. As an inhibitor of prostaglandin synthetase, indomethacin can inhibit entacaponeinduced ISC by 45%(P < 0.01). When SIET was applied to measure Cl- flux changes, this provided similar results. Entacapo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tracellular c AMP content in the colonic mucosa, which was greatly inhibited by indomethacin.CONCLUSION: COMT expression exists in rat colons. The β2 adrenoceptor is involved in the entacaponeinduced inhibition of colon motility. Entacapone induces c AMP-dependent Cl- secretion in the PD 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 DISEASE ENTACAPONE colon motility Ion TR
下载PDF
抗炎灵对MODS大鼠结肠运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哲宇 齐清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抗炎灵对大鼠细菌性腹膜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后结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成MODS组 (模型组 )和MODS +中药抗炎灵组 (治疗组 ) ,观测单位时间排便的粪点数、结肠平滑肌环行肌条振幅变化、平... 目的 :探讨抗炎灵对大鼠细菌性腹膜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后结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成MODS组 (模型组 )和MODS +中药抗炎灵组 (治疗组 ) ,观测单位时间排便的粪点数、结肠平滑肌环行肌条振幅变化、平滑肌细胞长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平滑肌细胞IP3 含量、血清NO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排便点数、肌条收缩振幅、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IP3 含量明显增加 ;而治疗组平滑肌细胞的长度和NO较模型组减少 (P <0 0 5 )。 结论 :抗炎灵能有效促进结肠运动 ,同时涉及cAMP、cGMP和肌醇脂质两套信号传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灵 MODS 结肠 运动
下载PDF
石榴皮水提物对大鼠离体结肠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梦杰 李春燕 +3 位作者 李鹏飞 祝建平 崔希云 艾洪滨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观察分析石榴皮水提物对大鼠离体结肠段运动的作用及其途径。大鼠实验前禁食24 h,颈椎脱臼法处死,立即取靠近起始部的结肠段1.5 cm,浸在37℃恒温台氏液内。动物因给药不同(0.1,1.0,1.5,2.0,2.5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乙酰胆碱(ACh),ACh与1... 观察分析石榴皮水提物对大鼠离体结肠段运动的作用及其途径。大鼠实验前禁食24 h,颈椎脱臼法处死,立即取靠近起始部的结肠段1.5 cm,浸在37℃恒温台氏液内。动物因给药不同(0.1,1.0,1.5,2.0,2.5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乙酰胆碱(ACh),ACh与1.0 mg/mL石榴皮水提物的混合液)被分成7个组。观察给药前、后10 min大鼠离体结肠段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的变化。1.0、1.5、2.0 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溶液对结肠段收缩频率较给药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一定的量-效正相关关系(P<0.05);1.0、2.0 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溶液对结肠段收缩幅度较给药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2.5 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溶液引起的结肠段收缩频率(1.30±0.03次/min)较给药前(0.86±0.01次/min)有明显的加强作用(P<0.05),但对幅度的作用不明显(P<0.05);1.0mg/mL石榴皮水提物与ACh的混合液引起的结肠段收缩幅度与给药前比较,抑制率为71.00%,乙酰胆碱的抑制率为-48.6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1.0~2.0 mg/mL石榴皮水提物对离体大鼠结肠段收缩的幅度、频率均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ACh及其活动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水提物 结肠运动 大鼠 收缩频率 收缩幅度
下载PDF
慢性应激大鼠模型肠道P物质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卢平 罗和生 +4 位作者 全晓静 余光 唐勤彩 樊菡 陈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6-1999,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模型,观察慢性应激对P物质(sP)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反复避水应激(WAS)模型组(WAS组)和对照组(SWAS组),采用连续10d的WAS建立动物模型;腹腔麻醉处死大鼠后取近端结肠,制备纵行肌(L...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模型,观察慢性应激对P物质(sP)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反复避水应激(WAS)模型组(WAS组)和对照组(SWAS组),采用连续10d的WAS建立动物模型;腹腔麻醉处死大鼠后取近端结肠,制备纵行肌(LM)和环形肌条(CM),采用浴槽实验观察WAS组和SWAS组结肠平滑肌细胞自发性的收缩活动并比较两组收缩的强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WAS组和SWAS组血清及结肠黏膜s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激肽1型受体(NKlR)和神经激肽2型受体(NK2R)在结肠的分布;采用Westernblot测定NK!R和NK2R在WAS组和SWAS组中结肠肌层的表达。结果反复WAS使大鼠结肠LM和CM自发性收缩幅度增加[LM:(1.14±0.05)g比(0.94±0.04)g;CM:(0.36±0.02)g比(0.25±0.02)g,P〈0.01],且使模型组于造模第1、3、5、7、10天的大鼠排便增加;与对照组比较,WAS组大鼠m清sP浓度显著升高[WAS组:(212.1±10.6)pg/ml比SWAS组:(105.5±4.4)pg/ml,P〈0.01];反复避水应激使大鼠结肠黏膜sP水平增加[WAS组:(661.5±20.6)pg/mg蛋白比SWAS组:(250.1±12.1)pgJmg蛋白,P〈0.01];NK1R主要分布于WAS和SWAS大鼠结肠黏膜上皮、固有层平滑肌细胞及肠神经元;NK2R主要分布于WAS和SWAS大鼠结肠黏膜上皮及肠神经元,固有层平滑肌细胞散在分布;反复WAS使大鼠结肠肌层NKlR表达上调而NK2R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慢性应激诱导大鼠结肠动力增强,SP-NK1R信号系统可能参与该病理生理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大鼠 P物质 结肠动力
原文传递
针刺对肠运动的调节:穴位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秦庆广 王海萍 +4 位作者 刘坤 赵玉雪 贲卉 高昕妍 朱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上巨虚、天枢及大肠俞对空肠和远端结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穴位间配伍的协同及拮抗效应,为临床腧穴配伍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方法:20只SD大鼠,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正常大鼠空肠和远...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上巨虚、天枢及大肠俞对空肠和远端结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穴位间配伍的协同及拮抗效应,为临床腧穴配伍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方法:20只SD大鼠,用水囊测压技术和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正常大鼠空肠和远端结肠的运动。单穴选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穴位配伍分别选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曲池+大肠俞、曲池+天枢、大肠俞+上巨虚、天枢+上巨虚。随机选取单穴或组穴,进行针刺操作,捻转行针1min,施平补平泻手法,频率约2Hz,记录针刺前后肠运动的改变。结果:1)针刺单穴对空肠运动的影响:针刺曲池、上巨虚增加了空肠的运动波幅(P=0.011,P=0.003);针刺天枢降低空肠的运动波幅(P=0.000);针刺大肠俞对空肠的运动波幅没有明显影响。针刺组穴对空肠运动的影响:针刺曲池+上巨虚使空肠的运动波幅增加(P=0.009),但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针刺天枢+曲池、天枢+上巨虚及天枢+大肠俞均使空肠的运动波幅降低(P=0.000~0.001),组穴之间并不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配穴中天枢对空肠的抑制具有同神经节段的优势调节作用。2)针刺单穴对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针刺曲池、上巨虚、天枢及大肠俞均增加了远端结肠的运动频率和波幅(P=0.000~0.039)。针刺组穴对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针刺曲池+上巨虚、曲池+天枢增加了远端结肠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波幅(P=0.050,0.000);针刺大肠俞+上巨虚、曲池+大肠俞远端结肠运动的波幅增加(P=0.002,0.07)。只有曲池+上巨虚对结肠的运动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余穴位配伍均未出现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针刺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对空肠、远端结肠的调节作用不同,单元穴位为抑制效应,集元穴位为促进作用。穴位之间的组合作用不是单穴作用的简单相加。本研究中配穴对空肠没有明显的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穴 配穴 肠运动 空肠运动 远端结肠运动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食前后乙状结肠动力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梁荣新 张志雄 +3 位作者 张法灿 蔡联英 郑琴芳 梁列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和健康人在空腹和进食状态下不同时段乙状结肠动力的改变。方法 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主导型IBS患者各 2 0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 15名(男、女分别为 7、8名 ) ,分别采用液体...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和健康人在空腹和进食状态下不同时段乙状结肠动力的改变。方法 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主导型IBS患者各 2 0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 15名(男、女分别为 7、8名 ) ,分别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和进食试餐状态下不同时段乙状结肠移行性高幅突发波、非移行性高幅突发波的波幅及占记录时间百分比的变化 ;比较乙状结肠在进食前后的动力指数。结果 在空腹状态下 ,腹泻型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15 9± 4 9)显著高于便秘型IBS组 (10 9± 5 6 )和对照组 (9 4± 3 6 )(P <0 0 5 ) ,主要表现为移行性高幅突发波的波幅和持续时间延长 ,便秘型IBS组非移行性高幅突发波持续时间也显著延长 (P <0 0 5 )。进食试餐后 30min内 ,健康组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2 18.7± 76 .5 )升高的幅度更为显著 ,腹泻组的动力指数 (86 5± 5 3 4 )改变幅度也显著高于便秘组 (4 2 4± 2 9 6 ) (P <0 0 5 )。试餐后 31~ 6 0min ,腹泻型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6 5 4± 11 7)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便秘组 (19 8± 14 5 )和正常组 (2 3 2± 11 3) (P <0 0 5 )。结论 空腹状态下 ,腹泻型IBS患者乙状结肠推进性运动增强 ;胃结肠反射主要表现为蠕动性收缩增强 ,发生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乙状结肠动力 IBS 结肠反射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动力及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荣新 蔡联英 +1 位作者 郑琴芳 张法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乙状结肠动力及其血浆、乙状结肠黏膜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 Rome II诊断标准的便秘型、腹泻型 IBS患者及对照组各 1 3例 ,分别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和进餐状态下乙状结肠...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乙状结肠动力及其血浆、乙状结肠黏膜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 Rome II诊断标准的便秘型、腹泻型 IBS患者及对照组各 1 3例 ,分别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和进餐状态下乙状结肠的压力波形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胃动素 (MTL)、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胆囊收缩素(CCK)含量。结果 :在空腹状态下 ,腹泻型 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1 5 .9± 4 .9)显著高于便秘型 IBS组 (1 0 .9± 5 .6 )和对照组(9.4± 3.6 ) ,进食后 30 min内 ,对照组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2 1 8.7± 76 .5 )升高的幅度更为显著 ,腹泻组的动力指数 (86 .5±5 3.4 )改变幅度也显著高于便秘组 (4 2 .4± 2 9.6 )。试餐后第 6 0分钟 ,腹泻型 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6 5 .4± 1 1 .7)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便秘组 (1 9.8± 1 4 .5 )和对照组 (2 3.2± 1 1 .3)。腹泻型 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 MTL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 IBS便秘型患者 (P <0 .0 1 ) ;便秘型 IBS患者乙状结肠黏膜 VIP的含量高于正常组及腹泻型 IBS(P <0 .0 5 ) ,而血浆中VIP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 SS的含量在便秘型 IBS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腹泻型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乙状结肠动力 胃肠激素 血浆 乙状结肠黏膜
下载PDF
细菌性腹膜炎诱导大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后结肠运动的变化和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哲宇 齐清会 严律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腹膜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大鼠结肠运动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生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对结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分别观测2组大鼠... 目的探讨细菌性腹膜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大鼠结肠运动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生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对结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分别观测2组大鼠排便的粪点数、结肠肌条的振幅、结肠平滑肌细胞长度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结肠平滑肌IL-6、TNF-α和iNOS表达的变化。结果MODS组排便的粪点数和肌条的振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TNF-α和iNOS蛋白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为阴性表达,在MODS组为阳性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未检出IL6mRNA、TNF-αmRNA和iNOSmRNA的表达,而在MODS组,IL6mRNA、TNFαmRNA和iNOSmRNA均呈阳性表达;MODS组平滑肌细胞的长度和血清NO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MODS后结肠运动功能障碍与iNOS、IL6和TNF-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生性一氧化氮合成酶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结肠运动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乙状结肠推进性运动与胃肠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雄 梁荣新 +3 位作者 郑琴芳 蔡联英 梁列新 张法灿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乙状结肠推进性运动与胃肠肽胆囊收缩素(CCK)和胃动素(MTL)的关系,揭示CCK和MTL对IBS患者乙状结肠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C-IBS)IBS患者各30例,年龄、性别匹...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乙状结肠推进性运动与胃肠肽胆囊收缩素(CCK)和胃动素(MTL)的关系,揭示CCK和MTL对IBS患者乙状结肠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C-IBS)IBS患者各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名,分别采用毛细管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状态下乙状结肠推进性高幅突发波的波幅及占记录时间百分比;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CCK和MTL的含量。结果:D-IBS组乙状结肠推进性高幅突发波的波幅和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IBS组和健康组(P<0.05),D-IBS组血浆MTL和CCK浓度显著高于C-IBS组和健康组(P<0.01),黏膜MTL含量显著高于C-IBS组和健康组(P<0.01)。IBS患者乙状结肠推进波的波幅和持续时间与血浆或黏膜CCK和MTL含量均呈正性相关(P<0.01)。结论:IBS患者乙状结肠推进性运动与血浆CCK、黏膜和血浆MTL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乙状结肠动力 胆囊收缩素 胃动素
下载PDF
莫沙必利对氯氮平所致低结肠动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鸥 董介正 +1 位作者 邱龄山 孙晓花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1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对氯氮平所致低结肠动力的影响,观察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服用氯氮平的结肠试验异常者106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分别予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及传统泻药酚酞片治疗;疗程30 d。观察治疗前后的72 h...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对氯氮平所致低结肠动力的影响,观察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服用氯氮平的结肠试验异常者106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分别予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及传统泻药酚酞片治疗;疗程30 d。观察治疗前后的72 h结肠传输试验、疗程结束后两组症状积分,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6个月,比较复发情况。结果 1个月后两组便秘症状积分均有下降(P<0.01),治疗组减分更为明显(P<0.05)。6个月后两组症状积分较1个月相比均上升(P<0.05)。1个月后治疗组72 h钡剂标志物排出情况正常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个月后,治疗组72 h钡剂标志物排出情况仍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对照组腹泻人次明显多于治疗组(P<0.01)。6个月与1个月相比,两组复发人数逐渐增多、开塞露使用情况增加(P<0.05);对照组发生腹泻人次较第1个月明显减少(P<0.01)。结论莫沙必利能有效改善结肠动力,是治疗氯氮平所致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临床新的用药选择,缺陷是停药后复发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氯氮平 低结肠动力 慢传输型便秘
下载PDF
小檗碱对抑郁大鼠结肠动力学改变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红 吴平亚 +3 位作者 杨政 吴承云 谭诗云 罗和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对抑郁大鼠结肠动力学改变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抑郁IB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抑郁IBS组和抑郁IBS+Ber干预组(Ber组),各15只。抑郁IBS模型是给大鼠28 d的孤养加慢性温和不可预...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对抑郁大鼠结肠动力学改变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抑郁IB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抑郁IBS组和抑郁IBS+Ber干预组(Ber组),各15只。抑郁IBS模型是给大鼠28 d的孤养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方式,再经相关检测确定,Ber组的抑郁IBS大鼠行连续灌胃Ber 14 d。比较各组大鼠的临床表现、旷场试验(OFT)、液体消耗试验(FCT)、排便和直结肠扩张实验(CRD),明确Ber对抑郁IBS大鼠的症状改善;酶解法分离3组大鼠的单个结肠平滑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它们的L-型钙电流(ICa-L)及其电流-电压曲线,探讨Ber作用抑郁IBS的离子通道机制。结果:与抑郁IBS组比较,Ber组大鼠的粪便性状好转,活跃度增加,体质和饮食变好,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该组大鼠穿越格数、前腿竖立次数、理毛时间以及糖水消耗、纯水消耗和糖水偏爱率均明显增加(均P<0.01);另外,Ber组大鼠排出粪粒数及其含水量明显减少,反映直结肠敏感性、运动指数及其变化率均显著降低或减慢(与抑郁IBS组比较,均P<0.01),且恢复到对照组的状态(均P>0.05);最后,与抑郁IBS组比较,Ber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ICa-L在各钳制电压下均明显减少,电流-电压曲线明显上抬而接近对照组;当钳制电压为+10 mV时,其电流密度为(10.91±0.37)pA/pF,明显小于抑郁IBS组的(14.91±1.23)pA/pF(P<0.01),而略大于对照组的(8.20±0.65)pA/pF(P>0.05)。结论:抑郁IBS大鼠经Ber作用后,其临床症状和原有情绪低落的负性活动与偏爱以及结肠出现的敏感性和蠕动失常状态均得到好转与改善,其机制可能与Ber抑制了抑郁IBS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ICa-L,纠正了其离子通道发生明显电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肠易激综合征 负性活动 肠动力学失常 L-型钙电流 电重构
原文传递
结肠慢传输运动小鼠模型建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琳 姜柳琴 +4 位作者 张红杰 胡晔东 林征 王美峰 黄峻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建立结肠慢传输运动实验动物模型,为探讨慢传输型便秘发病学提供基础。方法:小鼠皮下注射吗啡建立结肠慢传输运动实验模型,比较各组小鼠日平均粪便重量、粪便性状及活性炭悬液推进试验。结果:①日平均粪便重量:a吗啡组比对照组减少... 目的:建立结肠慢传输运动实验动物模型,为探讨慢传输型便秘发病学提供基础。方法:小鼠皮下注射吗啡建立结肠慢传输运动实验模型,比较各组小鼠日平均粪便重量、粪便性状及活性炭悬液推进试验。结果:①日平均粪便重量:a吗啡组比对照组减少(P<0.05);b停吗啡组仍较对照组减少(P<0.01),纳洛酮阻断后各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但大剂量吗啡组恢复较慢;②粪便性状:吗啡组较对照组明显干硬;停吗啡组无改善,纳洛酮阻断后粪便性状改善;③肠道推进率:a吗啡组比对照组减少(P<0.01);b停用吗啡组仍较对照组减低(P<0.01),纳洛酮阻断后各组较对照组无差异,但大剂量吗啡组恢复不理想。结论:吗啡诱导的小鼠结肠慢传输运动模型日平均粪便重量减少、粪便性状变干硬、肠道推进率明显减慢。停药后未使肠道运动逆转;而纳洛酮阻断后可以使肠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该模型基本符合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运动 吗啡 纳洛酮 肠道推进率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