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远玲 李纯团 +2 位作者 王少雄 郑艳 朱雄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6期906-908,912,共4页
目的主要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诊断肿瘤、寻找改善预后路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8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 目的主要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诊断肿瘤、寻找改善预后路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8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检验,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相关计数指标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PLT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aPTT水平等指标明显区别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各组间数据显示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Fbg、D二聚体亦进行性增长;不同肿瘤侵犯深度组内,各组间数据显示随着肿瘤侵犯深度增加,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中,转移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无转移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PLT计数、D二聚体、凝血功能均存在异常,尤其Fbg、D二聚体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栓性疾病的形成明显相关,因此监测胃癌患者的PLT计数、D二聚体、凝血功能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春燕 杨函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120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120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后对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相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0.05),并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显著下调(P<0.05);抗凝血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活性水平(P<0.05);实验组纤溶酶原活性(PLG,A)显著升高(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PAI-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值下调(P<0.05)。结论康复护理是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能够改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危重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范宝玉 王娟 赵海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危重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烧伤科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危重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在患者烧伤后3 d内的渗出期对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 目的:研究危重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烧伤科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危重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在患者烧伤后3 d内的渗出期对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PLT)及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在患者渗出期过后并且全身情况稳定之后进行扩张器与皮瓣联合治疗创面,在手术前检测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另外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栓弹力图、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渗出期的R值、K值及PLT均明显减小,CI值和α角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的MA值、R值、PLT、Fb均高于渗出期,TT短于渗出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渗出期的α角和PLT、Fb均呈正相关(P<0.05);R值和APTT呈正相关(P<0.05);MA值和Fb、PLT均存在正相关(P<0.05);MA值和TT存在负相关(P<0.05);K值和Fb、PLT均呈正相关(P<0.05);CI值和APTT、Fb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危重烧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及异常,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变化及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对危重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全面评估及输血指导、出血风险的判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烧伤 血栓弹力图 凝血指标
下载PDF
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玉婷 赵化荣 +1 位作者 刘攀 包永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按照肿瘤分期分为肿瘤早期组(25例)、局部晚期组(43例)、远处转移组(52例),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血定量检测血小板(PLT)计数、...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按照肿瘤分期分为肿瘤早期组(25例)、局部晚期组(43例)、远处转移组(52例),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血定量检测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1)恶性实体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PLT、PT、FIB、APTT、TT、D-D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早期组、局部晚期组、远处转移组、健康对照组间上述各凝血指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远处转移组血浆FIB及D-D含量与肿瘤早期组、局部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血液异常状态与肿瘤分期有关,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更加明显,需密切观察FIB及D-D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血栓前状态 凝血指标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病情加重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周丽平 杨会杰 曾利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6期44-47,51,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预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早期病情加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ACI患者,按入院后72 h内是否发现病情加重进行分组,其中加重组(56例)...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预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早期病情加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ACI患者,按入院后72 h内是否发现病情加重进行分组,其中加重组(56例)、未加重组(128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血小板指标、凝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病情加重的独立因素,采用ROC分析各项因素预测ACI病情加重的效能。结果 加重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58±3.45)分、合并糖尿病比例(92.86%)、尿酸(525.83±38.58)μmol/L、同型半胱氨酸(24.73±4.48)μmol/L、C反应蛋白(23.57±4.69)mg/mL高于未加重组[(8.89±3.52)分、60.94%、(453.24±37.93)μmol/L、(18.63±3.58)μmol/L、(16.35±4.49)mg/mL](P<0.05);加重组PDW(18.26±4.28)%、PAC-1(9.88±2.44)%高于未加重组(15.69±4.52)%、(8.37±2.79)%,PLT(158.83±42.17)×10^(9)低于未加重组(195.62±36.83)×10^(9)(P<0.05);加重组Fg(4.59±2.47)g/L、TT(15.73±5.22)s、PT(14.57±3.54)s、APTT(36.93±9.82)s高于未加重组[(3.14±1.58)g/L、(13.58±3.58)s、(12.47±2.52)s、(32.57±6.39)s](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OR=4.732)、合并糖尿病(OR=5.573)、SUA(OR=4.382)、Hcy(OR=5.492)、CRP(OR=4.062)、PLT(OR=0.486)、PDW(OR=5.693)、PAC-1(OR=4.629)、TT(OR=4.824)、PT(OR=4.982)、APTT(OR=5.393)、Fg(OR=5.794)均是ACI病情加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小板参数单独及联合预测ACI病情加重的AUC值为0.728、0.725、0.652、0.766,凝血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ACI病情加重的AUC值为0.682、0.714、0.732、0.737、0.746,两组指标联合预测ACI病情加重的AUC值为0.952(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联合应用可准确预测ACI患者早期病情加重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凝血 血小板 病情转归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8腔防血栓型(Phlebo Press DVT)深部静脉血栓防治仪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观察
6
作者 张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4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8腔防血栓型(Phlebo Press DVT)深部静脉血栓防治仪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52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6... 目的:观察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8腔防血栓型(Phlebo Press DVT)深部静脉血栓防治仪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52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8腔防血栓型(Phlebo Press DVT)深部静脉血栓防治仪。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d,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8腔防血栓型(Phlebo Press DVT)深部静脉血栓防治仪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着理想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腔防血栓型(Phlebo Press DVT)深部静脉血栓防治仪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凝血指标动态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谢丽华 侯玉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6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实验动物,对其进行高脂饲料喂养及一侧肾动脉狭窄致高血压处理制备AS模型。分别在实验前、实验第4,8,12,16,20,24周末空腹... 目的探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6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实验动物,对其进行高脂饲料喂养及一侧肾动脉狭窄致高血压处理制备AS模型。分别在实验前、实验第4,8,12,16,20,24周末空腹12 h后,于耳缘静脉处取血,对其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进行检测。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PT及INR值均从实验前到第8周末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24周末趋于稳定;APTT从实验前到第12周末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6-24周末趋于稳定;Fib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过程中,PT、APTT及INR在早期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当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凝血指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心肌酶谱与凝血指标监测对蛇咬伤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徐瑾 庞晓娜 朱立毅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对心肌酶谱与凝血指标平监测在蛇咬伤预后的预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分析了蛇咬伤患者78例,分析患者分布特征及心肌酶谱、凝血指标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提示在咬伤1 d、2~3d、3~7 d三个病程时期,心肌酶谱指... 目的对心肌酶谱与凝血指标平监测在蛇咬伤预后的预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分析了蛇咬伤患者78例,分析患者分布特征及心肌酶谱、凝血指标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提示在咬伤1 d、2~3d、3~7 d三个病程时期,心肌酶谱指标水平的比较可见两组患者均因治疗干预而有所好转,但预后良好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改善显著(P<0.05);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随访2~3 d以及3~d天,各项指标均可见预后良好组的指标水平更优(P<0.05);不同病程时期患者凝血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的分析结果与心肌酶谱指标类似。结论蛇咬伤患者初期虽然心肌损害程度以及出血倾向状态相当,但是治疗干预后指标改善缓慢,损害持续在较严重状态的患者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肌酶谱与凝血指标平监测对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酶谱 凝血指标 蛇咬伤
下载PDF
高龄卧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孟薇 李开来 杨珺楠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 在预测长期卧床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这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70例,年龄70-90岁之间,因老...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 在预测长期卧床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这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70例,年龄70-90岁之间,因老年痴呆、脑卒中、骨折后卧床〉1年的患者.以TEG测定的凝血综合指数(Clotting composite index,CI)分组,CI≤3的定为对照组,CI〉3的定为高凝组.全部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每月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卧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基线血栓弹力图指标:凝固角(α)、CI、凝固时间(K)、血栓最大幅度(MA)、凝血反应时间(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凝状态与年龄(P=0.047)、糖尿病史(P=0.001)、卧床时间(P=0.043)、肿瘤(P=0.001)、骨折(P=0.002)相关,与性别、血脂、血压、饮酒、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关.对可能导致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高凝状态的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OR(95%CI):5.634(1.114-28.496),P=0.037]、肿瘤[OR(95%CI):4.652(1.142-18.955),P=0.032]及糖尿病[OR(95%CI):6.269(1.528-25.725),P=0.011]是老年卧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中,以CI值升高定义的高凝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CI值正常的患者;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骨折、肿瘤及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综合指数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家蚕蛹壳聚糖复合海绵止血材料的制备及止血性能测试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超 蓝广芊 吴大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3-1127,共5页
以从家蚕蛹壳中提取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与明胶共混溶解后加入助剂,通过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海绵状复合止血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探讨复合止血材料中蚕蛹壳聚糖、明胶以及戊二醛、氯化钙和甘油等助剂的含量对体外凝血指数(BCI)的... 以从家蚕蛹壳中提取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与明胶共混溶解后加入助剂,通过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海绵状复合止血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探讨复合止血材料中蚕蛹壳聚糖、明胶以及戊二醛、氯化钙和甘油等助剂的含量对体外凝血指数(BCI)的影响。各因素对BCI的影响大小顺序是:蚕蛹壳聚糖>氯化钙>戊二醛>明胶>甘油。优化复合止血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蚕蛹壳聚糖2.5%,明胶3.0%,戊二醛0.005%,氯化钙0.1%,甘油0.05%。对该复合止血材料进行体外凝血测试,并制作家兔耳动脉出血模型进行活体止血效果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体外凝血指数较医用纱布和明胶海绵极显著下降,对缩短家兔耳动脉止血时间和降低出血量均极显著优于医用纱布和明胶海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蛹 壳聚糖 止血材料 凝血指数
下载PDF
蚕蛹壳聚糖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及凝血性能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超 单其艳 +2 位作者 杨铭 蓝广芊 吴大洋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6,共5页
探讨以蚕蛹壳聚糖(CS)和明胶(GEL)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止血材料的工艺及凝血效果。首先从蚕蛹中提取出壳聚糖,与明胶共混溶解后添加助剂,通过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海绵状复合止血材料,然后采用凝血指数BCI进行体外凝血测试,研究其制备工艺... 探讨以蚕蛹壳聚糖(CS)和明胶(GEL)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止血材料的工艺及凝血效果。首先从蚕蛹中提取出壳聚糖,与明胶共混溶解后添加助剂,通过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海绵状复合止血材料,然后采用凝血指数BCI进行体外凝血测试,研究其制备工艺参数对凝血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40℃下预冻1h,共混溶液质量浓度为30g/L,m_(CS):m_(GEL)=5:5。0.01%的戊二醛、0.5%的氯化钙能有效提高样品的凝血效果。凝血指数BCI相对于医用纱布和明胶止血海绵分别降低了63.52%和34.85%,凝血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壳聚糖 明胶 海绵 凝血指数 止血材料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倩倩 李红玲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HL患者初诊化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与28例健康体检者上述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分...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HL患者初诊化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与28例健康体检者上述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分析病情分期、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等因素对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 1NHL患者较健康对照组APTT延长、FIB增高(P均<0.01)。2NHL患者化疗后1、3周期APTT、PT、FIB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化疗6周期较初诊、1、3周期FIB均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有效组APTT延长、FIB增高(P<0.05);复发较初诊时APTT延长、FIB增高(P<0.05和P<0.01),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侵袭性淋巴瘤组较惰性淋巴瘤组APTT延长(P<0.01),III^IV期患者较I^II期患者,FIB增高(P<0.05)。IPI评分各组间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FIB较低危、低中危、高中危组均增高(P<0.05);LDH升高组较正常组FIB增高(P<0.05)。结论 NHL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化疗过程中APTT、PT变化不明显,FIB随病情好转而降低,且APTT、PT、FIB凝血指标变化可能与病情分期、分型、IP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高凝状态 化疗 凝血 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华 符晓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5例颈动脉支架置入(实验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5例颈动脉支架置入(实验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6项指标水平,并与124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Fg、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D-二聚体水平术后第1天达峰值(P<0.01),术后第3天均稍有所下降,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lt、PT、APTT、T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凝血系统被激活,Fg、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有继发性纤溶亢进。在反应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凝血纤溶障碍中这些检测指标优于常规凝血象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凝血状态
下载PDF
研究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
14
作者 谢福生 李优 董素民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8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到院体检健康者11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凝血指标,并对比分析结...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到院体检健康者11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凝血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PCT、PLT、PDW更低,MPV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更低,PT、TT、APTT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PCT、MPV、PLT、PDW比B级、C级高,B级PCT、MPV、PLT、PDW高于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TT、PT、APTT比B级、C级低,B级Fbg、TT、PT、APTT低于C级,A级Fbg高于B级、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进而改善疾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降低疾病出血风险和疾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肝硬化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原文传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灰区”解决方案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超男 凌莉琴 +4 位作者 黄珣钡 米建 廖娟 贾劲 周静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探索解决APTT纠正试验Rosener指数"灰区"的方法,建立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的临床应用路径。方法收录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TT单独延长的患者样本,借助ROC曲线探索不同方案的最佳判断界... 目的探索解决APTT纠正试验Rosener指数"灰区"的方法,建立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的临床应用路径。方法收录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TT单独延长的患者样本,借助ROC曲线探索不同方案的最佳判断界值,建立联合应用1∶1和4∶1混合解决"灰区"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判断的临床应用路径;收录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同类样本验证该方案和路径的诊断效能。结果传统Rosener指数判断标准对因子缺乏和抑制物的区分效能较低,建立组和验证组共49例(15%)样本位于"灰区";建立1∶1混合纠正试验Rosner指数判断因子缺乏的最佳界值为5.0%,判断抑制物的最佳界值为9.1%,对于5.0%~9.1%的样本进行4∶1混合纠正试验能明显提高低滴度抑制物的检出率;借鉴Rosner指数建立孵育后延长时间百分比-P(1∶1混合时>10.8%和4∶1混合时>13.5%)用于判断抑制物具有时间依赖性较共识推荐的2种方案诊断效能更高。联合1∶1和4∶1混合纠正试验对于因子缺乏和抑制物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90%,将抑制物误判为因子缺乏的比例从20.9%(9/43)下降到7.0%(3/43),将判断时间依赖性抑制物的特异性由54.2%提高至100%,准确度由63.3%提高至97.4%。结论1∶1和4∶1混合纠正试验联合应用可较好地解决"灰区"问题,建立的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路径,有助于APTT纠正试验的进一步推广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灰区 Rosner指数 孵育后延长时间百分比
原文传递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凝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海英 周丽英 黄海雁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凝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正常体检和分娩的孕产妇350例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实验组)75例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组(对照组)275例,对两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平均...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凝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正常体检和分娩的孕产妇350例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实验组)75例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组(对照组)275例,对两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3.182、10.497、23.880,P=0.000),实验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低于对照组(t=2.140,P=0.033),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也少于对照组(t=9.572,P=0.000;t=3.109,P=0.002);轻度子痫前期PC高于重度子痫前期(P<0.05),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P<0.05或0.01);早发型子痫前期的PT少于晚发型子痫前期(P<0.05),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明显的高凝现象,且凝血程度与病情严重度有关,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孕妇 高血压 血凝指标 子痫
原文传递
口腔可溶性羟乙基止血纱布的止血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智杰 王瑜 +1 位作者 陈晓凤 孙卫斌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羟乙基可溶性止血纱布在121腔中的止血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可溶性止血纱布和其他止血材料的细胞培养浸提液,采用四唑盐比色分析法(MTT)测定材料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可溶性止血纱... 目的观察羟乙基可溶性止血纱布在121腔中的止血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可溶性止血纱布和其他止血材料的细胞培养浸提液,采用四唑盐比色分析法(MTT)测定材料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可溶性止血纱布在人工唾液中的溶解速度较快,它的体外凝血指数比医用纱布和明胶海绵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溶性止血纱布和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细胞的毒性级别均为0~1级。结论可溶性止血纱布的溶解性、止血效果较好,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没有明显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止血纱布 溶解性 凝血指数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园 崔红蕾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0期62-63,共2页
目的探析卵巢肿瘤对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影响及常规监测重要意义。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18例,其中57例卵巢癌为癌症组,61例卵巢良性肿瘤为良性组。测定两组PT、APTT、Fib、TT等凝血指标及D... 目的探析卵巢肿瘤对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影响及常规监测重要意义。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18例,其中57例卵巢癌为癌症组,61例卵巢良性肿瘤为良性组。测定两组PT、APTT、Fib、TT等凝血指标及D-dimer水平并比较。结果癌症组Fib与D-dime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T、APIT、TT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Fib与D-dimer水平高于Ⅱ期患者(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监测可预防DIC,控制疾病发展,有临床监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凝血指标 D-二聚体
下载PDF
基于体重的肝素负荷剂量下体重指数对活化凝血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霞 单培仁 +4 位作者 黄伟剑 朱千里 肖方毅 李晟 周浩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基于体重的肝素负荷剂量下体重指数(BMI)对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男性冠心病患者78例,年龄45~77(63.86±6.89)岁,以BMI为依据将患者分为4组:A组20例... 目的 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基于体重的肝素负荷剂量下体重指数(BMI)对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男性冠心病患者78例,年龄45~77(63.86±6.89)岁,以BMI为依据将患者分为4组:A组20例(15.57≤BMI〈23.03)。B组20例(23.03≤BMI〈25.35),C组18例(25.35≤BMI〈27.68),D组20例(BMI≥27.68)。所有患者给予100U/kg负荷全量肝素,并于术前、肝素负荷剂量后5min、10min、30min、60min抽血,采用Hemotec法检测ACT值,以术前ACT(ACT0)为基线,其余ACT值与其差值分别标记为△ACTs,MATLAB软件计算△ACT一时间曲线下面积。结果负荷肝素后ACT达峰时间各不相同:33.33%位于ACT5时间点,51.33%位于ACT10时间点,15.34%位于ACT30时间点,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时间曲线下面积随着BMI增大而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低BMI患者,基于实际体重给予负荷量肝素对于大BMI患者是过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肝素 活化凝血时间 体重指数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
20
作者 丁丽丽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3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单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单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PTT、TT、FIB、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TT、TT短于对照组,FIB、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止血,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缩宫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凝血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