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恩桉扦插繁殖试验 被引量:34
1
作者 林成立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4,共5页
通过不同生根剂、基质、穗条木质化程度以及扦插时间等因素对邓恩桉扦插繁殖生根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根剂、不同基质、不同穗条木质化程度以及不同扦插时间对插穗生根率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中生根剂和基质以ABT1... 通过不同生根剂、基质、穗条木质化程度以及扦插时间等因素对邓恩桉扦插繁殖生根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根剂、不同基质、不同穗条木质化程度以及不同扦插时间对插穗生根率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中生根剂和基质以ABT1#600mg·L-1+红心土组合处理为最好,其生根率、生根条数和生根长度分别达93 6%、6 3条和11 3cm;采自采穗圃的半木质化穗条的生根率明显高于优树的木质化穗条,达93 6%,它们的生根率大小依次为采穗圃的半木质化穗条>优树基部穗条>优树中部穗条>优树上部穗条;扦插时间以3~5月份即春季的扦插效果最好,9-11月份即秋季的扦插效果次之,生根率分别可达90%以上和85%左右,且生根时间短,仅2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繁殖试验 邓恩桉 扦插时间 木质化 插穗生根率 生根剂 试验研究 组合处理 生根长度 11月份 采穗圃 穗条 优树 基质 5月份 心土 根条
下载PDF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代光辉 李根前 +2 位作者 李甜江 李孙玲 肖智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主导因子。从西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和干燥度的增大,树体大小及种群寿命随之下降。在黄土高原,阴坡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峁坡下部... 中国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主导因子。从西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和干燥度的增大,树体大小及种群寿命随之下降。在黄土高原,阴坡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峁坡下部优于中部而中部则优于上部。在毛乌素沙地,下湿地优于丘间地,丘间地优于流动沙地。但是,作为现代分布中心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及鄂尔多斯高原,多数地区降水不足,虽说中国沙棘依托克隆繁殖赋予的许多优越性维持着克隆的持久性和种群稳定性,如遇连年干旱或种群生产力超过"土壤水分承载力"则会导致种群衰退甚至死亡。因此,今后应积极推广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加强异质性生境中克隆植物斑块式造林和更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水分条件 分布特征 生长状况 种群结构 克隆繁殖 种群衰退
下载PDF
不同高程短尖苔草对水位变化的生长及繁殖响应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亚芳 陈心胜 +1 位作者 项文化 谢永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59-1966,共8页
在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位通常是制约植被生长和繁殖动态的关键因素,进而对物种组成、群落演替和植被分布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无性繁殖是洞庭湖湿地克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重要策略之一,以洞庭湖湿地典型克隆植物-短尖苔草(Carex brev... 在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位通常是制约植被生长和繁殖动态的关键因素,进而对物种组成、群落演替和植被分布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无性繁殖是洞庭湖湿地克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重要策略之一,以洞庭湖湿地典型克隆植物-短尖苔草(Carex brevicuspis C.B.Clarke)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分布高程(23.7 m和25.8 m)的植物对水位变化(0 cm,-15 cm,-30 cm)的生长和繁殖特征响应。结果表明:水位变化对不同分布高程分布短尖苔草的生长和克隆繁殖特征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高程区的短尖苔草而言,克隆繁殖特征如分株数、分株总生物量、芽数和芽生物量随水位的降低而增加,而对生长特征(株高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适当干旱有利于高程区苔草的克隆繁殖。对于低程区分布短尖苔草而言,水位变化对其生长特征有显著影响(P<0.05),如株高和总生物量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增加;分株数和总芽生物量等克隆繁殖特征则随水位的降低而减少,而水位对低程区短尖苔草的分株总生物量和总芽数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短尖苔草的克隆繁殖特征除受到水位的影响外,还受其分布高程的影响。可见,同一种短尖苔草因长期适应于不同生境而对相同的环境胁迫表现出了不同的生长繁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克隆繁殖 湿地植物 洞庭湖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磊 叶其刚 +2 位作者 潘丽珠 徐立铭 黄宏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间共存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spinulosa)和苦草(V.natans)有性和无性生活... 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间共存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spinulosa)和苦草(V.natans)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探讨了种间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为常见种,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仅有很少分布;2)苦草和刺苦草常混生于这些湖泊中,形成共存分布格局:刺苦草和苦草种间呈明显的的带状相间分布格局,或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3)刺苦草和苦草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显著不同:刺苦草为多年生,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有限的有性繁殖投入;相反,苦草在调查的地区为一年生,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生长,且不能产生克隆繁殖器官(冬芽)。刺苦草和苦草在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权衡,导致种间资源利用和竞争能力的分异而使这两个近缘种得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刺苦草 克隆繁殖 繁殖策略 沉水植物 竞争共存
下载PDF
红锥扦插繁殖试验 被引量:24
5
作者 邓燕忠 连辉明 《广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45-47,50,共4页
红锥是我省重要的乡土阔叶树种,也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从2002-2004年设置了生根促进剂、容器、扦插时间及处理穗条的扦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锥扦插生产宜在夏秋两季开展;选用半木质化穗条,用黄心土作基质,以5 cm×12 cm白色塑料袋... 红锥是我省重要的乡土阔叶树种,也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从2002-2004年设置了生根促进剂、容器、扦插时间及处理穗条的扦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锥扦插生产宜在夏秋两季开展;选用半木质化穗条,用黄心土作基质,以5 cm×12 cm白色塑料袋作容器;穗条扦插前采用10%酒精溶液浸泡处理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激素对成活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扦插 无性繁殖技术
下载PDF
石斛兰快速无性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永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2期1-4,共4页
在加有15%(体积比)椰子汁的固体Vacin和Went培养基(VWC)上,石斛兰杂种(DendrobiumMadameVipa×DendrobiumWalterOumae)幼茎上的完整侧芽先长成半球型,以后发育成... 在加有15%(体积比)椰子汁的固体Vacin和Went培养基(VWC)上,石斛兰杂种(DendrobiumMadameVipa×DendrobiumWalterOumae)幼茎上的完整侧芽先长成半球型,以后发育成带叶的幼芽,并能生根形成幼苗。为了诱导侧芽分化出原球茎,半球型侧芽上的鳞片状叶被移去,并培养在液体VWC培养基中。3周后,侧芽的基部膨大,形成愈伤组织。两周后在愈伤组织的表面分化出许多原球茎。将原球茎切成细片继代在无蔗糖的液体VWC培养基中。一个月后每个细片的边缘形成许多新的原球茎。在加有5%(重量/体积比)香蕉的固体VWC培养基上,两个月内原球茎发育成具有良好根系的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兰 离体培养 营养繁殖
下载PDF
Modular growth and clonal propagation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 in response to irrigation intensity 被引量:16
7
作者 Zilin Cao Tianjiang Li +5 位作者 Genqian Li Chunhong Liu Haiyin Gao Guanghui Dai Zhiyong Xiao Sunling L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19-1028,共10页
A multipurpose clone plant species, Hippophae rhamniodes has the capacity for indefinite longevity, although under successive drought stress it may often decline or die across large areas. Field trials were con- ducte... A multipurpose clone plant species, Hippophae rhamniodes has the capacity for indefinite longevity, although under successive drought stress it may often decline or die across large areas. Field trials were con- ducted over 2 year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varied irrigation intensities on modular growth and clonal propagation in a semi-arid area. Irrigation levels included a control, as well as two, four and six times the volume of water that was typically received via local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rrigation intensit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clonal propagation capacity (number of daughter ramets), aboveground modular growth (height, base diameter, and crown width), belowground modular growth included root nodule dry weight, stretching capacity of lateral roots (length of the longest lateral roots, and diameter of first-grade lateral roots), and branching intensity of lateral roots (number of lateral roots bifurcation grade, number of first- grade lateral roots). The modular growth and the density of daughter ramets were small under non-irrigation or low irrigation, and became larger with increased irrigation intensity. Beyond a certain threshold, however, further increases in irrigation intensity resulted in a reversion to the development. The optimal irrigation intensities for growth and propagation were 3.48-5.29 times the volume of nominal local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There were effects of irrigation intensities o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modular growths, and on clonal propagation capacities. Under various water treatments, H. rhamnoides may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growth and propagation. We concluded that water shortages act to weaken the growth and propagation of H. rhamniodes pla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nal propagation 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 Irrigation intensity Modular growth
下载PDF
优良保健树大叶冬青组培扩繁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根林 李晓储 +3 位作者 梁珍海 倪竞德 李玉巧 黄利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9-443,共5页
以大叶冬青具节茎段芽体增殖产生试管苗,适宜培养基为MS+1.0μmolNAA+8.8μmolBA或MS+1.0μmolNAA+9.1μmolZT;幼叶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块转培于WPM+5.0μmolTDZ+3.0μmolIAA培养基上,能产生较多不定芽苗(每一愈伤组织块平均产生11.2株... 以大叶冬青具节茎段芽体增殖产生试管苗,适宜培养基为MS+1.0μmolNAA+8.8μmolBA或MS+1.0μmolNAA+9.1μmolZT;幼叶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块转培于WPM+5.0μmolTDZ+3.0μmolIAA培养基上,能产生较多不定芽苗(每一愈伤组织块平均产生11.2株);BA对大叶冬青外植体不定芽的处理能产生较好的增殖系数与高生长;试管苗适宜生根处理为1/4MS+1.0μmolNAA(或+1.0μmolIBA);室外移栽成活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冬青 组织培养 扩繁技术 培养基 外植体 不定芽苗
下载PDF
晶体百合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庆芳 曾小英 +1 位作者 丁兰 李玉忠 《甘肃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晶体百合的盘茎及花葶为外植体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快速无性繁殖系.鳞片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是MS+0.1~0.3mg/LBA+0~0.5mg/LIBA;芽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0.8mg/LBA+0.05~0.4mg/LNAA;小盘茎增殖最佳倍养基为MS+0~0.2mg/LBA+0.05...  以晶体百合的盘茎及花葶为外植体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快速无性繁殖系.鳞片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是MS+0.1~0.3mg/LBA+0~0.5mg/LIBA;芽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0.8mg/LBA+0.05~0.4mg/LNAA;小盘茎增殖最佳倍养基为MS+0~0.2mg/LBA+0.05~0.4mg/LNAA;根诱导最佳倍养基为1/2MS+0.05~0.10mg/L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百合 组织培养 无性繁殖系 再生植株 芽增殖 茎增殖 培养基 快速繁殖
下载PDF
药用植物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雪梅 吴朝峰 林彦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8期126-130,共5页
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繁殖、生根等关键技术。不同发育阶段适宜培养基组成:茎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出苗率86.7%。继代繁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和MS+NAA1.0mg/kg +BA0.5mg/kg。... 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繁殖、生根等关键技术。不同发育阶段适宜培养基组成:茎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出苗率86.7%。继代繁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和MS+NAA1.0mg/kg +BA0.5mg/kg。生根培养基1/2MS+IAA1.0mg/kg,生根率为76.7%,茎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5.2%,定植成活率100%,近3年研究一个简易、快速、实用太子参工厂化育苗生产程序已基本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茎尖培养 无性系繁殖
下载PDF
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永兴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4-136,共3页
在查阅有关文献和总结育苗经验的基础上,从苗圃地的选择与规划、采穗圃的营建及管理、扦插技术、苗木移栽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红叶石楠无性扦插育苗技术,为红叶石楠苗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叶石楠 无性繁殖 扦插育苗
下载PDF
乐昌含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胜强 连辉明 +1 位作者 蔡燕灵 何立平 《广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46-48,54,共4页
乐昌含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乡土阔叶树种,2002~2004年的扦插试验表明:乐昌含笑扦插宜在春夏两季开展;选用半木质化穗条,用火烧土混黄心土作基质,以5 cm×12 cm塑料袋作扦插容器,并用适当浓度的ABT溶液处理穗条,可获得较理想的成活率.
关键词 乐昌含笑 扦插 无性繁殖技术
下载PDF
香坡垒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曾令海 连辉明 何波祥 《广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20 0 2年 5月利用引自原产地泰国和越南的香坡垒 (HopeaodorataRoxb .)种质资源 ,开展了以扦插为主要方法的无性繁殖试验 ,包括采穗母株的培育、插穗的选择、生根促进剂的筛选和使用、扦插苗的管理等。试验结果表明 :扦插时间选择在夏... 20 0 2年 5月利用引自原产地泰国和越南的香坡垒 (HopeaodorataRoxb .)种质资源 ,开展了以扦插为主要方法的无性繁殖试验 ,包括采穗母株的培育、插穗的选择、生根促进剂的筛选和使用、扦插苗的管理等。试验结果表明 :扦插时间选择在夏季最好 ,平均成活率可以达到 97.4 % ;其次是在春季 ,成活率可达90 .1%。生根促进剂和穗条的木质化程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繁殖技术 生根促进剂 扦插成活率 母株 扦插时间 穗条 扦插苗 越南 泰国 原产地
下载PDF
海南中草药材鸡屎藤离体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任珠 邢振聪 邱海平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81-286,共6页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对鸡屎藤进行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鸡屎藤茎节、嫩叶作外植体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能诱导产生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以 MS+6-BA 0.5mg·L-1+NAA0.5mg·L-1效果较...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对鸡屎藤进行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鸡屎藤茎节、嫩叶作外植体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能诱导产生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以 MS+6-BA 0.5mg·L-1+NAA0.5mg·L-1效果较好;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以MS+6-BA4mg·L-1+NAA0.5mg·L-1效果较好;本文还报道了鸡屎藤的生根和移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屎藤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中药 茜草科
下载PDF
建兰原球茎发生及其无性繁殖系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余迪求 杨明兰 李宝健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6年第2期17-22,共6页
采用建兰未成熟种子为材料,培养于附加NAA2mg/L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原球茎形成.然后将原球茎培养于附加NAA05mg/L的MS液体培养基中,形成丛生形原球茎并能不断增殖生长,建立无性繁殖系.将原球茎转移至附... 采用建兰未成熟种子为材料,培养于附加NAA2mg/L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原球茎形成.然后将原球茎培养于附加NAA05mg/L的MS液体培养基中,形成丛生形原球茎并能不断增殖生长,建立无性繁殖系.将原球茎转移至附加6-BA2mg/L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幼芽.将幼芽培养于MS培养基上,分化出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兰 原球茎 无性繁殖系
下载PDF
红花荷扦插繁殖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武 黎建伟 汤树扬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2,共2页
对红花荷进行生根激素不同浓度处理、插穗带叶与否以及不同扦插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生根剂对扦插成活的影响不大,插穗带叶扦插远比不带叶的成活率高,在夏、秋季节扦插成活率较高。
关键词 红花荷 扦插 无性繁殖
下载PDF
建水无籽蜜桔的幼胚培养和无性系苗的繁殖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仕周 熊德华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建水无籽蜜桔(Citrus reticulate)开花后120天的幼胚为材料。在含BA0.5mg/l(单位以下同)或IBA0.5或BAO.2+2,4—D1.5的MT(Murashige and Tueker)培养基中,可使幼胚发育成丛芽和不同类型的胚状体。IBAO.5—1.0有益于球形胚、子叶胚的增... 以建水无籽蜜桔(Citrus reticulate)开花后120天的幼胚为材料。在含BA0.5mg/l(单位以下同)或IBA0.5或BAO.2+2,4—D1.5的MT(Murashige and Tueker)培养基中,可使幼胚发育成丛芽和不同类型的胚状体。IBAO.5—1.0有益于球形胚、子叶胚的增殖,BA0.5有益于子叶胚形成丛芽。小芽段在附加BAO.5的MT培养基中增殖率相对较高,其速度65天为3.2倍,112天为4.2倍,142天为5.2倍。芽苗在1/2MT+1BA(或NAA)0.5—1.0中的平均生根率为90%,接种后置于光下培养比先暗后光处理的生根率要高37.8%;嫩芽苗比老芽苗的生根率高15.4%,且出根早、根数多。移苗的平均成活率为92.2%;移后8个月的苗高达40c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水无籽蜜桔 幼胚培养 无性系繁殖
下载PDF
泰伯百合的离体快繁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兰 赵庆芳 谢晖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65-67,共3页
以泰伯百合(Liliumtiber)鳞茎、茎尖和带叶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探讨了激素对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其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0 5mg/LBA+0 05~0 5mg/LNAA;MS+2 0mg/LBA+0 05mg/LNAA;MS+0 1mg/LBA+0 1mg/LNAA.最佳芽增殖... 以泰伯百合(Liliumtiber)鳞茎、茎尖和带叶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探讨了激素对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其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0 5mg/LBA+0 05~0 5mg/LNAA;MS+2 0mg/LBA+0 05mg/LNAA;MS+0 1mg/LBA+0 1mg/LNAA.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MS+0 05~0 2mg/LKT+0 02mg/LIAA(或0 05mg/LNAA).生根培养基为:MS+0 2mg/LKT+0 5mg/L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伯百合 组织培养 无性繁殖 生长调节荆
下载PDF
两个百合品种组织培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钱琼秋 李彩琴 朱祝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198-201,共4页
以鳞茎为外植体对两个不同用途的百合品种(食用与鲜切花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百合对培养基所用的外源激素的要求不同,食用百合品种适宜用MS+6 BA1.0mg/L+2,4 D0.5mg/L诱导的小鳞茎多,花百合品种则用MS+... 以鳞茎为外植体对两个不同用途的百合品种(食用与鲜切花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百合对培养基所用的外源激素的要求不同,食用百合品种适宜用MS+6 BA1.0mg/L+2,4 D0.5mg/L诱导的小鳞茎多,花百合品种则用MS+6 BA0.5mg/L+NAA1.0mg/L既能诱导出较多的小鳞茎,又能诱导出质量较好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以6 BA0.5mg/L+NAA0.25mg/L培养可以诱导出较好质量的小鳞茎。低浓度的IAA及适当浓度的活性炭有利于提高百合生根。移栽时以根系多、粗壮的小鳞茎移栽成活率高,花百合的移栽成活率比食用百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组织培养 快速无性繁殖
下载PDF
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准 刘丹一 +5 位作者 陈贝贝 高海银 刘春红 张增悦 邹旭 李根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39,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确定利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方法】设置4个造林密度,即2 500、4 444、10 000、40 000株·hm^(-2)。调查测定时,分株生长能力采用每木... 【目的】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确定利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方法】设置4个造林密度,即2 500、4 444、10 000、40 000株·hm^(-2)。调查测定时,分株生长能力采用每木检尺法,克隆繁殖能力采用子株个体计数法,克隆扩散能力采用跟踪挖掘法,地上生物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垂直根生物量测定采用格子样方法和全挖法,水平根生物量测定采用跟踪挖掘法。【结果】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分株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呈对数函数下降,而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呈上凸抛物线变化即先升后降,且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地上生物量分配下降、地下生物量分配上升,水平根生物量分配也呈上凸抛物线变化即先升后降;分株生长能力与地上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与水平根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结论】种群通过地上与地下、水平根与垂直根生物量分配调节,在分株生长与克隆繁殖、克隆扩散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形成与造林密度相适应的个体形态和克隆生长格局。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分株形态呈粗-中-细的变化过程,克隆繁殖和克隆扩散能力呈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即克隆生长格局呈离散型-聚集型-离散型、种群稳定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过程。最有利于克隆生长和种群稳定性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5 000~20 000株·hm^(-2)。相应的株行距为0.5 m×1.0 m^0.7 m×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繁殖 克隆扩散 生物量分配 造林密度 中国沙棘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