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管理在临床检验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燕 周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1期56-59,共4页
PDCA循坏是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共四个部分组成,并按照这个顺序对质量进行管理并不断循环下去,是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笔者所在检验科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结合临床检验实习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制订出... PDCA循坏是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共四个部分组成,并按照这个顺序对质量进行管理并不断循环下去,是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笔者所在检验科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结合临床检验实习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制订出PDCA带教系统,将PDCA应用到临床检验带教的管理中,对临床检验的带教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按照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反复循环的模式应用于临床检验实习带教中,对加强临床检验实习带教的管理、规范临床检验带教老师的行为、提高临床实习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有监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临床检验 临床带教 质量控制 临床实习 满意度
下载PDF
临床检验量值溯源及其标准物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2
作者 戴新华 李红梅 齐韬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介绍临床检验量值溯源及标准物质在临床检验领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比较了国内外临床检验用标准物质及临床参考系统的研究现状。建议国家应投入资金,研制更多的高等级临床用标准物质,建立较完整的临床检验溯源体系,提高国际互认能力并降... 介绍临床检验量值溯源及标准物质在临床检验领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比较了国内外临床检验用标准物质及临床参考系统的研究现状。建议国家应投入资金,研制更多的高等级临床用标准物质,建立较完整的临床检验溯源体系,提高国际互认能力并降低重复测量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溯源 标准物质 参考系统
下载PDF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雯 钱金雄 +1 位作者 肖彦革 陈缵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是重要的肝癌诊断因子,在临床中对于肝癌定性诊断、肝癌预后和治疗肝癌药物的疗效评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 肿瘤标志物 临床检测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明星 赵保胜 高晓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23-327,共5页
阐述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景。查阅了近几年国际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着重分析了微流控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临床检测和药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微流控技术快速、微型、自动、低耗、高效等特... 阐述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景。查阅了近几年国际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着重分析了微流控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临床检测和药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微流控技术快速、微型、自动、低耗、高效等特点在医药领域得到了有效体现,但其精密度、准确度、商品化等方面仍有待提高。通过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微流控技术在新药研发、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发展前景。微流控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整理微流控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以期为微流控技术在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质量控制 临床检测 药理研究 新药研发
原文传递
新型与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亓志鹏 亓晓云 +1 位作者 谢艳英 邹于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9期10-11,共2页
目的对比传统溶血素(B法)和新型溶血素(A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分别采用A法和B法对同一血常规质控物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测定,测定次数为20次,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法和B法测定的血... 目的对比传统溶血素(B法)和新型溶血素(A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分别采用A法和B法对同一血常规质控物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测定,测定次数为20次,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法和B法测定的血红蛋白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用A法和B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素不同,血常规检测具有差异性。同一血常规质控物用不同的溶血素进行检测,必须保证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和结果互认,应当采用临床可接受的方法和评价进行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传统溶血素 新型溶血素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高旭 张守发 +3 位作者 许应天 贾立军 于龙政 薛书江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09,共5页
为建立一种能定性与定量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核酸载量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 为建立一种能定性与定量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核酸载量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107~101 copies/μ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Sq=0.999)。能检测到模板的下限为30copies,灵敏度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倍。该检测方法与其他猪常见病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临诊疑似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血液进行了检测,其检出率比常规PCR方法高10%。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上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TaqMan荧光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临床检测
原文传递
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晶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0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260例作为观察样本,其中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未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时收治的12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 目的分析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260例作为观察样本,其中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未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时收治的12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后收治的14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免疫检验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后的检验准确率98.57%(13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7%(101/120),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有助于临床免疫检验的准确率的提高,进而提高疾病诊断的效率,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免疫检验 质量管理 临床检验 准确率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标本采集流程的改进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泽琳 苏玉成 +1 位作者 娄苗苗 蒋昆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3-1005,F0003,共4页
背景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传统门诊的检验流程与当前的信息化进步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对其进行改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目的通过对检验科标本采集流程的优化与改造,解决检验科标本采集中心患者聚集严重... 背景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传统门诊的检验流程与当前的信息化进步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对其进行改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目的通过对检验科标本采集流程的优化与改造,解决检验科标本采集中心患者聚集严重、等待时间长等问题,降低由于病情复杂、涉及病种多导致的安全隐患。方法通过对我院检验科高峰期患者拥堵情况分析,对导诊台收费、确费系统进行改造,降低导诊员操作复杂度,提高工作效率。增设自助设备,增加采血窗口,分流患者。结果大大缓解了患者聚集严重的问题,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由16.3 min降低为9.7 min,平均减少了6.6 min,提升了患者就医满意度。结论医院应以患者为中心,伴随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优化就医流程,才能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采集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临床检验 门诊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临床检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韩作广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期101-102,共2页
该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临床检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分析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意识薄弱、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不足、检验人员相关知识欠缺、相关规章制度的空白、检验标本不合格等问题。... 该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临床检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分析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意识薄弱、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不足、检验人员相关知识欠缺、相关规章制度的空白、检验标本不合格等问题。提出持续质量改进包括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加强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的沟通、加强检验标本质量管理等方法进一步改善医院对于临床检验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临床检验 管理
下载PDF
猪丁型冠状病毒截短S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0
作者 秦秋英 张政 +6 位作者 黄夏玲 洪大林 隆美金 陈樱 韦祖樟 黄伟坚 欧阳康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建立快速、高效检测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血清学方法,构建了pET-32a-S-S1b重组质粒,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S1b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血清中PDCoV Ig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该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 为建立快速、高效检测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血清学方法,构建了pET-32a-S-S1b重组质粒,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S1b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血清中PDCoV Ig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该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等。结果显示:重组S1b蛋白呈包涵体表达,大小为34.7 ku,反应原性良好;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50 ng/孔抗原4℃过夜包被,10 g/L BSA 37℃封闭2 h,待检血清1∶200稀释37℃孵育45 min,二抗1∶10000稀释37℃孵育1 h,显色时间为10 min。测定24份阴性血清,确定临界值为0.388。检测阳性血清敏感度为1∶1600;批间和批内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本方法特异性高,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和猪肠病毒标准血清无交叉反应。选取30份血清,与Western-blot检测结果比较,该间接ELISA的符合率为96.66%。应用该方法对486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32.72%。本研究中建立的方法为PDCoV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丁型冠状病毒 S蛋白S1b 间接ELISA 临床检测
原文传递
甲状腺炎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效果及灵敏度分析
11
作者 张宏艳 陈琼 朱小英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炎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电化学法检查,对比两种方案的检出情况、...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炎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电化学法检查,对比两种方案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为97.06%(66/68)、特异度为95.00%(19/20)、96.59%准确度为(85/88),高于电化学法的73.53%(50/68)、50.00%(10/20)、68.18%(6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7、10.156、15.744,P均<0.05)。化学发光免疫法的阳性预测值为98.51%(61/67),阴性预测值为90.48%(19/21),高于电化学法的83.33%(50/60)、35.71%(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2、14.897,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炎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法均有一定价值,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的致病因子及其防治策略
12
作者 王岱 韩锦萍 +3 位作者 郭颖竹 祝垚 薛云新 林新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53,共12页
[背景]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条件致病菌,能引起新生儿、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感染致病甚至死亡,对其致病因子的研究可提供新的防治思路.[进展]无乳链球菌能产生毒素、胞外多糖、黏附蛋白等来帮助自身在宿主中定植... [背景]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条件致病菌,能引起新生儿、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感染致病甚至死亡,对其致病因子的研究可提供新的防治思路.[进展]无乳链球菌能产生毒素、胞外多糖、黏附蛋白等来帮助自身在宿主中定植,逃避免疫杀伤,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针对无乳链球菌的防治主要是抗生素干预,但滥用抗生素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对该菌的检测方法也受到检测速度、灵敏度、成本等限制,因此目前针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防治方法依然有限.现阶段针对无乳链球菌致病因子及其耐药性的研究已被大量报道,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无乳链球菌防治方法的新探索及其进展.[展望]上述进展为科研人员后续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并开发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目前对无乳链球菌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在检测手段上还缺乏高效、灵敏的方法.未来对无乳链球菌与宿主的作用靶点、检测方法开展深入研究,有望找到特异性防治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药物,降低无乳链球菌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致病因子 耐药性 临床检测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3
作者 李芳 徐淑慧 +1 位作者 师海娜 刘颖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检查诊断的176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B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临床检验(线索细胞检查、胺试...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检查诊断的176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B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临床检验(线索细胞检查、胺试验、阴道酸碱度检查以及BV快速检测),比较阳性和阴性检出率,分析各自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BV快速检测阳性率>线索细胞检查>阴道酸碱度检查>胺试验,且BV快速检测和线索细胞检查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阴道酸碱度检查和胺试验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V快速检测阳性率和线索细胞检查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阴道酸碱度检查和胺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索细胞检查、胺试验、阴道酸碱度检查以及BV快速检测都是细菌性阴道炎的常用检测方式,但BV快速检测和线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阴道酸碱度检查和胺试验,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炎 临床检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胸腺和胸腺外来源的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检测意义
14
作者 张一丹 吴树腾 周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1期3614-3618,共5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胸腺和胸腺外来源(外周)的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URSA患者,纳入观察组,63例行乳腺部分切除手术后正常妊娠者纳入对照...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胸腺和胸腺外来源(外周)的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URSA患者,纳入观察组,63例行乳腺部分切除手术后正常妊娠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8.10±2.94)岁,体重指数(27.56±2.81)kg/m^(2)。对照组年龄(28.31±2.97)岁;体重指数(27.29±2.75)kg/m^(2)。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胸腺和外周的CD4^(+)CD25^(+)Tr细胞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明确两项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项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对URSA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胸腺、外周CD4^(+)CD25^(+)Tr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7.92±0.86)%、(7.18±0.79)%,均低于对照组[(11.75±1.23)%、(11.03±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腺、外周CD4^(+)CD25^(+)Tr细胞单独和联合预测URSA的AUC分别为0.779、0.760、0.875(P<0.05)。胸腺、外周CD4^(+)CD25^(+)Tr细胞联合预测URSA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5.24%(60/63)、96.83%(61/63)、96.03%(121/126),均高于胸腺、外周CD4^(+)CD25^(+)Tr细胞单独检测[76.19%(48/63)、79.37%(50/63)、77.78%(98/126)及73.02%(46/63)、74.60%(47/63)、73.81%(93/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RSA患者胸腺与外周CD4^(+)CD25^(+)Tr细胞表达水平下降,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孕妇的流产风险,为后续相关治疗干预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调节性T细胞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临床检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危型HPV感染临床检验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的作用
15
作者 石诗雨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临床检验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法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疑似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均接受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临床检验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法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疑似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均接受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价值。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准确率97.50%、敏感度98.51%、特异度92.31%,均显著高于HCⅡ的78.75%、88.06%、38.46%(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检出率CINⅠ100%、慢性宫颈炎92.31%,均显著高于HCⅡ的88.10%、46.15%(P<0.05)。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可明显提高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准确性,提高治疗方法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临床检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 准确性
下载PDF
抗结核药临床分析测试方法的综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雪花 丁玉 +4 位作者 李海丽 卢永昌 林鹏程 车晓明 史生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中结核杆菌对传统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是结核这种古老并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发病率抬头的重要原因。在抗结核新药的研发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患者... 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中结核杆菌对传统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是结核这种古老并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发病率抬头的重要原因。在抗结核新药的研发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患者的治疗仍然依靠传统的抗结核药物,这种抗结核治疗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药物制定更为合理化、规范化、精准化的给药方案。采用科学的临床分析检测方法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优化抗结核方案,减少结核药毒副作用,从而降低治疗不当引发耐药结核;在目前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结核治疗中,临床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所用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抗结核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抗结核药 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临床检测 分析技术方法
原文传递
探讨免疫荧光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冯玉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4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应用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验方式分组,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观察组应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比较两...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应用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验方式分组,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观察组应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两组检验准确率差异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相关检验指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抗干扰能力评分差异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临床检验中应用免疫荧光分析仪作用明显,能够提高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效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甲状腺疾病 免疫荧光分析仪 放射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尿液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分析
18
作者 董日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6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尿液分析仪实施尿液检验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57例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尿液检验工具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比较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以及不同温度下检验结果,同时分析尿液... 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尿液分析仪实施尿液检验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57例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尿液检验工具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比较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以及不同温度下检验结果,同时分析尿液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结果:相比于尿液样本即时检查结果,放置30min后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含量、pH值、尿比重、亚硝酸盐阳性及尿糖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尿液样本放置60min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即时检查及放置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温度下尿液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阳性率、尿酮体阳性率及尿糖阳性率均高于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计17例患者尿液样本检出误差,误差总发生率达10.83%,其中,实验室因素为主要诱因,尿液采集因素、临床用药因素以及样本保存因素也属于重要诱因,样本送检率最低。结论: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较多,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规范检验流程,妥善保存,及时送检,以降低检验误差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尿液分析仪 尿液检验结果 检验误差 影响因素 检验流程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肝的诊断价值研究
19
作者 张贵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乙肝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诊断,研究组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乙肝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诊断,研究组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检率及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78.79%,研究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6.97%;研究组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12%、39.39%、12.12%、12.12%、60.61%,研究组患者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3%、66.67%、36.36%、18.18%、69.70%;研究组患者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总满意度为75.76%,研究组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总满意度为96.97%;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为乙肝患者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诊断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检验误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检验
下载PDF
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效果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巧艳 余美芬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3期5-9,共5页
目的 对当前的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分析改进前后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我院的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水平与细菌学检验质量。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1-12月的2755例痰培养送检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咳痰法... 目的 对当前的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分析改进前后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我院的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水平与细菌学检验质量。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1-12月的2755例痰培养送检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咳痰法采集标本,选择2022年1-12月的3178例痰培养送检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需采用改进痰培养方法采集标本,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学检验质量情况。结果 比较发现,应用改进后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标本合格率、标本可用率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患者形成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细菌学检验质量水平较高,阳性检出率与实际临床诊断一致性较高,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过程中,应用改进后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可有效促进痰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的提高,有效推动临床检验效果准确性的提升,可为患者的后续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具有确切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培养 标本采集处理 细菌学检验质量 临床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