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容量:适应气候变化的测度指标 被引量:27
1
作者 潘家华 郑艳 +1 位作者 王建武 谢欣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提出将"气候容量"概念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测度,并论述了与此相关的气候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人口承载力等概念。气候容量是针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背景下提出的概念,从根本上讲,中国... 本文提出将"气候容量"概念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测度,并论述了与此相关的气候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人口承载力等概念。气候容量是针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背景下提出的概念,从根本上讲,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是气候容量问题,即一个地区特定气候资源所能够承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数量、强度和规模。气候容量包括天然容量和衍生容量,天然容量包括温度、光照、降水、极端气候事件等因子,衍生容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气候灾害风险等要素。气候容量可以借助工程、技术、制度等适应措施进行改善和转移,但是必须遵循经济理性、生态完整性、风险防护、公平分配等原则。对气候容量及其阈值的评估能够与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相结合,测算出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最优人口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适应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在气候容量充裕的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是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伴生的问题;而在气候容量严重受限地区,不合理的发展可能进一步恶化气候环境。作者以气候容量充裕的长三角地区和气候容量严重短缺的西部地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容量的政策含义,并针对容量限制型的适应问题与发展驱动型的适应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气候容量不仅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概念分析工具,而且可以结合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为制定地区适应与发展规划提供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容量 适应 发展 气候变化经济学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脆弱性的适应规划:一个福利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郑艳 潘家华 +2 位作者 谢欣露 周亚敏 刘昌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外部性的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的福利影响及其成本效益评估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本文基于气候变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柏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评估了气候变化背...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外部性的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的福利影响及其成本效益评估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本文基于气候变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柏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脆弱性与经济福利风险,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适应规划路径。首先,基于社会福利核心要素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气候敏感性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福利水平和脆弱性的重要因子。其次,依据气候敏感性与适应能力将中国30多个省份划分为三类适应区:发展型适应优先区、增量型适应优先区、发展型与增量型并重地区。第三,采用地区加权方法测算了中国2016—2030年RCP8.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气候灾害经济损失及福利风险,提出依据能力原则、需求原则或最脆弱地区优先原则分别由地方政府、部门或中央主导的适应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规划 社会福利函数 气候变化经济学
原文传递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研究进展与方法探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邓祥征 丹利 +8 位作者 叶谦 王兆华 刘宇 张雪艳 张帆 祁威 王国峰 王佩 白羽萍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413,共9页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影响与代价评估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与减碳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卫星最新观测到的全球CO_2非均匀分布的事实,针对温控1.5℃和2℃阈值情景,...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影响与代价评估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与减碳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卫星最新观测到的全球CO_2非均匀分布的事实,针对温控1.5℃和2℃阈值情景,探讨了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与地表温度时空关系,全球二氧化碳非均匀动态分布状况下主要国家碳排放空间评价以及温控1.5℃和2℃阈值情景下中国碳排放和减碳社会经济代价评估等问题可采取的技术模型方案,并提出了构建新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本文构建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拟为国家制订各项应对碳排放和减碳战略与对策、减缓气候变化并实现可持续转型、提升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碳排放 减碳 气候变化经济学 社会经济代价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问题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莹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7年第2期82-102,共21页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作者梳理了气候变化问题经济分析主要采用的模型工具,回顾了不同类型模型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结构特点。现有经济分析方法和模型工具无法合理地解决各种不确定性问题,也难以准...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作者梳理了气候变化问题经济分析主要采用的模型工具,回顾了不同类型模型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结构特点。现有经济分析方法和模型工具无法合理地解决各种不确定性问题,也难以准确刻画技术进步以及极端气候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损害,因此有可能低估气候变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分析所使用的贴现率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现有的分析框架无法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在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时存在的异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经济学者开始尝试将分析传统经济问题时使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和智能体模型等新工具用于分析气候变化问题,评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展望未来,中国应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经济分析模型工具,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校准获得的关键参数和数据,将评估结果与国外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标,并建立相应的参数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经济学 综合评估模型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智能体模型 损害函数
原文传递
论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5
作者 庞军 梁宇超 秦海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84-4090,共7页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中国环境经济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首先,简述了环境经...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中国环境经济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首先,简述了环境经济学学科的诞生背景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了中国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进程;其次,总结了环境经济学学科主要的研究领域,归纳了环境经济政策设计与评估、费用-效益分析、环境价值评估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四个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然后,阐述了环境经济学学科从哪些角度可以回应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最后,论述了中国环境经济学学科可以从环境政策与制度、绿色金融、污染与健康、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实现、气候应对与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做出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建设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政策 费用-效益分析 环境价值评估 气候变化经济学
下载PDF
Climate capacity:the measurement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6
作者 Jiahua Pan Yan Zheng +1 位作者 Jianwu Wang Xinlu Xie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年第2期99-108,共10页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climate capacity"as a way of measuring human's adaptiveness to climate change.This article also focused on the related concepts lik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wate...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climate capacity"as a way of measuring human's adaptiveness to climate change.This article also focused on the related concepts lik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land carrying capacity as well as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The concept of climate capacity was articulated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Essentially,China's effort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was a matter of improving climate capacity,which is the ecosystem as well as the frequency,the intensity and the scale of human's social activities that the climatic resources of a particular geographic area were supposed to support.The climate capacity has two components.One is the natural climate capacity,which includes temperature,sunlight,precipitation,extreme climatic events,etc.The other is the derived climate capacity,which includes water resources,land resources,ecological systems,climatic risks,etc.The climate capacity can be developed or be transferred between regions by taking engineering,technology or regime-based adaptive measures.However,these adaptive measures must be implemente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rationalism,ecological integrity,climate protection,and social justice.It is expected that by combining the climate capacity and its threshold value with the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risks,we are able to predict the optimal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scal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and furthermore,provide policy support for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daptive planning.In the regions with high climate capacity,there is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dap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But,in the regions with limited climate capacity,irrational development may further damage the environment.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a region with high climate capacity,and a region of Ningxia,a region with limited climate capacity,as illustrative examples,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policy implic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apacity ADAPTATION DEVELOPMENT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下载PDF
气温变化会影响企业选址吗?——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企业层面微观数据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卫兵 陈思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132,共19页
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气温变化因素对企业选址决策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微观企业数据的分析进行有益的学术补充。为此,本文分别采用季度均温、日度均温和极端温度天数等三种方式衡量气温变化,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气象数据,首次分... 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气温变化因素对企业选址决策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微观企业数据的分析进行有益的学术补充。为此,本文分别采用季度均温、日度均温和极端温度天数等三种方式衡量气温变化,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气象数据,首次分析了企业选址决策是否会受到气温变化的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夏季、秋季均温的升高和春季、冬季均温的降低会使当地新建企业数显著减少,极端温度(包括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天数的增加也会对当地企业进入造成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以及经济发达程度和气温变化幅度不同地区的企业存在异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气温变化主要通过降低地区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以及增强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两个机制对企业选址决策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气温治理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地区引进企业和吸引人才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气候变化经济学 气温变化 企业选址 新经济地理
下载PDF
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8
作者 刘勇 张雅宁 《学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出持续变暖的总体趋势,不仅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而且对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冲击,这一背景催生了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但是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微观基础仍不清晰。马克思...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出持续变暖的总体趋势,不仅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而且对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冲击,这一背景催生了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但是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微观基础仍不清晰。马克思主义从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和级差地租三个方面有效奠定了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单个劳动力的价值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劳动力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进而最终影响劳动力的价值。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各种极端天气会影响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进而对剩余价值产生影响,而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厂商榨取剩余劳动的行为也会做出相应调整。级差地租受到土地等级、肥力、地理位置和投资生产率的综合影响,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土地肥力和土地位置作用于土地的级差地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气候变化经济学 价值理论 级差地租
下载PDF
从气候变化经济学视角对地球工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维萍 陈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98,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危及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福祉,严重制约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仅靠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难以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地球工程人工干预气候系统是实现1.5℃温控目标难以避免的无奈选择。地球工程的引入及其特... 全球气候变化危及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福祉,严重制约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仅靠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难以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地球工程人工干预气候系统是实现1.5℃温控目标难以避免的无奈选择。地球工程的引入及其特殊经济学属性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气候变化经济学视角,就地球工程的概念、地球工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定位与作用、地球工程的经济学属性、经济评估等问题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讨论,不能回避地球工程,但要科学认知和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地球工程技术;不同地球工程技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手段的作用不同,但相较于减缓手段来说都具有末端治理属性,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福祉,还可能给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引入新的风险;太阳地球工程与大规模的生物能源碳捕集与封存(BECCS)的外部影响具有潜在不确定性,作为全球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难以简单、直接权衡,盲目实施会加剧区域和代际之间的不公平;太阳地球工程潜在影响的巨大溢出效应、风险、不确定性和区域非对称性是寻求最优气候政策组合的关键变量,给全球气候治理的国家间博弈增加了新的变数。中国要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必须区别对待CDR和SRM不同类别的地球工程,加紧研发关键技术;将地球工程置于可持续发展大框架下,积极开展地球工程的综合影响评估和国际治理的专题研究,精心部署地球工程的发展战略;中国作为2020年生物多样性大会的主办国,应谨慎应对可能出现的地球工程治理议题,寻求国际共识,积极引领各国参与构建公平有效的地球工程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工程 气候变化经济学 减缓 适应 全球气候治理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Shanghai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隆勋 朱文琴 +1 位作者 周秀骥 周自江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91-1001,共11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the climate change in Shanghai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based on monthly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961 to 1997 at 16 stations in Shanghai and its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the climate change in Shanghai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re analyzed based on monthly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961 to 1997 at 16 stations in Shanghai and its adjacent area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hanghai Cit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t island of air temperature and maximum and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a cold island of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a weak rainy island of precipitation, and a turbid island of minimum visibility and aerosols, with centers at or near Longhua station (the urban station of Shanghai). Besides the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loudy island and sunshine duration island are also obvious, but their centers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urban area and in the southern suburbs. A linear trend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ll of the above urban effects intensified from 1961 to 1997. So far as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s concerned, the heat island index (difference of annual temperature between Longhua and Songjiang stations) strengthens (weakens)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es (decreas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heating increase caused by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du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main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climate change of Shanghai besides natural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increasing pollution aerosols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urbid island and cooling. On the whole, the heating effect caused by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stronger than the cool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turbid island and pollution aeros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ghai heat island climate change du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ling effect due to clouds and aerosols rainy island turbid isl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