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发展新思路 被引量:106
1
作者 何军 朱旭江 +1 位作者 杨平荣 宋平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717-4725,共9页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改良产品,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但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一致性基础研究不系统、难以评价单煎的配方颗粒与合煎的传统汤剂的等效性是最突出的问题和争议。因此,建立统一、完善的国家标准,实现全...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改良产品,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但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一致性基础研究不系统、难以评价单煎的配方颗粒与合煎的传统汤剂的等效性是最突出的问题和争议。因此,建立统一、完善的国家标准,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开展系统的合煎和分煎等效性对比研究,开发经方(复方)颗粒,加强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实现产地化提取将有利于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通过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对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经方 合煎与分煎 等效性 统一标准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甘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4
2
作者 赵佳琛 王艺涵 +8 位作者 翁倩倩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8期1162-1174,共13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甘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涉及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甘草入药的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初以甘肃、陕西所产为最优,唐宋时期扩展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地;明清时期核心产区移至内蒙,近现代以来逐步形成内蒙古、甘肃、宁夏三大主产区。历代甘草的主要炮制方法为炙法,唐代之前未提及辅料,唐代出现蜜作为辅料的相关记载,宋代出现蜜炙法,明清时期蜜炙的相关记载进一步增多,并延续至今,形成“炙甘草”的炮制规范。故建议包含甘草药材的经典名方,原方标注为“炙”的,唐代之前可按清炒法进行炮制;唐代及以后处方中标注为“炙”的甘草药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炙甘草”的规定进行炮制;标注为“生”或未标注者,当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甘草 炙甘草 基原 炮制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失眠经方组方规律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葛玉莲 冯学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7,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分析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自1955年以来文献中治疗失眠的仲景经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失眠经方中常用的药物、核...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分析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自1955年以来文献中治疗失眠的仲景经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失眠经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根据73首方剂的分析,明确治疗失眠经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7个,核心组合29个,及演化新处方4个。结论:初步揭示了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可应用于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和新方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失眠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 1) 组方规律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化学指纹图谱及9种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成颜芬 江华娟 +7 位作者 王琳 陈其艳 庞兰 韦迪 杨青波 傅超美 何瑶 章津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3-661,共9页
目的建立15批桃红四物汤汤剂化学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桃红四物汤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 目的建立15批桃红四物汤汤剂化学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桃红四物汤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5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结合聚类分析评价15批样品的化学信息差异。进一步通过HPLC多成分波长切换法,测定样品中9种指标成分的含量,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寻找样品间的质量差异成分。结果建立了15个批次桃红四物汤汤剂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6,并确认35个共有锋,指认出没食子酸、绿原酸、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苯甲酰芍药苷、藁本内酯10个色谱峰(分别对应2、8、9、13~16、25、31、32号色谱峰)。含量测定显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洋川芎内酯Ⅰ 9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87.5~344.4、6.2~154.8、413.2~459.2、507.5~923.5、873.8~1 202.0、2 122.3~2 782.9、59.2~121.3、6.4~26.9、38.9~79.6μg/g,其中以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内酯苷等成分含量较高;更进一步将15批不同产地的样品分为3类。通过PLS-DA分析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5-羟甲基糠醛是影响不同批次桃红四物汤汤剂质量贡献较大的4种成分。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桃红四物汤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经典名方 HPLC 指纹图谱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质量控制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没食子酸 5-羟甲基糠醛 绿原酸 苦杏仁苷 芍药内酯苷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芍药苷 阿魏酸 毛蕊花糖苷 洋川芎内酯Ⅰ 苯甲酰芍药苷 藁本内酯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制剂开发的机遇与挑战:古代经典名方研究开发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倩 韩星星 +5 位作者 毛春芹 谢辉 陈丽红 毛靖 陆兔林 严国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300-4308,共9页
古代经典名方作为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医药灿烂文明的深厚积淀,是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是中医药伟大宝库中最精华的部分。它凝聚了各代医家的智慧结晶,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对古代经... 古代经典名方作为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医药灿烂文明的深厚积淀,是中医药理论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是中医药伟大宝库中最精华的部分。它凝聚了各代医家的智慧结晶,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对古代经典名方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是挖掘传统中医药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既顺应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潮流,也为当代中药复方制剂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然而经典名方作为国家药物研发体系中的'新成员',虽有宏观政策的指引,但尚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目前也没有按照注册要求研发成功的案例。因此,经典名方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还未能形成统一的共识和标准,许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对此,该文总结了经典名方研究过程中面临的药材资源、饮片炮制、处方剂量、制剂成型工艺以及质量评价等问题,并对其逐一分析,提出研究策略,以期为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经典名方 研究策略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残留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戎毅 马勇 +3 位作者 郭杨 司誉豪 於浩 王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0-2834,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常残留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中医药治疗此症状具有独特疗效。文章通过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中医药治疗方式(包括口服中药煎剂、针灸、针刀、中药熏洗外敷、推拿等),希望引起广大医学工作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常残留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中医药治疗此症状具有独特疗效。文章通过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中医药治疗方式(包括口服中药煎剂、针灸、针刀、中药熏洗外敷、推拿等),希望引起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进行大样本、多参数、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及数据挖掘,建立以经方为基础的相对统一的辨证论治体系,为临床上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残留症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术后 残留症状 中医药 经方
原文传递
基于方证辨证对清肺排毒汤快速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考 被引量:31
7
作者 蒋谦谦 陈新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204-1206,共3页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制定的清肺排毒汤已作为通用方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其运用经方方证辨证思想,以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合方加减化裁而成。新冠肺炎患者症状表现有发热、咳嗽、咽痛、胸憋气短、乏...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制定的清肺排毒汤已作为通用方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其运用经方方证辨证思想,以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合方加减化裁而成。新冠肺炎患者症状表现有发热、咳嗽、咽痛、胸憋气短、乏力肢重等为主要症状,在方证辨证思想指导下,往来寒热可用退热抗炎和解方小柴胡汤,喘而发热可用肺热咳喘良方麻杏石甘汤,咳而上气、咽痛可用寒痰阻肺咳嗽哮喘专方射干麻黄汤,发热、乏力肢重可用寒湿内盛水蓄霍乱良方五苓散,考虑到疫邪为寒湿温疫,加藿香芳香辟秽、化湿退热又顾护脾胃,再配伍枳实、陈皮行气宽胸、理气化痰,山药养阴益气、清补肺脾、顾护中焦。诸药合而成方,药性平和,解热清肺、宣畅气机、化气利水、辟秽排毒,故能安全、快速获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证辨证 清肺排毒汤 经方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枳实与枳壳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0
8
作者 赵佳琛 王艺涵 +8 位作者 翁倩倩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8期1175-1184,共1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等文献,结合实地考察,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枳实及枳壳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考证。枳实、枳壳同出一物,唐代之前的本草中仅载有枳实,后因功效、采收时间、加工方式不同...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等文献,结合实地考察,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枳实及枳壳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考证。枳实、枳壳同出一物,唐代之前的本草中仅载有枳实,后因功效、采收时间、加工方式不同而分化开来。唐代及之前枳实枳壳的主流基原为枳属枸橘Poncirus trifoliate(L.)Raf,药用部位为其成熟果皮。宋代两者基原逐渐向柑橘属酸橙类转化,采收期提前至未成熟时期。明代已明确将酸橙Citrus aurantium L.作为枳实及枳壳的正品基原,枸橘被定为伪品,体现了临床优选,枳实的采收期进一步提前至农历四、五月份的落果期。历代本草中记载其主流加工炮制方式为破开晒干,多为麸炒。枳实枳壳在历史上的变迁为疗效导向下新旧品种的更替,并得到临床认可而被延续。建议经典名方中涉及到的枳实、枳壳药材,其基原应选用芸香科柑橘属酸橙C.aurantium,汉唐处方中可用破气或理气作用强的枳实入药,宋代及之后处方中的药材可与原著文献记载的名称及内涵保持一致。其基原及采收加工炮制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枳实 枳壳 本草考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管咏梅 万鑫浩 +7 位作者 吴文婷 孟晓伟 臧振中 钟凌云 陈丽华 刘义豪 董欢欢 朱卫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535-5542,共8页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建立桂枝加葛根汤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建立桂枝加葛根汤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不同批次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质量差异,并找寻造成批间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建立了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9个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其中3~14、16~19、21~25号峰来自葛根;26号峰来自桂枝;1、15号峰来自白芍,20、27~29号峰来自甘草,2号峰来自大枣。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11个成分,分别为1号峰没食子酸、8号峰3′-羟基葛根素、11号峰葛根素、12号峰葛根素芹菜糖苷、13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15号峰芍药苷、16号峰大豆苷、20号峰甘草苷、22号峰染料木苷、26号峰肉桂酸、28号峰甘草酸铵。15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4;3种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均可将样品分为2类;筛选出了11种主要差异成分,其中已指认出的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3′-羟基葛根素、没食子酸。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数据准确可靠,可为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桂枝加葛根汤 物质基准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HPLC 质量评价 化学模式识别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葛根素 大豆苷、没食子酸 芍药苷 甘草苷 染料木苷 肉桂酸 甘草酸铵
原文传递
基于第一批经典名方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奕博 黄平情 +3 位作者 杜媛媛 尹兴斌 董晓旭 倪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91-2196,共6页
经典名方是我国医学先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悠久丰富的人用历史,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激发了中药生产企业研究古... 经典名方是我国医学先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悠久丰富的人用历史,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激发了中药生产企业研究古代经典方剂、开发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热情。该文基于公布的第一批经典名方,从剂型、经方来源、处方组成、煎煮程度、有毒药使用及炮制方法6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该批经典名方大部分剂型为汤剂及煮散,散剂和膏剂仅4首,皆源自历代有代表性的典籍;汤剂的每服剂量和煎煮程度较煮散大,汉唐时期的用药量与煎煮程度和明清时期接近,高于宋金时期,汉代方剂平均使用药味数最少;有毒中药的使用以汉代最为频繁,出现最多的有毒中药是半夏;炮制方法丰富多样,包括净制、切制、炒制、炙法和烘焙等。该文同时对传统膏剂所属剂型类别、古代煎药的时间概念、传统炙法、有毒药物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经典名方的深入开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剂型 处方组成 煎煮时间 炮制方法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的古今文献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易腾达 李玉丽 +4 位作者 梁宇 谭志强 牛林强 冮顺奎 袁振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6,共9页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百首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身痛逐瘀汤由《丹溪心法》之趁痛散加减而来。综合考虑近年有关该方临床研究的用量,参考《方剂学》教材及药典的剂量,同时,在尊重原方用量、...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百首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身痛逐瘀汤由《丹溪心法》之趁痛散加减而来。综合考虑近年有关该方临床研究的用量,参考《方剂学》教材及药典的剂量,同时,在尊重原方用量、考证历史变迁、保障处方安全的原则下,兼顾药房配药,笔者建议,身痛逐瘀汤饮片临床剂量可按秦艽3 g,川芎6 g,桃仁10 g,红花10 g,甘草6 g,羌活3 g,没药5 g,当归12 g,香附5 g,牛膝12 g,地龙6 g作为参考。其复方制剂的功效可标注为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目前有关其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然从关键信息考证层面对身痛逐瘀汤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其治疗的病证包括骨痹、皮痹、血痹、蛇串疮、头痛、产后身痛、痛经等10余种,尤其在骨痹研究较多,这意味着该方在骨科疾病方面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但应紧扣"瘀血兼风寒湿邪"这一核心要点。有学者认为,身痛逐瘀汤在治疗痹证时不宜用汗法;亦有学者认为,经期、妊娠期及血虚者慎用本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身痛逐瘀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凝血及神经、骨骼保护等作用。鉴于身痛逐瘀汤在除骨痹外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的现状,这提示该方治疗其他疾病的相关机制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身痛逐瘀汤 关键信息 功效主治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22
12
作者 亓润智 郭秋均 吴显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90-1293,共4页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疗效确切,不同医家对放射性肺炎的辨证、治法、方药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中医对放射性肺炎的病机、辨证、治疗几个方面加以综述。放...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疗效确切,不同医家对放射性肺炎的辨证、治法、方药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中医对放射性肺炎的病机、辨证、治疗几个方面加以综述。放射性肺炎基本病机为热毒耗伤气阴,损伤血络,热毒蕴结。辨证以肺燥阴(津)亏、热毒犯肺、痰瘀互结为主,且以阴虚证型为主。经方与验方在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中都显现出很好的疗效,通过各家选方用药可以看出放射性肺炎的治法以养阴生津为主,兼以清热、活血,其疗效也通过基础与临床试验得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中医药 辨证 病机 经方 验方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何碧霞 朱延涛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3期21-23,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有发作与缓解交替的特点,属于中医肠澼、痢疾、滞下等范畴。西医采用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治疗,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中医治...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有发作与缓解交替的特点,属于中医肠澼、痢疾、滞下等范畴。西医采用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治疗,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中医治疗UC依据辨证论治采用内治、外治疗法,有经济实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中药经典方剂如乌梅丸、芍药汤、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针灸疗法如艾灸、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疗法治疗UC都有显著疗效。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UC的相关文献进行概述,为UC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经方 针灸 灌肠 穴位敷贴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温经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9种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越 陈健 +3 位作者 李洋 王洪兰 李俊松 狄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664-4672,共9页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温经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中9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3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采用多波长切换法...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温经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中9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3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采用多波长切换法,检测波长分别为220、280、320、380 nm,柱温25℃,对15批温经汤标准汤剂进样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温经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15批样品相似度在0.902~0.992,共标定出18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9个色谱峰(即2号峰没食子酸、5号峰芍药苷、7号峰甘草苷、8号峰阿魏酸、9号峰芹糖异甘草苷、11号峰异甘草苷、14号峰桂皮醛、15号峰甘草酸铵、16号峰丹皮酚),CA、PCA及PLS-DA将15批样品分为2类。定量分析条件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9个成分加样回收率在94.91%~108.16%;15批样品中没食子酸、芍药苷、甘草苷、阿魏酸、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醛、甘草酸铵及丹皮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7~31.3、95.8~228.4、18.6~62.4、3.3~8.3、4.8~18.7、2.8~10.6、13.7~108.2、83.9~292.3、31.1~125.5 mg/g。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为经典名方温经汤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温经汤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质量评价 桂皮醛 阿魏酸 丹皮酚 芍药苷 甘草苷 甘草酸铵 异甘草苷 芹糖异甘草苷 没食子酸
原文传递
“汤液经法图”系列研究之二:基于五味补泻理论的10首经方配伍原理解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金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61-2968,共8页
"汤液经法图"是已遗汉代之前方书《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经梁·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述而留存下来,是汉·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并进行经方配伍的理论来源,又称"五味补泻体用图"。它采... "汤液经法图"是已遗汉代之前方书《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经梁·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述而留存下来,是汉·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并进行经方配伍的理论来源,又称"五味补泻体用图"。它采用脏腑虚实辨证体系和五味化合配伍组方的方式,进行疾病的诊疗。本文采用"汤液经法图"所示的五味补泻理论,对《伤寒杂病论》所载的10首治疗各类病证的代表性经方(桂枝汤、葛根汤、三黄泻心汤、栀子豉汤、理中丸、干姜人参半夏丸、麻杏石甘汤、大承气汤、猪苓汤和肾气丸)进行组方配伍的解释分析,探索性揭示了桂枝汤(功效为补肝治风,组方为2个辛补药、1个酸泻药和2个甘缓药,数字含义下同)、葛根汤(补肝治风,辛补3酸泻1甘缓3)、三黄泻心汤(泻心止血,苦泻2咸补1)、栀子豉汤(泻心除烦,苦泻1酸收1)、理中丸(补脾益气,甘补2辛泻1苦燥1)、干姜人参半夏丸(泻脾止呕,辛泻2甘补1)、麻杏石甘汤(泻肺清热,苦甘化咸泻2酸补1辛散1)、大承气汤(泻肺通便,咸泻3酸补1)、猪苓汤(泻肾利水,甘泻4咸润1)和肾气丸(补肾强腰膝兼补肝,子能令母实,苦补2甘泻1咸润1辛补2酸泻1甘缓1)的组方原理,为更好的使用和研究经方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伤寒杂病论 经方 中药配伍 五味补泻
下载PDF
“五脏苦欲补泻”用药法则在仲景经方中的体现——经方“五脏五味补泻”用药范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宇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95-308,共14页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称"五脏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义"。此用药之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以《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为依据,梳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经方"五脏五味补泻"用药范例,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称"五脏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义"。此用药之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以《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为依据,梳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经方"五脏五味补泻"用药范例,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启迪临证组方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经方 藏气法时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半夏与天南星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佳琛 王艺涵 +7 位作者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8期1361-1380,共2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半夏和天南星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进行考证,为含该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历代半夏主流基原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其混淆品由...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半夏和天南星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进行考证,为含该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历代半夏主流基原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其混淆品由跋为天南星科虎掌P.pedatisecta Schott.的幼苗或磨芋属植物等,今已不再入药;历代天南星的主流基原有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I.,天南星A.erubescens(Wall.)Schott.和虎掌P.pedatisecta。半夏历代推崇山东齐州所产者,近代以来湖北荆州一带成为另一道地产区。天南星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半夏的炮制沿革,秦汉时期采用热水处理的方法以减毒,并多与姜配伍使用,自魏晋时期逐步发展为姜制,宋代以来出现加入白矾、石灰、甘草等辅料以及制曲的炮制工艺并被沿用,最终形成生、清、姜、法4个规格。经典名方中标为汤洗的半夏药材,建议采用与之接近的清半夏制法。天南星自唐代提出加入生姜、石灰等辅料炮制,宋代辅料种类进一步增加,出现胆汁制南星与白矾制南星,明代发展出姜矾等多种辅料共制的炮制方法,形成生、制、胆3种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半夏 天南星 本草考证
下载PDF
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 被引量:21
18
作者 冯世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6,共5页
中医以"法象"思维认识和治疗疾病,《伤寒论》提出"随证治之",即属这种思维。这一思维明示了经方的治病方式方法,胡希恕率先明确称为辨证依据症状反应。症状反应,即指患病后出现的症状。经方的理论,即主要是根据症... 中医以"法象"思维认识和治疗疾病,《伤寒论》提出"随证治之",即属这种思维。这一思维明示了经方的治病方式方法,胡希恕率先明确称为辨证依据症状反应。症状反应,即指患病后出现的症状。经方的理论,即主要是根据症状反应总结的治病规律。经方的辨证施治,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不同于医经、时方的经络脏腑、五行六气、体质、病因等辨证方法。认清这一学术思想,对读懂《伤寒论》将起关键作用,对指导临床治病将起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反应 辨证施治 经方 医经 胡希恕 伤寒论
原文传递
经方医学理论源流发展述略 被引量:20
19
作者 林树元 徐玉 +1 位作者 曹灵勇 柴可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873-4875,共3页
文章对经方医学理论的源流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经方理论发展的三大阶段:(1)西汉时期,经方理论是以阴阳表里虚实辨外感热病及以五脏苦欲补泻为核心辨治内伤杂病的朴素辨证法;(2)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西汉经方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 文章对经方医学理论的源流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经方理论发展的三大阶段:(1)西汉时期,经方理论是以阴阳表里虚实辨外感热病及以五脏苦欲补泻为核心辨治内伤杂病的朴素辨证法;(2)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西汉经方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三阴三阳辨证法;(3)唐代以后,经方理论以三纲学说为发展主线,至明清时期,围绕三纲学说的是非,经方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理论 源流 六经辨证 三阴三阳 三纲学说
原文传递
从“气血失和”理论对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探讨 被引量:20
20
作者 唐秀娟 方健松 +1 位作者 马媛萍 张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5-927,共3页
介绍了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认识及其病因病机理论的变化与发展。以"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为理论根据,从"调气""理血"的角度探析经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认为"气血失和"不仅是该病发生... 介绍了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认识及其病因病机理论的变化与发展。以"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为理论根据,从"调气""理血"的角度探析经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认为"气血失和"不仅是该病发生的基础,也是病理产物生成的基础,同时,也是该病迁延反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以健脾清热活血类经方来"调和气血"恢复人体阴阳平和,试为现临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水平的提升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气血失和 经方 健脾清热活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