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8
1
作者 徐金龙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加强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同时,更应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注重保护中和保护后的教育传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民间文化
下载PDF
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以支持政治协商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6
2
作者 江国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5-55,共11页
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等为理论渊源的重要民主形式;它与立宪政治在生存条件、运行范式和精神意蕴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它在弥补自由民主之缺陷、促进权力秩序之合理化和推动公民文化之发展等... 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公民社会为背景,以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等为理论渊源的重要民主形式;它与立宪政治在生存条件、运行范式和精神意蕴等方面具有诸多契合;它在弥补自由民主之缺陷、促进权力秩序之合理化和推动公民文化之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宪政价值。借助于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之研究,重新审视政治协商制度的宪政地位,对于支持和推动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立宪政治 政治协商 权力秩序 公民文化
下载PDF
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土红 林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3,共5页
公民教育与国家政治契合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公民教育就应充分认识到公民文化对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我国践行公民教育,政府应从集权过渡到放权,学校应从“政治”教育过... 公民教育与国家政治契合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公民教育就应充分认识到公民文化对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我国践行公民教育,政府应从集权过渡到放权,学校应从“政治”教育过渡到公民教育,公民则应从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政治 公民文化 公民意识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郭荣华 贺瑞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首先要坚持主流政治文化,化解、避免政治文化的危机。其次要警惕政治亚文化的威胁,防止邪教、伪教的影响。同时,清醒认识权威转型社会危机,培养参与型的公民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首先要坚持主流政治文化,化解、避免政治文化的危机。其次要警惕政治亚文化的威胁,防止邪教、伪教的影响。同时,清醒认识权威转型社会危机,培养参与型的公民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和谐社会 公民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慧卿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文化 政治文明 政治文化 公民意识 公民社会 公民教育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与武化论弈 被引量:9
6
作者 方国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一个真正健康的和谐文化总体应该包含文化与武化。文化乃以文教化,通常借用礼乐等美、善的事物去涵养人、陶冶人。武化则在于成就人阳刚之身躯气质。文化与武化实无优劣之分,其共通之处都在于“化人”与“人化”,对人进行尽可能完善而... 一个真正健康的和谐文化总体应该包含文化与武化。文化乃以文教化,通常借用礼乐等美、善的事物去涵养人、陶冶人。武化则在于成就人阳刚之身躯气质。文化与武化实无优劣之分,其共通之处都在于“化人”与“人化”,对人进行尽可能完善而全面的教育,促使人的心灵各能力获得相互渗透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文化 武化 教化 人化
下载PDF
公民文化视野下的政府信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米娜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1,共9页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通过多层次模型考察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政府信任存在区域差异。在区域差异前提下,除教育程度、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等因素对政府...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通过多层次模型考察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政府信任存在区域差异。在区域差异前提下,除教育程度、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等因素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外,社会信任对政治信任具有很大影响。可见,由于民众的社会参与而产生的社会信任会产生"溢出"效果,可以促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社会信任 公民文化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论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兴起及特色性构建 被引量:8
8
作者 何珍慧 兰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7-62,127,共6页
公民社会是我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社会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公民社会的涵义经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历史演变,现代... 公民社会是我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社会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公民社会的涵义经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历史演变,现代公民社会的构成既包括结构要素,也包括文化内涵,从这两方面来看公民社会在我国已经兴起;但与西方相区别的是我国公民社会具有中国特色,包括政府主导、植根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以及不成熟性等;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其自发演进,人为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共领域 民间组织 公民文化 有限政府 民主法制
下载PDF
“千年古井,千年古街”——述乐平老北街市井文化与城市格局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炎松 左宜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0期215-218,共4页
老北街古商业街是乐平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内保留有千年古井万家池及其他10余口至今仍为人们使用的百年老井。该文通过介绍老北街万家池等古井并结合其传统的市井生活,分析了老北街街区格局的形成、发展及演变,展现和探讨了水井... 老北街古商业街是乐平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内保留有千年古井万家池及其他10余口至今仍为人们使用的百年老井。该文通过介绍老北街万家池等古井并结合其传统的市井生活,分析了老北街街区格局的形成、发展及演变,展现和探讨了水井的建造以及市井文化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和意义。老北街古商业街是乐平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内保留有千年古井万家池及其他10余口至今仍为人们使用的百年老井。该文通过介绍老北街万家池等古井并结合其传统的市井生活,分析了老北街街区格局的形成、发展及演变,展现和探讨了水井的建造以及市井文化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平 老北街 历史街区 水井 市井文化 城市格局乐平 老北街 历史街区 水井 市井文化 城市格局
下载PDF
政府职能定位与履行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日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17,共6页
构建能够切实满足公民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归纳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文化与服务观念的双重淡化、规则制定与行为监督的缺位、全能政府模式的习惯性越位、政府职能... 构建能够切实满足公民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归纳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文化与服务观念的双重淡化、规则制定与行为监督的缺位、全能政府模式的习惯性越位、政府职能重点与引导的错位、部分政府服务职能履行不到位等是重要成因,并进而从政府职能定位与履行的视角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几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文化 服务型政府
下载PDF
国外政治信任研究的历史进程与理论聚焦 被引量:8
11
作者 上官酒瑞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111,共9页
"二战"结束后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遍布各国的政治信任危机推动国外政治信任研究兴起。政治信任研究的历史进程为:研究进路上,由学术边缘逐步成长为专门领域;研究范围上,由以美英等西方国家为蓝本扩展至世界各国;研究方法上,... "二战"结束后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遍布各国的政治信任危机推动国外政治信任研究兴起。政治信任研究的历史进程为:研究进路上,由学术边缘逐步成长为专门领域;研究范围上,由以美英等西方国家为蓝本扩展至世界各国;研究方法上,由实证研究为主发展为实证与规范研究并重的格局,特别是开展了广泛的比较研究。国外政治信任研究聚焦于公民文化论、社会资本论、自由宪政论等密切相关的几个理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公民文化 社会资本 制度化不信任
原文传递
媒介的公共产品转型与公民文化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42,共7页
人类生存于由自身创造的各种文化符号组成的虚拟世界中,媒介传播则是其中最为感性具象的符号体系,从而充当着人们获知外部世界的理想中介。通过互联网技术,媒介日益成为广泛参与的虚拟社区。因此,媒介具有作为社会公共领域或公共产品的... 人类生存于由自身创造的各种文化符号组成的虚拟世界中,媒介传播则是其中最为感性具象的符号体系,从而充当着人们获知外部世界的理想中介。通过互联网技术,媒介日益成为广泛参与的虚拟社区。因此,媒介具有作为社会公共领域或公共产品的先天因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媒介变革实质上是媒介的公共产品化转型,具体地说,是由计划经济时代理论上的纯公共产品嬗变为市场经济时代事实上的准公共产品。这一转型使媒介有效地参与并促进了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的健康发育。与媒介的进步相比,我国的媒介批评转型明显滞后,新型的媒介批评应当追随媒介转型的脚步,将媒介是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产品作为其最重要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虚拟世界 媒介转型 公共产品 公民文化 媒介批评
下载PDF
现代中国市民小说的市井意识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佩华 杨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6,共5页
现代中国市民小说创作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意识”,已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何正视中国市民小说的这些特质及其独有的某些形态、深入到具体的历史情景中去而不是简单地套... 现代中国市民小说创作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意识”,已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何正视中国市民小说的这些特质及其独有的某些形态、深入到具体的历史情景中去而不是简单地套用西方的概念和范畴来定义和分析现代中国市民小说,应是文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市民小说 市井意识 市井文化
下载PDF
市民文化的演绎:晚明旅游风尚的文化动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少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7-41,共5页
以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为重要特征的晚明市民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当时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就晚明旅游风尚兴盛而言,市民文化对传统理学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的崇尚、对人性的肯定和对... 以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为重要特征的晚明市民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当时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就晚明旅游风尚兴盛而言,市民文化对传统理学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的崇尚、对人性的肯定和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为晚明旅游观的出现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所表现的士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当时旅游风尚添加了新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使得旅游活动更具活力,充满生机;晚明市民文化造就了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惟我独尊、狂傲无比的文化人格,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光芒,沐浴着晚明文人士子的旅游心理和言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文化 旅游风尚 晚明士人 文化人格
下载PDF
论多民族国家视域中公民文化的成长与政治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文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1,共7页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变革与重构的复杂态势。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性、包容性的主导政治文化,成为加强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新型资源。发展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建构公民身份、维护公民权利,形成现代公民文化体系,是建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公民文化 政治认同 民族认同
下载PDF
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协商民主”之实践状况——以“选票民主”的反思为背景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藉—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藉—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不仅在重大的价值与政治问题上而且在很多社会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政治陷入空转。为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力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如提出公共新闻学、公民论坛、公民会议、社区协商等,尤其是进行"省籍—族群"间的沟通与和解活动,希望以此厚植台湾的公民文化,匡正"选票民主"的疏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商谈民主理论 “省籍-族群-本土化” 公民文化
下载PDF
公民政治、公民文化与西方代议制政府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雪华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41-47,共7页
公民政治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政治形式。公民文化是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认同意识和价值判断。西方的公民政治和公民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两者的互动对西方代议制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 公民政治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政治形式。公民文化是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认同意识和价值判断。西方的公民政治和公民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两者的互动对西方代议制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国家政治与政治制度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政治 公民文化 代议制政府
下载PDF
文化走出去倡议下的湖北民歌歌词翻译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欧秋耘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本文在众多文本材料中选择民歌的传译为重点,因为民歌融合了音乐和语言,音乐是无国界的桥梁,而语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适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容易引起译入语国家读者的共鸣。文章提出,在传播以民歌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时需要注意... 本文在众多文本材料中选择民歌的传译为重点,因为民歌融合了音乐和语言,音乐是无国界的桥梁,而语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适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容易引起译入语国家读者的共鸣。文章提出,在传播以民歌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时需要注意文本的选择、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的程度以及传播方式是否有效等问题,文章在分析文化传播过程需要解决的翻译难题基础上提出有效翻译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翻译 文化传播 湖北民歌 歌词
下载PDF
如皋古城东大街场所精神的复兴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宇峤 路秉杰 《华中建筑》 2008年第3期156-159,共4页
如皋古城东大街,是城中仅存的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具有清末民初传统街区的风貌特征。在水运发达时期,是城内主要的商业街。其和谐的环境、怡人的尺度和充满了浓郁市井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蕴含着它固有的场所精神。该文从如皋古城东大街的... 如皋古城东大街,是城中仅存的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具有清末民初传统街区的风貌特征。在水运发达时期,是城内主要的商业街。其和谐的环境、怡人的尺度和充满了浓郁市井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蕴含着它固有的场所精神。该文从如皋古城东大街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缺失的因素,以及街区场所精神的地方潜力,从而提出场所精神复兴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市井文化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公民政治参与和公民文化建设探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国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5,共5页
政治参与是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构建以及公民意识的养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公... 政治参与是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构建以及公民意识的养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公民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公民文化建设。当前,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以及公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保障;重视制度和机制建设,构筑科学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与良性运转机制;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公民政治参与更便利和更安全的平台;培养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引导公民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和网上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公民文化 政治民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