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建设的规划评论 被引量:54
1
作者 孙施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6-74,共9页
以陆家嘴地区的建设为例具体分析了城市中心公共空间建设的特殊性,揭示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识以及城市中心地区城市规划手段的运用中所存在的误区,希望能对该地区和城市中心地区的相关建设提供一个思考的路径。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城市中心 空间管制 上海 陆家嘴
下载PDF
网上购物对不同区位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市区和郊区的比较 被引量:49
2
作者 汪明峰 卢姗 袁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88,95,共6页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快速普及的商业业态,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深入研究网上购物行为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把握城市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理解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变化趋势。文章选取中国网...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快速普及的商业业态,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深入研究网上购物行为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把握城市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理解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变化趋势。文章选取中国网上购物市场规模较大的城市上海为例,调查居住在城市不同区位的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及其与传统购物出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比较网上购物对市区和郊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购物 市区 郊区 消费者行为
下载PDF
中国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建设探讨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志龙 张平 +1 位作者 郭东军 王陈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2,共7页
根据中国城市中心区交通现状分析和未来所面临矛盾的预测,指出了地下道路将是解决未来城市中心区交通的新途径。通过利用国内外城市中心区修建地下道路的实例进行分析,从问题入手,探究其修建动因并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中国城市中心区地... 根据中国城市中心区交通现状分析和未来所面临矛盾的预测,指出了地下道路将是解决未来城市中心区交通的新途径。通过利用国内外城市中心区修建地下道路的实例进行分析,从问题入手,探究其修建动因并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中国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下道路 城市中心区
下载PDF
城市中心超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溜管浇筑施工技术 被引量:24
4
作者 毛旭 王巧南 +2 位作者 张立国 张雪松 林成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通过对沈阳某工程的应用实践,结合其核心筒电梯井侧壁筏板基础最厚达12.5 m的特点,介绍了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溜管浇筑的施工方法,详细阐述了溜管装置设计要点和质量控制技术措施。实践表明:大体积混凝土溜管浇筑施工技术... 通过对沈阳某工程的应用实践,结合其核心筒电梯井侧壁筏板基础最厚达12.5 m的特点,介绍了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溜管浇筑的施工方法,详细阐述了溜管装置设计要点和质量控制技术措施。实践表明:大体积混凝土溜管浇筑施工技术保证了混凝土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造价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 大体积混凝土 溜管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停车换乘站位置选择及换乘需求预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裴玉龙 刘春晓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城市中心区外相邻轨道站处的停车换乘站位置选择是城市停车换乘规划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目前尚没有简单、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法。对此,首先给出换乘站位置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在分析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给出停车换乘站位置选择的方法... 城市中心区外相邻轨道站处的停车换乘站位置选择是城市停车换乘规划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目前尚没有简单、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法。对此,首先给出换乘站位置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在分析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给出停车换乘站位置选择的方法及程序,并且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一般性推广。探讨了停车换乘站换乘需求预测的方法,给出了预测时所需资料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以及换乘需求量计算的主要参数和自变量的确定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中心区外 停车换乘站 位置选择 换乘需求
下载PDF
多核 层级 网络——兼并型城市中心区形态问题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雷 胡燕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3-15,共3页
城市中心区的形态问题是兼并型城市在兼并完成后进行形态整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兼并型城市的兼并现象及随之出现的城市中心区的问题的描述 ,总结了兼并型城市的两种发展模式 ,建立了“多核层级网络”这一中心区运行程序 。
关键词 城市 中心区 层级 网络 城市建设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防灾规划体系构建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峤 曾坚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44-148,共5页
选取城市灾害最具特征的高密度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在对高密度中心区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常态防灾和灾时应急对策,以平灾结合和综合防灾为主要原则,构建了常态防灾和灾时应急相结合的防灾规划体系,力图为今后的城市防灾工... 选取城市灾害最具特征的高密度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在对高密度中心区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常态防灾和灾时应急对策,以平灾结合和综合防灾为主要原则,构建了常态防灾和灾时应急相结合的防灾规划体系,力图为今后的城市防灾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规划体系 高密度 中心区 平灾结合 综合防灾
原文传递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再开发——基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整体思考 被引量:17
8
作者 阳建强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再开发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中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城市发展宏观背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中心再开发的现实特征与发展趋势,梳理归纳了国内外相关城市中心区及其再开发的研究现状,指...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再开发是当今城市发展建设中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城市发展宏观背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中心再开发的现实特征与发展趋势,梳理归纳了国内外相关城市中心区及其再开发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阶段城市中心再开发工作存在空间资源浪费严重、整体环境品质下降、人性化空间缺乏和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基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如何加强社会力量在中心区更新中的参与、加强中心区的集约利用、推进中心区的人性化空间营造,以及提高中心区更新规划决策科学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城市老中心区更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 城市再开发 可持续发展 人性化空间营造 城市规划
下载PDF
新加坡乌节路商业街城市设计导则应用实践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瑞瑞 陈可石 崔翀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111,共5页
乌节路是新加坡闻名世界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堪比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大街,乌节路商业街的建设是基于城市设计导则的实践。城市设计导则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形态控制性、特色引导性的内容,较好地指导了商业街的街道空间、建筑、交通... 乌节路是新加坡闻名世界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堪比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大街,乌节路商业街的建设是基于城市设计导则的实践。城市设计导则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形态控制性、特色引导性的内容,较好地指导了商业街的街道空间、建筑、交通层面建设,使乌节路呈现生机勃勃的街头生活、繁荣的林荫景观、混合的交通模式、无缝连接的步行网络、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多重功能复合的街道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中心 新加坡
下载PDF
中心区圈核结构的阴影区现象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俊宴 胡昕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33,共8页
从典型城市中心区的阴影区分析入手,通过大量基础条件相近的国内外中心区案例的量化比较,从中心区阴影区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形定量研究,分析圈核结构模式中阴影区的特征指标以及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价值、规划... 从典型城市中心区的阴影区分析入手,通过大量基础条件相近的国内外中心区案例的量化比较,从中心区阴影区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形定量研究,分析圈核结构模式中阴影区的特征指标以及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价值、规划布局的关系,据此可建立基于圈核结构模式的城市中心区阴影区空间深层次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核结构模式 阴影区 中心区
下载PDF
城市行政中心选址的原则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秀刚 《规划师》 2003年第5期80-82,共3页
城市行政中心的选址是城市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城市行政中心选址的择中、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前瞻性、通达、地标、功能发展等原则,指出城市行政中心的选址应当综合考虑地理、经济、交通、实用、景观、实施和持续发展等... 城市行政中心的选址是城市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城市行政中心选址的择中、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前瞻性、通达、地标、功能发展等原则,指出城市行政中心的选址应当综合考虑地理、经济、交通、实用、景观、实施和持续发展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行政中心 选址 小城镇规划 城市功能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海琴 《国际城市规划》 2007年第5期70-74,共5页
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经济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与蜕变当中,这种发展的蜕变过程是应对全球化的动态表现,并由此对上海城市中心的发展提出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大都市 城市中心
下载PDF
基于立体化交通的城市中心区更新规划——以日本东京汐留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白韵溪 陆伟 刘涟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83,共8页
以日本东京汐留地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在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首先从土地利用、官民合作、公共空间、建筑控制、遗产保护等方面论述了该地区由废弃的货运站转变为城市新副中心的更新规划策略;进而探讨其步行、车行和轨道交通的... 以日本东京汐留地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在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首先从土地利用、官民合作、公共空间、建筑控制、遗产保护等方面论述了该地区由废弃的货运站转变为城市新副中心的更新规划策略;进而探讨其步行、车行和轨道交通的立体式交通规划特征;最后通过总结其更新规划的成功经验和负面影响,提出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应倡导"繁荣具有活力"、"绿色有机"、"立体化"、"可识别"等理念,以期为我国当前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化交通 城市更新 城市中心 汐留 日本
下载PDF
交通影响下的城市中心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林峰 范炳全 +1 位作者 严广乐 吕智林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5,共5页
交通对于城市中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本文分析城市中心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形成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城市中心内部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多中心之间相互竞争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进... 交通对于城市中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本文分析城市中心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形成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城市中心内部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多中心之间相互竞争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进行实例仿真模拟;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知利用交通可以刺激或抑制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和稳定的城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城市中心 自组织 系统动力学模型 仿真 城市形态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饮用水安全法律制度的重构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玲 黄锡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64-70,共7页
我国农村饮用水在水质和水量上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城市中心主义"立法理念下,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利益被忽视,现行监管体制和偏向性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供给严重不足。为切... 我国农村饮用水在水质和水量上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城市中心主义"立法理念下,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利益被忽视,现行监管体制和偏向性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供给严重不足。为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必须使立法理念向"城乡统筹立法"转变、理顺监管体制、分类构建适宜的法律监管制度并完善城乡均衡化的融资保障制度,以实现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饮用水 农村饮用水安全 法律制度 城市中心主义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节点耦合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惠西鲁 姜翠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轨道交通有助于快速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和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城市时空的整体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达性的改善能够引起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土地价格的上抬、土地使用功能的变迁、开发强度的提升及周边空间环境的改善等,因此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有助于快速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和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城市时空的整体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达性的改善能够引起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土地价格的上抬、土地使用功能的变迁、开发强度的提升及周边空间环境的改善等,因此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作用主要集中在站点周边地区。研究从轨道交通站点与中心节点空间耦合的内涵入手,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角度分析二者空间耦合的影响因子,探讨二者空间耦合的作用机制,构建实现二者空间耦合的目标引导体系,并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阐述了实现二者空间耦合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城市中心节点 空间耦合
下载PDF
城市更新导向下的中心城区大型医院改扩建项目BIM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文凯 吴锦华 +1 位作者 顾向东 庞博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43,共4页
以城市更新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心城区大型医院改扩建项目中存在的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影响复杂、原有院区功能分区不适应需求、流线设置急需优化、功能可拓展性差等问题。提出将BIM与中心城区大型医院改扩建项目结合,并以上海市第一人民... 以城市更新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心城区大型医院改扩建项目中存在的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影响复杂、原有院区功能分区不适应需求、流线设置急需优化、功能可拓展性差等问题。提出将BIM与中心城区大型医院改扩建项目结合,并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诊疗中心项目为例,分析BIM在该项目中的实施要点,为BIM技术应用到中心城区大型医院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城市更新 中心城区 大型医院项目 改扩建
下载PDF
3248名市民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测评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路聚保 陈俊 +7 位作者 陈思路 程飞 易正辉 苑成梅 彭慧 杨佩娣 何永频 陈玉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23期3003-3004,共2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中心城区抑郁症状发生率,探索对市民精神卫生干预模式。方法:抽取静安区五个街道各2 500户,大于15岁,3 356名市民,有效样本3 248人。采用按整群抽样方法,并且使用流调用抑郁量表对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3 248名被调查者... 目的:调查上海市中心城区抑郁症状发生率,探索对市民精神卫生干预模式。方法:抽取静安区五个街道各2 500户,大于15岁,3 356名市民,有效样本3 248人。采用按整群抽样方法,并且使用流调用抑郁量表对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3 248名被调查者中,有抑郁症状者占24.9%。结论:静安区市民身心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危害健康的亚健康抑郁症状,亚健康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工作,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市民健康教育和认识,对不同健康状态的人群进行相应干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亚健康 抑郁症状 社区调查
下载PDF
基于道路核密度的城市中心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晓杰 巩现勇 +1 位作者 葛文 徐振强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道路网空间分布模式识别对制图综合、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及空间数据匹配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心是道路网语义模式的研究内容之一,通常位于道路网分布的密集区。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道路核密度的城市几何中心识别方法。... 道路网空间分布模式识别对制图综合、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及空间数据匹配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心是道路网语义模式的研究内容之一,通常位于道路网分布的密集区。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道路核密度的城市几何中心识别方法。首先根据核密度估计得到道路线的连续密度分布表面;接着根据核密度统计值提取初始中心,将初始中心分为全局中心、局部中心和伪中心3类,通过面积阈值和包含关系去除伪中心;最后计算各中心区的中心力指标,并据此划分全局中心和局部中心。长春市和西安市道路网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的城市中心能够反映城市空间格局的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与规划中心的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 空间分布模式 城市中心 核密度 中心力
下载PDF
太原地区大气氮湿沉降变化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亚宇 李丽君 +3 位作者 宋志辉 白光洁 吕薇 刘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5-411,共7页
为研究太原地区的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雨量器对太原市市中、近郊和远郊三地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为期2年的监测.得到市中、近郊、远郊的NO3^--N平均浓度为12.9、18.4、1.3mg/L,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3.6... 为研究太原地区的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雨量器对太原市市中、近郊和远郊三地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为期2年的监测.得到市中、近郊、远郊的NO3^--N平均浓度为12.9、18.4、1.3mg/L,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3.6、2.3、1.6mg/L.季节变化上看,NH4^+-N浓度值四季相对平均,春夏季稍高,而NO3^--N浓度变化较大且冬春季浓度值较高.三个采样点大气氮湿沉降量(无机氮)年均沉降量分别为40.0、48.0、14.2kg/hm^2,以近郊的沉降量最高.市中、近郊、远郊的NH4^+-N沉降量分别为9.0、5.0、8.2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22%、11%、57%,NO3^--N沉降量分别是31.0、43.0、6.0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78%、89%、43%.从上可知城市降水中主要以NO3^--N沉降为主,农村则以NH4^+-N沉降为主.结合市中、近郊、远郊NH4^+-N/NO3^-N浓度比值分别为0.54、0.30、1.31,充分表明市中和近郊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源,远郊则来自农业源.另外,市中、近郊月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差异不显著,远郊则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影响市区两点氮湿沉降的因素较为复杂.由以上数据看出市中和近郊氮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各自沉降特点予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中 近郊 远郊 氮湿沉降 铵态氮和硝态氮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