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传》中后人附益的各种成分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95,共14页
最初的《左传》本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事汇编,后由经师们按照《春秋》的体裁,将《左传》改编为编年体,逐渐被视作解"经"之"传"。今本《左传》中含有多种后人附益的成分,特别是其中的解经语和解传语,都是后代经师陆... 最初的《左传》本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事汇编,后由经师们按照《春秋》的体裁,将《左传》改编为编年体,逐渐被视作解"经"之"传"。今本《左传》中含有多种后人附益的成分,特别是其中的解经语和解传语,都是后代经师陆续添加的,且很多解释明显错误。总括《左传》中可以确定为后人附益或可能含有后人附益成分的诸种内容,大致可分为解经语和解解经语、解传语和解解传语、解经传歧义语、"君子曰"及"某某曰"、预言、岁星纪事、文字改动、讹误,如此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经师 《春秋》
下载PDF
回到杜预———论晚清今古视野下的章太炎«春秋»学∗
2
作者 曾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5,共9页
清中叶以来,随着常州今文学的复兴,今古之争再次成为学术与思想领域的焦点问题。章太炎借助其对《左传》的诠释,对康有为及保皇党人所依据的《公羊传》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不仅如此,章太炎还上溯到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术,甚至对今文家... 清中叶以来,随着常州今文学的复兴,今古之争再次成为学术与思想领域的焦点问题。章太炎借助其对《左传》的诠释,对康有为及保皇党人所依据的《公羊传》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不仅如此,章太炎还上溯到刘逢禄为代表的常州学术,甚至对今文家所尊奉的孔子,亦肆意贬抑。透过这种批评,章太炎的《左传》学最后标榜回到杜预,从而背离了清初以来驳正杜预的主流倾向。不难发现,章太炎的《春秋》学,表面上通过对康有为诠释《公羊传》的批评,发挥了《左传》中的思想,其实充满了基于党派意识的门户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章太炎 杜预 康有为 刘逢禄
下载PDF
论孔子《春秋》笔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春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76-88,共13页
《春秋》笔法是研究《春秋》以及我国古代史籍、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前代学者论著不少,但都过于专精而割裂穿凿。今从《春秋》编写实际看,所谓《春秋》笔法是在继承先前史家笔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史事、文辞、史家... 《春秋》笔法是研究《春秋》以及我国古代史籍、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前代学者论著不少,但都过于专精而割裂穿凿。今从《春秋》编写实际看,所谓《春秋》笔法是在继承先前史家笔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史事、文辞、史家思想完美统一为根本准则的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孔子 变书笔法 讳书笔法 编军记事笔法
下载PDF
叶梦得《春秋》类著述考论 被引量:4
4
作者 潘殊闲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4-17,共4页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颇有影响的政治和文化名人,一生著述丰富。其中《春秋》类著述有5种,90卷。现尚存3种,58卷,即《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除《春秋传》保存完好外,其余两书均是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三部《春...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颇有影响的政治和文化名人,一生著述丰富。其中《春秋》类著述有5种,90卷。现尚存3种,58卷,即《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除《春秋传》保存完好外,其余两书均是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三部《春秋》著作自成系统,阐释体式新颖,内容宏富精深,颇有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梦得 《春秋》 著述 考论
下载PDF
史官书法,还是孔子书法?——《春秋》“天王狩于河阳”书法性质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恩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1,共10页
传统学者多以《春秋》中“天王狩于河阳”为孔子所书,而现代学者中则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则以其为孔子书法,一则以其为史官书法。两者皆以《左传》《史记》解说为据,但结论大异。实际上这种相异论点的导出是因缺乏对《左传》《... 传统学者多以《春秋》中“天王狩于河阳”为孔子所书,而现代学者中则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则以其为孔子书法,一则以其为史官书法。两者皆以《左传》《史记》解说为据,但结论大异。实际上这种相异论点的导出是因缺乏对《左传》《史记》中相关文字章句和文意的准确把握。借由对《史记·孔子世家》中一条关键材料的分析可知,在司马迁看来,“天王狩于河阳”为孔子书法无疑,《左传》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乃左氏说,而非孔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孔子 天王狩于河阳
下载PDF
论宋儒叶梦得对汉唐《左传》学之批判——以其对《左传》、杜预的批判为例
6
作者 李颖 张立恩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127-144,共18页
自中唐新《春秋》学兴起以来,对汉唐三传之学的批判构成新《春秋》学构建其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啖助学派及北宋《春秋》学家都对三传展开批判,其中两宋之际的《春秋》学家叶梦得对三传之学的批判尤为深入。在《左传》学上,基于“《... 自中唐新《春秋》学兴起以来,对汉唐三传之学的批判构成新《春秋》学构建其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啖助学派及北宋《春秋》学家都对三传展开批判,其中两宋之际的《春秋》学家叶梦得对三传之学的批判尤为深入。在《左传》学上,基于“《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以不知经故也”的基本立场,其对汉唐《左传》学做了系统批判。在他看来,造成《左传》学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左传》不传经。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叶梦得对汉唐《左传》学的批判源于其对“传”之解经属性的判定。在他看来,解经不可偏执一家,而应博学多闻、慎乎所择。他的这种立场和方法反映出,其对三传的批判仍然是在中唐以来新《春秋》学演进的脉络中展开。正是在此意义上,其对《左传》的批判并非要彻底否弃《左传》,而是试图择善而从,发明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梦得 《春秋》 《左传》
下载PDF
《左传》先于《春秋》说始末考论
7
作者 黄觉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174,208,共10页
《左传》先于《春秋》说最早当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洪宪所撰《春秋左传释附序》。黄洪宪称“左史”记事繁详、非有意释经、经传各自单行以及左丘明年世早于孔子,认为“左史在先,圣人之笔削在后”。1932年,张纯甫《是左十说》再次... 《左传》先于《春秋》说最早当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洪宪所撰《春秋左传释附序》。黄洪宪称“左史”记事繁详、非有意释经、经传各自单行以及左丘明年世早于孔子,认为“左史在先,圣人之笔削在后”。1932年,张纯甫《是左十说》再次独立而明确地提出此说,认为《春秋》须待《左传》而明,《左传》为左丘明“少年之作”,孔门弟子后有补修,《春秋》为《左传》“提纲挈领”的“目录”,论证颇为系统详细。章太炎则提出“《经》《传》同作具修”说,认为孔子作《春秋》和左丘明作《左传》都同时兼得二人修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讨论仍在继续,有的学者不知黄洪宪、张纯甫诸人已着先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春秋》 黄洪宪 张纯甫 章太炎
下载PDF
论属辞比事的学术涵义
8
作者 颜梦凡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65-71,共7页
属辞比事原是孔子后学对《春秋》笔削的归纳,用以说明《春秋》行文相互关联的特点。研究者在讨论《春秋》笔削的过程中,联系《春秋》前后经文以阐述微言大义的解经方法也被称为属辞比事。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治国主导思想,丰富的《春秋》解... 属辞比事原是孔子后学对《春秋》笔削的归纳,用以说明《春秋》行文相互关联的特点。研究者在讨论《春秋》笔削的过程中,联系《春秋》前后经文以阐述微言大义的解经方法也被称为属辞比事。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治国主导思想,丰富的《春秋》解说,承载着历史道义,被当作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以现实属比《春秋》是学术研究中属辞比事的延续。由于《春秋》研究由政治回归学术,属辞比事的政治功能也逐渐消散。笔削之法、解经之法和政治诠释是属辞比事的涵义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属辞比事 笔削 解经 政治诠释
下载PDF
《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合的原因及其影响
9
作者 吴秉坤 《黄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2-66,共5页
《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相协和是一个关系到《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重要问题,故争论双方都对这种不合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无法达成共识。绕开《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问题,从比较中立的立场出发,《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合的原因... 《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相协和是一个关系到《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重要问题,故争论双方都对这种不合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无法达成共识。绕开《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问题,从比较中立的立场出发,《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左传》叙事既有解释经义的功能,又有表达叙事者自身历史认识与评价的功能,超出了"春秋大义"的限定,从而导致《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之间存在张力与不合,并使得《左传》叙事在后世义理的标准下遭到严厉批评和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左传》 叙事 解经语
下载PDF
胡瑗《春秋》佚说以及与孙复之异同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觉弘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少胡瑗佚说,综辑凡得八十二条。胡瑗佚说中有一些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不仅旨意相同、而且连文辞都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这与胡、孙二人早期同学十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胡、孙二人都受到啖赵学派"舍传求经"新学风的深刻影响。在具体经说上,胡、孙二人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不过,在褒贬问题上胡瑗远较孙复平允实在,没有孙复那样强烈的有贬无褒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瑗 孙复 《春秋》 佚说
下载PDF
论《诗经》时代的婚俗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3-87,共5页
《诗经》时代的婚姻礼俗呈现出丰富多彩性。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也有时代文 明的新变;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也有自主婚嫁的自由;既有繁琐的婚礼程序,也有简便 的嫁娶方式。其婚礼既注重形式,更注重事项与物象的象征意... 《诗经》时代的婚姻礼俗呈现出丰富多彩性。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也有时代文 明的新变;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也有自主婚嫁的自由;既有繁琐的婚礼程序,也有简便 的嫁娶方式。其婚礼既注重形式,更注重事项与物象的象征意义,其中作为聘礼的“雁”、“薪”、 “鹿”和“鱼”等物,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春秋 婚俗
下载PDF
《春秋》为“刑书”——兼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亦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5,157,共11页
关于孔子《春秋》的性质,古人或以为“经”,或视作“史”。本文立足于汉人视《春秋》为“刑书”的立场,重新审视《春秋》作为“经”的性质。文章认为,《春秋》所以成为“刑书”,实在于孔子曾有得君行道乃至得国自王的本志,而《春秋》不... 关于孔子《春秋》的性质,古人或以为“经”,或视作“史”。本文立足于汉人视《春秋》为“刑书”的立场,重新审视《春秋》作为“经”的性质。文章认为,《春秋》所以成为“刑书”,实在于孔子曾有得君行道乃至得国自王的本志,而《春秋》不过是孔子用以治世之书,即作为“一王之法”面已。后儒深讳斯旨,遂抑孔子为“素王”,以为孔子不过假《春秋》而“为汉制法”。尤其自魏晋以后,更有贬《春秋》为“史”者,以为孔子不过明道之圣人,抑或“万民之表率”而已,如是儒家经世致用之精神遂晦暗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孔子 刑书 法律儒家化
原文传递
《春秋》是实录吗?——朱子以史视《春秋》说之理论困境及元儒之解决方案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立恩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朱子基于"圣人"观念反对前儒文辞褒贬与史例褒贬之说,并通过吸收左氏家说及"据实直书"方法建立了以史视《春秋》说。但其说无法担保圣人之意与经义之关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朱子又不得不退回到圣人"有意"... 朱子基于"圣人"观念反对前儒文辞褒贬与史例褒贬之说,并通过吸收左氏家说及"据实直书"方法建立了以史视《春秋》说。但其说无法担保圣人之意与经义之关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朱子又不得不退回到圣人"有意"作经,"笔削"鲁史而成之的立场上。这一理论困境反映出朱子实际上并未真正突破汉唐《春秋》学的"辞"→"义"诠释模式。随着宋元鼎革,这一困境成为元代《春秋》学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吴澄、程端学主张《春秋》"非常而书",藉由诠释进路的转换以证成朱子之说。黄泽则将"据实直书"整合为获取《春秋》书法的环节,赵汸通过"策书之例"与"笔削八义",进一步将"直书"置于《春秋》书法系统中,以此解决朱子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春秋 吴澄 程端学 黄泽 赵汸
下载PDF
论康有为于戊戌变法前的宪法观及其宪法史地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威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10,194,共16页
康有为1897年在《日本变政考》和《日本书目志》中最初使用"宪法"一词,这表明康有为所使用的"宪法"一词直接源于日本,并且是从近代意义上理解宪法概念的。不过,康有为视《春秋》为中国古代的宪法,注意将舶来的"... 康有为1897年在《日本变政考》和《日本书目志》中最初使用"宪法"一词,这表明康有为所使用的"宪法"一词直接源于日本,并且是从近代意义上理解宪法概念的。不过,康有为视《春秋》为中国古代的宪法,注意将舶来的"宪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兼顾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康有为积极倡导宪法概念,将宪法概念传授于弟子,传播于社会,上呈于朝廷。从其对"宪法"一词的使用频率、宪法问题的研究水平、宪法概念的传播范围和宪法学中国化等方面来看,康有为的识见超越同时代的其他学者和报刊,但他不可能在戊戌变法期间提出立宪法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宪法 中国化 《春秋》
原文传递
原情以见义--叶梦得的《春秋》诠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颖 张立恩 《哲学评论》 2021年第1期19-39,共21页
宋代《春秋》学名家叶梦得,基于对“原情”的重视和理解,系统反思三传经说,建立其《春秋》诠释系统:其一方面对杜预“经承旧史、史承赴告”说有所继承,主张“《春秋》据其实而书之”,但同时又认为《春秋》非史,亦非止“天子之事”,而是... 宋代《春秋》学名家叶梦得,基于对“原情”的重视和理解,系统反思三传经说,建立其《春秋》诠释系统:其一方面对杜预“经承旧史、史承赴告”说有所继承,主张“《春秋》据其实而书之”,但同时又认为《春秋》非史,亦非止“天子之事”,而是“天事”,蕴含着孔子的“一王之法”,并由此建立起独特的凡例与褒贬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原情 叶梦得
下载PDF
孔子成《春秋》何以乱臣贼子惧?——汉唐《春秋》学的视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颖 张立恩 《哲学评论》 2020年第1期33-49,共17页
对孟子所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诠释可溯源于董仲舒,其虽未曾提出针对这一命题的诠释,但其《春秋》学中却内蕴着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其说可概括为:借褒贬以立法,由立法以惧贼。这一理解在司马迁那里得到进一步展现。为了解... 对孟子所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诠释可溯源于董仲舒,其虽未曾提出针对这一命题的诠释,但其《春秋》学中却内蕴着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其说可概括为:借褒贬以立法,由立法以惧贼。这一理解在司马迁那里得到进一步展现。为了解决孔子以匹夫身份进行褒贬予夺的合理性,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提出孔子为素王,作《春秋》代汉立法的解决方案。东汉时期,受到古文学影响的赵岐不再强调褒贬的立法功能,从而将董仲舒以来的褒贬立法以惧贼说转换为褒贬惧贼说。晋唐《春秋》学亦承继古文学理念,反对孔子为素王,主张从历史批判的角度理解褒贬,进一步将上述命题从经学论述转换为史学命题,并对晋唐史学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褒贬 素王
下载PDF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新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栋 曹书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90-94,共5页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诗》《春秋》皆记史,《诗》以韵文记事,是史诗时代的传统,《春秋》以散文记事,标志着史书编年记事体的成熟;二是周公制作《诗经》是作为政教之本,以开升平之世...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诗》《春秋》皆记史,《诗》以韵文记事,是史诗时代的传统,《春秋》以散文记事,标志着史书编年记事体的成熟;二是周公制作《诗经》是作为政教之本,以开升平之世,孔子作《春秋》则是昌盛周道,拨乱反正,其义相承;三是孔子以周公为尊,以继承周公之志为平生之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春秋》 周公 孔子
下载PDF
元儒郑玉《春秋》诠释三题——以《春秋阙疑》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恩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5期88-100,共13页
郑玉的《春秋》诠释以"圣人未修之《春秋》"与"圣人已修之《春秋》"的区分为基础,批评杜预、孔颖达等对《春秋》命名的界说,肯认《春秋》是经非史,客观上构成对朱熹等人所持以史视《春秋》观点的反动。杜预、孔颖... 郑玉的《春秋》诠释以"圣人未修之《春秋》"与"圣人已修之《春秋》"的区分为基础,批评杜预、孔颖达等对《春秋》命名的界说,肯认《春秋》是经非史,客观上构成对朱熹等人所持以史视《春秋》观点的反动。杜预、孔颖达及公羊学家们所持感麟作经故经止获麟的说法,是就《春秋》之形式而言,《春秋》实质上终于黄池之会。他发挥孟子"事"、"文"、"义"之说阐发《春秋》宗旨,以尊王为《春秋》大义之核心,以存理灭欲为《春秋》旨归。在解经方法上,基于对《春秋》经史性质的界定,在以往经学家那里相为扞格的解经方法,在他那里却变得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阙疑 郑玉
下载PDF
《春秋》:以礼褒贬是非之书--刘敞对《春秋》政治合法性的重建
19
作者 张立恩 《哲学评论》 2022年第1期192-211,共20页
中唐以来,如何重建《春秋》的政治合法性成为新《春秋》学的普遍问题意识。宋儒刘敞对汉唐三传学皆有所扬弃,他反对杜预《春秋》用旧史、从赴告等说,继承公羊家以《春秋》为孔子之志之说,但因公羊家之王鲁等说会陷孔子于非义,故其又反... 中唐以来,如何重建《春秋》的政治合法性成为新《春秋》学的普遍问题意识。宋儒刘敞对汉唐三传学皆有所扬弃,他反对杜预《春秋》用旧史、从赴告等说,继承公羊家以《春秋》为孔子之志之说,但因公羊家之王鲁等说会陷孔子于非义,故其又反对公羊家此类说法,而是吸收穀梁家范宁之说,以《春秋》为褒贬是非之书。其褒贬既不同于左氏家的史学批判之褒贬,亦不同于公羊家将褒贬诸侯称号视同于进退爵位,而只以之为是非判断,并以礼为其准的。由此,其将《春秋》从杜预之史书、公羊家的素王改制、为汉制法之书转变为依循周礼的是非褒贬之书,试图实现对《春秋》政治合法性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贬 是非 《春秋》 刘敞
下载PDF
义理溯源:《左传》原初义理之探究
20
作者 张亚东 《励耘学刊》 2022年第1期1-16,M0003,共17页
历代《左传》学者借《左传》所诠释之义理,不同于《左传》自身之原初义理,因此有必要回溯到对《左传》原初义理之探究。这一工作应从三方面着力:其一,明确《左传》是以传事的方式传义,传事与传义不可分割;其二,彻底破除门户之见和学派之... 历代《左传》学者借《左传》所诠释之义理,不同于《左传》自身之原初义理,因此有必要回溯到对《左传》原初义理之探究。这一工作应从三方面着力:其一,明确《左传》是以传事的方式传义,传事与传义不可分割;其二,彻底破除门户之见和学派之争,与《公羊传》《穀梁传》进行客观比较研究,以呈现《左传》独有的哲学思考与诠释方式;其三,对历代《左传》学之层累阐释过程进行解剖,尤其应在《左传》原初义、杜预义、孔颖达义之间做出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左传》 义理 释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