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萝卜雄性不育性的几种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周长久 张友良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5-70,共6页
通过对萝卜(RapanussativusL.)234株雄性不育株的花器形态观察,将其分成3种类型:花冠退化型,雄蕊萎缩型,花粉败育型。花粉败育型中按柱头外露情形可观察到柱头外露,半外露及不外露3种状态。萝卜雄性不育系... 通过对萝卜(RapanussativusL.)234株雄性不育株的花器形态观察,将其分成3种类型:花冠退化型,雄蕊萎缩型,花粉败育型。花粉败育型中按柱头外露情形可观察到柱头外露,半外露及不外露3种状态。萝卜雄性不育系的四分体小孢子正常,花粉粒从小孢子形成以后开始退化。401A、7701A在小群体中的不育株率达100%。通过3对雄性不育材料及其保持系的酯酶同功酶分析,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5条和第6条酶带,酶带显色深浅及酶带数目有明显差异。不育系401A与其保持系401B的叶绿体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BamHI消化后的电泳图谱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ctDNA之间存在差异。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不育系401A、7701A及其保持系的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肚,表明第5及第10条多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雄性不育性 叶绿体dna
下载PDF
叶绿体DNA分析技术及其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健仔 李思光 +1 位作者 罗玉萍 万璐 《江西科学》 2002年第3期183-189,共7页
叶绿体DNA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DNA杂交、DNA限制酶谱分析、RFLP分析、PCR_RFLP分析、微卫星序列分析、SSCP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叶绿体DNA分析技术的原理。
关键词 叶绿体dna 植物系统学 dna分析技术 dna杂交 dna限制酶谱 RFLP分析 核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DNA水平上的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丁士友 张春林 +1 位作者 顾红雅 陈章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6-456,共11页
分子钟假说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分子系统学(主要是在DNA水平)已成为当前生物学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进展.本文主要以高等植物为对象,从核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三方面... 分子钟假说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分子系统学(主要是在DNA水平)已成为当前生物学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进展.本文主要以高等植物为对象,从核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三方面对植物分子系统学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子系统学 dna
下载PDF
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军良 梁爱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543-1546,共4页
从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质粒DNA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最新进展;探讨了细胞核DNA和细胞质DNA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质粒dna 细胞核dna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在微藻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甄毓 于志刚 米铁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5-878,986,共5页
通过与传统微藻分类方法的比较,说明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从线粒体DNA(mtDNA)、叶绿体DNA(cpDNA)和核基因组DNA(nDNA)3个方面列举了分子分类技术在微藻鉴定和生理生态方面的应用,着重说明了核基因组在藻类分子检测中的作用... 通过与传统微藻分类方法的比较,说明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从线粒体DNA(mtDNA)、叶绿体DNA(cpDNA)和核基因组DNA(nDNA)3个方面列举了分子分类技术在微藻鉴定和生理生态方面的应用,着重说明了核基因组在藻类分子检测中的作用。并对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问题与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分子分类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核基因组dna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的核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传清 袁平荣 +2 位作者 吉村淳 岩田伸夫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77-686,共10页
本研究对来自12个国家的74份亚洲栽培稻(O,sativa L.)进行了核DNA、线粒体DNA(mtDNA)的RFLP分析和叶绿体DNA(cpDNA)的ORF100(Open Reading Frames 100,开放阅读框架100)的PCR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74个栽培稻品种,除CR147(Bonsaj)的线粒... 本研究对来自12个国家的74份亚洲栽培稻(O,sativa L.)进行了核DNA、线粒体DNA(mtDNA)的RFLP分析和叶绿体DNA(cpDNA)的ORF100(Open Reading Frames 100,开放阅读框架100)的PCR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74个栽培稻品种,除CR147(Bonsaj)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类型较为特殊外,其它73个品种的细胞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均可分为籼粳两种类型,可见籼粳分化是栽培稻核DNA、mtDNA和cpDNA遗传分化的主流,同一品种3个DNA的籼粳属性既有一致的(同型),又有不一致的(异型),但同型是主要的。73个品种中,细胞核与线粒体籼粳属性一致的有61个品种,占84%,细胞核与线粒体属性不一致的有12个品种,占16%;细胞核和叶绿体的籼粳属性一致(即同型)的有58个品种,占79%,两者籼粳属性不一致的15个品种,占21%;线粒体和叶绿体籼粳属性一致的有64个品种,占88%,籼粳属性不一致的有9个品种,占12%。根据栽培稻在3个DNA上的籼粳分化,提出了新的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dna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下载PDF
基于多基因序列和形态性状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宣 周志钦 +2 位作者 林启冰 潘开玉 李名扬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具有很高的医学、观赏和经济价值。野生牡丹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祖先,因此弄清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单基因数据或形态数据往往无法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 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具有很高的医学、观赏和经济价值。野生牡丹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祖先,因此弄清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单基因数据或形态数据往往无法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得到明确的结果。本研究用12份样品代表野生牡丹组(Paeonia section Moutan DC.,Paeoniaceae)8个种,利用包括核基因(Adh1A、Adh2和GPAT)和叶绿体基因(trnS-trnG和rps16-trnQ)的DNA序列以及形态性状的多套数据来探讨野生牡丹的种间关系。合并分析得到具高支持率的牡丹组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芍药属牡丹组8个野生种分为两个亚组,即肉质花盘亚组subsect.Delavayanae和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Vaginatae。肉质花盘亚组包括滇牡丹P.delavayi和大花黄牡丹P.ludlowii;革质花盘亚组包括其余6个种。革质花盘亚组中,四川牡丹P.decomposita ssp.decomposita和紫斑牡丹P.rockiissp.rockii关系密切;卵叶牡丹P.qiui和矮牡丹P.jishanensis关系密切;银屏牡丹P.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与凤丹P.ostii关系密切,并且后两个分支为姊妹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 形态性状 核基因 芍药属牡丹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地黄属植物的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程芳婷 李忠虎 +3 位作者 刘春艳 原超 李雪童 刘占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地黄属(Rehmannia)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中东部及北部地区。由于地黄属植物经历了快速成种,导致其属内物种间形态性状差异较小,运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已难以准确地鉴定物种,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DN... 地黄属(Rehmannia)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中东部及北部地区。由于地黄属植物经历了快速成种,导致其属内物种间形态性状差异较小,运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已难以准确地鉴定物种,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DNA条形码技术为快速、准确地鉴别物种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选用3个叶绿体DNA非编码区片段(trn L-trn F、trn M-trn V和trn S-trn G)及核基因ITS片段,运用PWG-distance和TreeBuilding两种方法对地黄属5个物种75个个体进行了DNA条形码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叶绿体DNA片段或核基因ITS片段对地黄属物种的鉴别率较低(0%~20%),组合的叶绿体DNA片段分辨能力虽然高于单个DNA片段,但并不能将地黄属5个物种完全区分开;trn S-trn G+ITS片段组合的分辨率可达100%,能够将地黄属5个物种准确区分,与所有叶绿体DNA片段和核基因ITS片段组合(trn L-trn F+trn M-trn V+trn S-trn G+ITS)的辨别率相同,因此推荐trn S-trn G+ITS作为地黄属植物的标准条形码。此外,利用DNA条形码鉴别物种时,可采用叶绿体DNA片段和核DNA片段组合的方法来提高物种鉴定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地黄属 叶绿体dna 核基因ITS片段 分辨率
下载PDF
中国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叶绿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晗 应存山 黄大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中国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叶绿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肖晗,应存山,黄大年(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关键词: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栽培稻;野生种RFLPAnalysisofChloro... 中国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叶绿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肖晗,应存山,黄大年(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关键词: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栽培稻;野生种RFLPAnalysisofChloroplastDNAfromCh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 栽培稻 野生种
下载PDF
基于ITS及atpB-rbcL等多片段鉴定粗壮秦艽及其近缘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熊波 赵志礼 +2 位作者 倪梁红 嘎务 米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680-4685,共6页
传统藏药"解吉"主要基原植物之一粗壮秦艽Gentiana robusta分布区广,且与近缘种呈同域分布现象,遗传背景复杂。多居群平行取样,直接测定该物种及其近缘物种麻花艽G.straminea、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长梗秦艽G.waltonii,... 传统藏药"解吉"主要基原植物之一粗壮秦艽Gentiana robusta分布区广,且与近缘种呈同域分布现象,遗传背景复杂。多居群平行取样,直接测定该物种及其近缘物种麻花艽G.straminea、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长梗秦艽G.waltonii,外类群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的r DNA ITS区序列及叶绿体DNA的mat K,rbc L,rpo C1,trn L(UAA),psb A-trn H,atp B-rbc L,trn S(GCU)-trn G(UCC),rpl20-rps12,trn L(UAA)-trn F(GAA)序列228条;TA克隆法测定粗壮秦艽ITS区序列120条。对粗壮秦艽进行基因分型,形态学及DNA分子证据显示其可能为一杂交物种;克隆序列中寻找稳定位点,多片段组合可鉴定粗壮秦艽及其近缘种。该文对遗传背景多样的药用植物鉴定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秦艽 ITS序列 自然杂交 遗传多样性 叶绿体dna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木兰族和含笑族的系统学关系——基于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凤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采用 PCR直接测序法 ,对木兰属国产组 各 1种 和含笑属各组 各 1种 的叶绿体 DNA mat K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木兰属和含笑属不能明显区分开 。
关键词 木兰属 含笑属 叶绿体dna marK基因
下载PDF
猕猴桃属植物叶绿体基因PCR-RFLP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健仔 李思光 +1 位作者 罗玉萍 陈少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分别用 2个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对猕猴桃属 2 7个种和 1 5个栽培品种的叶绿体基因 (rbcL基因和 psbA基因 )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 ,共得到 2 5个限制性位点 ,其中 2 4个具有多态性。确立了该属植物的单元型分布 ,对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 分别用 2个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对猕猴桃属 2 7个种和 1 5个栽培品种的叶绿体基因 (rbcL基因和 psbA基因 )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 ,共得到 2 5个限制性位点 ,其中 2 4个具有多态性。确立了该属植物的单元型分布 ,对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方式和部分重要种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拓展了可用于该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属 植物 叶绿体基因 PCR—RFLP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中国大麦叶绿体DNA和核糖体RN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启发 段国录 杨官品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1-139,共9页
本文报道了我们对我国不同大麦区80份大麦品种叶绿体DNA和核糖体RN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的研究。结果表明:rDNA间隔序列长度存在丰富的多样性,80份材料中出现了8种长度变异炎型共组成8种表现型。长度变异类型及其表现型在地理分布... 本文报道了我们对我国不同大麦区80份大麦品种叶绿体DNA和核糖体RN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的研究。结果表明:rDNA间隔序列长度存在丰富的多样性,80份材料中出现了8种长度变异炎型共组成8种表现型。长度变异类型及其表现型在地理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推测这种分布上的地区性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所用的两个叶绿体DNA克隆片段未检测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说明栽培大麦叶绿体DNA变异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核糖RNA 叶绿体 dna
下载PDF
杨树叶绿体分离及叶绿体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崔彬彬 李云 +2 位作者 冯大领 刘莹 符晓霞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25-27,共3页
利用高盐低pH值法对杨树叶绿体及其DNA进行分离与提取,经匀浆—差速离心—裂解—纯化,可获得完整的叶绿体和纯度较高的叶绿体DNA(chloroplastDNA,cpDNA),DNA平均产率0.64ugg/.本方法快速简便、省去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氯化铯密度... 利用高盐低pH值法对杨树叶绿体及其DNA进行分离与提取,经匀浆—差速离心—裂解—纯化,可获得完整的叶绿体和纯度较高的叶绿体DNA(chloroplastDNA,cpDNA),DNA平均产率0.64ugg/.本方法快速简便、省去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昂贵、耗时的步骤,对仪器的要求不高,成本低,适用于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叶绿体dna 提取
下载PDF
9个野生中国樱桃群体叶绿体DNA trnQ-rps16序列变异及其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涛 王小蓉 +3 位作者 罗华 王春涛 张家志 罗明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5-1483,共9页
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是我国古老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栽培果树之一,个别性状突出的野生中国樱桃是对现有栽培品种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四川野生中国樱桃资源丰富,为了明确该地区野生中国樱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 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是我国古老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栽培果树之一,个别性状突出的野生中国樱桃是对现有栽培品种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四川野生中国樱桃资源丰富,为了明确该地区野生中国樱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文章对9个野生中国樱桃群体(其中7个分布四川,2个来自陕西和贵州)共145个个体的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Q-rps16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9个群体145个个体的trnQ-rps16序列比对后共检测到13个多态位点,占位点总数的1.87%,其中3处碱基替换,10处插入/缺失。9个群体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h=0.562,π=0.00184),相对于其他地区的2个群体(h=0.733;π=0.00243),四川的7个群体表现出更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544;π=0.00203),且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h=0-0.708;π=0-0.00298),其中北川桃龙群体最高(h=0.708,π=0.00298),而峨眉群体最低(h=0.000,π=0.000)。群体内低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群体的边缘性所产生的奠基者效应以及近期群体收缩和随机遗传漂变造成的瓶颈效应导致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丢失有关。此外,9个群体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平均FST为0.21573。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野生中国樱桃较强的种子传播能力增加了群体间的基因流动而导致遗传分化不明显,也可能与野生中国樱桃较长的世代周期有关。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在资源保护中采取减少群体数目而加大群体内的个体数量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中国樱桃 叶绿体dna 序列变异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DNA分析的辽宁省梨属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常耀军 曹玉芬 +5 位作者 张金梅 田路明 董星光 张莹 齐丹 郑迎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7-1316,共10页
从32对叶绿体DNA通用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用于评价辽宁省梨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其中4对引物所扩增的叶绿体DNA片段存在突变位点。合并后的叶绿体基因片段(3 688 bp)含有单一突变位点9个、简约信息性位点3个以及插入/缺失(INDEL)2个。在3... 从32对叶绿体DNA通用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用于评价辽宁省梨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其中4对引物所扩增的叶绿体DNA片段存在突变位点。合并后的叶绿体基因片段(3 688 bp)含有单一突变位点9个、简约信息性位点3个以及插入/缺失(INDEL)2个。在37个样品中,trnL-trnF-487区域、trnL-trnF-413区域、rbcL区域和trnS-psbC区域的单倍型分别为2个、4个、2个和3个,合并之后的叶绿体基因片段的单倍型为4个。非编码区trnL-trnF-413多态性最高,具有最高的单倍型数、最高的单倍型(基因)多样性、最高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方差和最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标准差。辽宁省37份梨种质的单倍型(基因)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577、0.00055。Tajima’s D检验中除了rbcL区域的D值在P<0.05水平上显著外,其余区域的D值未达显著水平,表明自然选择对rbcL区域的突变位点产生了作用。秋子梨和白梨种质共有单倍型HAP_1、HAP_2和HAP_3,显示出一定的亲缘关系;西洋梨则单独共享HAP_5。运用中介邻接网络(Median-Joining network,MJ)算法绘制的中介网络图显示HAP_1与HAP_2、HAP_3的亲缘关系较远,而HAP_5则与上述3个单倍型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dna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水稻叶绿体DNA提取和纯化方法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欧立军 黄光文 +1 位作者 王京京 陈良碧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4,共3页
改进了水稻叶绿体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获得的高纯度的水稻叶绿体DNA适于PCR扩增等分子操作.本方法要点为:匀浆液2 300 r.min-1离心去核,上清液4 300 r.min-1离心,沉淀用于DNA提取,提取后的叶绿体DNA用RNase和蛋白酶K纯化.
关键词 水稻 叶绿体dna 提取
下载PDF
叶绿体DNA序列分析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璐 刘丽娟 +1 位作者 陈随清 王静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4-96,共3页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DNA序列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叶绿体DNA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其在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和伪品鉴别、保护种质资源以及扩大新药源等领...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DNA序列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叶绿体DNA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其在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和伪品鉴别、保护种质资源以及扩大新药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dna序列分析 药用植物 鉴定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谱系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雪梅 李德铢 高连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83-1989,共7页
通过对南方红豆杉18个居群499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的trnL-F片段进行RFLP分析,共检测到6个叶绿体DNA单倍型,其中除台湾居群外的17个居群都包含有单倍型H1和H2;黄山及临安居群除单倍型H1、H2外,还分别各有1个特有单倍型。谱系关系分析显示... 通过对南方红豆杉18个居群499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的trnL-F片段进行RFLP分析,共检测到6个叶绿体DNA单倍型,其中除台湾居群外的17个居群都包含有单倍型H1和H2;黄山及临安居群除单倍型H1、H2外,还分别各有1个特有单倍型。谱系关系分析显示,单倍型H1、H2为较古老的祖先单倍型。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26.39%)。嵌套分支分析(NCA)显示,单倍型分布与地理分布存在轻度的地理相关性,南方红豆杉现在的遗传结构可能源于居群的片段化效应,台湾居群可能是由于曾经的居群片段化而隔离或长距离扩散所致;在第四纪冰期,中国东、南部地区可能存在2个以上南方红豆杉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谱系地理学 叶绿体dna TRNL-F
下载PDF
野生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分子多态标记的筛选与开发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庆滢 陈璇 +4 位作者 郭孟璧 郭蓉 许艳萍 杨明 郭鸿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9-985,共7页
以6份不同生态区野生大麻为试验材料,对叶绿体17个高变区的通用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同时基于已公布的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开发新的多态性引物。结果显示:(1)17对通用引物,通用性达76.5%... 以6份不同生态区野生大麻为试验材料,对叶绿体17个高变区的通用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同时基于已公布的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开发新的多态性引物。结果显示:(1)17对通用引物,通用性达76.5%,但仅ndh F-rpl32引物产物多态性好;(2)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表明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比较低,但存在极少的高变区,针对全序列高变区段设计的4对引物(trn L-rpl32~a,rps8-rps11,psa I-acc D,rps16~a)在6份野生大麻群体材料中分别有2~8个变异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叶绿体非编码基因片段通用引物ndh F-rpl32及本研究针对大麻开发的trn L-rpl32~a、rps8-rps11、psa I-acc D、rps16~a引物在大麻中具有专一性强、产物多态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效分子标记应用于大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物种起源与遗传进化、种下分类鉴定、工业大麻育种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麻 叶绿体基因组 遗传多态性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