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国际关系学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被引量:27
1
作者 秦亚青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45,共19页
全球国际关系学倡议批判了国际关系学科"西方中心论"的现状,主张建立以多元普遍主义和世界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学,鼓励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国国际关系学者通过借鉴中华历史文化的思想资源,进行了有学理意义的... 全球国际关系学倡议批判了国际关系学科"西方中心论"的现状,主张建立以多元普遍主义和世界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学,鼓励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国国际关系学者通过借鉴中华历史文化的思想资源,进行了有学理意义的理论建构,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开始在世界上产生学术性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国际关系学倡议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之间的相互需求和相互呼应以及彼此间的互动,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一个可操作性界定,同时也试图回应一些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和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国际关系学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中华文化历史
原文传递
六朝倡伎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承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10,共7页
本文对孙吴、东晋及南朝时期的倡伎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说明六朝时期的倡伎,主要是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官伎与家伎,是六朝倡伎的两种主要类型。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南齐年间开始出现私妓。唐代诗人写了不少以南齐名妓苏小小为... 本文对孙吴、东晋及南朝时期的倡伎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说明六朝时期的倡伎,主要是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官伎与家伎,是六朝倡伎的两种主要类型。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南齐年间开始出现私妓。唐代诗人写了不少以南齐名妓苏小小为题材的诗,写出了这位南朝江南名妓的卓越才华、凄厉身世与不幸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研究 倡伎 中国文化史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类境外展览与中国文化表达
3
作者 徐玲 崔悦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配合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积极向境外国家和地区表达中国独特文化的重要时期。大量重要的考古发现为考古出土文物类境外展览提供了丰富的展品资源。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类境外展览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悠久性和连...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配合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积极向境外国家和地区表达中国独特文化的重要时期。大量重要的考古发现为考古出土文物类境外展览提供了丰富的展品资源。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类境外展览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悠久性和连续性、多元一体性以及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表达,在传达中国价值观的同时,增进了境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效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境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考古出土文物 境外展览 中国文化表达 20世纪90年代 博物馆史
原文传递
不仅仅只是“红宝书、样板戏、语录歌”——康浩(Paul Clark)著《文革文化史》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宫宏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196,共5页
只要是研究当代中国,文革都将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刚刚出版的,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康浩教授(Paul Clark)所著的《文革文化史》(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A History)是近年来国外唯一的一部以... 只要是研究当代中国,文革都将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刚刚出版的,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康浩教授(Paul Clark)所著的《文革文化史》(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A History)是近年来国外唯一的一部以文革中文化艺术为主题的专著。《文革文化史》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涵盖面之广,文革期间的文化事象,如样板戏、革命芭蕾舞剧、前期的红卫兵歌曲、语录歌、中后期的器乐曲、中小型舞蹈作品、《战地新歌》中的歌曲、话剧、曲艺、电影、官方审定出版的小说诗歌、民间流传的手抄本、知青地下文学、美术、建筑等等,都在其讨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浩 文革文化史 文化事像 述评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课程研究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文化史”课程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永明 贺梅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各高校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法。然而,在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效果不佳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了取...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各高校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法。然而,在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效果不佳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了取得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效,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文化史”课程,首先,要注重精心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其次,要紧密围绕专题,坚持任务驱动,创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再次,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家乡地方文化,培养科研能力;最后,必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突出科研能力,积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专业课程 中国文化史 研究型教学法
下载PDF
“中国”、“河南”诸名称与古都洛阳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运章 赵晓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9,共5页
中国以及河南古今的诸多名称如"中国"、"华夏"、"中华"、"中夏"、"神州"、"豫州"、"中原"、"中州"、"河南"等的含义及其得名缘由,均与古... 中国以及河南古今的诸多名称如"中国"、"华夏"、"中华"、"中夏"、"神州"、"豫州"、"中原"、"中州"、"河南"等的含义及其得名缘由,均与古都洛阳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洛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名 洛阳 古都 中国文化史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晓英 姜伟 李永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34-135,共2页
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课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无论是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还是纯粹的线上教学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只有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融合,通过混合式教学模... 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课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无论是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还是纯粹的线上教学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只有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融合,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结合中国文化史课程性质和特征,分析其现行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中国文化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积极推进中国文化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 金课 中国文化史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阈下“一轴两翼”教学模式探索——以“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润萍 李淮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8-62,71,共6页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为推动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对中国文化史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一轴两翼”教学模式。“一轴”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为推动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对中国文化史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一轴两翼”教学模式。“一轴”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两翼”:一是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解决课程内容固化、教学方法个性化设计不足及教学手段单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文化史 一轴两翼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对通识课——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贾淑荣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其文化素养,塑造其良好的人格,使高校通识课———中国文化史真正成为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有必要对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深...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其文化素养,塑造其良好的人格,使高校通识课———中国文化史真正成为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有必要对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史课所独有的育人价值,使中国文化史课所蕴含的历史知识生动鲜活地再现于学生们的眼前,并内化到学生们的头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课 中国文化史 教学
下载PDF
被忽视的首倡者:柳诒徵及其唐宋变革论
10
作者 闻轩轩 戴建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3,共7页
长期以来,学界大多认为内藤湖南是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这一说法并不确切。柳诒徵才是近代史学体系规制下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在1902年编撰完成的《历代史略》中,柳诒徵就已对“唐宋变革”问题有着明确揭示,时间上远早于内藤湖南。此后... 长期以来,学界大多认为内藤湖南是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这一说法并不确切。柳诒徵才是近代史学体系规制下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在1902年编撰完成的《历代史略》中,柳诒徵就已对“唐宋变革”问题有着明确揭示,时间上远早于内藤湖南。此后他又在《中国商业史》中对“唐宋变革”问题加以重申,并在《中国文化史》中作了系统阐发。有证据表明,柳诒徵的唐宋变革论曾对陈寅恪和钱穆产生过影响。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柳诒徵在“唐宋变革”问题上的贡献长期受到忽视,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视中国学者的唐宋变革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诒徵 唐宋变革论 《历代史略》 《中国文化史》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文化通史中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天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
民族的融合始终伴随着文化的建构。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通史性著作中,颇为重视对民族融合与文化建构关系的讨论。在民族与文化的构成上,强调中国民族与文化构成的复杂性,主张"文化不以种族而分"。在民族融合与文化建构上,肯... 民族的融合始终伴随着文化的建构。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通史性著作中,颇为重视对民族融合与文化建构关系的讨论。在民族与文化的构成上,强调中国民族与文化构成的复杂性,主张"文化不以种族而分"。在民族融合与文化建构上,肯定中原汉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同化力,强调民族融合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性,而且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不因民族冲突和政权更迭而发生变异。同时十分重视以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些观点既是传统史学近代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新认知,同时也是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中国文化史 民族融合 文化建构
下载PDF
从“专门史”到“专史”——论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史”编纂的探索
12
作者 崔壮 《天中学刊》 2016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在梁启超编纂"中国文化史"的过程中,"专门史"和"专史"是两个"貌相似而实不同"的概念。他借助"专门史"实现了对文化史内容的规划,借助"专史"对文化史的编纂形式提出了更加... 在梁启超编纂"中国文化史"的过程中,"专门史"和"专史"是两个"貌相似而实不同"的概念。他借助"专门史"实现了对文化史内容的规划,借助"专史"对文化史的编纂形式提出了更加多样且富有创见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文化史 专门史 专史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史》教学的思考
13
作者 张建松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77-179,共3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系统性与灵活性相协调,注意深入与浅出相...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系统性与灵活性相协调,注意深入与浅出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他们融入课堂、感受文化,同时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媒介,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推动其学习能力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下载PDF
探索与实践:《中国文化史》教学改革
14
作者 韩宁平 《黄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29-131,共3页
《中国文化史》教学改革自课程开设伊始,探索有年。主要包含教材的改革、田野调查的引入及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打造等三个方面,从实践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教学改革 教材 田野调查 教学团队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化通史性著作述论
15
作者 李天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28-732,共5页
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化通史性著作为考察文本,从文化史之史料、文化史之分期、文化史之编纂三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具体实践及学术思想,认为这些文化史著作是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探索,对今天的文化史研... 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化通史性著作为考察文本,从文化史之史料、文化史之分期、文化史之编纂三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具体实践及学术思想,认为这些文化史著作是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探索,对今天的文化史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期 中国文化史 史料 分期 编纂
下载PDF
在中国文化史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6
作者 周国琴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5年第6期66-68,共3页
《中国文化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开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教授中国文化史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互动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史的过程中,应构架出中国文化史的合理的知识框架,并... 《中国文化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开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教授中国文化史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互动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史的过程中,应构架出中国文化史的合理的知识框架,并且带着怀疑批判精神来学习中国文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教学方式 思考
下载PDF
研讨式教学在中国文化史课程中的运用
17
作者 张留见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
研讨式教学分五步进行:课题设计,划分课题小组,撰写课题论文,课堂发言,总结点评。研讨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研讨式教学,教师应选择适当时机,选择合适内容,有效控制课堂... 研讨式教学分五步进行:课题设计,划分课题小组,撰写课题论文,课堂发言,总结点评。研讨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研讨式教学,教师应选择适当时机,选择合适内容,有效控制课堂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中国文化史 学习方法 科研能力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之检讨与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昭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2,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在学科建设、研究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暴露出理论讨论不足等问题。分阶段看,1980年代比较重视学科建设,通过创建专门性研究机构、编纂丛书、召开会议等形式,奠定了学科基础;199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在学科建设、研究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暴露出理论讨论不足等问题。分阶段看,1980年代比较重视学科建设,通过创建专门性研究机构、编纂丛书、召开会议等形式,奠定了学科基础;1990年代,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学科建设的速度明显放缓;21世纪前20年,文化史研究蓬勃发展,但整体性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40多年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所涉问题相当广泛,其中关于改良与革命、激进与保守的关系问题以及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探讨较具代表性。从学科理论看,如何深化文化史与唯物史观关系的研究,如何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提出本土问题,以及重新理解文化、文化史及其与其他专史关系的研究,均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化史 学科建设 学科理论 检讨 反思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文化史著作出版概况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得中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2,共5页
民国时期文化史著作的出版是出版史上一座丰碑,很多著作成为经典,多次再版,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各种类似文化史丛书问世。文化史著作从西方引入始于20世纪初,顺应了新史学发展潮流,能够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遂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著... 民国时期文化史著作的出版是出版史上一座丰碑,很多著作成为经典,多次再版,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各种类似文化史丛书问世。文化史著作从西方引入始于20世纪初,顺应了新史学发展潮流,能够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遂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著述体式推广开来。20年代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出现第一次文化热潮,是文化史著作的繁荣时期,代表性成果是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出版。抗战期间各大出版机构辗转内迁武汉、长沙、广州、重庆、桂林等地,在艰苦环境中仍有25部文化史著作问世,这些著述承担起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鼓舞斗志起到了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出版 文化史著作 中国文化史丛书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创举——北洋大学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20
作者 宗文举 张宝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45-349,共5页
北洋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先河,堪称后起各大学之典范,为国育才,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资送留学生,谱写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关键词 北洋大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 开创先河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