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治时期日本音乐文化变迁对清末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冯长春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62-66,共5页
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文化变迁及其经验,对清末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清末"学校音乐教育"和"乐歌编创与集体唱歌"兴起,以及"对西方音乐倍加推崇"和"音乐学学科... 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文化变迁及其经验,对清末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清末"学校音乐教育"和"乐歌编创与集体唱歌"兴起,以及"对西方音乐倍加推崇"和"音乐学学科萌生"等几个方面。对明治期日本音乐文化变迁经验的学习与借鉴,促进了近代中国音乐的历史转型和"新音乐"文化的滥觞,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化的重视和有效发挥,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自唐以来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格局与角色定位———由长期以来的以中为师转而变为以日为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时期 音乐文化变迁 清末 中国音乐文化 以日为师
下载PDF
让未来同唱这首歌——从世博会主题歌《致世博》看中国盛典歌乐的国际化走向
2
作者 朱艳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5-148,共4页
《致世博》以通俗易懂的主题旋律和典雅清新的意境营造赢得了国际化的艺术效果。以世博会文化为学术背景,对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艺术特质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主题素材综合多元、结构逻辑的层次布局、色彩转换的人性化需求等特质也就有了宏... 《致世博》以通俗易懂的主题旋律和典雅清新的意境营造赢得了国际化的艺术效果。以世博会文化为学术背景,对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艺术特质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主题素材综合多元、结构逻辑的层次布局、色彩转换的人性化需求等特质也就有了宏观的学理价值。这对深入认识中国流行音乐的国际化发展将有所裨益,对理解中国盛典歌乐的艺术价值甚至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文化 盛典歌乐 中国音乐素材 世博会音乐
下载PDF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 被引量:9
3
作者 袁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如果把黎英海的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置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视野,分析其民族化技法,体味其所秉承的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趣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可在演奏中达到"意韵萧然,得于声外"的意境,并能为推动中国钢琴... 如果把黎英海的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置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视野,分析其民族化技法,体味其所秉承的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趣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可在演奏中达到"意韵萧然,得于声外"的意境,并能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进程,提供有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英海 《夕阳箫鼓》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意境
下载PDF
“中国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主体性地位的认知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丽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下,中国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尴尬地位与处境,日渐突出。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性地位的认知有待深入。文章结合古今教育理念,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国音乐文化具有的品格,以期对中国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下,中国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尴尬地位与处境,日渐突出。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性地位的认知有待深入。文章结合古今教育理念,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国音乐文化具有的品格,以期对中国音乐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主体性地位的认知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 主体性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两次转换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2年第1期21-26,共6页
20世纪是中国音乐文化发生转换的重要时期。百年来 ,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换。第一次转换发端於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在剧烈的社会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斗争中完成的。这次转换以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 ,“求变... 20世纪是中国音乐文化发生转换的重要时期。百年来 ,中国音乐文化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换。第一次转换发端於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在剧烈的社会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斗争中完成的。这次转换以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 ,“求变”的心理加速了对西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从而改变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审美崇尚从原来古典的和谐转向了近代的崇高 ,并突出了理性追求。第二次转换是在 2 0世纪末 ,中国进入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 ,以“现代化”为价值诉求的社会发展阶段 ,审美崇尚由崇高范畴转变为多元化的审美追求。中国人面对自己文化建构的诸多问题 ,开始反思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音乐文化 转化 美学思考
下载PDF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新论——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启洪 许韶歆 +1 位作者 张建设 刘晚晴 《当代教育论坛》 2015年第2期18-25,共8页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初中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礼乐文化对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初中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礼乐文化对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四条基本策略,探索出一条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规范的新路子,为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添新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初中生 行为习惯
下载PDF
学术共同体与国家音乐文化的价值体系建构——在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上的发言
7
作者 李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10,共3页
首先谢谢主办方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主办方要求做一个主体发言,恰好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思考,就把我的思考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中国音乐文化 价值体系 建构
下载PDF
中国音乐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被引量:25
8
作者 项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0,共8页
如何认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作者认为既要从当下共时的视角,也应该注意历时的层面,应该看到中国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性和实用功能性。中国音乐文化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个传统,那就是在乡村社会广泛存在的、历史上音乐文化传统的现实存在和... 如何认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作者认为既要从当下共时的视角,也应该注意历时的层面,应该看到中国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性和实用功能性。中国音乐文化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个传统,那就是在乡村社会广泛存在的、历史上音乐文化传统的现实存在和一个世纪以来以城市为中心的、深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的、当下已经成为传统的音乐文化。乡村社会中所存在的音乐传统至少有两种功能性的存在,“为神奏乐”与“为人奏乐”并存,而当下城市中的音乐传统则是更多强调“为人奏乐”的审美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文化 传统 共时 历时 功能性
下载PDF
略论中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与格局——中国音乐史研究深化刍议之一 被引量:5
9
作者 秦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129,167,168,共10页
近些年,考古学、音乐人类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等友邻学科的诸多新进展,对我们深化、拓展中国音乐史研究,很有启发。音乐是一种文化,其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和文化总体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关注中国音乐文化与其所生存、依托的... 近些年,考古学、音乐人类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等友邻学科的诸多新进展,对我们深化、拓展中国音乐史研究,很有启发。音乐是一种文化,其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和文化总体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关注中国音乐文化与其所生存、依托的中华文化环境文化生态的密切关系。费孝通等社会学家指出,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的总体发展,兼收并蓄、长期持续不断地形成“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与规律,我们应该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展开多角度多学科综合研究,深化和拓展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 多元一体 综合研究 中国音乐文化史
下载PDF
略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价值维度和负面影响——基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1,7-8,共4页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来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具有双重价值维度:核心的审美价值和延伸的育人价值。作为双刃剑的流行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使学校音乐教育地位不再,陷入尴尬境地;二是使学校音乐教育育人的...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来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具有双重价值维度:核心的审美价值和延伸的育人价值。作为双刃剑的流行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使学校音乐教育地位不再,陷入尴尬境地;二是使学校音乐教育育人的目标受到打击;三是影响了青少年的创作力和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 学校音乐教育 价值维度 负面影响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阈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优化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学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支点,从接受者出发,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游移视点"、"空白召唤"、"恰当的具体化"、"视界融合"、"期待视野"、"效果历史"等理论,构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支点,从接受者出发,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游移视点"、"空白召唤"、"恰当的具体化"、"视界融合"、"期待视野"、"效果历史"等理论,构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优化策略,以期待接受者能更好的接受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教学优化策略
下载PDF
考镜源流 辨章学术——评赵维平《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安潮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134,137,共5页
赵维平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是其二十余年学术耕耘的结晶,该书以严谨的史学观和开放的人类学眼光,探索了中国音乐文化在东流日本后经“文化触变”发生的“衍变”,使读者对中日古代音乐有较深入地认识。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 赵维平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东流日本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辛亥时期音乐文化巡礼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春玲 冯长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6,50,共7页
武昌起义是19世纪末叶以来清国腐朽衰败、欧风美雨西来背景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积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清末维新派、革命派对中国社会的种种改良与变革到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从方方面面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型,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领... 武昌起义是19世纪末叶以来清国腐朽衰败、欧风美雨西来背景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积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清末维新派、革命派对中国社会的种种改良与变革到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从方方面面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型,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领域概莫能外。就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在思想观念、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创作实践等主要领域共时性产生新的萌芽并不断丛结成长而言,辛亥时期可谓是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期。文章试图通过对辛亥时期音乐文化发生嬗变与转型的几个重要方面的梳理,力求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新音乐文化滥觞期的主要特征及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音乐文化 嬗变 转型
下载PDF
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向度
14
作者 郭威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75-81,共7页
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具有典型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也同时表明了一种研究趋向和维度:"系统论"说明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始终以"整体"观照"中国音乐",无论是宏观论述,还是微观研究,都注意从"整体"... 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研究具有典型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也同时表明了一种研究趋向和维度:"系统论"说明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始终以"整体"观照"中国音乐",无论是宏观论述,还是微观研究,都注意从"整体"出发并最终回到"整体";"发生论"说明把握一种事物的当下存在,首先应溯其本源以及生成的相关社会环境,然后探究其演化脉络;"正统论"提醒音乐史、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应当充分关注"少数民族政权"如何对"礼乐"进行继承与扩充。文章指出:研究音乐本体,是音乐学的基本任务和首要任务。以"音乐文化"之名进行研究,绝不是要"去‘音乐本体’化",而是在完成这个"基本""首要"任务的同时充分注意到:音乐是人的创造、承载、传播,而不只是音响、器物、数字;"音乐文化"是一个整体,研究不应只做"分割"与"抽取",还应回到整体;音乐本体分析要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方法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文化史 研究向度 思维基础
下载PDF
论新疆音乐人电影《天边的情歌》的叙事策略
15
作者 杨昌俊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4-97,共4页
新疆音乐人电影《天边的情歌》反映了“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抗战时期在金银滩草原创作西部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完整过程。该电影采用字幕首尾呼应、内心独白贯穿始终、独唱或合唱穿插出现、情与景交融等多种叙事策略,彰显了真心... 新疆音乐人电影《天边的情歌》反映了“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抗战时期在金银滩草原创作西部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完整过程。该电影采用字幕首尾呼应、内心独白贯穿始终、独唱或合唱穿插出现、情与景交融等多种叙事策略,彰显了真心真诚、热爱生命的中国音乐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边的情歌》 叙事策略 中国音乐文化精神
下载PDF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田洁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6-98,共3页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讨论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的民族声乐与欧洲的传统声乐在唱法方面有一些共同规律,同时也各自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征。本文简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历史沿革,两种唱法技术上的比较...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讨论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的民族声乐与欧洲的传统声乐在唱法方面有一些共同规律,同时也各自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征。本文简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历史沿革,两种唱法技术上的比较,人体歌唱机能的可塑性,中西文化差异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及在声乐教学中的体会,以便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把两种唱法的优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观上建立起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既要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美声科学的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中西音乐文化 声乐教学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晓燕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3-97,共5页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认同体系、创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内容体系、完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立体传播体系、建立长...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认同体系、创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内容体系、完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国际立体传播体系、建立长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协作机制来提升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品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时性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春莲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从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时间跨度较长 ,涉及的国家也比较多。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应是双向的 ,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世界音乐 ,而且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 ,以此来促进国际范围内的音乐文化交流 ,从而产生良性互... 从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时间跨度较长 ,涉及的国家也比较多。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应是双向的 ,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世界音乐 ,而且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 ,以此来促进国际范围内的音乐文化交流 ,从而产生良性互动 ,这对于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音乐文化 文化交流 外国 民族文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为例
19
作者 武金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5期125-128,共4页
通识教育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天然沃土,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课程思政中极其重要的主线内容。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选修课程为例,采用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创新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天然沃土,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课程思政中极其重要的主线内容。以“中国民乐文化”通识选修课程为例,采用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创新课程评价等方式,在轻松生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艺术审美品位。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及多轮次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思政 通识教育 中国民乐文化
下载PDF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的传承模式与路径研究
20
作者 杨禾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传承是当今美育教育的热点之一。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发挥民族音乐的医疗辅助效力,传承、保存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提高大...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传承是当今美育教育的热点之一。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发挥民族音乐的医疗辅助效力,传承、保存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十分必要。通过研究实践建立的“4+3+5”传承模式与路径是以“四个结合”为基础、“三项措施”为保障、“五条路径”为抓手,以此来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尝试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音乐 文化遗产 医科大学 美育教育 传承模式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