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1
作者 Alimtohte Shiho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6期329-337,共9页
A history of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not only includes studies on world Islam,it also includes research on Islam and Muslims in China.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did not achieve much in this field,sinc... A history of the Islamic studies in China,not only includes studies on world Islam,it also includes research on Islam and Muslims in China.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did not achieve much in this field,since then,the research field of Islam and Muslim in China has been expanding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published,forming a new trend.In this field,scholars such as Jin Yijiu,Li Xinghua,Qin Huibin,Zhou Guoli,Sha Qiuzhen,Zhou Xiefan,Wu Yungui,and Yang Huaizhong have made the mo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Especially in the collation of reference book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in the past 20 years,The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Islam,The Chinese Encyclopedia of Islam have emerged,and the Chinese and World Encyclopedia of Islamic Law and other important historical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divided into academic research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is discussed from several fields such as general history,special history,national history,and region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mic studies China the field of history chinese islam world islam
下载PDF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归属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宜久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根据史料文献,从教派组织制度、信仰礼仪等方面考察分析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的教派归属问题。认为逊尼派(Sunni)在中国伊斯兰教中始终居主流地位,但什叶派(Shi‘ah)教义主张也曾获得流传,不过在中国伊斯兰教中教派分歧始终不明显。
关键词 中国伊斯兰教 教派 归属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与文化多元
3
作者 李焯然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1期107-111,187,共6页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多元发展。代表“西方”文明的佛教、回教、天主教与代表东方的儒家思想接触时产生了震荡和反应,迎来了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是开放和包容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但一种文化传统要吸收和融合另一种外来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多元发展。代表“西方”文明的佛教、回教、天主教与代表东方的儒家思想接触时产生了震荡和反应,迎来了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是开放和包容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但一种文化传统要吸收和融合另一种外来文化,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这是中国历史上东西文化交流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佛教 回教 天主教 文化多元
原文传递
试论明清回回理学兴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振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4,86-94,共10页
我国回族是由历史上的“回回”穆斯林移民演变而来的。明清之际,正值该民族在经历了长期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后其文化思想和民族意识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该民族中涌现出了精通伊斯兰和儒家等多种文化并具有回汉双重文化气质的知识... 我国回族是由历史上的“回回”穆斯林移民演变而来的。明清之际,正值该民族在经历了长期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后其文化思想和民族意识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该民族中涌现出了精通伊斯兰和儒家等多种文化并具有回汉双重文化气质的知识分子——“回儒”,正是他们,在伊斯兰哲学的基础上,同时也在宋明儒家理学的全面影响下,创造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理学体系——“回回理学”。这既是对其本民族,也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贡献,它也证明了回汉两族之间由来已久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理学 回儒 中国伊斯兰教 文明对话
原文传递
中国伊斯兰风:明代正德官窑青花瓷装饰纹样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爱红 罗顺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5,共8页
随着汉唐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陶瓷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陶瓷装饰纹样的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都一定程度的展现出与伊斯兰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伊斯兰风的瓷器装饰面貌。明代正德时期,这种瓷器上的“中国伊... 随着汉唐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陶瓷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陶瓷装饰纹样的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都一定程度的展现出与伊斯兰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伊斯兰风的瓷器装饰面貌。明代正德时期,这种瓷器上的“中国伊斯兰风”主要表现为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开光装饰和植物纹样相组合的装饰特征。以具有中国伊斯兰风的正德官窑青花瓷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装饰母题的形式分析,探求其形式构成的方法、模式与规律,并对正德时期中国伊斯兰风格器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伊斯兰 正德 青花瓷 风格 装饰纹样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以正确的历史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简明新疆地方史》:背景、特点、意义与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范玉显 《实事求是》 2020年第6期95-102,共8页
新疆历史问题是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必须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必须坚持用正确的历史知识和思想观念正本清源、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简明新疆地方史》的编写出版非... 新疆历史问题是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必须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必须坚持用正确的历史知识和思想观念正本清源、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简明新疆地方史》的编写出版非常及时,对开展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文明融合史、宗教演变史的宣传教育,对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工作 新疆历史 中华民族 伊斯兰教
下载PDF
中国穆斯林国际交往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丁俊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中国穆斯林及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千百年来,中外穆斯林在经济、文化以及宗教领域一直保持着联系,往来不绝。中国穆斯林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交往、... 中国穆斯林及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千百年来,中外穆斯林在经济、文化以及宗教领域一直保持着联系,往来不绝。中国穆斯林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交往、交融的历史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穆斯林及中国伊斯兰教界的国际交往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交往领域不断拓宽,交往层次显著提升。今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伊斯兰教界和各族穆斯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自信的精神开展国际交往,对于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精神,抵御和防范各种极端思想的流布,增进中国穆斯林与世界各国穆斯林之间的友谊,弘扬"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促进中国人文外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穆斯林 伊斯兰教 国际交往 人文外交
原文传递
1945年以前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阿里木.托和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78-84,共7页
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历程中,20世纪20年代到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学者的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最早的发表论文、对"回儒"的研究、最初的研究专著、调查研究成果、设置的研究机构及学术期刊、翻译方面的研究等几个角度,对1... 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历程中,20世纪20年代到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学者的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最早的发表论文、对"回儒"的研究、最初的研究专著、调查研究成果、设置的研究机构及学术期刊、翻译方面的研究等几个角度,对1945年以前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进行概述,并加以简短的评价。对了解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回儒 中国伊斯兰教 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
下载PDF
论中国法、伊斯兰法和印度法对东南亚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米良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9-172,共4页
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法域,古老的习惯法、古代中国法、伊斯兰法、印度法在这一地区混合,其情形十分复杂、混乱。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中国作为东亚和东南亚文明的轴心,中国古代法对所有东南亚国家均产生了普遍、深远的影响... 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法域,古老的习惯法、古代中国法、伊斯兰法、印度法在这一地区混合,其情形十分复杂、混乱。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中国作为东亚和东南亚文明的轴心,中国古代法对所有东南亚国家均产生了普遍、深远的影响,但越南、新加坡等国受古代中华法系的影响要大一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及菲律宾南部地区则受伊斯兰法的影响较大;三是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印度的缅甸、柬埔寨、老挝和泰国则受印度法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 伊斯兰法 印度法 东南亚 影响
下载PDF
中国伊斯兰教宗教传承的现代性危机及其解决办法
10
作者 李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3,共10页
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著名的宗教传承危机发生在明嘉靖年间,这次危机表现为:以经学世家为代表的、旧的宗教传承方式与运作方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导致中国伊斯兰教陷入了“经文匮乏,学人寥落”的传承危机,因此称为“中国伊斯兰教传承的... 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著名的宗教传承危机发生在明嘉靖年间,这次危机表现为:以经学世家为代表的、旧的宗教传承方式与运作方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导致中国伊斯兰教陷入了“经文匮乏,学人寥落”的传承危机,因此称为“中国伊斯兰教传承的传统型危机”。当前,中国伊斯兰教的健康传承面临又一次危机。现代社会的分工与分化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故称之为“中国伊斯兰教传承的现代性危机”。解决现代性分化造成的危机,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弥合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对立与分化。“分化与克服分化”,为解读20世纪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提供了新视角。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穆斯林发起的各种新式教育运动,到20世纪下半叶出现体系化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教育,再到21世纪以来在个别高校尝试宗教研究生培养模式等等,都可视为弥合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的种种尝试与努力,但上述各种方案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的“良好弥合”,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到相当程度,通过多元融通与分化延迟才能最终解决。当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从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相互分化、分流,开始走向良性对接,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割裂才能走向弥合,从根本上解决伴随现代性而来的宗教传承危机。这意味着,在剧烈变化的现代社会,无论是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经堂教育还是现代时期以后出现的经学院教育,都需要通过勇于变革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伊斯兰教 现代性危机 分化 经堂教育 经学院
下载PDF
当前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探析
11
作者 冯怀信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5,共7页
本文认为:伊斯兰教具有通过改革不断适应各种社会形态的内在特质,中国伊斯兰教就是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结果;在现阶段,发挥中国伊斯兰教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依法加强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加强伊斯兰教研究,是引导中国伊斯兰... 本文认为:伊斯兰教具有通过改革不断适应各种社会形态的内在特质,中国伊斯兰教就是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结果;在现阶段,发挥中国伊斯兰教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依法加强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加强伊斯兰教研究,是引导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和充分发挥中国伊斯兰教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伊斯兰教 中国社会 社会主义 相适应 运行机制 学术交流
原文传递
汉语语境中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仇王军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6-69,共4页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术语,通过改造、引申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术语,通过改造、引申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境 回族 伊斯兰教 佛教词汇
下载PDF
“胡达”词义考及其汉语译介问题探析
13
作者 邓新 夏冉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104,146,共7页
"胡达"作为一个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广泛使用的外来词汇,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不完全等同于伊斯兰文化,在汉语译介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词源词义。本文从"胡达"一词的词源、词义以及汉语译介等方面探讨了国内现有词典编... "胡达"作为一个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广泛使用的外来词汇,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不完全等同于伊斯兰文化,在汉语译介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词源词义。本文从"胡达"一词的词源、词义以及汉语译介等方面探讨了国内现有词典编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应该增加"胡达"词条释义,以正确理解词语背后的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达 汉语译介 波斯语 伊斯兰教 “天” “神” 词义丢失 词义迁移
原文传递
走向进步与发展的中国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50周年
14
作者 高占福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6,共10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伊斯兰教政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各阶段的伊斯兰教政策的内容和伊斯兰教各项事业运行发展的具体实践,指出正确宗教政策指引下的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已成为中国伊斯兰教进步与发展中的一条主线,它在新... 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伊斯兰教政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各阶段的伊斯兰教政策的内容和伊斯兰教各项事业运行发展的具体实践,指出正确宗教政策指引下的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已成为中国伊斯兰教进步与发展中的一条主线,它在新社会实践中发挥着而且必将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宗教政策 中国共产党 教务工作 学术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学术史——以问题意识和研究对象的界定为中心
15
作者 阿里木.托和提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69,共5页
白寿彝、马通先生曾提出国外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已经过去30多年,遗憾的是老先生们所提出的问题仍没解决。国外的中国伊斯兰研究分为"西方"和"日本"两大部分。本报告根据学者的先前研究以及提出... 白寿彝、马通先生曾提出国外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已经过去30多年,遗憾的是老先生们所提出的问题仍没解决。国外的中国伊斯兰研究分为"西方"和"日本"两大部分。本报告根据学者的先前研究以及提出的问题,以近几年来搜集及分析的研究经验作为基础,对"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尝试提出几点问题意识。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非常坎坷曲折的历史过程,其兴衰、发展与日本的近现代发展史密切相伴。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从一个较深的层面去认识日本的政治社会以及近现代日本人的宗教心理和思想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伊斯兰 研究
原文传递
他山之石——西方学界对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传斌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6,118,共11页
本文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回顾了自19世纪下半期以来西方学者尤其是英美学者对中国回族伊斯兰教进行研究的标志性作品,并试图对其内容、方法和观点进行扼要的评述,以观照当前国内正在兴起的回族学研究.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中国 19世纪下半期 述评 回族学研究 西方学者 标志性 原著 观照
原文传递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drugs in Islamic medicine 被引量:4
17
作者 Mojtaba Heyadri Mohammad Hashem Hashempur +3 位作者 Mohammad Hosein Ayati Detlev Quintern Majid Nimrouzi Seyed Hamdollah Mosavat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63-367,共5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ome of the ways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Western world and to Islamic territories. During the Golden Age of Islam (8th to 13th century CE), the herbal drug trade pro...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ome of the ways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Western world and to Islamic territories. During the Golden Age of Islam (8th to 13th century CE), the herbal drug trade promoted significant commercial and scientific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Muslim world. Chinese herbal drugs have been described by medieval Muslim medical scholars such as Tabari (870 CE), Rhazes (925 CE), Haly Abbas (982 CE), Avicenna (1037 CE) and Jurjani (1137 CE). The term al-sin (the Arabic word for China) is used 46 times in Avicenna's Canon of Medicine in reference to herbal drugs imported from China. Cinnamon (dar sini; "Chinese herb"), wild ginger (asaron), rhubarb (rivand-e sini), nutmeg (basbasa), incense tree wood (ood), cubeb (kababe) and sandalwood (sandal)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Chinese herbs in Islamic medical books. There are also multipl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linical uses of these herbs in both medical systems. It appears that Chinese herbal drugs were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exchange of goods and knowle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Islamic and later to the Western world amid this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islamic medicine herbal drugs Golden Age of islam
原文传递
建构“公民—民族—宗教”间的“叠合认同”——以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对话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向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9-16,共8页
宗教对话是宗教界、学术界开展同一宗教内部不同派别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以及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沟通、交流的活动。一般而言,宗教对话可分为教内对话、教际对话、圣(宗教)俗(社会)对话乃至宗教交往几个层面。本文所论耶伊对话,... 宗教对话是宗教界、学术界开展同一宗教内部不同派别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以及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沟通、交流的活动。一般而言,宗教对话可分为教内对话、教际对话、圣(宗教)俗(社会)对话乃至宗教交往几个层面。本文所论耶伊对话,在强调宗教教义对话层面或宗教组织之间沟通活动的同时,亦特别关注以宗教信徒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交往关系,注重宗教之间交往互动的社会形式,注重考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是否存在真实交往的可能性和社会空间。在此基础上探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交往的社会及公共性特征,建构一种与宗教对话并行不悖的"宗教交往论"。最重要的是在民族与宗教信仰方式之间建构和重构国家认同、公民认同、民族与宗教认同,将三种认同叠合在一起,同时又不丧失任一认同的固有特征,成就一种"公民——民族——宗教"之间的"叠合认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信仰 耶伊对话 宗教交往 叠合认同方式
下载PDF
从中国清真寺传统建筑看伊斯兰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80,129,共6页
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固态表现,更是中国伊斯兰美学思想的动态反映。本文从建筑功能、布局、装饰等方面出发,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的美学思想进行了... 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固态表现,更是中国伊斯兰美学思想的动态反映。本文从建筑功能、布局、装饰等方面出发,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清真寺 伊斯兰 美学思想 中国
原文传递
从回族的伊斯兰汉译看文明对话及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富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2-76,141,共5页
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佛教翻译和民族翻译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回族的伊斯兰汉译既属于宗教翻译,又属于民族翻译,地位非常独特。针对一些西方学者将中国内部文化关系视为内部殖民主义,本文以回族的伊斯兰汉译为例论述... 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佛教翻译和民族翻译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回族的伊斯兰汉译既属于宗教翻译,又属于民族翻译,地位非常独特。针对一些西方学者将中国内部文化关系视为内部殖民主义,本文以回族的伊斯兰汉译为例论述伊斯兰汉译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性的贡献,并藉此辨析多元一体与内部殖民的区别,不以泯灭多元性为前提的一体性不属于内部殖民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伊斯兰汉译 伊-汉对话 多元一体 内部殖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