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勤禹 李元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90-97,共8页
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 ,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的变革。清末民国思想界从“民有”“民享”的近代意识出发 ,批判了传统“宗族救济模式”的狭隘性和“视民若子”的局限性 ,强调“救人... 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 ,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的变革。清末民国思想界从“民有”“民享”的近代意识出发 ,批判了传统“宗族救济模式”的狭隘性和“视民若子”的局限性 ,强调“救人救彻”的救济理念和“以教代养”的救济原则 ,并试图结合中西社会救济思想主张 ,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近代 社会救济思想
下载PDF
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被引量:13
2
作者 岳宗福 杨树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68-74,共7页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主要源于儒家及佛家宣扬的慈善观念,基于这种理念的救济活动源远流长,体现出慈善恩赐、重养轻教、济贫救困的明显特色,但终究不能将社会救济事业导入法制化轨道。晚清以降,受到西方社会救济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社...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主要源于儒家及佛家宣扬的慈善观念,基于这种理念的救济活动源远流长,体现出慈善恩赐、重养轻教、济贫救困的明显特色,但终究不能将社会救济事业导入法制化轨道。晚清以降,受到西方社会救济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开始向近代嬗变,慈善观念演进为国家责任观念,重养轻教的消极救济观念演进为教养并重的积极救济观念,道德色彩浓厚的济贫救困观念演进为“全民救济”观念。理念的嬗变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并进而在民国政府颁布的有关社会救济法规中化为国家的立法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社会救济 理念嬗变 立法诉求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绩效浅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士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6,共7页
北洋军阀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维持其统治及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既得利益,虽然被迫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险、救灾、福利与救济、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得民国时期的中国在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生活安全... 北洋军阀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维持其统治及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既得利益,虽然被迫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险、救灾、福利与救济、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得民国时期的中国在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保障方式、保障内容、保障政策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诸如,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救灾、救济福利机构,制定了优抚安置计划等等,但是,由于这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实施和执行不力,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太少,保障项目不全,待遇偏低,加之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状态,致使劳动者和社会成员从中所获取的收益甚微。民国时期,真正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与福利
下载PDF
国际社会福利改革:对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月宾 张秀兰 王小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40,共6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护、发展型社会政策等理论的影响下探索出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工作福利和社会养老金三种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这些改革路径中所包含的投资人力资本、重视劳动力市场在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护、发展型社会政策等理论的影响下探索出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工作福利和社会养老金三种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这些改革路径中所包含的投资人力资本、重视劳动力市场在减贫中的作用,以及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引入社工服务等做法对我国未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社会福利改革 中国社会救助 政策
下载PDF
民国时期吉林地区流民的社会救济(1912—1931)
5
作者 唐涛 《兰台世界》 2024年第8期133-139,共7页
文章对1912年至1931年民国时期吉林地区所面临的流民问题及相应的社会救济措施进行了研究。在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连串自然灾害、战争以及社会动乱导致众多民众被迫离开家园,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民众大量涌入东北地区。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档... 文章对1912年至1931年民国时期吉林地区所面临的流民问题及相应的社会救济措施进行了研究。在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连串自然灾害、战争以及社会动乱导致众多民众被迫离开家园,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民众大量涌入东北地区。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的详细分析,着重探讨了这些流民迁移背后的原因,以及民间慈善组织在救济难民方面的关键作用及其局限性,为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救济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吉林 流民 社会救助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河南救济自然灾害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颖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严重,河南灾民也得到了长期恢复性和短期急赈等各种的救济。这些救济是由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种力量所进行的。但是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央和各级政府,其救济是极为薄弱的。河南自然灾害的救济力量主要来源于民... 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严重,河南灾民也得到了长期恢复性和短期急赈等各种的救济。这些救济是由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种力量所进行的。但是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央和各级政府,其救济是极为薄弱的。河南自然灾害的救济力量主要来源于民间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自然灾害 河南 社会救济
下载PDF
近五年来民国社会救济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庆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0期61-67,共7页
近五年来,民国社会救济史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者们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救济理念与机制、对自然灾害和病疫的救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等方面,就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社会救济史研究领域的不断... 近五年来,民国社会救济史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者们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救济理念与机制、对自然灾害和病疫的救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等方面,就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社会救济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与细化,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研究水平不高、缺乏互动交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社会救济 综述
下载PDF
An Examination of Social Relief in Ancient China
8
作者 Chen Jing’an Guo Dan +1 位作者 Weng Xiaolu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6期1-31,共31页
Social assistance and relief to the impoverished and vulnerable groups is a timehonored tradition that has been continued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Althoug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ied from one historical ... Social assistance and relief to the impoverished and vulnerable groups is a timehonored tradition that has been continued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Althoug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ied from one historical period to another,poverty,being a social phenomenon,can be found in any historical society.Under no circumstances could the ruling class ignore the very existence of such special groups.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ruling,the imperial governments of all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 invariably offered social assistance and relief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 to highlight their consideration and care of them at the state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china social relief social SECURITY
下载PDF
民国时期察哈尔省立救济院透视
9
作者 李凡信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2-46,共5页
察哈尔省立救济院是民国时期张家口地区重要的官方救济机关,设有养老残废所、施医所、贫民收容所与孤儿所等机构,收容救济贫民,并对他们实行再教育,贯彻教养兼施的理念。省立救济院的存在不仅带动张家口地区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在推动... 察哈尔省立救济院是民国时期张家口地区重要的官方救济机关,设有养老残废所、施医所、贫民收容所与孤儿所等机构,收容救济贫民,并对他们实行再教育,贯彻教养兼施的理念。省立救济院的存在不仅带动张家口地区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在推动地方医疗卫生与戏曲发展上也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察哈尔省立救济院 社会救济 教养兼施
下载PDF
基于中美比较的我国无家可归者救助路径与方式的探究与思考
10
作者 孟扬 戴俭 《中国建筑教育》 202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流浪乞讨现象被视为严重的"社会病",历来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各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聚焦于中国与美国大城市中流浪者群体的现状以及两国救助体系的情况,通过对比的方式,探究我国目前救助... 流浪乞讨现象被视为严重的"社会病",历来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各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聚焦于中国与美国大城市中流浪者群体的现状以及两国救助体系的情况,通过对比的方式,探究我国目前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者 流浪乞讨 中国 美国 社会救助
原文传递
民国后期(1946-1949)山西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研究——以山西省社会处为中心
11
作者 朱普选 李欢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7-61,66,共6页
抗日战争结束后,面对山西经济与社会上的各种困局,阎锡山在山西设立社会处并实施了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事业,但由于经费困难、人员工作欠佳,加之内战爆发等因素,导致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收效甚微,未能收到应有的实施效果。从本... 抗日战争结束后,面对山西经济与社会上的各种困局,阎锡山在山西设立社会处并实施了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事业,但由于经费困难、人员工作欠佳,加之内战爆发等因素,导致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收效甚微,未能收到应有的实施效果。从本质上来说,军阀实质的阎锡山也不可能为人民实施实实惠惠的救济与福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后期 山西 社会处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研究述评
12
作者 陈静 李俊俊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7-78,共12页
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史与其百年发展进程相始终。学术界在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的研究中,主要通过社会救济和扶贫两种话语体系来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反贫困中所展现的不同特性与面貌。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不... 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史与其百年发展进程相始终。学术界在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的研究中,主要通过社会救济和扶贫两种话语体系来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反贫困中所展现的不同特性与面貌。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同领域的合作沟通是反贫困史研究的重要推力;不同学科研究时段与内容的割裂是反贫困史研究的阻碍因素;反贫困史资料的收集与编写工作是反贫困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中国社会建设全局的衔接与共融是反贫困史研究的未来之路。所以,为推动中国反贫困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仍需要从不同领域的合作沟通、不同学科研究的延伸与合作、重视反贫困历史资料的收集与编写、将反贫困统筹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之中等方面进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反贫困 社会救济 扶贫
下载PDF
建国初期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与评析——以1949-1953年的广州市为个案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谢涛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4,共7页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体现了以往社会救助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党的诸多特色,诸如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隐隐约约闪烁着以统一调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时代社会政策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社会救助体系 广州市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在1942年河南大灾荒中的救助活动述论
14
作者 杨迪 肖云鹤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89-94,31,共7页
1942年河南遭遇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受灾荒影响的民众多达千万。面对严重灾荒,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等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与国民党政府救灾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大灾荒救灾中积极筹措资金,妥善安置灾民,实行“减租... 1942年河南遭遇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受灾荒影响的民众多达千万。面对严重灾荒,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等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与国民党政府救灾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大灾荒救灾中积极筹措资金,妥善安置灾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采取以工代赈,并开创了社会救济与生产自救相结合的救灾模式,与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救灾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次救灾不仅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还积累了宝贵的救灾经验,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河南大灾荒 社会救济 生产自救 社会影响力
下载PDF
精准扶贫与新时代的中国社会革命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9,共10页
继续推进新时代的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的必要实践;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既是新时代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构成了新时代社会革命的载体。在精准扶贫实践中,通过干群关系革命、区域与群体发展差距革命、贫困地... 继续推进新时代的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的必要实践;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既是新时代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构成了新时代社会革命的载体。在精准扶贫实践中,通过干群关系革命、区域与群体发展差距革命、贫困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的现代化革命,以及去纯粹经济理性的发展行动革命,贫困治理不仅实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更是深入贯彻了共享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与原则,为新时代的社会革命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社会革命实践 脱贫攻坚
下载PDF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与抗战时期难童救济 被引量:1
16
作者 党洁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
抗战时期,难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上至国民政府,下至各种民间组织的积极关注,难童救济逐渐展开。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作为一个在华各差会的协调机构,发起全国四十余城的战时难童救济事工,成为各种难童救济组织中一股特殊的力量,... 抗战时期,难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上至国民政府,下至各种民间组织的积极关注,难童救济逐渐展开。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作为一个在华各差会的协调机构,发起全国四十余城的战时难童救济事工,成为各种难童救济组织中一股特殊的力量,也是其在华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 抗日战争 难童保育所 社会救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