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冰灾后林木受损的生态学评估 被引量:43
1
作者 苏志尧 刘刚 +2 位作者 区余端 戴朝晖 李镇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对2008年初南方冻雨冰雪灾害对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造成的损害情况做了研究。对12个优势种和亚优势种的受灾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对不同径级和不同地形因子下林木抵抗冻雨灾害的差异做了对比。统计检验结果显示... 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对2008年初南方冻雨冰雪灾害对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造成的损害情况做了研究。对12个优势种和亚优势种的受灾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对不同径级和不同地形因子下林木抵抗冻雨灾害的差异做了对比。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林木受损程度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径级差异和地形级差异。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比多数亚优势种受害更严重;各树种抗冻雨灾害能力以山茶科和樟科的种较强,而壳斗科的多个种,如米槠、栲(C.fargesii)受灾较为严重;林木的受损比例随着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增加而增大;在未受灾的各级林木中,超过70%的个体集中在最小一级径阶(1-5cm)。χ2检验显示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对林木受损状况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坡位上升,林木受损程度逐渐加重,上坡位的林木受损比例最大,下坡位最小,这可能与随着坡位升高,迎风面降温效果更迅速有关。对于坡向和坡度而言,位于半阳坡的林木受灾比例显著高于半阴坡,位于坡度级III(15°-25°)、IV(25°-35°)、V(35°-45°)上的林木受灾最严重。该研究结果对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保育和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发生的冰雪灾害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森林恢复和演替、乡土阔叶树种的选育及森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受损等级 冰雪灾害 山地常绿阔叶林 地形因子
下载PDF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璐 杨加志 +2 位作者 曾曙才 苏志尧 饶纪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实地测定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基础上,对不同样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多元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溪边、瀑布边以及接近水面的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森林土壤和植被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的正效应明显,... 在实地测定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基础上,对不同样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多元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溪边、瀑布边以及接近水面的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森林土壤和植被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的正效应明显,建议保护区修建专用的空气负离子健康道,提供更多的休憩、娱乐和保健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空气负离子 生态旅游 环境变量 聚类分析 森林旅游
下载PDF
车八岭苗圃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菌根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久香 庄雪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8-41,共4页
报道了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苗圃中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伞花木 (Eurycormbuscavaleriei)和伯乐树 (Bretschneiderasinensis)等 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苗木的菌根特点和根际土VA菌根孢子的主要类型 结果显示 ,3种植... 报道了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苗圃中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伞花木 (Eurycormbuscavaleriei)和伯乐树 (Bretschneiderasinensis)等 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苗木的菌根特点和根际土VA菌根孢子的主要类型 结果显示 ,3种植物均可与真菌形成丛枝 泡囊型菌根 (vesicular arbuscularmycorrhiza) ,菌根感染率分别为 84 4 %、81 1 %、5 5 6 % 3种植物在根系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 ,但均无根毛 ,是典型的菌根营养型植物 3种植物根际土中的VA菌根菌孢子都比较贫乏 ,其中在伞花木根际土中分离了 1种孢子 ,伯乐树根际土中分离了 2种孢子类型 继续开展菌根生态学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观光木 伞花木 菌根 根系特征 保护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3
4
作者 束祖飞 卢学理 +7 位作者 陈立军 宋相金 黄小群 姜丙坤 肖荣高 王新财 张应明 肖治术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4-512,共9页
为深入了解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保护区内布设101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累计11 399相机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2549张,鉴定兽类和鸟类有9目19科43种(兽类13种,鸟类30种),包括6... 为深入了解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保护区内布设101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累计11 399相机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2549张,鉴定兽类和鸟类有9目19科43种(兽类13种,鸟类30种),包括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Pitta nymph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和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仙八色鸫、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a)为保护区的新纪录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兽类有红腿长吻松鼠、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和野猪(Sus scrofa),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有白鹇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此外,鸟兽物种数呈现一定的海拔分布趋势,以海拔450~600m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但差异不显著。与南岭山脉邻近保护区相比,就已发表的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而言,车八岭的鸟类多样性最高,而南岭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较高,鸟兽的不同分布可能与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面积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关。本次初步调查掌握了车八岭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数据,为以后该保护区及整个南岭山脉野生动物资源长期监测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生物多样性 鸟类 兽类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岭山脉
下载PDF
粤北车八岭小红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木明 苏志尧 陈北光 《生态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8-13,共6页
对粤北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红栲(Castanopsiscarlesi)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共计有54科,87属132种.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壳斗科Fagaceae、... 对粤北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红栲(Castanopsiscarlesi)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共计有54科,87属132种.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等.区系成分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车八岭小红栲群落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该区系是华南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可归入华夏植物区系,隶属于华南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栲群落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分布区类型
下载PDF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白音 包英华 +2 位作者 肖荣高 饶纪腾 冯承浩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年第4期48-51,共4页
据调查统计,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8科80属195种。根据经济价值、应用和生长状况,将其划分为7类,分别是药用类、食用类、观赏类、工业用类、指示类和珍稀特有类;本文还就该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合理的开... 据调查统计,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8科80属195种。根据经济价值、应用和生长状况,将其划分为7类,分别是药用类、食用类、观赏类、工业用类、指示类和珍稀特有类;本文还就该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蕨类植物资源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粤北常绿阔叶林乔木优势种群结构与格局动态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旭东 区余端 +2 位作者 刘刚 黎孟昭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7,共6页
在粤北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2 hm2的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乔木层优势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生态位特征,探讨群落结构和动态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该群落主要优势种为米锥Castan... 在粤北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2 hm2的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乔木层优势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生态位特征,探讨群落结构和动态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该群落主要优势种为米锥Castanopsis carlesii,乔木层优势树种径级结构为"L"型,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2)结合垂直分布型结构与生态位宽度分析,可知群落中米锥、荷木Schima superba等占据资源位较多,个体数量及幼苗储备丰富,对资源的竞争力最大;鸭公青Neolitsea chuii及栓叶安息香Styrax suberifolia等次之,尾尖叶柃Eurya acuminata对资源的利用和竞争力最差;(3)应用方差均值比、Lloyd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指数以及负二项分布指数对优势种群进行格局分析,各种群整体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随着径阶增加,种群格局逐渐由集群分布过渡到随机分布.这既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有关,也与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种群结构 生态位宽度 分布格局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冰灾对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区系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刚 区余端 +3 位作者 李镇魁 黎孟昭 马旭东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7,共6页
研究了2008年年初南方冰雪冻雨灾害对车八岭常绿阔叶林不同区系的冠层植被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样地内温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高于热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2检验说明不同区系间的冠层乔木个体受损比例差异显著(P<0.01);东亚分... 研究了2008年年初南方冰雪冻雨灾害对车八岭常绿阔叶林不同区系的冠层植被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样地内温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高于热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2检验说明不同区系间的冠层乔木个体受损比例差异显著(P<0.01);东亚分布及其变型受损个体比例最小,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变型、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其变型、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受损个体比例较大.冠层乔木都以重度受损为主,中度受损和轻度受损个体数都远小于前者.CCA多元分析显示,株数密度、平均胸高断面积、坡度、海拔各自对不同物种的受损乔木的分布有显著影响(Monte Carlo test,P=0.010 0).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受损植株的分布与群落的平均胸高断面积显著正相关;亚优势种栲Castanopsis fargesii、鸭公青Neolitsea chuii、尾尖叶柃Eurya acum inata受损植株的分布与坡度显著负相关;亚优势种荷木Schima superb与海拔显著正相关.总之,在相同的生境中能够占据林冠优势层的区系类型往往受灾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区系分布类型 山地常绿阔叶林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AutoCAD的数字化植被图制作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俊林 刘建滨 +1 位作者 饶纪腾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29,共3页
以1/10000的车八岭地形图底图为基础,基于AutoCAD制作了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生态旅游图.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基于AutoCAD制作数字化植被图的一般方法,并探讨了关键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数字化植被图 制作方法 AUTOCAD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下载PDF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与社区共管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智宏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1-56,共6页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生态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自然保护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其关键在于实行社区共管,使当地居民...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生态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自然保护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其关键在于实行社区共管,使当地居民成为保护区的一部分,在非核心区内进行科学研究及适宜的经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建设发展 社区共管
下载PDF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与经营管理模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饶纪腾 饶坚 《河北林果研究》 2003年第z1期216-219,共4页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多a的发展中,走出了一条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既保护了自然资源,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动态的保护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包括走社区共管的道路...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多a的发展中,走出了一条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既保护了自然资源,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动态的保护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包括走社区共管的道路,使当地居民成为保护区的一部分,以及在非核心区进行科学研究及适宜的经营活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功经营管理,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规划设计 经营管理 社区共管 持续发展
下载PDF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病原真菌初报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春生 刘发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1,共4页
2004年5月1-5日,调查了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昆虫病原真菌。共分离鉴定出9种昆虫病原真菌:有味耳霉(Conidiobolus osmodes)、蝗噬虫霉(Entomophthora grylli)、蝇虫霉(E.ntomophthora muscae)、摇蚊虫疫霉(Erynia chironom... 2004年5月1-5日,调查了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昆虫病原真菌。共分离鉴定出9种昆虫病原真菌:有味耳霉(Conidiobolus osmodes)、蝗噬虫霉(Entomophthora grylli)、蝇虫霉(E.ntomophthora muscae)、摇蚊虫疫霉(Erynia chironomis)、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玫烟色拟青霉(P.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紫色野村菌(Nomu-rae atypicola)和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球孢白僵菌(B.bassiana)是森林昆虫的优势病原真菌。有味耳霉(C.osmodes)、蝇虫霉(E.muscae)、摇蚊虫疫霉(E.chironomis)和蝉拟青霉(P.cicadae)是广东省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昆虫病原真菌 森林昆虫 广东省
下载PDF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建群种的菌根(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雪影 陈红跃 +3 位作者 黄永芳 卢其明 林琳 庄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1,共4页
报道了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性阔叶林、次生性阔叶林、马尾松林及次生草坡等4种植物群落中20种植物的菌根感染率和土壤中内生菌根菌抱子的分布状况.除了2种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linearis)... 报道了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性阔叶林、次生性阔叶林、马尾松林及次生草坡等4种植物群落中20种植物的菌根感染率和土壤中内生菌根菌抱子的分布状况.除了2种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linearis)和曾氏柿(Diospyros tsangii)外,18种植物均可与真菌形成内生型或外生型菌根.其中,4种壳斗科植物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具有外生菌根,其它13种植物具有丛生一泡囊型内生菌根.外生菌根菌子实体在以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种的原生性次生林中较多里种类丰富,在松林和次生阔叶林有少数种类,但次生草坡群落未见有外生菌根菌子实体.比较不同演替阶段土壤中内生抱子密度,内生孢子在各种植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次生草坡中通常较少,这可能与草坡群落植物种类单一及土壤肥力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 自然保护区 菌根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土壤质地和pH值对节肢动物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泽鑫 区余端 +2 位作者 苏志尧 李镇魁 佟富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0-154,共5页
为了探讨土壤质地和pH值对节肢动物多度的影响,于2008年8月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和采样,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600头,隶属于6亚纲12目,其中以甲螨亚目的数量最多。结果表明:土壤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和表土层,优势类群... 为了探讨土壤质地和pH值对节肢动物多度的影响,于2008年8月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和采样,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600头,隶属于6亚纲12目,其中以甲螨亚目的数量最多。结果表明:土壤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和表土层,优势类群基本为甲螨亚目和中气门亚目;土壤质地对土壤节肢动物多度有明显的影响,即在同一质地条件下,土壤节肢动物多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两者呈多项式相关;土壤节肢动物多度与土壤全氮含量关系则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4.2时,两者呈线性相关,而当pH值<4.2时,两者呈多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PH值 节肢动物 多度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
15
作者 张应明 饶纪腾 吴智宏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73-76,共4页
通过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的建设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探讨保护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车八岭保护区 建设管理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疑似黑熊爪鞘的分子鉴定
16
作者 廖丽晶 金崑 +2 位作者 胡慧建 张于光 张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利用食肉目线粒体Cyt 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2010年4月在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爪鞘进行了分子鉴定。所测序列与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同源性最高,达97.2%~99.1%,确定爪鞘来自于亚洲黑熊,为近20 a来首次在车八岭保护区发... 利用食肉目线粒体Cyt 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2010年4月在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爪鞘进行了分子鉴定。所测序列与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同源性最高,达97.2%~99.1%,确定爪鞘来自于亚洲黑熊,为近20 a来首次在车八岭保护区发现的亚洲黑熊存在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线粒体Cyt B基因 物种鉴定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调查及对策探析
17
作者 程梓航 刘敬勇 +20 位作者 黎展毅 郑耀华 叶日金 刘艺斯 钟越海 陈策熙 陈小婷 周冠鸿 李洁玲 李海英 朱翠仪 吴娃 邓章燕 黄海荣 蔡锐涛 倪超群 郑土钦 林森弟 张泽汉 刘慧雯 朱林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20期126-127,162,共3页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南岭明珠、物种宝库"的美誉,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非常重要,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不尽人意。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南岭明珠、物种宝库"的美誉,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非常重要,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不尽人意。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应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保护现状 保护措施
下载PDF
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以广东车八岭保护区鸡形目鸟类为例 被引量:93
18
作者 陈立军 束祖飞 肖治术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是动物行为在时间维度的分布,是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动物活动节律受到环境因素和种间作用的影响,因此,了解动物活动节律以及时间生态位有助于揭示群落中同域分布物种时间资源利用的差异及共存机制。... 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是动物行为在时间维度的分布,是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动物活动节律受到环境因素和种间作用的影响,因此,了解动物活动节律以及时间生态位有助于揭示群落中同域分布物种时间资源利用的差异及共存机制。近10多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在国内外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有时间记录的动物行为数据,极大地促进了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动物活动节律研究以及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的方法进行梳理,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分析了鸡形目鸟类的活动节律,以阐述单物种和多物种的活动节律以及种间作用对动物日活动节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八岭保护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和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等3个鸡形目物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物种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中等程度的重叠。最后,针对动物活动节律分析方法应用的建议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希望为国内动物活动节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鸡形目 核密度估计 物种共存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相金 何文 彭友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6期1-5,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评价 层次分析法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健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孔德敏 冯世钰 曾志勇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20-27,共8页
调查统计发现,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保健植物49科79属11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4种,双子叶植物41科69属97种,单子叶植物5科7属9种。文中根据习性和利用部位对其进行了分类,还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发利用保健植物的建议。
关键词 保健植物 调查 开发利用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