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 被引量:68
1
作者 邹应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4-262,共9页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技术 产量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异常雪盖和ENSO在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中的作用 被引量:53
2
作者 陈烈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4-192,共9页
1997/1998年冬季青藏高原大部地区积雪异常偏多,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雪灾。作者在回顾关于青藏高原雪盖与中国季风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1998年夏季各月中国东部降水分布和主要雨带移动的特点,并与青藏高原多雪年夏... 1997/1998年冬季青藏高原大部地区积雪异常偏多,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雪灾。作者在回顾关于青藏高原雪盖与中国季风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1998年夏季各月中国东部降水分布和主要雨带移动的特点,并与青藏高原多雪年夏季我国主要雨带活动的统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洪涝的成因。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降水的一些重要特征:如6月强降雨出现在湖南、江西、浙江一线,7月二度梅发生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北部一带,8月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和黄淮地区降水频繁,以及夏季我国主要雨带北移明显推迟,都与多雪年的情况非常相似。突出地反映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洪涝的发生,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出现的积雪异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雪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也明显偏迟,致使中国主要雨带持续偏南,造成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另外,分析表明,它还与 1997年强厄尔尼诺的共同作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洪涝 青藏高原 异常雪盖 中国 1998年 东部地区 降水
下载PDF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良健 郭齐 肖大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69,共4页
该文运用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迅速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水平及区域城镇化水平由东向西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动态... 该文运用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迅速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水平及区域城镇化水平由东向西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动态分析进一步表明,目前长江流域东部地区仍以较快速度发展;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放慢;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的促动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中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平差 实证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发展速度 中部地区 1992年 城镇化水平 西部大开发 变化趋势 测度指标 研究结果 动态分析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绝对差 阶梯状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层序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家强 张桂甲 李从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8-442,共5页
通过289口钻孔资料的分析,以下切河谷底部的侵蚀面及河间地古土壤层顶面为层序界面,据此将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古河谷和古河间地的层序界面埋深相差较大,但所划分的三个层序在横向上可以进行对比,长江三角洲晚... 通过289口钻孔资料的分析,以下切河谷底部的侵蚀面及河间地古土壤层顶面为层序界面,据此将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古河谷和古河间地的层序界面埋深相差较大,但所划分的三个层序在横向上可以进行对比,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存在古河谷相序和古河间地等两类相序以及四种层序组合方式,其中三期古河谷充填层序具有套叠式结构,证明古河谷的发育具有继承性,且规模逐渐缩小,长江晚第四纪古河谷经历了“下切—充填—海泛—三角洲进积—再下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地层 层序地层学 下切河谷
下载PDF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段学军 虞孝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了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因素 ,并且提出了进行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 ,对近年来长江流域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综合分析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评价
下载PDF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金池 胡海波 +1 位作者 阮宏华 方炎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21,共5页
1998年长江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主要受灾地区实地考察,认为1998年长江洪灾的根源是由于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所致。笔者仅... 1998年长江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主要受灾地区实地考察,认为1998年长江洪灾的根源是由于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所致。笔者仅就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防护林工程 建设
下载PDF
长江流域持续发展的态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合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2-399,共8页
通过研究长江流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 通过研究长江流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分析了长江流域持续发展的基本态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持续发展 外向型经济 产业结构 城市化
下载PDF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优势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国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7-314,共8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巨大的开发开放意义。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其经济发展水平又存在明显的区际差异和梯度变化规律。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经济发展 区域 地理差异
下载PDF
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新构造和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宋方敏 邓志辉 +4 位作者 马晓静 祖金华 楚全芝 尹功明 周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古近纪—新...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古近纪—新近纪有较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并一直持续到早、中更新世。谷地及其两侧基岩中发育NE—NNE向与NW向2组断裂,前者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后者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中控制新生代盆地发育且规模较大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而发育在前新生界内部且规模较小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谷地中第四系厚度为10-50m,主要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等厚线总体分布平稳,为正常的河谷堆积。沿谷地及其两侧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仅发生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地震为1585年巢湖南534级地震,另有1次541级地震、2次43/4级地震,1970年有仪器记载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ML3.7。这些特征有利于该段谷地的地壳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谷地 断裂 新活动时代 第四系厚度
下载PDF
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祝龙 《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第2期8-10,共3页
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必将走一体化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现状解析出发,结合对制约该流域经济一体化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流域内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性思考。
关键词 利益 协调机制 长江流域 一体化
下载PDF
加强水土保持 治理洪涝灾害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乃维 尹晓青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6-10,共5页
以大量数据分析比较了1998年和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2次特大洪水特征,指出造成1998年长江洪水超历史最高水位,即长江洪峰水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长江流域森林遭受破坏,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进而指出要从根本上治理洪水,单靠水利... 以大量数据分析比较了1998年和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2次特大洪水特征,指出造成1998年长江洪水超历史最高水位,即长江洪峰水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长江流域森林遭受破坏,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进而指出要从根本上治理洪水,单靠水利工程不能完全奏效;要把工程治水与治理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结合起来,标本兼治,林水结合,才能真正治理洪水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洪水 长江流域 治理
下载PDF
长江流域双季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艳大 舒时富 +3 位作者 陈立才 叶春 曾水生 李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1-314,共4页
旨在分析长江流域双季稻种植机械化现状,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概述了长江流域双季稻主要机械化种植方式、育秧技术、集中育秧的应用、丘陵区双季稻机械化种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双季稻 种植机械化 现状 长江流域
下载PDF
近百年长江中游旱涝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愈源 赵文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利用史料和器测雨量记录重建的近百年长江中游区域平均逐年旱涝等级指数序列研究了旱涝变化特征。发现:(1)20世纪前涝后旱;(2)22年、5─6年和2─3年的准周期振动;(3)6个交替出现的旱涝阶段。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合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0年第2期22-27,共6页
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概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区域 ,提出了建设与保护生... 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概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区域 ,提出了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建设 保护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长江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合生 崔树强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6-250,共5页
近年来长江流域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在产品基地,国家应切实重视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应注意开发长江流域的中低产土壤、冬闲田、红壤低山丘岭、湖泊围垦土地和沿海滩涂,提高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 近年来长江流域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在产品基地,国家应切实重视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应注意开发长江流域的中低产土壤、冬闲田、红壤低山丘岭、湖泊围垦土地和沿海滩涂,提高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确定长江流域的农业布局和投资方向.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表7,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发展 长江流域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患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泽慧 彭镇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回顾长江水患的历史,反思’98长江特大洪灾。论述了治山与治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科教兴林、科技治山的支撑作用,认为“林水结合,标本兼治”是防洪减灾、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必然选择。并结合长江流域林情、水情和环境特点,提出了... 回顾长江水患的历史,反思’98长江特大洪灾。论述了治山与治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科教兴林、科技治山的支撑作用,认为“林水结合,标本兼治”是防洪减灾、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必然选择。并结合长江流域林情、水情和环境特点,提出了保护、发展森林植被,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等防治水患、实现国土安全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防洪减灾 水土流失 防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都市文明的形成
17
作者 杉本宪司 王维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62-67,共6页
金属器、文字、礼仪性建筑物以及从大型环状壕沟聚落发展到城郭都市的真正出现 ,才能作为中国古代都市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所以说 ,其形成的上限年代并不是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 ,而应是河南安阳殷墟文化的晚期。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都市文明 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殷墟文化 文字 考古学
下载PDF
长江宜都段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永强 黄春长 +4 位作者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王娟 周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0,共6页
对长江中游地区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在长江宜都段剖面发现3层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综合全新世地层关系对比、文化遗物和光释光(OSL)技术测年结果,确定这三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950~850aB.P.,750~650aB.P.,550~350aB.P.。结合野... 对长江中游地区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在长江宜都段剖面发现3层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综合全新世地层关系对比、文化遗物和光释光(OSL)技术测年结果,确定这三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950~850aB.P.,750~650aB.P.,550~350aB.P.。结合野外宏观特征和粒度成分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土壤、近代黄土和古土壤的沉积物性质是粘土质粉沙,而古洪水SWD是沙质粉沙。古洪水SWD的峰值集中,分选性好,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偏粗且沙级颗粒含量偏大。古洪水SWD的Fe2O3、MnO、Rb/Sr和残积指数明显偏低,这与其粘粒含量少有关;而Na2O、CaO、Sr含量和残积指数偏高,这与其很少受到风化成壤影响,且沙粒含量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黄土 全新世 宜都段 长江
下载PDF
Hydraulic Energy Development of Changjiang Valley in First 5 Decades of 21st Century
19
作者 QIU Zhong enProfesso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3-28,共6页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is rich in hydraulic energy resources. A rough estimation of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and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for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as drawn out on the ...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is rich in hydraulic energy resources. A rough estimation of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and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for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as drawn out on the basis of new data.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ion, the developable water energy resources of the whole valley is 257 627.60 MW with an annual energy output of 1 195.142 billion kW·h - respectively amounting to 120.6% and 116.3% of the General Investigation result in 1980. The proportion of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in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ranges the medium level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3-step plan for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will come up to the standard of medium-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mid of the 21st century. Calculation reports from related departments show that the national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in the Year 2050 will be 6 200 billion kW·h (basic scheme) ~11 600 billion kW·h (ideal scheme) while the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of the South-west, Central and East areas of the nation with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ill amount to 44% ~ 50 %.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hydraulic energ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should be speeded up by stressing its strategic position and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ic energy components of the three areas will be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hydroelectricity. The hydroelectricity should b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outh-west area; both the hydroelectric and fossil-fired power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China; the fossil-fired power should b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power while nuclear power will be properly developed in the East China. In the Year 205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hydraulic energy in the whole valley will be basically completed and the proportion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energy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objectives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下载PDF
A STUDY ON REGULARITY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DURING LAST 10 CENTURIES
20
作者 陈海龙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2年第2期51-64,共14页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re are 264 drought and flood years, occurre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uring last 1020 years from 961 to 1980. The evolutionary law and deve...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re are 264 drought and flood years, occurre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uring last 1020 years from 961 to 1980. The evolutionary law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drought and flood years ar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and flood years are non-uniform and the dry and flood seasons in a year are concentrated. At the angle of monsoon circulation, at present the climate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just in the late stage of frequent drought period and the early stage of least flood period. In addition, the cycle of drought and flood and the feature of drought and flood occurred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re analyzed. It shows that the short period less than 10 years is in the majority, and the drought and flood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ULARITY of DROUGHT and FLOOD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