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1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水稻叶片光合日变化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9
1
作者 翁晓燕 蒋德安 +1 位作者 陆庆 饶立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选择典型的干热天气,测定了盆栽水稻二九丰孕穗期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考查了光强、叶温、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早晨8:30以前,光合速率的上升主要是光强造... 选择典型的干热天气,测定了盆栽水稻二九丰孕穗期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考查了光强、叶温、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早晨8:30以前,光合速率的上升主要是光强造成的;光合速率在8:30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其间光合速率的降低,尤其是“午睡”期间的下降,气孔因素是主要限制因子;下午14:30~18:00,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一定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与光强、气孔导度、叶温和相对湿度有一定关系,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相关性分析 日变化 因子分析 水稻
下载PDF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分解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8
2
作者 陈华 Mark E.Harm on 田汉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49-1563,共15页
了解枯落物分解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的反应 ,对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物形成和碳的固化能力 (Carbon sequestration)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业已发表的文献、实验室根系分解实验和美国西北部针叶林叶片的分... 了解枯落物分解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的反应 ,对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物形成和碳的固化能力 (Carbon sequestration)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业已发表的文献、实验室根系分解实验和美国西北部针叶林叶片的分解实验 ,旨在评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分解的可能影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可通过降低枯落物质量和增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水分间接地影响枯落物分解。根据 1 7项研究结果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加倍可导致木本和草本枯落物平均氮含量降低 1 9.6%和 9.4 %;木质素 /氮比值增高 3 6.3 %和5 .5 %。枯落物质地的降低通常导致枯落物分解减慢。气候变暖一般加速枯落物的分解 ,但是用于表示这种促进作用的Q10 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全球降水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分解的影响不但取决于现有水分条件而且还取决于降水变化的程度。以美国西北部地区的针叶林为例 ,降水改变对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将是多元的 ,有的增加 ,有的降低 ,而有的相对不变。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枯落物 分解基质质量 分解速率常数 陆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潮白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定量影响 被引量:53
3
作者 赵阳 余新晓 +1 位作者 郑江坤 武巧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52-260,共9页
为量化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该文以华北土石山区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WY(annual water yield)模型及分离评判法定量分析了1956-2010年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潮白河流域年降... 为量化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该文以华北土石山区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WY(annual water yield)模型及分离评判法定量分析了1956-2010年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潮白河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流域年径流量在1979年发生减少突变;气候变化是潮河、白河流域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贡献率分别为59.3%和93.5%;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40.7%和6.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年径流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林地对径流变化贡献率平均达到67%,耕地和草地分别为18%和15%,水域、未利用地因所占面积比例小,与流域年径流变化相关性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水土资源规划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径流 AWY模型 分离评判法 贡献率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2 位作者 杨引明 李贵才 范文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5-786,共12页
基于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象资料和区域人口资料,分析了1959~2005年和1981~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气温变化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站之间的差异,以及城市化效应对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结... 基于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象资料和区域人口资料,分析了1959~2005年和1981~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气温变化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站之间的差异,以及城市化效应对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结果表明,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城市化效应 增温率 增温贡献率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成效定量分析——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 被引量:43
5
作者 符海月 李满春 +1 位作者 毛亮 刘永学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势必要求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评价。目前,生态足迹及其相关模型已延伸至诸多领域,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尚少。论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 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势必要求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评价。目前,生态足迹及其相关模型已延伸至诸多领域,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尚少。论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和剪刀差,分析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规划实施期(1997—2004年)和规划影响期(2005—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加;②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差异以2000年为界先减小后增大,未来几年内廊坊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不容乐观;③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取得了一定生态成效,但规划预期生态供给难以实现。因此,廊坊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重点应从片面强调建设用地数量提升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转变,加强科学、节约、集约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成效 变化率 剪刀差 土地利用规划 廊坊市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径流量变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47
6
作者 代稳 吕殿青 +1 位作者 李景保 王金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8-497,共10页
利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和有序聚类方法,对长江中游5个水文站1961-2014年径流量进行突变检验,并应用降雨-径流多元线性经验模型,定量评估长江中游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线性减... 利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和有序聚类方法,对长江中游5个水文站1961-2014年径流量进行突变检验,并应用降雨-径流多元线性经验模型,定量评估长江中游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线性减少的趋势,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径流突变点为1968年和2006年,1969-2005年枝城、沙市、监利、城陵矶和螺山站控制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85.68%、50.89%、84.78%、89.81%和68.39%;2006-2014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88.40%、59.47%、82.86%、80.03%、63.63%,人类活动的贡献率高于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贡献率 径流量变化 降雨-径流多元线性经验模型 长江中游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赵卫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5,50,共6页
参考COSTANZA以及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制定了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系数。基于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0和2004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LUCC)变化数据,对重庆市主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重庆自199... 参考COSTANZA以及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制定了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系数。基于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0和2004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LUCC)变化数据,对重庆市主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重庆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后,耕地、林地大量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急剧降低。1993年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564.75×106元,2004年为387.71×106元,下降了31.3%。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对重庆城市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影响缺乏弹性。水域和林地面积变化对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LUCC)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重庆 动态度 敏感性指数 变化率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影响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调风 朱西德 +2 位作者 王永剑 李红梅 刘彩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56-2262,共7页
湟水河是西北干旱区重要河流之一,对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减少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流域内1966-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对湟水河流域... 湟水河是西北干旱区重要河流之一,对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减少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流域内1966-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和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蒸散发量和径流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径流量的下降变幅为0.1亿m3/10a,具有4a、9a和20a的准周期变化,且在198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气候变化对湟水河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35.46%,人类活动改变了部分水循环的路径,对径流的减少起主导作用,贡献率为6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量 贡献率 湟水河流域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彭涛 田慧 +1 位作者 秦振雄 王高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60,共7页
采用长江干流寸滩、宜昌、汉口和大通四个控制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检验等方法,分析水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运用气候弹性系数法以及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定量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 采用长江干流寸滩、宜昌、汉口和大通四个控制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检验等方法,分析水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运用气候弹性系数法以及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定量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长江干流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平稳,而输沙量年际变化剧烈,四个站的年输沙量均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大多数站点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在1968年前后和21世纪初期发生了突变。变异Ⅰ期为1969-2002年,人类活动对四个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1.98%~70.04%和75.40%~95.33%。变异Ⅱ期为2003-2015年,人类活动引起四个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9.75%~80.04%和91.94%~99.17%,显示人类活动的作用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贡献率 长江
下载PDF
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 被引量:29
10
作者 左太安 刁承泰 +2 位作者 苏维词 孙秀锋 官冬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067-7077,共11页
基于RS和GIS技术,解译了2000、2005和2010年3期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探讨石漠化时空演变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选取演变方式、演变方向和演变速率等指标,重点分析了不同石漠化强度之间的内部转移特征,演... 基于RS和GIS技术,解译了2000、2005和2010年3期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探讨石漠化时空演变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选取演变方式、演变方向和演变速率等指标,重点分析了不同石漠化强度之间的内部转移特征,演绎了10年间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演变过程。研究表明:(1)10年间,石漠化总面积呈现先增加后趋稳的演变态势,石漠化扩张趋势虽然初步遏制,但局部地区还在恶化,防治形势仍很严峻;(2)石漠化演变方式以渐变式为主,跳跃式为辅,返变式最少;(3)石漠化演变的方向既存在改善也存在恶化,且轻度改善和轻度恶化的面积均比较大,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现象还没有根本遏制;(4)非石漠化与石漠化相互转换非常活跃,潜在石漠化虽被定义为非石漠化,但并不稳定,容易转变为石漠化;(5)石漠化演变速率分为转入速率、转出速率和综合速率,中度石漠化综合速率最高,转入速率大于转出速率,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是中度石漠化增加的主要来源;(6)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与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成果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石漠化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变过程 演变方式 演变方向 演变速率 毕节试验区
下载PDF
污染异质性、最优环境规制强度与生产技术进步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成 郭炳南 于同申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本文以工业部门18个行业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变化率的角度,使用面板门槛技术研究了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对生产技术进步变化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废气、废水和固废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对生产技术进步变化率... 本文以工业部门18个行业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变化率的角度,使用面板门槛技术研究了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对生产技术进步变化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废气、废水和固废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对生产技术进步变化率的影响均存在两个门槛效应,只有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才能引致理想的生产技术进步变化率,但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指标的门槛值有较大差异,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区间分别为(14.93%,53.18%)、(16.96%,37.75%)和(32.90%,48.11%);(2)在废气和废水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上,分别有8个和4个行业处于合理水平,其余10个和14个行业低于合理水平;在固废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率上,有2个行业处于合理水平,9个行业低于合理水平,其余7个行业则高于合理水平。因此,为实现环境保护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双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行业的不同污染物制定有差异性的环境规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强度 生产技术进步 变化率 门槛
原文传递
钾肥与我国主要作物品质关系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谷贺贺 李静 +4 位作者 张洋洋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49-1757,共9页
【目的】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明确钾肥施用对不同作物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钾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钾”和“品质”为主要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198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共筛选出符合Meta... 【目的】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明确钾肥施用对不同作物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钾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钾”和“品质”为主要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198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共筛选出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文献92篇,获得数据147组。将文献中的作物按照粮食作物、蔬菜、水果、油料作物和纤维作物进行分组,以不施钾肥为对照,应用Meta-analysis方法整合分析了钾肥施用及钾肥用量和类型对作物共性品质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根据作物类型,分类分析了钾肥施用对不同类型作物特性品质的综合效应。【结果】与不施钾相比,钾肥施用能够改善作物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淀粉含量5种共性品质,增长率分别为18.6%、19.3%、8.7%、7.3%和5.2%。与适宜钾肥用量相比,钾肥不合理施用会造成品质增长率的降低;硫酸钾对作物品质的改善效果整体上优于氯化钾。施用钾肥不仅改善了作物的共性品质,对于作物的特性品质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对于粮食作物,钾肥施用能够降低水稻的垩白度(16.7%)和垩白粒率(12.5%),提高小麦的湿面筋含量(4.2%)和沉降值(5.4%)、玉米的氨基酸含量(25.3%)和脂肪含量(5.0%)以及薯类单薯重(26.6%);对于蔬菜类作物,钾肥施用降低其硝酸盐的含量(23.7%);对于水果类作物,施用钾肥能够提高水果的糖酸比(20.5%)、单果重(11.1%)和硬度(3.3%),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5.5%);对于油料作物,钾肥施用能够提高其含油率(3.7%);对于纤维作物,施用钾肥则提高了其纺纱均匀度指数(6.2%)、纤维长度(2.2%)、伸长率(5.3%)、断裂比强度(3.3%)和马克隆值(2.6%)。【结论】施用钾肥能够显著改善作物品质,不同钾肥用量和类型对作物品质的改善效果不同。钾肥的合理施用不仅需要根据土壤钾素丰缺状况和作物对钾的需求确定适宜的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作物 品质 变化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森林粗木质残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袁杰 侯琳 张硕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8,共9页
森林粗木质残体是指森林中林木生长的竞争排斥、老龄林内树木自然死亡、自然干扰(风倒、火灾、雨淋、雪折、病虫害、泥石流灾害、真菌侵害等)以及人为干扰(伐木、砍樵)等而形成。从粗木质残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森林粗木质残体是指森林中林木生长的竞争排斥、老龄林内树木自然死亡、自然干扰(风倒、火灾、雨淋、雪折、病虫害、泥石流灾害、真菌侵害等)以及人为干扰(伐木、砍樵)等而形成。从粗木质残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营养结构等方面综述了粗木质残体的功能。根据国内外对粗木质残体的研究情况详细论述了其研究方法,并对我国森林粗木质残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粗木质残体 碳平衡 气候变化 分解率 呼吸量
下载PDF
湖北省1961年以来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及分布 被引量:20
14
作者 覃军 王海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5-410,共6页
1961年以来湖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小,冬变暖夏变凉趋势明显,冬变暖区域集中在江汉平原南部及鄂东大部,夏变凉区域集中在鄂西北。年平均情况下最高气温有下降趋势,最低气温有升高趋势,夏季的最高气温下降幅度最大、中心在鄂西北... 1961年以来湖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小,冬变暖夏变凉趋势明显,冬变暖区域集中在江汉平原南部及鄂东大部,夏变凉区域集中在鄂西北。年平均情况下最高气温有下降趋势,最低气温有升高趋势,夏季的最高气温下降幅度最大、中心在鄂西北,冬季的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大、中心在武汉附近。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分布格局是东增西减,南增北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气候变化 倾向率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line changes in China's Mainland since the early 1940s 被引量:25
15
作者 HOU XiYong WU Ting +3 位作者 HOU Wan CHEN Qing WANG YuanDong YU LiangJ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791-1802,共12页
Based on multi-temporal topographic maps,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field surveys covering the entire coastal zone of China's Mainland, the coastlines of six periods since the early 1940s were extracted. Coastline... Based on multi-temporal topographic maps,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field surveys covering the entire coastal zone of China's Mainland, the coastlines of six periods since the early 1940s were extracted. Coastline changes over the last 70 years were then analyzed in terms of coastline structure, coastline fractals, coastline change rates, land-sea patterns, and bay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inland coastline structure changed dramatically, and due to the significant coastline artificialization mainly driven by sea reclamation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the remaining natural coastline merely accounts for less than one third at present. Coastline fractal dimension represented an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of "north 〈 entirety 〈 south"; however,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oast was apparently narrowed due to dramatic coastline artificialization of northern China which in turn altered the whole pattern. Patterns and processes of land-sea interchange along the mainland coast were complex and varied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with over 68% advancing toward sea and 22% retreating toward land. The net growth of land area was nearly 14.2 ×10^3 km2 with an average growth rate of 202.82 km2 al; and coast retreat was characterized by area decrease of 93 bays with a magnitude of 10.1 ×10^3 km2 and an average shrinking rate up to 18.19% or an average shrinking speed up to 144.20 km2 a-1, among which the total area of Bohai shrunk by 7.06%, with an average annual loss amounting to 82 km2. The dramatic coastline changes along China's Mainland have brought about kinds of challenges to the coast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effectiv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oastlines is ur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Mainland coastline Coastline structure Coastline fractal dimension Coastline change rate Land-Sea change Bay area
原文传递
安卓手机终端原始GNS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波 高成发 +1 位作者 刘永胜 陆轶材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87-95,共9页
为了弥补当前手机端原始GNSS观测数据的定性质量分析相关研究较少的不足,提出通过将手机与测地型接收机同时同地点进行观测的方法来对比分析手机端原始GNSS观测值的数据质量,被评价的手机品牌有华为P10、华为荣耀9和小米8。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弥补当前手机端原始GNSS观测数据的定性质量分析相关研究较少的不足,提出通过将手机与测地型接收机同时同地点进行观测的方法来对比分析手机端原始GNSS观测值的数据质量,被评价的手机品牌有华为P10、华为荣耀9和小米8。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智能手机能够观测到单频伪距和载波相位数据,有些最新产品能接收到双频GNSS数据,观测到的GPS和GLONASS卫星数目和测地型接收机观测结果接近;手机端观测有时会出现频繁的信号失锁现象,且载波观测值存在大量的粗差或原因不明确的系统误差;手机端同时刻伪距观测值和载波观测值变化率不一致,判断其原因是伪距和载波观测采用不同的时钟,造成二者钟速之差在观测时段内缓慢变化;手机伪距观测值中误差为4~10 m,BDS卫星伪距观测值精度高于其他卫星;以载波观测值变化率平滑性作为评价指标,手机端载波观测值数据质量比测地型接收机差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卓手机 质量分析 伪距观测值 载波观测值 变化率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锡林河流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焦玮 朱仲元 +3 位作者 宋小园 隋佳硕 席小康 董志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9,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2大主要因素。基于1963—2011年锡林浩特水文站的实测水文数据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CA)对锡林河近50年径流年际变化序列的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2个拐点年份为1985和1999年,其中1999年为突变年,运...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2大主要因素。基于1963—2011年锡林浩特水文站的实测水文数据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法(CA)对锡林河近50年径流年际变化序列的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2个拐点年份为1985和1999年,其中1999年为突变年,运用修正后的的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分析法(SCRCQ)定量计算了气候及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以初始研究阶段T1(1963—1985年)为基准期,不考虑潜在蒸散量变化的影响,T2(1986—1999年)和T3(2000—2011年)时期的降水量减少对于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6.30%和57.36%,人类活动对于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3.70%和42.64%;如果考虑潜在蒸散量变化,T2、T3时段的潜在蒸散量减少对于径流量减少产生的负贡献率分别为-23.47%和-52.25%,而人类活动对锡林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增至97.17%和94.89%。显然,人类活动是该区间锡林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贡献率 累积距平法 累积量变化率比较分析法 锡林河流域
下载PDF
河流阶地形成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再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许刘兵 周尚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2-677,共6页
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在内因(河流内部动力变化)和外因(低频和高频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基准面变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受单一气候变化制约的河流阶地发育模式可以解释由于沉积物通量和径流量变化引起的河流堆积-侵蚀过程,但它难以解释形成... 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在内因(河流内部动力变化)和外因(低频和高频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基准面变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受单一气候变化制约的河流阶地发育模式可以解释由于沉积物通量和径流量变化引起的河流堆积-侵蚀过程,但它难以解释形成多级阶地的逐步(或间歇性)下切过程。多级阶地的形成可能同时受到构造抬升和周期性气候变化的制约。由于下切过程的滞后效应,侵蚀和冰川均衡抬升、河谷的侧向侵蚀过程等影响,山地的构造抬升与河谷的下切之间并非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应当慎用河谷的下切速率来代表山地的抬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气候变化 构造抬升 下切速率 构造抬升速率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音乐干预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时疼痛程度及心率、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宁宁 陈艺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结合音乐干预在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86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结合音乐干预在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86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创面换药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VR技术结合音乐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换药前、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及心率、血压变化。结果换药前,两组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re,H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药时,观察组患者的VAS、NRS评分及SBP、HR、DBP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VR技术结合音乐在烧伤患者创面换药时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维持心率、血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烧伤 换药 疼痛 心率 血压
下载PDF
扎龙湿地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预测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昊 许士国 孙砳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52-1358,共7页
使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气象站1961~2000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风速的逐月数据,采用建立的经验模型计算了扎龙湿地区域1961~2000年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量,在IPCC数据发布中心4个GCMs模型(HadCM3、CCSRNIES、CSIRO-Mk2、CGCM1)未来... 使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气象站1961~2000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风速的逐月数据,采用建立的经验模型计算了扎龙湿地区域1961~2000年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量,在IPCC数据发布中心4个GCMs模型(HadCM3、CCSRNIES、CSIRO-Mk2、CGCM1)未来60a气候情景下,预测了2001~2060年湿地芦苇沼泽的蒸散耗水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湿地区域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GCMs模型发布数据的计算结果在未来的3个时段内(2001~2020年、2021~2040年、2041~2060年)的平均值均大于前40a平均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上升是芦苇沼泽蒸散耗水变化的决定因素,二者升温速度的差异决定蒸散耗水的变化趋势,根据GCMs预测的未来气候情景,在研究区域最高气温上升1.1~3.5℃、最低气温上升1.2~3.9℃的情况下,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量将增加15%~22%,湿地区域的生态用水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GCMS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蒸散耗水速度 扎龙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